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48)
- 2023(10725)
- 2022(9080)
- 2021(8705)
- 2020(6950)
- 2019(15934)
- 2018(15666)
- 2017(29251)
- 2016(15390)
- 2015(17429)
- 2014(17010)
- 2013(16390)
- 2012(14847)
- 2011(13663)
- 2010(13572)
- 2009(12448)
- 2008(12275)
- 2007(10722)
- 2006(9429)
- 2005(8487)
- 学科
- 济(60234)
- 经济(60172)
- 管理(44179)
- 业(41798)
- 企(33789)
- 企业(33789)
- 贸(25187)
- 贸易(25174)
- 方法(24939)
- 易(24572)
- 数学(20731)
- 中国(20668)
- 数学方法(20550)
- 农(19620)
- 财(14738)
- 业经(14125)
- 制(12799)
- 农业(11111)
- 银(10957)
- 银行(10953)
- 理论(10620)
- 地方(10580)
- 行(10555)
- 出(10434)
- 关系(10217)
- 策(9709)
- 融(9405)
- 金融(9403)
- 划(9266)
- 学(9241)
- 机构
- 学院(214138)
- 大学(209350)
- 济(97001)
- 经济(95346)
- 管理(79079)
- 研究(71929)
- 理学(67514)
- 理学院(66791)
- 管理学(65883)
- 管理学院(65458)
- 中国(57206)
- 京(43484)
- 财(42817)
- 科学(38543)
- 财经(34470)
- 所(34409)
- 中心(32381)
- 经(31446)
- 经济学(31188)
- 江(31020)
- 研究所(30807)
- 经济学院(28182)
- 范(27912)
- 师范(27705)
- 北京(27623)
- 农(27548)
- 院(26248)
- 财经大学(25550)
- 州(25257)
- 业大(24688)
- 基金
- 项目(135227)
- 科学(107494)
- 研究(106362)
- 基金(98683)
- 家(84179)
- 国家(83509)
- 科学基金(71866)
- 社会(68991)
- 社会科(65537)
- 社会科学(65526)
- 省(50530)
- 基金项目(50434)
- 教育(49616)
- 编号(44462)
- 自然(42771)
- 划(42542)
- 自然科(41813)
- 自然科学(41805)
- 自然科学基金(41076)
- 资助(40572)
- 成果(36168)
- 部(31298)
- 课题(30790)
- 重点(30636)
- 发(30326)
- 国家社会(29258)
- 创(29035)
- 中国(28012)
- 性(27878)
- 教育部(27865)
共检索到3273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佘雪锋
国际分工已深化到产品内分工阶段,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面临新的机遇。本文分析产品内分工背景下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有利条件与机制,探讨加工贸易发展面临的原产地规则、加工增值率增长缓慢和加工贸易主体结构失衡等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指出加工贸易战略调整的方向在于立足中国静态比较优势,继续支持劳动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环节的加工贸易;努力创造动态比较优势,引导外资投向技术密集型产业、高附加值加工环节;完善加工贸易政策,提高加工增值率,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
关键词:
产品内分工 加工贸易 原产地规则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秦兴俊 王柏杰
以产品内分工为基础的产业转移是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基于产品内分工的角度,文章发现中国主要以加工贸易的形式参与到国际分工,容易陷入"低端锁定"且不利于对外贸易结构升级。在国际产业向中国东部地区和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耦合转移"的态势下,促进企业由"嵌入式"向"构建式"升级模式转变、构建大国的国内价值链网络和从国家层面进行政策创新,是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升级的方向。
关键词:
产品内分工 加工贸易 国内价值链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闫国庆 孙琪 仲鸿生 赵娜 荆娴
对加工贸易战略转型及政策调整问题开展研究,有助于客观审视我国加工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对于破解金融危机下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发展困局,完善我国加工贸易政策,促进外经贸增长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实证研究发现,加工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产业竞争力、就业和技术进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证明了这种长期关系具有较强的稳健性。通过进一步对我国加工贸易典型地区——浙江省宁波市针织加工贸易企业的实地调研,深层次地剖析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存在的问题。最后,综合实证结论和调研结果给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加工贸易 战略转型 政策调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继勇 刘威
本文在分析美中贸易的"产品内分工"特征与贸易利得衡量标准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当前美中贸易失衡中的利益分配实际上是一种各方"互利"的格局,但在产品内分工条件下以附加值计算的中国企业实际获益要大大小于其他经济体企业,同时,美国贸易逆差的损失可以通过其潜在收益加以弥补。因此,中国应从建立基于"所有权"原则的贸易差额统计体系、构建贸易利益分配核算指标体系、重点调整产业与贸易结构以及适当调整外资引入方向等四个方面入手,逐步增加自身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美中贸易利益分配格局中的实际获益。
关键词:
产品内分工 美中贸易失衡 利益分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海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加工贸易不断发展。针对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我国充分利用比较优势积极发展加工贸易,使我国的加工贸易得到很大的提升,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近年来加工贸易的发展也暴露一些问题,显现出我国加工贸易持续发展动力不足。本文把加工贸易纳入全球价值链视角,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及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现状,通过构建相关模型,对加工贸易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进行实证分析,并在借鉴日本、新加坡、韩国的加工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升级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状况,提出了推进我国加工贸易应发展高端加工贸易、实现产业升级、协调东中西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建江 杨细珍
中美双边贸易中中方的巨额贸易顺差是否使中方获得了同样的贸易利益,一直是中美两国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在产品内分工框架内,构建了双边贸易利益分配的理论模型,使用面板协整对1997-2009年中美双边8个主要制造业部门的贸易利得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国依靠比较优势和垄断优势占据了产品价值链两端高附加值环节,而中国承担低附加值的中间环节;中美贸易失衡背后的利益流向并没有与贸易差额一致,中国在中美产品内贸易中获利微薄。因此,我国应该努力提升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力求锁定在附加值高的环节,以赢得更多的国际贸易利益。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茜 程都
本文将产品架构和产品模块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比较不同国家"模块化"产品和"一体化"产品的进出口状况,发现中国加工贸易在"一体化"产品方面具有升级空间,并且目前产品架构的变迁又为中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因而提出中国加工贸易企业应当抓住此契机,提升"一体化"产品的加工装配能力,进行转型升级的思路。
关键词:
加工贸易 制造环节 模块化 一体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吕剑亮
通过全球社会分工和价值创造重构,逐渐构建了全球价值链体系,世界各国企业只有依靠自身比较优势,才能更好提升竞争能力,有效融入全球价值链环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逐渐对接了全球价值链,同时也出现不少问题。在此大背景下,本文以价值链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对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展开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认为技术研发对其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没有合理发挥劳动力、外资等因素的相关作用。在当前我国加工贸易大发展的现实状况下,我国今后需要在自主技术创新、吸引外资等方面下大力气予以积极推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尹刚
一、丝绸世界市场的基本状况 (一)丝绸商品的特点。 丝绸产量小。据国际丝协提供的资料,世界纺织纤维生产数量的基本比例为:棉花46.1%,合成纤维和人造丝48.5%,羊毛5.2%,蚕丝0.2%。而且蚕丝所占比例数十年来未有大的变动。不过,蚕丝生产的绝对数量还是不断增加的,从1958年到1988年30年间,世界蚕丝年总产量从3.33万吨增加到5.93万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傅钧文
本文首先从加工贸易在东道国的产业链和外资作用的角度对加工贸易做一个国际比较,然后分析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加工贸易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针对开放型经济对加工贸易提出的新要求,尝试提出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加工贸易发展新战略——"基于高级要素的加工贸易发展战略",最后论述这一战略的内涵和目标。
关键词:
加工贸易 发展战略 中国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徐从才 丁咛
分工深化与贸易的历史与逻辑发展是相一致的。本文从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的角度把分工作为统一解释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的理论内核,并对分工深化及其与信息化、国际化交互作用下贸易理论的新发展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在新型国际分工背景下贸易发展战略的选择。
关键词:
贸易理论 分工深化 贸易战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霍伟东 邓国营
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一直占有很大的比重,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加工贸易向西部转移已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本文通过对“转移论”论者的理论基础—比较优势论进行评析,结合运输成本理念,提出了西部可持续发展加工贸易的建议,指出在重视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和廉价劳动力等传统比较优势的同时,更应将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及高等要素的培养和科技创新放到战略的高度,并由此得出结论:建立在梯度发展战略和传统比较优势战略基础上的加工贸易由东向西的战略转移绝不是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的良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彭水军 袁凯华
受制于"两头在外"的嵌入弊端,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一直颇受学界和政策制定者的关注。本文利用OECD-ICIO提供的投入产出数据库,基于MRIO模型测算了中国加工贸易的要素含量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通过不断提升国内服务含量,1995—2011年期间的出口利得实现了由22%到42%的快速攀升;并且这种价值攀升路径并非单纯的微笑曲线或哭泣曲线,而是以制造为支撑、以服务为动力,逐步实现由哭泣曲线到微笑曲线的转型变迁。不过受限于知识密集型服务嵌入不足,当前中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可能陷入"低端服务—低端制造"的恶性循环。因此,未来价值攀升必须迈向链条上游并兼顾制造环节,才能真正"微笑"于全球价值链两端。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汤碧 陈莉莉
近年来,我国加工贸易进入转型升级的调整阶段。文章分析了近10年来中国加工贸易政策变化的取向,探讨了近年来中国加工贸易的变化趋势,并采用工业增值率、进口中间投入比率、生产环节变化和出口复杂度指数(EXPY)来研究中国加工贸易价值链升级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
价值链视角 加工贸易 转型升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小义 李佳欣
文章基于产品空间视角,结合2001—2019年中国与130多个国家(地区)HS(1996)六分位双边贸易数据,创新引入区分出口目的地和进口来源地密度指标,考察中国与伙伴国(地区)双边产品内分工格局及产品空间结构关系,并采用两步系统GMM法实证检验出口关联、进口关联对双边产品内分工深化和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1)虽然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价值链分工发展趋缓,但中国与各伙伴国间的产品内分工程度、产品空间关系仍呈上升趋势,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表现突出;(2)无论是对总产品内分工还是高端型产品内分工水平,出口关联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但进口关联不利于双边产品内分工深化与升级,稳健性检验也得到一致结论;(3)出口关联、进口关联的作用机制迥然不同,作用效应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以及伴随伙伴国收入水平、贸易关系的不同存在差异性,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关联与进口关联更为有效地促进了中国产品内分工深化与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