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65)
2023(14582)
2022(12631)
2021(11565)
2020(9798)
2019(22096)
2018(21801)
2017(41961)
2016(22880)
2015(25537)
2014(25086)
2013(24980)
2012(22770)
2011(20540)
2010(20301)
2009(18307)
2008(17594)
2007(15241)
2006(13172)
2005(11241)
作者
(68635)
(57205)
(56931)
(53828)
(36256)
(27589)
(25657)
(22568)
(21629)
(20158)
(19356)
(19157)
(18027)
(17968)
(17638)
(17544)
(17475)
(17111)
(16388)
(16339)
(14519)
(13811)
(13810)
(12995)
(12861)
(12685)
(12579)
(12465)
(11484)
(11399)
学科
(88879)
经济(88788)
管理(65937)
(65113)
(52556)
企业(52556)
方法(43855)
数学(38104)
数学方法(37733)
(26387)
中国(21912)
(21494)
(20627)
(20439)
贸易(20434)
(19927)
业经(19887)
技术(19231)
农业(16905)
地方(16578)
理论(14870)
环境(14749)
(14075)
(13681)
(13418)
财务(13353)
财务管理(13336)
(13236)
金融(13235)
(12947)
机构
大学(327940)
学院(326341)
管理(130180)
(129348)
经济(126763)
理学(114558)
理学院(113298)
管理学(111309)
管理学院(110745)
研究(109590)
中国(78227)
科学(71625)
(69177)
(62259)
业大(56355)
(56028)
(54565)
研究所(51970)
农业(49686)
中心(49242)
财经(45356)
(45156)
北京(42913)
(41524)
(41478)
师范(40942)
(39576)
经济学(38604)
(36693)
技术(35908)
基金
项目(235085)
科学(183462)
基金(170769)
研究(164807)
(152150)
国家(150944)
科学基金(128389)
社会(103515)
社会科(98319)
社会科学(98290)
(92116)
基金项目(91604)
自然(86340)
自然科(84375)
自然科学(84351)
自然科学基金(82849)
(78162)
教育(75205)
资助(69827)
编号(65563)
重点(52914)
(51037)
成果(50914)
(49767)
(49634)
创新(46375)
科研(45528)
课题(44856)
计划(44784)
教育部(43039)
期刊
(131134)
经济(131134)
研究(89867)
学报(60441)
中国(56075)
(55316)
科学(52574)
管理(44686)
大学(44373)
学学(42203)
农业(39076)
(38579)
教育(32795)
技术(28412)
(23655)
金融(23655)
业经(22338)
经济研究(21832)
财经(21117)
(20700)
科技(18591)
(18064)
问题(17664)
技术经济(16864)
业大(16669)
(16047)
图书(16023)
理论(15252)
(14855)
商业(14685)
共检索到4540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颂  卢晨  
本文利用中国17个工业行业2007—2014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GMM估计方法,对中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技术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以出口中间品方式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产生了显著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然而进口中间品方式会对中国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抑制作用;对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跨国公司的技术控制程度以及企业自身的吸收能力都具有强化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胡昭玲  赵媛  
产品内国际分工可以引发国际间的技术转移和技术外溢,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加入产品内国际分工体系已经成为推动其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产品内国际分工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机制,并通过经验事实与计量分析验证了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的积极作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建军  仇怡  
通过分析东道国的人力资本、R&D存量、产业集聚以及制度等因素对一国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影响机理,构造了相关的理论模型。结论表明,人力资本、R&D存量、产业集聚与制度等因素是制约一国获得国际技术外溢的重要影响因子。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燕梅  简泽  
本文提出了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两种模式:被动吸纳型和主动参与型。两种模式的本质区别在于参与国际分工的主导权是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还是本土企业手中,反映在代表性行业层面,就是参与国际分工的一些特征变量表现出显著的行业差异。分工模式影响到技术进步效应,对4个行业进行的微观层面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进口还是"干中学"对企业技术进步的贡献力度,主动参与型模式都优于被动吸纳型模式;在被动吸纳型模式下,进口技术溢出效应小于"干中学"效应;而在主动参与型模式下,进口技术溢出效应是"干中学"效应的2倍以上。这意味着,为促进主动参与型模式下外源技术进步的内部化,企业要高度重视自主创新能力培育。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胡昭玲  张蕊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将制造业生产的劳动密集型环节转移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产品内国际分工迅速发展。理论与实证分析表明,低成本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是我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基础,而劳动力的素质与效率、制造业发展水平、国内经济状况与对外开放程度等宏观经济环境方面的因素对吸引和承接发达国家的跨国外包均有重要影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吴建军  
笔者从东道国的视角,研究影响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进步效应的相关因子并构建理论模型,根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以及东道国的研发资本存量,选取相关数据分析比较东道国的相关因素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进步效应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东道国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进步效应的首要因素,但东道国通过专利溢出的研发资本存量并不是主要的影响因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姚志毅  张亚斌  李德阳  
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主要是FDI、对外贸易和国际外包,这三种方式对中国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贡献如何?本文在采用随机前沿方法(SAF)分析中国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情况的基础上,使用面板数据协整分析FDI、内资、国际外包对我国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贡献。结果表明,外商投资和国内投资促进了中国技术进步,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效率。国际外包中来料加工对技术效率产生负的影响,进料加工对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也均产生负的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文远  裴育  
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发展对参与分工各国的收入分配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章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产品内国际分工对我国收入分配的影响。从全国层面角度的分析显示,产品内国际分工显著导致收入分配恶化,在针对中国不同地区的实证研究表明,东中西部地区在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过程中,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于收入分配的影响方向一致,但是呈现东中西逐渐减弱的态势。在此基础上,验证了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于收入分配的影响呈现倒"U"曲线特征,实证结果表明当前中国的产品内国际分工的收入分配效应处于倒"U"曲线的上升阶段。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界秀  
笔者在梳理评介不同方法核算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利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指数法对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状况进行了分解与综合考察,并根据行业间面板数据对内外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研发投入、企业平均规模、资本强度和进口对工业技术进步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但资本强度的作用在统计上并不显著,而出口和FDI则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跃胜  
为解决当前严峻的环境问题,碳减排政策不仅要关注技术创新,还要重视技术的扩散。本文通过构建包含最终产品生产部门、中间产品生产部门和R&D部门三部门经济增长模型,对碳减排技术进步与扩散的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发现,技术吸收能力、技术存量、碳排放税和碳减排技术补贴是影响碳减排技术扩散的主要因素。本文以1999—2014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系统GMM估计了纵横向技术差距对碳减排技术进步与扩散以及碳减排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技术差距能够显著提高碳减排技术的改进与扩散,不同类型的碳减排技术的进步与扩散,均有利于提高碳减排效率,但效果不同,同时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因此,在制定碳减排技术扩散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翔  李小平  钟春平  
研究目标:实证考察中国工业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采用非径向、非导向的基于松弛的DEA方法,对考虑能源投入和环境污染的技术进步指数进行分解。研究发现:中国工业的技术进步类型以中性技术进步为主,偏向性技术进步对工业技术进步的贡献率较低但日益重要;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整体上呈现密集使用资本和能源的趋势;贸易开放水平的提高、研发强度的加大、企业规模的扩大、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国有经济比重的加大均能有效地促进偏向性技术进步。研究创新:改进了偏向性技术进步的测算方法。研究价值:基于科学的研究方法,探明影响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关键因素,为中国经济绿色转型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余泳泽  刘秉镰  
本文应用SFA模型评价我国区域物流业整体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得出以下结论:我国物流产业TFP增长呈现震荡上升的趋势,其中东部地区TFP增长率相对较高,物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出现了一定的收敛趋势。引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进步率和技术效率变化率。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的市场化程度以及港口物流有助于提高我国区域物流的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界秀  
笔者在梳理评介不同方法核算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利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指数法对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状况进行了分解与综合考察,并根据行业间面板数据对内外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研发投入、企业平均规模、资本强度和进口对工业技术进步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但资本强度的作用在统计上并不显著,而出口和FDi则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罗小锋  秦军  
农户是农业技术的需求者和采用者。农业科技成果只有被农户接受、消化并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农业技术的传播、采用及其应用效果最终取决于农民是否采用技术及如何采用技术。本文从影响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因素分析入手,运用二项logistic模型,探讨影响农户农产品加工技术采用行为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发加大农村金融扶持力度、发展农村教育、加强技术作用的宣传工作对提高农户农产品加工技术采用的积极性有显著的激励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崔立志  许玲  
文章利用2000-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以索洛余值测算的全要素生产率表征技术进步,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采用两步系统GMM估计方法对环境规制影响技术进步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技术进步的直接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东部、中部和全国表现为倒"U"型关系,而西部地区表现为"U"型关系;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间接效应比较显著,其中东部与西部地区环境规制水平提高有利于FDI技术效应溢出,从而促进技术进步,而中部地区的间接效应抑制了技术进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