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84)
- 2023(11535)
- 2022(9832)
- 2021(8799)
- 2020(7669)
- 2019(17419)
- 2018(16879)
- 2017(33487)
- 2016(18009)
- 2015(20269)
- 2014(20112)
- 2013(20157)
- 2012(18899)
- 2011(17118)
- 2010(16961)
- 2009(15864)
- 2008(15940)
- 2007(14362)
- 2006(12159)
- 2005(10636)
- 学科
- 济(83379)
- 经济(83296)
- 业(53993)
- 管理(52405)
- 方法(42617)
- 企(42569)
- 企业(42569)
- 数学(37829)
- 数学方法(37600)
- 贸(25417)
- 贸易(25410)
- 易(24679)
- 农(24160)
- 财(20777)
- 中国(17941)
- 业经(17621)
- 地方(16517)
- 学(15340)
- 农业(14663)
- 务(13722)
- 财务(13709)
- 财务管理(13674)
- 制(13230)
- 产业(12965)
- 企业财务(12937)
- 技术(12803)
- 环境(11224)
- 出(11197)
- 融(11114)
- 金融(11112)
- 机构
- 学院(271519)
- 大学(270807)
- 济(119902)
- 经济(117911)
- 管理(105559)
- 理学(92740)
- 理学院(91767)
- 管理学(90447)
- 管理学院(89971)
- 研究(89752)
- 中国(65233)
- 科学(55610)
- 京(54688)
- 农(53382)
- 财(50954)
- 所(46131)
- 业大(45131)
- 农业(42941)
- 研究所(42269)
- 财经(42203)
- 中心(41347)
- 江(38906)
- 经(38428)
- 经济学(37908)
- 经济学院(34964)
- 北京(33480)
- 院(31875)
- 范(31647)
- 财经大学(31402)
- 师范(31176)
- 基金
- 项目(186922)
- 科学(146520)
- 基金(137657)
- 研究(129603)
- 家(122019)
- 国家(121064)
- 科学基金(102852)
- 社会(84678)
- 社会科(80743)
- 社会科学(80717)
- 基金项目(73593)
- 省(73316)
- 自然(67958)
- 自然科(66444)
- 自然科学(66421)
- 自然科学基金(65312)
- 划(61749)
- 教育(58552)
- 资助(56299)
- 编号(49932)
- 重点(42383)
- 部(41760)
- 发(41138)
- 创(39652)
- 成果(38549)
- 创新(37136)
- 科研(36887)
- 计划(35809)
- 国家社会(35658)
- 教育部(35554)
- 期刊
- 济(120820)
- 经济(120820)
- 研究(71412)
- 学报(48083)
- 农(47363)
- 中国(42555)
- 科学(41388)
- 财(38896)
- 大学(35177)
- 管理(34818)
- 学学(33911)
- 农业(32073)
- 融(21956)
- 金融(21956)
- 业经(21547)
- 经济研究(21287)
- 财经(21142)
- 技术(20654)
- 贸(19334)
- 经(18215)
- 问题(18153)
- 业(17643)
- 教育(17106)
- 国际(15909)
- 商业(15075)
- 技术经济(14369)
- 版(13613)
- 统计(13230)
- 科技(12641)
- 世界(12598)
共检索到3775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婷 陈媛
文章在双边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模型基础上,将产品内国际分工程度以及国际直接投资引入分析框架,然后选取了四个解释变量,重点研究产品内分工程度和美国对华直接投资额对中美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影响。
关键词:
产品内分工 产业内贸易 加工贸易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烨 王珍珍
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产业内贸易乃至产品内贸易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采取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根据中国按HS编码的98章产品,计算了1999~2004年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从产品内分工这一视角分析中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影响因素 产品内分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莎 温亚利 刘庆博
本文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对1992—2011年中美两国木质林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两国木质林产品的贸易增长是由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共同作用的结果,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文章最后运用时间序列对中美木质林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与各影响因素进行了Joha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并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南 黄颖
在服务经济社会背景下,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对于一国(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基于2001~2012年数据对中美两国服务部门产业内贸易的水平、结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服务业 产业内贸易 影响因素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陈军
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美双边农产品贸易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但两国各自的增长幅度和增长成因有所差异。在农产品资源禀赋分类的基础上,对中美农产品贸易格局进行分析,并利用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美双边农产品贸易增长成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美双边农产品贸易符合各自的要素禀赋特征;2001年~2011年,双边农产品贸易增长中多数年份主要是由产业间贸易引致,而2006年~2009三个年度由产业内贸易引致的增长又以水平产业内贸易为主,中美农产品贸易的持续增长需要提升双边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斐婷
从产品内分工视角下看,中美贸易失衡是由于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中处于低附加值部分,替代日本、韩国和东盟等经济体对美国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因此,美国实施贸易保护、要求中国提高市场开放程度和人民币升值等手段,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关键词:
产品内分工 中美贸易失衡 贸易转移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吴学君 易法海
从整体和分类两个层面分别计算了园艺产品从1997-2007年的G-L产业内贸易指数、Bru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Thom&McDowell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发现我国园艺产品的整体产业内贸易水平比较低,Bru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显示我国园艺产品11年来贸易的增量主要来自于产业间贸易,Thom&McDowell指数表明我国园艺产品产业内贸易中,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所引发的贸易增量基本相当。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吴雪
以产业内贸易理论为基础,利用统计分析工具对中国和印度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比较优势和互补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中印农产品开展产业内贸易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证。结果表明,印度农产品较中国农产品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在某些类别的产品上,中印两国都具有比较优势,例如新鲜或冷冻鱼,具有相似比较优势的产品竞争较为激烈;中印两国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强,但是现实贸易中印两国的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冯耀祥
产业内贸易越来越成为国际贸易利益的主要来源。通过对1981-2006年中美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按技术含量高低分类的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等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中美产业内贸易呈增长之势,但总体水平不高;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在产业内贸易中所占比重总体呈下降之势,表明中美两国在技术水平和国际分工地位上的差距正在缩小。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产业内分工 产业竞争力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赵放 李季
利用G-L指数对1988~2008年中美贸易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产业内贸易已成为两国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制成品特别是SITC 5+7类资本或技术密集型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特征尤为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中美产业内贸易比重的提升主要得益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且中国在中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中整体居于贸易劣势地位。对中美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显示:中美市场规模及其差异,以及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与中美产业内贸易正相关,而中美人均GDP差异与中美产业内贸易负相关。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产业内分工 FDI规模经济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迅 李维 王珍
产业内贸易是一个国家同时进口和出口同一产业内产品的贸易活动,是衡量产业竞争力和国民福利的重要指标。伴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产业内贸易现已达到61%的水平。经实证检验,影响我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产品差异、规模经济、市场结构以及外国直接投资。其中,我国外资引入对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有明显的阻碍作用,其余三项则显示了比较好的正相关性。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规模经济 外国直接投资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韩灵梅
本文在对2002—2012年中美农产品贸易发展态势分析的基础上,采用G-L指数、Bruelhart贸易指数、Thom&Mc Dowell垂直型和水平型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实证分析了2002—2012年中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状况。结果表明,伴随两国农产品贸易规模的扩大,其总体产业内贸易水平仍较低,两国间的农产品贸易仍以传统的产业间贸易为主,且互补性明显;进而提出了未来中国农业发展的贸易策略。
关键词:
农产品 产业内贸易 中美:贸易策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武齐 陈万华
近年来,中加两国之间已经成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国,而按SITC标准分类的第七类商品——机电产品的贸易额长久以来在中加进出口贸易中都占据首位。文章对中加机电产品最近10年的贸易趋势进行分析,并运用产业内贸易相关指数对中加产业内贸易程度进行测量和类型的划分,结果表明,中加机电产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并且表现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文章利用1990-2009年的数据,对中加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实际利用的FDI、加工贸易在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加两国人均收入水平对中加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有正效应。
关键词:
中加贸易 机电产品 产业内贸易 影响因素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蒲华林 张捷
国际分工由产业间深入到产业内并进一步深入到产品内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在汽车、电子、服装等制造业产业。经典贸易理论以整体终端产品作为潜在的分析假设,因此难以担负解释国际贸易现状的重任。那么,什么是产品内分工和产品内贸易,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如何,怎样分析产品内分工的组织或权力结构?本文将以汽车为例,针对以上问题作出初步的回答。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鹏
本文利用Kandogan方法测算东亚七国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指数,从贸易角度研究该地区的产业分工形态。认为是产业特征、要素禀赋及国内政策差异导致东亚地区各个产业分工形态迥异。
关键词:
制成品 产业内贸易 分工形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