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33)
2023(13679)
2022(11318)
2021(10294)
2020(8148)
2019(18292)
2018(17776)
2017(33933)
2016(18234)
2015(20199)
2014(19857)
2013(19384)
2012(18003)
2011(16537)
2010(17145)
2009(15832)
2008(15275)
2007(13827)
2006(12601)
2005(11604)
作者
(50571)
(41906)
(41812)
(39547)
(26878)
(19979)
(19100)
(16136)
(15986)
(15220)
(14121)
(13848)
(13449)
(13274)
(13159)
(13044)
(12499)
(12326)
(12299)
(12122)
(10651)
(10423)
(10106)
(9688)
(9651)
(9557)
(9448)
(9306)
(8550)
(8275)
学科
(78632)
经济(78555)
管理(49314)
(48772)
(36621)
企业(36621)
(28062)
中国(25976)
地方(24651)
方法(23640)
业经(20544)
数学(19502)
数学方法(19224)
(19068)
贸易(19053)
(18484)
农业(17333)
(16538)
(15455)
金融(15453)
(15407)
(15020)
银行(15009)
(14651)
产业(13498)
(13482)
地方经济(13339)
(12947)
技术(12860)
(12834)
机构
学院(255119)
大学(247258)
(110458)
经济(108046)
管理(94437)
研究(91540)
理学(79312)
理学院(78430)
管理学(77282)
管理学院(76788)
中国(71115)
(52593)
科学(52223)
(50981)
(45805)
中心(41937)
(40961)
(40822)
研究所(40799)
财经(38544)
(35904)
师范(35599)
(34783)
北京(33736)
业大(33688)
(33335)
(33097)
经济学(32933)
农业(31546)
经济学院(29510)
基金
项目(160984)
科学(127448)
研究(126025)
基金(113049)
(96336)
国家(95453)
科学基金(81882)
社会(79949)
社会科(75930)
社会科学(75920)
(65355)
基金项目(57919)
教育(57268)
(53883)
编号(53448)
自然(48456)
自然科(47271)
自然科学(47262)
自然科学基金(46382)
资助(45893)
成果(44001)
(41999)
课题(38645)
重点(36696)
发展(34871)
(34680)
(34552)
(34297)
国家社会(32464)
(32353)
期刊
(136028)
经济(136028)
研究(83272)
中国(57897)
(40675)
管理(37400)
(36638)
教育(35176)
科学(32095)
学报(31867)
(31252)
金融(31252)
农业(28177)
业经(25682)
大学(25161)
学学(23521)
技术(23415)
经济研究(22476)
财经(18252)
问题(17995)
(16529)
国际(16023)
(15997)
(14506)
世界(13723)
商业(13576)
(12576)
论坛(12576)
现代(12362)
技术经济(12318)
共检索到4120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金芳  
以增值环节为对象的产品内国际分工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分工中出现的一个引人瞩目的新现象。这一分工样式拓宽了开放国家或地区的国际分工参与度,引发了各国产业体系的联动发展,并赋予产业结构升级以新的内涵和实现路径。本文通过对产品内国际分工如何影响开放经济体产业联动发展的机理分析,揭示了产品内国际分工条件下,后进国家产业升级的双重含义。并结合上海外向型经济中低端制造密集的特征,提出了提升上海产业发展水平的若干路径和对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唐晓宏  
上海产业园区经历了工业郊区化的起步阶段和产业集群化的扩张阶段,目前正在向产城融合化的转型阶段迈进。下一步,应走产业主导型、城市主导型和均衡发展型产城融合发展的路径,推动上海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唐海燕  张会清  
对40个发展中国家的实证研究发现,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于价值链提升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但主要来源于高层次分工合作的贡献,并且这一作用的发挥要以人力资本、服务质量以及制度环境等支持性条件的满足为前提。中国在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过程中,价值链位置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交通服务质量的改进和偏向于高层次分工的政策引导起到关键作用,在人力资本和制度环境上还有进一步改善的潜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厉无畏  王玉梅  
通过对上海工业的增加值率常年较低的原因分析,本文认为忽视产业发展的文化因素和产品的文化竞争力,是上海前一阶段产业发展的软肋。指出产品的经济价值越来越取决于以文化为底蕴的观念价值。上海应以文化打造品牌,走品牌竞争之路,并加大文化产业发展步伐,提高文化对上海新一轮发展的贡献率。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坚成  
提升上海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是塑造一支高素质国际化人才队伍的关键要素,是上海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和动力。本文总结了上海在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进程方面的主要做法及成效,剖析了当前上海人才培养国际化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并提出进一步提升上海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的策略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玲飞  
本文分析了我国产业转型条件下会展产业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基础设施不足,专业人才缺乏,参与主体单一,区域发展不平衡等。进一步发展会展产业,需要完善法规、深化体制改革、制定产业规划、实施财税支持政策、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闫庆友  汤新发  
文章介绍了核电供应链和核电的低碳优势,分析了核电成本构成和技术构成。文章认为,核电产业是技术资金双密集型产业,通过运用逆推归纳法分析产业联盟间的分阶段博弈,说明技术不完全自给条件下,我国应小规模发展核电产业。文章最后提出了发展核电产业时应采取技术领先战略。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栾贵勤  孟伟  冀伟  
上海要建设全球城市、提升经济地位,必须要选择正确的产业路径和空间路径,必须从调整城市产业结构、空间结构着手,进行城市形态创新。本文在充分分析上海市产业结构现状和空间结构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全球发达城市的发展经验,从而为上海选择正确的未来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小洲  林略  
80年代,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初期,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经济发展程度与国际经济发展程度有很大差距,在国际分工中,各有所长,各有所得。以初级产品交换国外的制成品。同时,国内的人均收入水平、消费结构也与国外的主要工业贸易国存在很大差别,加上关税保护,外国的一...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文珍  
本文借鉴迪克西特和格鲁斯曼的多区段生产模型,分析了产品内分工对服务业发展水平差异的静态影响,并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产品内分工对服务业发展水平差异的动态影响。结论如下:在要素禀赋差异和跨区域分工成本的权衡分析基础上,制造环节和服务环节的结构性分工在区域范围内展开,在客观上已经促成服务活动的外部化及服务业差异发展;这种最初差异又通过分工所带来的需求程度不同又加剧了扩大差异的动力。我国应采取积极政策,在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中发展服务业,提升产业结构。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夏平  张爱玲  
产品内国际分工是指通过空间分散化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不同工序或零部件安排在不同国家进行生产所形成的跨国性生产链条或体系。我国是融入国际化生产体系的后来者,但却成功展示了一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滕胜娟  
图书采访是涉及图书预订、验收及其经费控制与数据处理的系统工程,Twitter、youtube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产生及其发展,使书刊载体面对印刷术发明以来的新革命。传统的图书采访路径呈"被动"色彩,新媒体条件下用户对信息的反应敏捷迅速,并趋向信息共享,图书采访必须适应新媒体条件下的读者需求,构建新型采访机制。本文从理论溯源、现实问题、价值困境及路径选择四个层面对书采访路径的发展完善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路径探索。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徐侠民  
外源性区域经济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生命周期理论来看,我国正处于外源性区域发展到成长期的关键时刻。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资源要素和环境制约日益严峻等的压力下,创新将成为提升我国外源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选择路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江小国  何建波  方蕾  
在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全国31个省份的2004—2017年面板数据,分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时空特征。研究表明:从总体来看,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2015年后上升速度加快;从空间分布来看,呈现出"东强西弱"的发展态势,东部地区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中西部次之,东北最弱。之后,基于依托基础、发展动力、生产方式、产品模式、支撑行业、配套产业与发展目标七个维度,提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立体化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孔琳  
文章基于逻辑曲线,从人的发展角度分析了当代国际分工的转换,解释了在较高的人类发展程度上,产品内分工将会替代产品间分工,各国各部门基于价值链各片段的分工将成为国际分工的主要方式。同时,一国人类发展达到足够高的程度时,也会引致全球的产品内分工,这一机制转换与当前知识密集型产品的全球外包的高速增长是一致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