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50)
2023(8904)
2022(7325)
2021(6824)
2020(5649)
2019(12829)
2018(12214)
2017(23236)
2016(12233)
2015(13718)
2014(12956)
2013(13078)
2012(12112)
2011(11074)
2010(10751)
2009(9933)
2008(9592)
2007(7924)
2006(6913)
2005(6183)
作者
(35952)
(30185)
(30174)
(28269)
(19039)
(14647)
(13502)
(11847)
(11486)
(10456)
(10218)
(9806)
(9540)
(9528)
(9393)
(9263)
(9070)
(8996)
(8677)
(8507)
(7575)
(7335)
(7205)
(6808)
(6805)
(6743)
(6544)
(6381)
(6027)
(6022)
学科
(53292)
经济(53234)
管理(32621)
(32611)
方法(25393)
数学(23098)
数学方法(22992)
(22977)
企业(22977)
(17621)
贸易(17616)
(17347)
(17287)
中国(17075)
(13229)
业经(10150)
农业(9978)
(9632)
金融(9632)
(9566)
(9451)
(9415)
(9309)
银行(9277)
(8965)
环境(8444)
关系(8301)
技术(7537)
(7195)
出口(7194)
机构
大学(180613)
学院(177464)
(87662)
经济(86688)
研究(67664)
管理(67503)
理学(59474)
理学院(58818)
管理学(58115)
管理学院(57806)
中国(52303)
科学(39265)
(37881)
(35725)
(35272)
(34334)
研究所(31885)
财经(29407)
中心(29240)
经济学(29227)
业大(28814)
农业(28671)
(27342)
经济学院(26609)
北京(24149)
(23849)
财经大学(22363)
(22071)
科学院(21465)
(20380)
基金
项目(125066)
科学(99307)
基金(96205)
(87158)
国家(86530)
研究(85271)
科学基金(72892)
社会(59500)
社会科(56765)
社会科学(56751)
基金项目(50390)
自然(47183)
自然科(46204)
自然科学(46187)
自然科学基金(45466)
(43870)
资助(39402)
(39084)
教育(37669)
编号(29807)
(29479)
重点(28598)
国家社会(27100)
(26927)
中国(26336)
(26312)
教育部(25181)
创新(24837)
科研(24688)
人文(23672)
期刊
(85318)
经济(85318)
研究(52473)
学报(32830)
(31584)
中国(30683)
科学(29605)
大学(24503)
(24388)
学学(23592)
管理(23090)
农业(22011)
经济研究(16808)
(16401)
金融(16401)
国际(14987)
(14910)
财经(14905)
(13115)
(12937)
业经(12695)
世界(12560)
问题(12430)
技术(11198)
教育(9991)
技术经济(8609)
(8519)
业大(8265)
商业(8187)
科技(8009)
共检索到2548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胡昭玲  刘彦磊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探讨了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中国工业行业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相对工资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将熟练劳动力密集型环节外包出去,会对相对工资产生静态负向影响,并且这一效应在技术密集度越高的行业越明显;但随着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相关的生产技术提升,对熟练劳动力的需求上升,分工缩小工资差距的效应会逐渐减弱。本文利用1995~2009年中国工业细分行业的样本,采用系统GMM方法进行检验,实证结果基本支持理论分析的结论,但分工缩小工资差距效应的减弱趋势比较缓慢。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永志  花文苍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作用下,产品内国际分工应运而生。本文在分析产品内国际分工产生及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这一新型国际分工对商品国际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及国际价值规律作用的影响,最后,联系我国实际,探讨产品内国际分工及其对国际价值的影响给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和涉外经济带来的启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胡昭玲  
产品内国际分工使国际分工由产品层面深入到工序层面,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率。对中国工业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研究验证了这种积极效应。并且,产品内国际分工对生产率的影响程度与行业特性密切相关。在我国工业各行业中,资本密集型行业与出口密集度高的行业表现出更快地参与到产品内国际分工中去的趋势,在这些行业产品内国际分工促进生产率提高的影响也更显著。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胡昭玲  赵媛  
产品内国际分工可以引发国际间的技术转移和技术外溢,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加入产品内国际分工体系已经成为推动其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产品内国际分工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机制,并通过经验事实与计量分析验证了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的积极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豪  张建华  窦雯璐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参与产品的国际化生产与协作的过程中,不仅带来了国际贸易方式的重大改变,也使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而这种改变进一步影响了中国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地位。本文在构建一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程度和产业结构优化程度指标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两者相互影响程度,得出:一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程度越深,该国产业结构优化程度越高;产业结构越优化,其产品内国际分工地位越高。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文凤  
文章从我国作为国际产业转移承接国的角度出发,拓展了Feenstra&Hanson(1996)对发展中国家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影响本国异质劳动力相对就业的分析,并基于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不同类型产品内国际分工对我国1995-2009年就业结构的影响。回归结果发现,产品内国际分工对我国高技术劳动力和低技术劳动力的就业有促进作用,减少了中等技术劳动力的相对就业。具体到不同类型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就业结构效应,分析发现,高技术产品分工对高、低技术劳动力的就业提升作用最大;而一般产品内分工对高、低技术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影响最小。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大于对高技能劳动力的影响。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胡昭玲  刘彦磊  
文章从理论上研究了产品内国际分工对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并结合中国工业行业1995-2009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中国工业行业劳动力收入份额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这种负向效应在资本密集度越高的行业越显著。另外,技术进步、外商直接投资增加、国有企业改革也是劳动力收入份额下降的重要原因,而在总量贸易方面,企业出口可以显著提高劳动力收入份额。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胡昭玲  张蕊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将制造业生产的劳动密集型环节转移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产品内国际分工迅速发展。理论与实证分析表明,低成本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是我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基础,而劳动力的素质与效率、制造业发展水平、国内经济状况与对外开放程度等宏观经济环境方面的因素对吸引和承接发达国家的跨国外包均有重要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文远  裴育  
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发展对参与分工各国的收入分配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章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产品内国际分工对我国收入分配的影响。从全国层面角度的分析显示,产品内国际分工显著导致收入分配恶化,在针对中国不同地区的实证研究表明,东中西部地区在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过程中,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于收入分配的影响方向一致,但是呈现东中西逐渐减弱的态势。在此基础上,验证了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于收入分配的影响呈现倒"U"曲线特征,实证结果表明当前中国的产品内国际分工的收入分配效应处于倒"U"曲线的上升阶段。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娟  张鹏  
关键词: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徐国庆  黄繁华  
本文基于价值链分工背景下的技术进步视角,分析了其对国家间工资差距和一国内部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价值链参与度的提升会扩大不同收入国家之间的工资差距,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则仅对中等收入国家之间的工资差距起到扩大作用;在技术进步因素中,研发投入的增加会扩大不同收入国家之间的工资差距;在国内工资差距上,价值链参与度的提升会扩大中等收入国家或劳动力净流出国家的内部工资差距,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会缩小劳动力净流入国家内部的工资差距和扩大劳动力净流出国家内部的工资差距;技术进步因素中,研发投入扩大高收入国家内部的工资差距。因此,为了缩小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工资差距以及国内工资差距,应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加大研发投入和高技能劳动力的引入。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胡昭玲  李红阳  
本文采用下游度指标刻画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嵌入位置,首次从价值链分工位置角度考察其对我国不同技能劳动力之间工资差距的影响。对1995-2009年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参与全球价值链后,我国多数行业的分工位置越来越接近初始投入品阶段,分工位置下滑导致不同技能劳动力之间的工资差距扩大,在价值链嵌入位置50分位以上,熟练劳动力之间的工资差距扩大更快,而在50分位以下,非熟练劳动力之间的工资差距扩大更快。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中华  梁俊伟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国际垂直专业化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收入差距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理论与实证分析得出了统一结论:伴随我国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的加深,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于中国收入差距扩大具有较大显著的正作用。对此的解释是中国承接发达国家垂直专业化生产环节所带来的技术密集度的提高增加了对熟练劳动力的需求,进而提升熟练劳动力的相对工资,扩大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虹  张诚  
本文采用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数据,应用锦标赛理论实证研究模型,通过实证数据验证企业内部工资收入差距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从而为企业设定合理的工资差距提供参考,并以此提升企业产品质量。本文发现企业工资差距与企业产品质量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即企业产品质量随着工资差距的扩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更进一步以企业工资是否集体协商做分组,回归结果表明企业内部工资差距对企业产品质量的影响是一种因果性效应。因此,企业应当将员工工资差距维持在合理范围内,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产品质量。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怡  田靖  孙文远  
文章构建了国际贸易影响分技能劳动力性别工资差距的理论模型,并运用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进行均值回归和分位数回归。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就总体性别工资差距而言,国际贸易虽扩大了性别工资差距,但对分技能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存在差异,贸易对低技能劳动力的性别工资差距有缩小作用,对高技能劳动力的性别工资差距有扩大作用;就不同地区性别工资差距而言,国际贸易提高了沿海地区的工资水平,并有助于缓解该地区的性别工资差距,但对内陆地区工资水平的提高有不利影响;就分技能的分位数性别工资差距而言,在工资分布的不同位置上,国际贸易总是在扩大高技能劳动力的性别工资差距,同时国际贸易有缩小工资分布中的中低端低技能劳动力性别工资差距的作用,这大致印证了上述均值回归的结果。基于以上结论,在贸易促使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即便高技能女性有时也难以从贸易中获得和男性均等的利益,虽然改善女性的个体特征(如受教育程度)有助于缓解性别工资差距的问题,但只有政府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完善社保制度,才能为解决性别工资差距建立更有效的制度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