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46)
- 2023(10056)
- 2022(7885)
- 2021(6804)
- 2020(5444)
- 2019(11961)
- 2018(11740)
- 2017(23089)
- 2016(12442)
- 2015(14112)
- 2014(14405)
- 2013(14140)
- 2012(12990)
- 2011(11963)
- 2010(12247)
- 2009(11255)
- 2008(10658)
- 2007(9437)
- 2006(8828)
- 2005(8418)
- 学科
- 济(78581)
- 经济(78528)
- 管理(30134)
- 业(27775)
- 地方(23616)
- 方法(22063)
- 农(21627)
- 数学(19352)
- 数学方法(19243)
- 中国(18857)
- 企(17728)
- 企业(17728)
- 地方经济(15186)
- 业经(15182)
- 农业(13506)
- 学(13352)
- 贸(13338)
- 贸易(13331)
- 易(12873)
- 融(11034)
- 金融(11032)
- 发(10810)
- 环境(10543)
- 财(10284)
- 制(10029)
- 产业(9565)
- 银(9128)
- 银行(9116)
- 理论(9010)
- 行(8847)
- 机构
- 学院(186099)
- 大学(181957)
- 济(91528)
- 经济(89964)
- 研究(71104)
- 管理(64507)
- 理学(54634)
- 理学院(53911)
- 中国(53408)
- 管理学(53059)
- 管理学院(52702)
- 科学(40310)
- 京(38497)
- 财(37520)
- 所(36153)
- 研究所(32674)
- 中心(31084)
- 经济学(30230)
- 农(29920)
- 财经(29654)
- 江(28628)
- 经济学院(26943)
- 经(26788)
- 范(25748)
- 师范(25547)
- 院(25395)
- 北京(24484)
- 业大(24142)
- 农业(23042)
- 州(22932)
- 基金
- 项目(118812)
- 科学(93657)
- 研究(90032)
- 基金(85048)
- 家(73998)
- 国家(73449)
- 科学基金(62222)
- 社会(59402)
- 社会科(56356)
- 社会科学(56343)
- 省(46539)
- 基金项目(44184)
- 教育(40547)
- 划(38441)
- 自然(36456)
- 编号(36324)
- 自然科(35576)
- 自然科学(35570)
- 自然科学基金(34908)
- 资助(34056)
- 发(29732)
- 成果(29381)
- 重点(27747)
- 课题(26124)
- 部(26117)
- 国家社会(25815)
- 发展(24891)
- 展(24544)
- 创(23942)
- 性(22804)
共检索到2957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陈健
本文从产品内国际分工下的新地区专业化角度,探讨了新地区专业化对我国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国际分工格局演化过程中,各地区对外开放也形成了不同的专业化道路。东部新地区专业化特色更加明显,中西部基于产业间、产业内国际分工下的地区专业化特点则更为突出。考虑到经济发展的空间相关性,新地区专业化发展通过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效应等,呈现对区域经济增长更稳健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产品内国际分工 地区专业化 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陈健 刘海燕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本文从本土经济参与国际分工过程中的地区专业化演进视角,探讨了产品内国际分工对区域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研究主要结论表明:在国际分工格局演化过程中,我国不同地区对外开放也形成了不同地区专业化特色,其中东部基于产品内国际分工下的地区专业化特点更加突出。进一步实证研究表明,相比产业间、产业内分工下所形成的地区专业化,产品内国际分工下的地区专业化发展,更显著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效率水平提升。
关键词:
产品内国际分工 地区专业化 增长效率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丁焕峰 邱梦圆
选择正确的技术领域并实现专业化是各地区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的重要课题。为考察技术专业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利用专利数据,构建两种不同领域的技术专业化指标,设计包含交互项的空间计量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不同类型的技术专业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和溢出效应,为区域技术创新重点领域的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技术专业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会受技术创新能力高低的影响,在一定的创新能力条件下,专业化于自身优势产业所对应的技术领域对经济的正向作用会被削弱,而专业化于具有高技术机会的技术领域对经济的正向作用会被更有效地发挥,因此不同的创新发展阶段应选择不同的技术专业化模式。此外,高机会技术领域的专业化具有正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邱梦圆 丁焕峰
基于专利数据构建技术专业化衡量指标,测度2001-2015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技术专业化系数,展现专业化模式的区域差异以及变动规律,并利用门限面板模型进一步考察不同类型技术专业化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中国省域技术分工系数总体呈现西高东低的区域特征,并出现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只有少数地区能在高新技术和高机会技术领域实现专业化,大部分地区仅在自身优势产业所对应的技术领域实现专业化;技术专业化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创新能力较低时,技术分工将促进经济增长,而当创新能力较高时,技术分工的作用不显著,且不同领域专业化会产生不同效果。
关键词:
技术专业化 经济增长 非线性关系 专利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蔡之兵
基于古典分工理论,区域分工水平的提高是国家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而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则依赖于地区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运用1997—2019年的经济数据,构建区域分工与专业化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分工的深化极大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且四大区域尤其是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轨迹与地区专业化水平的变化趋势密切相关。因此,持续增长的国家经济与日益分化的区域经济相互叠加是东北经济发展问题的根本时空属性。而在整个国家区域分工水平持续提升的背景下,东北地区产业体系的多样化水平提高、专业化水平下降是东北经济发展问题的本质成因。结合东北产业结构与国家产业体系的演进特征,从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和动态演变过程出发,揭示东北地区产业专业化水平下降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应以扩大市场规模为抓手,从市场瞄准、市场邻近、市场优势和市场对接四个方面,制定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具体政策举措。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苗长青
地区专业化有利于地区经济增长和全国经济增长,因此,长期以来,学者们就在探索如何测量和提高地区专业化水平。研究表明,我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制造业地区专业化程度普遍在提高,且其中东部地区最高,但中、西部增长较快。地区专业化与经济增长具有正相关关系。因此,加快地区专业化进程可以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且有助于消除我国中、东、西部的地区经济差距。
关键词:
地区专业化 面板数据 回归分析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黄晶 卢家昌
本文在对现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金融功能论为理论基础,通过收集江苏省1980—2010年相应数据,分别从社会融资总量和融资内部结构两个方面实证检验了地区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实证结果表明江苏省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总量推动作用显著,内部结构则存在差异性。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总量研究 结构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贾名清 汪阔朋
区域经济增长质量在当前备受国际和国内经济学家的关注。从经济结构、经济波动、经济效率、城乡收入差距、资源利用几个方面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区域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信息熵工具,对我国东部地区10省(市)2005年区域经济增长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列第一位,其经济结构优良、科技投入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小、能源利用效率高,经济增长方式正朝着集约化形式发展。最后,根据综合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东部地区 经济增长质量 信息熵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何雄浪
地方优势产业的形成是专业化劳动分工本身的产物,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有利于促进地区分工水平的演进,从而进一步增强产业的地理集中程度,促进地方优势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文章由此对我国的地区分工水平、区域间贸易成本的变化以及地方优势的形成作了详尽的实证分析,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趋于加快,从而各地区的专业化分工水平有所上升,地方优势产业已初步形成。
关键词:
专业化分工 区域经济一体化 地方优势产业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薪燕
本文首先分析全国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特征,并以长江三角洲为例,重点分析该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演进特征。最后根据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演进特征,基于专业化分工的视角探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演进机制。
关键词:
专业化分工 空间结构 演进 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邵帅 杨莉莉
本文通过一个产品水平创新的四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对自然资源开发活动如何影响区域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进行了理论阐释,讨论了资源诅咒效应的发生条件和作用机制,并利用我国省际层面的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理论命题进行了实证检验。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何燕
在Lucas(1988)模型基础上引入金融资本建立内生经济增长分析框架,研究分析表征区域股票市场发展的两个变量(股权资本和股东权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重点强调对"内生性"问题的分析。借助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经济增长动力的地区差异十分明显,股权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显著。
关键词:
金融资本 股权资本 经济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广众
本文通过引入人力资本的溢出效益,在对均衡经济增长路径求解的基础上,说明人力资本积累效率的差距将内生地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水平差距的扩大。本文的分析说明了政府通过对人力资本积累进行补贴,进而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蒋媛媛
地区专业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从两个层面剖析中国地区专业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运用全域专业化指数对中国地区专业化进行整体测度,考察中国地区专业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演变规律;设计地区加权区位商指数,分析各省区市专业化部门综合实力的演化趋势。进而,直接测度中国各地区专业化部门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通过偏离份额分析法分别对四大区域专业化部门促进工业经济增长的结构效应和生产率效应进行测算和分析。最后,基于上述实证研究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地区专业化 经济增长 偏离份额分析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邵军 刘军
基于我国222个地级以上城市2001-2008年期间的样本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出口结构与地区人均GDP增长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出口集中度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出口结构的专业化程度越高,地区人均GDP增长率相应越高。无论是采用经典OLS方法,还是采用控制空间依赖性的空间计量分析方法,这一结果均成立,其背后机制在于专业化导致生产活动的集聚,通过集聚经济提高生产率,从而促进人均产出的提高。本文政策含义在于,在当前发展阶段下,促进地区产业的集群化、专业化发展,充分发挥集聚经济,这对于扩大出口规模、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具有积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