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69)
- 2023(15234)
- 2022(12669)
- 2021(11691)
- 2020(9726)
- 2019(21713)
- 2018(21442)
- 2017(40780)
- 2016(21797)
- 2015(24316)
- 2014(23981)
- 2013(23486)
- 2012(21242)
- 2011(19055)
- 2010(19173)
- 2009(18346)
- 2008(18233)
- 2007(16487)
- 2006(14583)
- 2005(13586)
- 学科
- 业(90379)
- 济(90049)
- 经济(89901)
- 管理(82091)
- 企(80580)
- 企业(80580)
- 方法(36692)
- 农(33046)
- 财(32399)
- 业经(30488)
- 数学(27888)
- 数学方法(27671)
- 中国(26361)
- 制(24189)
- 务(22821)
- 财务(22787)
- 财务管理(22745)
- 企业财务(21519)
- 农业(21287)
- 贸(20483)
- 贸易(20469)
- 易(20038)
- 技术(18567)
- 体(17568)
- 理论(16994)
- 划(16747)
- 策(16659)
- 和(16382)
- 银(15841)
- 银行(15832)
- 机构
- 学院(311946)
- 大学(304204)
- 济(137463)
- 经济(134991)
- 管理(122647)
- 理学(104427)
- 理学院(103450)
- 管理学(102210)
- 管理学院(101607)
- 研究(98495)
- 中国(81838)
- 财(67865)
- 京(63285)
- 科学(53512)
- 财经(52944)
- 经(48084)
- 江(47698)
- 所(47677)
- 农(45995)
- 中心(45599)
- 经济学(42643)
- 研究所(42036)
- 北京(40005)
- 业大(39033)
- 财经大学(39018)
- 经济学院(38388)
- 州(37743)
- 范(36639)
- 师范(36338)
- 农业(35709)
- 基金
- 项目(194645)
- 科学(156345)
- 研究(150845)
- 基金(143465)
- 家(121673)
- 国家(120566)
- 科学基金(106022)
- 社会(99321)
- 社会科(94185)
- 社会科学(94165)
- 省(75001)
- 基金项目(74565)
- 教育(68964)
- 自然(64651)
- 自然科(63181)
- 自然科学(63166)
- 自然科学基金(62123)
- 编号(61512)
- 划(61268)
- 资助(57861)
- 成果(49901)
- 部(44508)
- 创(43915)
- 重点(43165)
- 制(43118)
- 发(42109)
- 课题(41993)
- 国家社会(41708)
- 业(40277)
- 创新(40192)
- 期刊
- 济(161715)
- 经济(161715)
- 研究(97573)
- 中国(63789)
- 财(57343)
- 管理(51748)
- 农(45217)
- 科学(38973)
- 学报(37228)
- 教育(32369)
- 融(31928)
- 金融(31928)
- 农业(31009)
- 大学(30420)
- 技术(29093)
- 业经(28934)
- 学学(28580)
- 财经(27254)
- 经济研究(26135)
- 经(23606)
- 问题(20775)
- 贸(18802)
- 业(18653)
- 世界(17219)
- 技术经济(17101)
- 国际(16236)
- 财会(16093)
- 现代(15721)
- 商业(15113)
- 会计(14553)
共检索到4807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徐勇 杨晓娟
传统的国际经济学在理论构架层面对工序国际分工缺乏关注,与产品内分工在当代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重要性程度存在明显反差。当我们需要对一个国家贸易结构、贸易地位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的时候,以往国际贸易理论的产业间视角明显不足以解释现代贸易的新型分工特点,只有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继东 杨蕙馨
近年来,中国汽车制造业市场集中度处于缓慢提高中,市场绩效有所提高。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汽车制造业符合X效率结构假说,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对利润影响显著,中国汽车企业市场势力尚未形成。为保证研发资金的充裕,应继续发挥X效率并利用规模效率,提高企业经济绩效。中国汽车制造业需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挥大型国有汽车企业在研发、国际化等方面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谢光亚 振佳
文章分析了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国际化背景,阐述我国汽车制造业在国际化中的地位及国际化现状,运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SCP理论框架分析我国未来汽车市场的增长情况,最终运用战略聚类模型分析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国际成长战略。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季红 张馨月
本文以中国的汽车制造业为对象,综合运用VSS指数和TCI指数进行研究。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仍然较低,不具备国际竞争优势。中国的汽车产业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程度不断加深,有助于提升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运用计量回归分析证明了中国汽车产业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程度加深促进了中国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但是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没能促成中国汽车产业国际价值链地位迅速提高,主要因为相关科技投入及配套设施不充分,这是我国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突破口。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范爱军 高敬峰
文章在对1997~2006年10年间我国制造业产品内分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分工的要素禀赋特征和附加值特征,认为产品内分工主要发生在我国制造业中的资本相对密集的产业,但劳动要素优势仍是我国参与产品内分工的基础。在获取更高附加值的利益驱动下,我国制造业内的企业会自主进行资本和技术积累,从而有助于我国制造业从低加工度向高加工度的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仙德 李卫江 李敏
汽车制造业百年一遇的大变革带动中国兴起“造车热”,重塑中国汽车制造业空间格局。论文基于微观企业数据库,采用区位商指标比较2013年和2021年中国汽车制造业空间集聚特征,分析新能源和传统汽车制造业选址特点,评估中国城市汽车、电子、电气三大产业共同集聚情况;使用负二项回归方法研究影响中国汽车制造业区位的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汽车制造业企业整体上趋向产业历史基础较好的城市集聚,产业布局具备延续和变化双重特征。(2)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业企业选址路径依赖与路径突破并存,一方面,传统汽车制造业集聚的城市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上仍具有潜力;另一方面,深圳等传统汽车制造业薄弱的城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突破。(3)在2021年,中国只有上海市、合肥市、苏州市等11个城市实现汽车、电子、电气三大制造业共同集聚,重庆市等汽车制造业发达的城市并未在电子和电气制造业领域取得专业化优势。(4)制造业多样化指数、制造业知识复杂性、常住人口数量、汽车制造业区位商有助于汽车制造业企业集聚。传统汽车制造业选址趋向外资工业企业集聚的城市,偏离电子制造业企业集聚的城市。电子和电气制造业区位商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业企业选址的影响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研究有助于丰富中国产业区位论,并为汽车制造业企业选址和政府产业布局规划提供依据。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光亚 振佳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与国际化步伐密切相关,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更是不可避免地融入到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研究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是十分必要的,因其在制定产业国际化战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比较研究认为,中国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仍比较弱,应进一步提高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加强技术创新投入,提高出口市场占有率,从而提升中国汽车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水平。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占明珍
本文研究发现大型合资企业强市场势力的福利成本很大,而民族企业弱市场势力的福利成本很小,且产业福利成本呈增加态势,合资品牌的强势地位已严重地阻碍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市场势力的形成与构建。因此,我国汽车制造业亟待调整优化产业政策,大力培育自主汽车品牌,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降低其福利成本。关键在于掌握核心技术,培育本土关键零部件产业链,做大做强自主品牌,提高产业集中度。
关键词:
合资 汽车制造业 市场势力 福利成本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贺正楚 王姣 吴敬静 刘大能
通过中国汽车制造业在全国主要产能地区的产能分布和产量分布,以及汽车制造业细分行业(整车制造业和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在全国的产值比重图,来刻画当今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区域产业分布和产业布局状况。研究发现,中国汽车制造业产能主要分布在江苏、重庆、湖北、山东、河北、广东、吉林、上海、湖南、浙江,北京、四川等省市,中国汽车工业发达地区集聚明显,主要集聚在吉林、北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湖北、重庆、广东等地,并逐渐形成了以这些汽车工业发达地区为中心的产业集群;汽车制造业不同行业区域集聚差异明显,整车制造业产业集聚性较高的地区是吉林、广东、湖北、重庆,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产业主要集聚在江苏、上海、浙江、安徽、广东;受劳动力、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影响,汽车消费市场和汽车产业逐渐向中西部转移,未来中西部地区将成为汽车消费的主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智团
文章运用相对值法、聚类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对我国汽车制造业绩效的区域差异和影响因子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指出区域间产业发展的战略应从传统的"红海战略"转向超越产业竞争的"蓝海战略",因地制宜,将有利于促进区域产业绩效的改善和提高。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怡爽 赵果庆
中国制造业对FDI的空间依赖性已得到越来越多的文献所证实,但大多数文献都忽略了汽车制造业对FDI产业的空间依赖性。本文依据统计数据把中国汽车制造业分为内资汽车制造业和FDI汽车制造业,并以2003~2008年数据分别检验了中国汽车制造业的空间自相关性,同时,用空间面板模型进一步估计了中国汽车制造业的空间相邻效应、集聚效应和FDI汽车制造业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汽车制造业对FDI汽车制造业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FDI汽车制造业对内资汽车制造业还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以资产为载体的技术溢出更突出。目前,中国汽车制造业仍处地区竞争态势,还需因势利导,制定分类政策,促进中国汽车制造业集聚发展...
关键词:
汽车制造业 FDI 空间依赖性 空间集聚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吴理门
从制约中国汽车制造业看板管理技术应用效果的关键因素,即对物流看板知识及技术的潜在吸收能力和现实吸收能力入手,建立模型并实证研究中国汽车制造业物流看板管理技术应用效果问题,提出汽车制造企业潜在吸收物流看板管理技术能力是影响物流看板管理技术应用项目失败的重要因素,现实吸收物流看板管理技术能力在潜在吸收能力和物流看板管理技术应用效果之间具有核心作用。
关键词:
汽车制造业 物流 看板管理 应用效果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弘 方明
进入21世纪,中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潜在汽车市场,激烈的市场竞争是中国汽车工业企业无法避免的,而成本作为中国企业的一种比较优势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探讨了中国汽车企业实施成本战略的必要性,提出了实施成本战略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汽车企业 成本战略 产品成本 竞争战略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占明珍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关于集中度与利润率关系的研究持久常新。从标准产业分类中三位码行业着手,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考察中国汽车制造业集中度与利润率的动态关系,结果发现:两者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与短期的微调关系,与众多假说结论不完全一致。原因在于,中国汽车制造业合资品牌市场势力强大,自主品牌市场势力弱小。因此,产业政策应注重培育与扶持对中国汽车制造业国际市场势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占明珍 夏庆
本文采用MS—VECM模型来探讨中国汽车制造业的集中度与利润率的非线性关系,实证表明,两者间在不同区制下存在非对称的动态均衡关系,利润率从低速增长转换到高速增长阶段相对困难,从高速增长转换到低速增长阶段相对容易。因此,本文建议应充分考虑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从多维度来协调集中度与利润率的关系,提高中国汽车制造业市场绩效与竞争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