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45)
2023(5730)
2022(5173)
2021(4744)
2020(4334)
2019(10384)
2018(10281)
2017(20805)
2016(11290)
2015(13092)
2014(13549)
2013(13573)
2012(12895)
2011(11761)
2010(11906)
2009(11202)
2008(11633)
2007(10662)
2006(9060)
2005(8125)
作者
(34200)
(28995)
(28770)
(27522)
(18304)
(14014)
(13574)
(11425)
(10619)
(10185)
(9615)
(9594)
(9310)
(9196)
(9129)
(9059)
(9026)
(8610)
(8379)
(8356)
(7311)
(7204)
(7093)
(6528)
(6507)
(6482)
(6472)
(6384)
(5890)
(5851)
学科
(51047)
经济(51002)
(30380)
管理(29900)
方法(27414)
数学(24082)
数学方法(23892)
(22595)
企业(22595)
(21803)
贸易(21796)
(21189)
(16670)
(12151)
中国(10898)
(10719)
地方(10195)
(9320)
农业(9057)
业经(9008)
(8347)
(7536)
(7440)
财务(7427)
财务管理(7405)
(7301)
出口(7296)
出口贸易(7296)
(7228)
理论(7221)
机构
大学(173237)
学院(172868)
(76843)
经济(75409)
管理(65129)
研究(57888)
理学(56153)
理学院(55527)
管理学(54647)
管理学院(54321)
中国(42794)
(36025)
科学(35291)
(32957)
(32332)
(30460)
研究所(27670)
业大(27187)
财经(26737)
中心(26709)
农业(25979)
(25896)
经济学(24187)
(24019)
北京(22702)
经济学院(22248)
(21760)
师范(21523)
(20472)
(20344)
基金
项目(110640)
科学(85160)
研究(80232)
基金(79143)
(68797)
国家(68259)
科学基金(56904)
社会(49543)
社会科(47008)
社会科学(46990)
(43231)
基金项目(41815)
教育(36854)
自然(36605)
(36444)
自然科(35723)
自然科学(35711)
自然科学基金(35066)
资助(33773)
编号(33498)
成果(27235)
(25345)
重点(25086)
(24438)
(22677)
课题(22521)
科研(21943)
教育部(21428)
创新(21318)
大学(20992)
期刊
(80128)
经济(80128)
研究(48610)
(28869)
中国(27748)
学报(27498)
(25563)
科学(23551)
管理(20350)
大学(20244)
农业(19642)
学学(19142)
(15474)
技术(14327)
教育(14208)
经济研究(14179)
业经(14163)
(13922)
金融(13922)
国际(13060)
财经(12799)
问题(12729)
(11063)
(10969)
商业(10154)
技术经济(9365)
统计(9179)
世界(9160)
理论(8544)
(8321)
共检索到2502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田文  
本文将产品的生产过程分布到不同国家的现象称为产品内分工,由此引起的中间投入品贸易称为产品内贸易,并明确提出产品内贸易的范围与计量方法,从而将一国进口的中间投入品作为产品内贸易的统一口径,并通过比较,指出产品内贸易与产业内贸易、公司内贸易都是交集的关系。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杨雪玉  
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产业内贸易现象进行了理论与实证解释,提出了各自对产业内贸易概念与计量指标的不同见解。学者们以SITC或者替代为基础提出了各自对产业内贸易概念的理解,并根据实证研究需要和对产业内贸易概念的不同理解提出一系列量度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指标:传统静态指标与双边动态指标,其中适用性最广的指标为G-L传统静态指数。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迅  李维  
产业内贸易是同一产业内产品同时进口和出口的贸易活动。对产业内贸易计量方法的研究一直是产业内贸易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文章在回顾了传统计量方法的基础上 ,概括和推导出新的计量方法 ,并加以论证 ,进而归纳出当前最优的产业内贸易计量方法。最后 ,结合我国情况予以实证检验 ,并分析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实际水平和发展趋势。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孔令羽  
国内贸易(INTERNALTRADE)和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TRADE)共同构成了贸易(TRADE)这一概念。贸易一词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进行商业活动”,即进行区别于生产,以买卖方式使商品流通的经济活动。英文中贸易的解释与中文...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夏明国  揭子平  高泽金  
本文通过研究发现,产品内贸易模式、东亚地区对华FDI以及美国对东亚地区的FDI是造成中美贸易特别是高科技产品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如果将这几方面的原因考虑进去,中美贸易不平衡远没有通常我们所认为的那么大,并且在中美贸易中美方获益远高于中方。最后基于此结论,本文提出企业应不断向价值链上游推进和修正国际贸易统计体系的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许咏梅  苏祝成  
文章利用产业内贸易测算指标Gruble-Lloyd指数、Thom指数和Thom & McDowell指数对中国茶产品产业内贸易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表明:中国茶产品产业内贸易有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两种形式,其中产业间贸易占主导优势。产业内贸易方式主要是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但目前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有增强趋势。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艺卓  左常升  徐宏源  
本文在整体和分类两个层面上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国林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和结构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林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而且原木等大量消耗森林资源的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更低。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今后中国林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方向。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晶  
本文利用HS分类方法将农产品分成24大类,分别计算了每类农产品和总体农产品从1996-2005年的G-L产业内贸易指数、Brü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Thom&McDowell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发现我国农产品的整体产业内贸易水平比较低,Brülhart指数显示我国农产品10年来贸易的增量主要来自于产业间贸易,Thom&McDowell指数表明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增量主要是由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带来的。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吴学君  易法海  
从整体和分类两个层面分别计算了园艺产品从1997-2007年的G-L产业内贸易指数、Bru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Thom&McDowell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发现我国园艺产品的整体产业内贸易水平比较低,Bru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显示我国园艺产品11年来贸易的增量主要来自于产业间贸易,Thom&McDowell指数表明我国园艺产品产业内贸易中,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所引发的贸易增量基本相当。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吴雪  
以产业内贸易理论为基础,利用统计分析工具对中国和印度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比较优势和互补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中印农产品开展产业内贸易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证。结果表明,印度农产品较中国农产品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在某些类别的产品上,中印两国都具有比较优势,例如新鲜或冷冻鱼,具有相似比较优势的产品竞争较为激烈;中印两国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强,但是现实贸易中印两国的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郭天宝  王云凤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计算,对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模式的主要特征和演变方式进行分析;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的对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计算,利用描述性统计、RSCA指数的类别分析对我国农产品的贸易规模、结构、格局和流向等进行分析。最后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结构和增长方式的不合理、大多数农产品比较优势较弱等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崔春晓  张扬  于茂荣  
中韩两国的地理位置十分相近,饮食与生活习惯相似,中国现已成为韩国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地。文章运用G-L指数、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水平及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测度2000—2014年间中韩两国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结果显示,中韩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整体水平较低,两国间农产品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增量变化主要来源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文章针对进一步扩大两国农产品贸易提出增强中国农产品在韩国的品牌效应,努力消除韩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消极影响,建立中韩农产品贸易预警机制,优化合作协调制度等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珊妮  林文维  
本文对中国与东盟2001—2011年农产品双边贸易进行了分析,测算了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探讨了影响中国—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以垂直型为主,收入差异和市场规模差异是影响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水平的重要因素,而经济自由化程度差异的影响不明显。因此,在警惕关税同盟的贸易转移效应的同时,应调整农业结构,形成规模经济,依靠高新技术提高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海余  黄廷  
巨额的中美贸易顺差是否使中方获得了同样的贸易利益,一直是中美两国争论的问题之一,而传统的贸易条件理论不能全面地说明中美贸易利益问题。采用基于产品内分工的产品内贸易条件理论,计算和分析中美贸易中八个典型制造业部门1995~2005年的产品内贸易条件,并根据其变化趋势得出结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婷  陈媛  
文章在双边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模型基础上,将产品内国际分工程度以及国际直接投资引入分析框架,然后选取了四个解释变量,重点研究产品内分工程度和美国对华直接投资额对中美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