- 年份
- 2024(7818)
- 2023(11193)
- 2022(8932)
- 2021(7989)
- 2020(6660)
- 2019(15014)
- 2018(14750)
- 2017(28767)
- 2016(15621)
- 2015(17152)
- 2014(17248)
- 2013(16585)
- 2012(15114)
- 2011(13529)
- 2010(13628)
- 2009(12752)
- 2008(12751)
- 2007(11839)
- 2006(10473)
- 2005(9889)
- 学科
- 济(63643)
- 经济(63571)
- 管理(44745)
- 业(42088)
- 企(33074)
- 企业(33074)
- 方法(25460)
- 数学(22102)
- 数学方法(21878)
- 农(20601)
- 中国(19054)
- 财(18308)
- 制(14899)
- 学(13976)
- 业经(13935)
- 贸(13071)
- 贸易(13063)
- 易(12701)
- 融(12527)
- 金融(12520)
- 银(12106)
- 银行(12081)
- 地方(11804)
- 体(11668)
- 行(11615)
- 农业(11390)
- 务(11042)
- 财务(11005)
- 财务管理(10983)
- 企业财务(10631)
- 机构
- 大学(221235)
- 学院(220020)
- 济(92599)
- 经济(90720)
- 管理(80955)
- 研究(78437)
- 理学(68752)
- 理学院(68008)
- 管理学(66699)
- 管理学院(66293)
- 中国(61037)
- 京(47311)
- 财(46545)
- 科学(46097)
- 农(40235)
- 所(40164)
- 财经(36263)
- 研究所(35996)
- 中心(35630)
- 江(34075)
- 经(33003)
- 业大(32924)
- 农业(31678)
- 北京(29859)
- 经济学(29099)
- 院(28580)
- 范(27712)
- 师范(27347)
- 州(27157)
- 财经大学(27044)
- 基金
- 项目(143707)
- 科学(113227)
- 基金(105720)
- 研究(103661)
- 家(93183)
- 国家(92472)
- 科学基金(78830)
- 社会(66663)
- 社会科(63352)
- 社会科学(63331)
- 省(54999)
- 基金项目(54443)
- 自然(50645)
- 自然科(49543)
- 自然科学(49523)
- 自然科学基金(48658)
- 教育(47410)
- 划(46354)
- 资助(43797)
- 编号(40757)
- 成果(34188)
- 重点(32516)
- 部(31984)
- 发(30332)
- 创(29342)
- 课题(28942)
- 国家社会(28577)
- 性(28108)
- 创新(27514)
- 科研(27419)
共检索到3447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范剑勇 林云
国内产品市场一体化水平如何?本文利用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制造业贸易数据,在引力模型的基础上,以区域间贸易的边界效应作为国内产品市场非一体化水平的衡量指标,对国内产品市场一体化水平进行评估,并估计了产品同质性与投资的地方保护对边界效应的贡献。本文发现,区域间贸易的边界效应仅为7.31—7.61倍,略高于美国在1993年各州之间的边界效应,但远低于欧盟内部各国之间的边界效应;产品同质性对边界效应的贡献仅为12%—14%,而投资的地方保护成为边界效应的主要贡献者。上述发现意味着,国内产品市场没有处于严重的分割状态,通过消除外生的贸易壁垒,还能进一步提高国内产品市场一体化水平。
关键词:
边界效应 产业内贸易 地方保护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孙晓华 郭玉娇 周玲玲
地区专业化是社会生产地域分工的表现形式,经济一体化和地方保护主义是影响地区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因素。本文以2001~2008年我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就经济一体化、地方保护主义与地区专业化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对外经济一体化对地区专业化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作用不显著,地方保护主义则会阻碍地区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因此,应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减少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促进地区产业的专业化发展。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胡超
农产品市场一体化有利于中泰两国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合理分工和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增进农产品竞争力。基于价格法,中泰两国1991~2010年50种主要农产品相对价格数据的测度表明,中泰农产品市场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割,尽管两国农产品市场一体化在逐步加深,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对两国农产品市场一体化的加深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50种农产品中,仅有23种农产品的市场一体化是显著加深的。后自贸区时代,中泰在扩大农业合作领域,深化农业合作方式方面仍具有较大的空间和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
中泰 农产品 市场一体化 一价定律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宇
本文分别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市场一体化如何影响企业出口决策以及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差距进行检验。理论上,本文在Melitz(2003)的基础上,考虑市场不完全一体化的情况,发现市场一体化的程度一方面影响了企业的出口决策,另一方面影响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之间的生产率差距。实证上,本文使用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2004年投资环境调查数据计算地区-行业层面的市场一体化程度,并与我国的工业企业库进行合并,实证结果表明企业面临市场一体化程度越低,企业越倾向于选择出口,出口企业生产率与非出口企业生产率差距越小。
关键词:
市场一体化 出口决策 出口企业生产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俊强 刘燕
本文旨在考察京津冀金融一体化水平,并分析京津冀金融一体化是如何影响经济发展的,以及地方保护如何通过直接和间接机制影响经济发展,为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理论借鉴。主要使用京津冀三地1995~2013年的数据,构造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研究发现:京津冀金融一体化水平在逐步提高;金融一体化水平的提高促进经济发展;地方保护阻碍经济发展,京津冀三地地方保护对经济发展影响存在差异;地方保护阻碍金融一体化水平,且对经济发展的间接机制影响巨大。
关键词:
京津冀 金融一体化 地方保护 变系数模型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杨
文章建立异质性企业的一般均衡模型,研究围绕企业一体化战略展开的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关系。结论认为围绕异质性企业最终产品生产展开的直接投资(国际贸易)与东道国市场容量、企业生产效率,以及已在东道国进行中间产品生产活动存在正相关性(负相关性),与东道国的固定成本负相关(正相关)。而中间产品的直接投资与东道国禀赋优势,企业生产效率、生产规模以及企业是否在东道国从事最终产品生产存在正相关性,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固定成本负相关。而中间产品的国际贸易与中间产品的生产区位集中度负相关。
关键词:
产品内分工 异质性企业 一体化战略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魏建 王安
中国的金融控制应服务于整体的市场化进程,那么现有控制方式有助于市场化进程推进吗?从银行业信贷资源的角度,本文测度并实证检验了金融资源的政府控制对国内市场的一体化进程的影响,发现不同的控制手段对国内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不论是来自地方政府还是来自中央政府的对金融市场的直接参与均不利于市场一体化;而中央政府通过强化金融资源控制力进而改革国有银行使其逐步成为相对独立、市场化的主体,有助于市场化进程的推进。
关键词:
金融控制 国内市场一体化 市场分割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超 王新哲
基于相对价格法,利用1991-2010年50种主要农产品的价格数据对中泰农产品市场一体化进行了测度。总体上,中泰农产品市场一体化呈逐步加深趋势,但进程缓慢,仍存在诸多障碍。基于中泰50种农产品相对价格方差的OLS检验表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CAFTA)的建设以及两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市场一体化的加深,但中国的城市化推进起到了相反的作用,这与偏向规模扩张,忽视制度建设的城市政策有关。中泰两国经济开放和汇率波动均对农产品市场一体化具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显著。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赵慧卿
国际经验表明,市场一体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品市场一体化程度得到显著提高,但市场分割仍较为严重,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瓶颈。文章利用胡佛地方化系数测度我国产品市场一体化程度,量化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基本支持"中国产品市场一体化随改革深入而提高"的判断,但市场一体化推进速度远不及众多研究宣称的那样乐观。究其原因,尽管导致市场分割的技术因素(交通、通讯、信息网络)已大为减弱,但阻碍市场一体化的体制因素仍较为突出。最后,针对以上问题给出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市场一体化 测度 胡佛地方化系数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保建云
本文以Hoover地方化系数和Krugman指数为基础构建新的地方保护度指标,从区域非均衡发展与大国经济转型角度构建一个解释区域差距、地方保护主义与市场一体化发展之间相关关系的理论框架,探讨区域差距扩大对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效应,并提供较强证据支持该理论解释框架下的相关假说。为了实现追赶目标、最大化地方就业与财税利益、充分显示官员政绩,地方政府有进行地方保护的积极性。区域发展差距越大,欠发达地区进行地方保护的积极性越高,根本原因在于地区之间在产业与市场竞争力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子琦 罗长远
出口放缓这一现象开始于2008年金融危机,受全球经济低迷和外部需求紧缩的冲击,中国进入了出口放缓的阶段。随着中美“脱钩”愈演愈烈,叠加紧张的国际地缘政治局势,未来中国出口贸易下行的压力依然较大。中国出口放缓的经济效应值得关注。文章以商品市场为例,利用1999—2019年省级出口贸易和商品价格数据,考察了中国出口放缓对国内市场一体化的影响。为了缓解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文章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估计结果发现,出口放缓会倒逼和加快地区间市场一体化的进程。在采用更换解释变量、缩尾处理、长差分检验和更换工具变量等方法后,文章的结果保持稳健。异质性分析的结果表明,这一效应尤其表现在沿海、加工贸易占比高和国有经济占比低的省份。文章还使用省份铁路货运量数据进行拓展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一省的出口放缓后,其省内,以及它与其他省份间的铁路货运量均显著增加。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的全国大市场是中国出口放缓后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各地要顺势而为,破除行政边界对经济活动的束缚,为盘活国内循环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
出口放缓 双循环 市场一体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澈元 刘祯
中国的和平崛起及其责任意识使其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因此而逐渐形成以"隐性主导"为特征的中国角色。然而,国内市场的非一体化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国角色的有效发挥。对中国而言,充分利用区域一体化的"改革创造效应"而尽力避免其"改革损害效应",保持国家对内对外的一体化进程协调一致,是应当采取的发展战略。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锦然 王家荣 杨雪萍
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背景下,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推进国家价值链分工深化,对于夯实国内大循环基础、深化内外双循环互促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聚焦流通业发展对国家价值链分工深化的影响,以及国内市场一体化所发挥的互补性作用。研究发现:(1)流通业发展将显著推动国家价值链分工深化,并且这一积极作用主要通过流通业规模提升、结构优化、基础设施改善实现。(2)门限回归结果表明,只有当国内市场一体化达到一定水平时,流通业发展促进国家价值链分工深化的积极作用才能显现。(3)异质性检验结果提示,在非劳动密集型行业与中西部地区中,流通业发展对国家价值链分工的正向影响更为明显。未来,应进一步推动流通业的高质量发展,逐步破除国内市场运行过程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为国家价值链的构建奠定基础。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踪家峰 周亮 贺妮
本文利用1996年-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实证模型,分析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国内市场一体化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能显著推进国内市场一体化,财政政策的效应更大。在分地区的分析中我们发现,财政政策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市场整合的促进更明显,而货币政策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作用更显著。
关键词: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市场一体化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祥龙
24小时交易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只有发展24小时交易才能吸引更多的境外投资者参与,它也是确立未来上海黄金交易所地位必须的条件。目前我国的黄金市场容量有限,应尽快有序地开发推出黄金投资新品种,满足企业的避险需求和市场投资发展的需求,建设一流的电子交易平台,实现中国黄金市场的稳步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