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10)
- 2023(11909)
- 2022(9835)
- 2021(8853)
- 2020(7501)
- 2019(16440)
- 2018(16185)
- 2017(30968)
- 2016(16542)
- 2015(17754)
- 2014(16676)
- 2013(16559)
- 2012(14747)
- 2011(12862)
- 2010(12910)
- 2009(12172)
- 2008(12377)
- 2007(11174)
- 2006(9705)
- 2005(8750)
- 学科
- 业(85041)
- 企(77729)
- 企业(77729)
- 济(70292)
- 经济(70209)
- 管理(66841)
- 方法(30931)
- 业经(28453)
- 农(28050)
- 财(24894)
- 数学(22877)
- 数学方法(22744)
- 技术(19974)
- 务(19705)
- 财务(19700)
- 财务管理(19687)
- 企业财务(18674)
- 农业(18646)
- 中国(16361)
- 贸(15421)
- 贸易(15413)
- 易(15049)
- 制(14731)
- 划(14475)
- 策(14215)
- 技术管理(13762)
- 理论(12968)
- 和(12499)
- 企业经济(12276)
- 经营(12106)
- 机构
- 学院(233549)
- 大学(225220)
- 济(102390)
- 经济(100865)
- 管理(98910)
- 理学(85780)
- 理学院(85027)
- 管理学(84063)
- 管理学院(83640)
- 研究(70699)
- 中国(57224)
- 农(46550)
- 京(45847)
- 财(45647)
- 科学(42557)
- 业大(37694)
- 农业(37044)
- 财经(36504)
- 江(35618)
- 所(35138)
- 经(33289)
- 中心(32981)
- 研究所(31711)
- 经济学(30209)
- 商学(29098)
- 商学院(28862)
- 经济管理(28210)
- 北京(28002)
- 州(27587)
- 经济学院(27467)
- 基金
- 项目(156167)
- 科学(125318)
- 基金(115664)
- 研究(111465)
- 家(101595)
- 国家(100638)
- 科学基金(88417)
- 社会(74540)
- 社会科(70947)
- 社会科学(70928)
- 省(63475)
- 基金项目(61917)
- 自然(57955)
- 自然科(56758)
- 自然科学(56741)
- 自然科学基金(55885)
- 划(51272)
- 教育(48825)
- 资助(45206)
- 编号(42325)
- 创(40007)
- 业(39936)
- 创新(36324)
- 重点(34609)
- 发(34119)
- 部(33601)
- 国家社会(31269)
- 成果(30757)
- 制(30341)
- 科研(29845)
- 期刊
- 济(112978)
- 经济(112978)
- 研究(63199)
- 中国(43965)
- 农(43471)
- 管理(42498)
- 财(38921)
- 学报(34849)
- 科学(34023)
- 农业(29968)
- 大学(26802)
- 学学(26049)
- 业经(22764)
- 技术(21524)
- 融(20717)
- 金融(20717)
- 业(19589)
- 财经(18449)
- 经济研究(18323)
- 经(16001)
- 教育(15813)
- 技术经济(15122)
- 问题(14738)
- 商业(13370)
- 科技(13209)
- 现代(12130)
- 财会(12070)
- 贸(11878)
- 世界(11871)
- 版(10989)
共检索到3418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啟仁 黄建忠
本文从成本加成率角度分析企业获取创新垄断租金的微观机制,一方面,产品创新通过增加市场份额降低产品需求弹性,企业可以索要更高的加成率,即"市场份额效应";另一方面,产品创新带来的生产率提升促使企业边际成本降低,进而提升加成率,即"成本效应"。我们理论分析了"市场份额效应",并在成本加成率和生产率估计模型中考虑"成本效应",将企业创新纳入其生产率动态过程。利用2001-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研究验证了以下理论预期:产品创新通过增加市场份额显著提升了企业成本加成率,与此同时,产品创新也通过降低边际成本显著提升成本加成率,但"成本效应"弱于"市场份额效应"。考虑创新的自选择、测量误差和内生性问题后...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诸竹君 黄先海 王煌
文章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海关匹配数据,以加成率为视角对中国出口企业产品创新行为与盈利能力关系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出口企业产品创新行为提升了加成率;东部地区出口企业产品创新的"加成率效应"最大,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并不显著;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出口企业均有显著的"加成率效应",但劳动密集型企业并无该效应;民营和外资出口企业的产品创新均显著提升加成率水平,但国有企业并不明显;通过扩展的M-O模型,文章进一步揭示了出口企业产品创新对加成率影响的内在机理,理论结果表明产品创新带来的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是该效应成立的关键,经验结果证实了理论命题。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诸竹君 黄先海 王煌
文章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海关匹配数据,以加成率为视角对中国出口企业产品创新行为与盈利能力关系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出口企业产品创新行为提升了加成率;东部地区出口企业产品创新的"加成率效应"最大,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并不显著;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出口企业均有显著的"加成率效应",但劳动密集型企业并无该效应;民营和外资出口企业的产品创新均显著提升加成率水平,但国有企业并不明显;通过扩展的M-O模型,文章进一步揭示了出口企业产品创新对加成率影响的内在机理,理论结果表明产品创新带来的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是该效应成立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毛其淋 许家云
本文使用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和贸易数据,深入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企业加成率的微观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显著提高了企业加成率,其中投资高收入国家对企业加成率的提升作用要明显大于投资中低收入国家。此外,研发加工型和多样化型OFDI对企业加成率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进一步对影响机制的检验表明,一方面,OFDI促进了企业进行新产品创新,降低了需求弹性,从而有利于企业制定更高的价格;另一方面,OFDI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从而可能降低企业的边际生产成本。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沈春苗 郑江淮
本文以“十一五”以来环境规制政策的实质性推进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0—2011年《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合并得到的微观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DID),考察环境规制政策实施对制造企业成本加成率的影响效果及其微观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环境规制政策显著提升了制造企业的成本加成率;环境规制对成本加成率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创新补偿机制实现,市场结构变动机制对成本加成率的影响不明显,遵循成本机制对成本加成率的影响为负;环境规制政策对高污染行业和中部地区制造企业成本加成率的促进效果更强。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袁柳 廖夏 林波
充分发挥数字产品的技术特点,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的盈利能力及其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贸易利得。基于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贸易数据库进行匹配,本文构造了数字产品进口指标,详尽考察了数字产品进口对企业成本加成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产品进口有效提升了企业成本加成率,该促进作用对非出口企业、本土企业、加工贸易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的进口更为显著;考察变量之间的内生性、采用不同的估计方法以及更换不同的衡量指标后,估计结果依然稳健可靠;机制检验发现数字产品进口通过“提升生产率”和“增加研发投入”两个作用渠道显著促进了企业成本加成率提升。本文证实了数字产品进口对企业成本加成率的促进作用,对新时期评估中国数字贸易政策的经济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海本禄 马昂
企业创新是资源分配和创新投入的有机统一。基于2003—2021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从创新广度和创新深度两个维度深入探讨企业创新活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创新广度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倒U型关系,创新深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异质性研究表明,相较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创新深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相较于非高技术企业,高技术企业创新广度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倒U型关系曲线更加陡峭。进一步研究表明,高市场化水平情景下,创新深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更显著;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情景下,创新广度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倒U型关系曲线呈现峰值提高、拐点左移的特点,创新深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更显著,说明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地区企业创新效应更加显著,但随之而来的创新广度“门槛”问题也更加突出。由此,提出测度企业创新活动的新视角和新方法,进一步揭示不同市场化水平、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下企业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与实施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许明 邓敏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海关匹配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深入考察劳动报酬提高对企业加成率的微观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现阶段,提高员工的劳动报酬有效促进了中国出口企业加成率的提升。平均而言,员工获得的劳动报酬每提高10%,则出口企业加成率将提升0. 495%—0. 523%,同时,提高劳动报酬通过强化质量效应与选择效应会间接影响出口企业加成率,因而企业应重视人力资本对企业的贡献,重点提高高学历员工的薪金待遇。本文的结论对于理解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有效提升员工的劳动报酬提供了现实路径——通过提升出口企业加成率惠及一个国家。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诸竹君 黄先海 王煌
将"担保效应"和"挤出效应"纳入同一框架解释房价上涨对工业企业加成率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对理论命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为:总体上,房价上涨显著降低了中国工业企业加成率;分样本回归显示,民营、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东部地区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受房价上涨的负向"加成率效应"较强;作用渠道检验证实中国工业企业在房价上涨时整体上"担保效应"和"挤出效应"不显著,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和生产率显著下降,从价格和成本渠道分别降低了企业加成率;与房地产行业相关性和地区市场化指数显著影响企业的负向"加成率效应"。结论对"去库存"和提升工业企业竞争力政策协调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
房价上涨 企业加成率 担保效应 挤出效应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诸竹君 宋学印 张胜利 陈丽芳
本文基于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专利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对企业加成率的影响程度、作用机制和有效实施空间。研究发现:(1)对生产率和研发水平较高的行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总体上显著增加了企业专利申请量,有效激发了创新主体活力。(2)由于影响企业生产率的成本效应大于影响产品质量的价格效应,导致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加成率。(3)行业技术差距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加成率效应具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随着行业技术水平接近前沿,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实施效果呈渐进式优化。(4)由于企业主体异质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具有的"选择性"特征会引致"重数量轻质量"创新陷阱,这是造成企业加成率下降的重要原因。本文有助于更好理解产业政策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对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进一步优化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产业政策 加成率 产业生命周期 创新行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黄先海 金泽成 余林徽
本文首先探讨了出口影响企业加成率的微观机制,并从理论上提出创新是出口影响企业加成率的重要渠道,而该渠道又受到企业要素密集度的影响。随后本文利用2001-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调查数据检验了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出口对创新及加成率的影响作用,并计算了创新作为出口提升企业加成率渠道中介效应的大小。研究结果表明,资本密集型制造企业出口会带动企业创新,继而提升企业加成率水平,而以上逻辑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并不成立。创新作为资本密集型企业出口提升加成率的重要渠道,大约能够解释1/3出口带来的企业加成率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诸竹君 黄先海 宋学印 胡馨月 王煌
本文将劳动力成本纳入扩展的Melitz-Ottaviano模型中,论证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企业加成率的动态影响。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我们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进行经验研究,结果显示:(1)企业平均工资提高会引起当期企业加成率下降;(2)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国有企业和西部企业的影响较大;(3)企业跨越一定门槛效应后,可以通过"工艺创新效应"和"质量升级效应"实现加成率动态提升;(4)行业技术水平和省份制度因素会影响企业创新行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诸竹君 黄先海 宋学印 胡馨月 王煌
本文将劳动力成本纳入扩展的Melitz-Ottaviano模型中,论证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企业加成率的动态影响。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我们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进行经验研究,结果显示:(1)企业平均工资提高会引起当期企业加成率下降;(2)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国有企业和西部企业的影响较大;(3)企业跨越一定门槛效应后,可以通过"工艺创新效应"和"质量升级效应"实现加成率动态提升;(4)行业技术水平和省份制度因素会影响企业创新行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诸竹君 黄先海 王煌
本文通过扩展的MO模型,首次理论分析了僵尸企业对非僵尸企业加成率的影响,揭示了"成本增加效应"和"创新挤出效应"这两个重要的影响渠道。在此基础上,基于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运用修正的CHK法对僵尸企业进行了识别,检验了僵尸企业对非僵尸企业加成率的影响,经验证据表明:(1)僵尸企业比例每提升100%(翻一番),总体会引致非僵尸企业加成率显著降低3.43%;(2)对影响渠道检验发现,僵尸企业的存在会降低非僵尸企业的生产率水平、创新投入和产出,进而导致加成率恶化;(3)分样本回归发现,僵尸企业的负向加成率效应在西部地区、国有企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中最高。本文深化了对僵尸企业负向影响的经济学解释,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宏亮 谢建国
本文利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与上市企业匹配数据探究高管政治身份对民营企业加成率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发现,高管政治身份有助于民营企业获取更多的融资等稀缺资源和改善契约实施环境,从而对外部融资和契约依赖度较高行业中的企业加成率有正向促进作用;但高管政治身份也存在阻碍研发投资等效率减损效应进而对企业加成率有负向抑制作用;两种截然相反的作用效果导致高管政治身份对民营企业加成率的综合影响不确定并且呈现明显的行业差异。此外,人大代表类与省级以上政治关联对民营企业加成率影响显著,而政府官员类与市县级政治关联的影响不稳健。进一步的中间机制检验表明,边际成本和研发创新变动是高管政治身份影响民营企业加成率的可能渠道。本文研究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