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30)
- 2023(14436)
- 2022(12371)
- 2021(11546)
- 2020(10050)
- 2019(23394)
- 2018(22862)
- 2017(43727)
- 2016(23233)
- 2015(26686)
- 2014(26312)
- 2013(26110)
- 2012(24095)
- 2011(21800)
- 2010(21561)
- 2009(20031)
- 2008(19686)
- 2007(17085)
- 2006(14510)
- 2005(12849)
- 学科
- 济(101757)
- 经济(101663)
- 管理(64747)
- 业(63111)
- 方法(52716)
- 企(50234)
- 企业(50234)
- 数学(47162)
- 数学方法(46665)
- 贸(29106)
- 贸易(29095)
- 易(28309)
- 农(27122)
- 中国(26591)
- 财(25017)
- 业经(20152)
- 学(18119)
- 制(17375)
- 地方(16791)
- 农业(16762)
- 融(15922)
- 金融(15919)
- 务(15777)
- 财务(15735)
- 财务管理(15698)
- 银(15451)
- 银行(15412)
- 企业财务(14737)
- 行(14706)
- 和(14683)
- 机构
- 大学(338099)
- 学院(335753)
- 济(149020)
- 经济(146537)
- 管理(131954)
- 理学(114896)
- 理学院(113685)
- 研究(112491)
- 管理学(111862)
- 管理学院(111238)
- 中国(86605)
- 京(70053)
- 科学(65998)
- 财(64810)
- 所(55488)
- 农(54365)
- 财经(53181)
- 中心(52288)
- 研究所(50701)
- 业大(48956)
- 经(48609)
- 经济学(47143)
- 江(46627)
- 北京(43811)
- 农业(43199)
- 经济学院(42876)
- 范(41194)
- 师范(40774)
- 院(40303)
- 财经大学(39734)
- 基金
- 项目(228016)
- 科学(180742)
- 基金(169728)
- 研究(164408)
- 家(147918)
- 国家(146806)
- 科学基金(126589)
- 社会(106796)
- 社会科(101649)
- 社会科学(101618)
- 基金项目(88875)
- 省(85713)
- 自然(81884)
- 自然科(80095)
- 自然科学(80073)
- 自然科学基金(78709)
- 教育(75937)
- 划(73285)
- 资助(70871)
- 编号(65069)
- 成果(52187)
- 部(52103)
- 重点(51185)
- 发(48274)
- 创(47407)
- 国家社会(45745)
- 教育部(45175)
- 科研(44601)
- 创新(44480)
- 课题(43871)
- 期刊
- 济(150347)
- 经济(150347)
- 研究(95137)
- 中国(57429)
- 学报(51224)
- 财(49186)
- 农(47493)
- 科学(47247)
- 管理(45769)
- 大学(39313)
- 学学(37081)
- 农业(32942)
- 融(29542)
- 金融(29542)
- 技术(28683)
- 教育(28573)
- 经济研究(27078)
- 财经(25896)
- 业经(24144)
- 贸(24129)
- 经(22306)
- 国际(21949)
- 问题(21127)
- 业(18792)
- 统计(18550)
- 世界(17425)
- 技术经济(16796)
- 商业(16604)
- 策(16262)
- 理论(15492)
共检索到4829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蒲华林
产品内国际分工与贸易研究已渐成气候,其决定因素的理论概括和实证分析却颇为匮乏。本文从物理、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概括了九个基本决定因素,并利用中国的零部件进出口数据作为对产品内贸易的近似度量对这些基本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扩展的引力模型回归结果显示,大部分因素对不同分类的产品具有相似的效应,某些因素对进口和出口的效应差异明显。综合而言,中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与贸易的潜力巨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蒲华林 张捷
中国零部件贸易的快速增长是产品内国际分工和全球生产网络扩展的必然结果。统计数据分析显示,不同的贸易区域、国家和地区与中国的零部件贸易具有不同的特点。零部件贸易失衡和较低的零部件进出口单位价值比表明中国还处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低端和全球生产网络的外围。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必须从零部件开始。
关键词:
产品内国际分工 零部件贸易 全球生产网络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学君
本文在详述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从产业层面提出了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以及垂直型和水平型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4个假设命题,运用静态面板数据对1997-2008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以及垂直型和水平型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的产业层面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加工农产品的产品差异、外商对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直接投资、产业资本密集度促进了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以及垂直型和水平型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规模经济阻碍了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以及垂直型和水平型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朱文博 韩昕儒 陈永福
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农产品贸易正面临着升级至新发展阶段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基于国际贸易理论和贸易动因的演变综述,首先,从全局和局部的视角对国际贸易和中国国际贸易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其次,对中国农产品贸易整体和分品种开展影响因素分析,对贸易决定因素进行系统整理和解析。最后,依据农产品贸易特征与贸易决定因素、贸易动因、贸易结构、贸易结果的逻辑框架,探讨了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由出口初级农产品向出口高质量加工农产品转变的新路线和产业内贸易迅速扩张的新模式。
关键词:
国际贸易 决定因素 农产品 中国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夏明国
本文利用我国和29个主要贸易伙伴15年的产品内贸易面板数据对我国产品内贸易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规模经济、FDI和地理因素是我国产品内贸易的主要决定因素,而要素禀赋所带来的比较优势即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作用并不显著。
关键词:
产品内贸易 决定因素 FDI 规模经济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吕延方
本文基于产业间面版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1985—2006年间各主要产业的出口贸易结构变化,并对1989年以来影响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变化的决定因素进行了经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劳动力生产率的提高是出口贸易变化重要的推动力量,资源禀赋并不显著影响中国出口贸易变化,规模经济尽管影响显著,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增加,贸易的增长却有不断递减的趋势。
关键词:
资源禀赋 劳动生产率 规模经济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学昌
本文基于发展中国家的视角,从生产成本与交易成本两个方面对产品内分工与贸易决定因素作了理论分析。并以此为基础,选取中国2000-2009年间29个省份的加工贸易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技术,实证检验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决定因素,发现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是中国制造业参加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重要决定因素,制造业的生产规模对其参与产品内分工与贸易有着直接的显著影响,而投资与贸易自由化程度、基础设施的完备状况、信息交流技术的发展水平等也对中国制造业参加产品内分工与贸易产生重要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静 Somnath Sen 胡昭玲 白雪飞
本文根据Jones等人提出的国际垂直分割理论,建立增广引力模型。在区分零部件贸易和传统贸易的情况下,我们利用联合国贸易统计数据,分析了1992~2006年间东亚生产共享和零部件贸易的规模、结构及其变迁情况。我们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两步回归法,揭示了东亚区域内部一体化组织和国家,特别是中国对生产网络的贡献。结果显示,相对于传统贸易,国际直接投资的增加、双边关税及服务联系成本的降低对零部件贸易起到更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伴随着垂直分工模式的变迁,东亚产业链表现出很强的完整性和不可分割性,技术水平的衔接性在东亚分工格局中起到重要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肖文
近年来,服务贸易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研究影响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决定因素,并探寻合理化的路径以促进服务贸易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研究发现,引力模型适用于中国对外服务贸易决定因素的解释,双边服务贸易额与两国的GDP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而且,两国的经济规模差异越小,双边贸易量就越大。另外,贸易伙伴国服务业产值占比的上升,有利于增进中国对其服务进口。但是,中国服务业产值占比的增加,并未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的出口能力。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工业与服务业关系的互动协调,在关键领域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和技术标准,大力发展知识、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业。
关键词:
服务贸易 引力模型 经济规模 决定因素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海森 谢杰
中国与非洲农业在资源、市场和技术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经过50年的发展,中非农业合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双方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而且具有很大的潜力。文章系统分析了影响中非农产品贸易的主要因素,运用引力模型验证了距离、人口、经济规模以及政策等因素对双边农产品贸易的不同影响,指出中国与非洲农产品贸易符合林德定理,双方需求与产品越相似,则潜在的贸易量越大,并基于引力模型估计了双方农产品贸易的潜力和合作重点。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郑昭阳 周昕
本文从零部件贸易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在东亚贸易结构中的地位。文中计算了中国和其他东亚经济体1992~2005年的零部件贸易额,在大量事实数据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中国在东亚地区以零部件进口为主,而与区域外市场之间以最终产品出口为主。同时,随着中国经济逐渐融入到东亚地区的生产网络中,东亚地区的"三角贸易"模式发生了转变:中国成为东亚地区的出口平台,进口来自于区域内较发达经济体的中间产品零部件,进行装配加工后将最终产品销往区域外市场。
关键词:
中国 东亚 零部件贸易 三角贸易模式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杜运苏 彭恒文
在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中,产业内贸易发展的经济调整成本相对较小。然而,中国的产业内贸易额并没有与其贸易总额保持同步增长,对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的研究显得格外必要。本文在区分产业内贸易类型的前提下,利用制造业面板数据,对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品多样化、研究与开发费用、外资等与中国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有正相关关系,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负相关;而规模经济和市场结构与两种类型的产业内贸易都呈正相关。
关键词:
中国 制造业 产业内贸易 决定因素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佟家栋 白雪飞
本文以中国为研究对象,对中国在日韩市场上零部件生产和组装的比较优势的分布、结构和变迁情况进行了细致梳理。通过分析扩展的RCA指标,得出结论,针对日韩两国市场而言,中国在零部件生产上的比较优势总体上呈增强趋势;在组装业务上,中等技术零部件逐渐呈现萎缩态势,而高技术零部件组装的比较优势正在扩大。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同日韩两国之间的生产共享加强,而生产和组装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升级态势。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曹芳
本文从静态和动态角度考察了2002~2010年中国纺织服装业总体、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现状及其决定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纺织服装总体产业内贸易发展缓慢,水平不高,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各子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高低不一,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导。经济规模、人均收入水平与我国产业内贸易尤其是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呈正相关,且有显著增强趋势;人均收入差异对我国纺织服装VIIT起到正向作用,且影响显著;地理距离对中国纺织服装TIIT、HIIT和VIIT起到了较显著负面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中国纺织服装TIIT、HIIT和VIIT正相关,且影响程度有增强趋势;贸易不平衡与我国TIIT、HIIT和VIIT显著...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彬 孙孟
本文首先运用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对2000~2007年中国的总体、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水平分别加以测度,然后运用面板数据从国家特征角度对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进行跨时期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规模、外商直接投资和贸易不平衡是影响我国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国家特征因素,其中,经济规模与我国产业内贸易尤其是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呈正相关,且显著性有增强趋势;外商直接投与我国产业内贸易呈负相关,且影响程度有减弱趋势;贸易不平衡与我国总体、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都呈明显负相关,且影响程度有增强趋势。另外,地理位置和政治文化因素对我国产业内贸易发展也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决定因素 国家特征 面板数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产品内国际分工与中国获取的价值——基于零部件进出口的分析
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决定因素实证分析——基于1998-2007年制造业24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
中国人造板产业内贸易现状与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
全球生产网络下国家间零部件贸易强度演进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外贸贡献率的国际比较与决定因素分析: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中国FDI流入的决定因素:基于国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外贸依存度的国际比较与决定因素分析——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中国加入WTO以来中日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化——以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内贸易为例
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基于机电行业零部件贸易的考察
产品内国际分工与国家价值链提升——基于跨国层面和产品细分贸易数据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