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078)
2023(19930)
2022(16682)
2021(15459)
2020(13327)
2019(30351)
2018(29929)
2017(56705)
2016(30915)
2015(34701)
2014(34227)
2013(34043)
2012(31069)
2011(28040)
2010(27891)
2009(26398)
2008(26398)
2007(23616)
2006(20503)
2005(18657)
作者
(90279)
(75461)
(75406)
(71494)
(47916)
(36240)
(34182)
(29558)
(28617)
(26776)
(25784)
(25276)
(24060)
(23885)
(23528)
(23273)
(22784)
(22452)
(21815)
(21745)
(18793)
(18500)
(18409)
(17219)
(17032)
(16944)
(16848)
(16642)
(15196)
(14942)
学科
(130169)
经济(129996)
(107980)
管理(101728)
(93114)
企业(93114)
方法(61480)
数学(51648)
数学方法(51093)
(40831)
(40666)
业经(35111)
中国(34726)
(29021)
(27594)
财务(27539)
财务管理(27485)
农业(26860)
(26511)
贸易(26498)
企业财务(26110)
(25847)
(23210)
技术(22010)
(21282)
地方(20978)
(20800)
银行(20743)
理论(20292)
(20284)
机构
学院(447331)
大学(445918)
(188999)
经济(185464)
管理(175703)
理学(151548)
理学院(149985)
研究(148006)
管理学(147601)
管理学院(146780)
中国(116327)
(93405)
科学(90095)
(89330)
(81535)
(74981)
财经(71006)
中心(69033)
业大(68621)
研究所(67832)
(66936)
(64621)
农业(64476)
北京(58386)
经济学(58082)
(52862)
(52842)
财经大学(52563)
经济学院(52509)
(52217)
基金
项目(297655)
科学(235223)
基金(219697)
研究(212044)
(192910)
国家(191315)
科学基金(164609)
社会(137141)
社会科(130148)
社会科学(130111)
基金项目(115700)
(115217)
自然(108051)
自然科(105631)
自然科学(105595)
自然科学基金(103794)
(97256)
教育(96701)
资助(90070)
编号(83645)
成果(67302)
重点(66990)
(66189)
(63681)
(62810)
创新(59081)
科研(57984)
国家社会(57783)
课题(57055)
教育部(56729)
期刊
(205886)
经济(205886)
研究(126754)
中国(85341)
(74866)
(72904)
学报(72428)
管理(67493)
科学(66424)
大学(54952)
学学(52253)
农业(50668)
(41931)
金融(41931)
技术(38712)
教育(37540)
财经(35884)
业经(34496)
经济研究(33273)
(30821)
(29528)
问题(27434)
(23695)
技术经济(23464)
统计(22356)
(22177)
世界(21439)
(20693)
商业(20363)
国际(20291)
共检索到6622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籍艳丽  席艳乐  
产品内分工理论是近期国际贸易分工理论中的研究前沿,它脱胎于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是面对新的贸易现实而产生的新型理论体系。文章利用1997~2006年中国23个制造业部门的面板数据,就产业相互依赖下,产品内分工对相对就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间的相互依赖性使得当涉及到产品内分工的影响时,这种跨产业间的乘数效应必须考虑在内。基于模型整体的研究结果,文末指出了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些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军  杨浩昌  
本文用2001-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产业聚集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及其地区差异。结果显示,在控制工资水平、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水平、出口依存度、进口依存度和技术创新等条件下,产业聚集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就业;分地区比较分析表明,产业聚集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产业聚集对制造业就业的促进作用最大,东北地区次之,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小。结合当前东部地区的产业聚集水平和制造业就业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的事实,推导出地区间制造业就业的差距将进一步扩大。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鼓励产业集群式发展,加大资本投资和出口,以及推进技术创新,对于促进制造业就业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浩昌  刘军  张芊芊  
本文用2001-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制造业就业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资本投入、城镇化水平、出口依存度、技术创新能力和地理区位对制造业就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工资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和进口依存度对制造业就业表现为一定的负向效应。无论是采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还是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这一结果均成立。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加大资本投入和出口力度,加快城镇化建设,推动技术进步,鼓励产业集群式发展,对于促进制造业就业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计志英  胡亚伟  贾利军  
本文在测度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程度的基础上,以1997~2009年15个制造业子行业为研究样本,分析我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分工程度与其生产率和利润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参与产品内分工有利于提升行业劳动生产率和利润率水平,而劳动密集型行业参与产品内分工对劳动生产率和利润率的影响不显著。因此,通过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嵌入全球价值链,更有助于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获取技术进步和市场联系,从而提高自身竞争力,进入到增加值、利润率更高的价值链环节,实现产业升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陆甦颖  王晓磊  
运用我国投入-产出表数据和相关进出口贸易数据测算了制造业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程度,对影响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及有效关税率与制造业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程度负相关;劳动生产率及行业生产总值与产品内分工程度正相关。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强  郑江淮  
本文从产品内分工的视角构建理论模型,提出了影响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三个假说命题。利用我国制造业24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对假说命题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研发水平、人力资本和制度环境对所有类型制造业价值链攀升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规模对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总体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影响不显著;外商直接投资对总体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影响不显著;国际分工参与程度除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影响不显著外,对总体制造业及其他类型制造业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羽  李小平  白澎  
熊彼特假说与新古典学派在“垄断(竞争)程度影响创新”的研究领域形成经典争论,对此进行的大量研究仍没有形成统一结论。本文在对已有实证研究的评述基础上,重新探讨了实证方法论,并基于中国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以勒纳指数表示的行业市场竞争与创新投入之间确呈倒U型关系,而行业中的外资比重比国有比重更能反映创新投入的差异,文章认为这能从中国的制度变迁中找到解释。对于“技术机会”的衡量,本文设计的固定资产项并没有起到足够的作用,相反,行业个体效应更能与其进行对应。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羽  朱子凯  贺扬  
外商直接投资(FDI)技术溢出效应已是研究的热点,目前对溢出效应影响因素的研究正逐步深入,其中内外资企业间的技术差距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测算了中国制造业行业层面FDI与本土企业的技术差距,进而采用面板数据以及交互项检验的方法,针对技术差距对FDI水平和垂直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外资相对国内企业越先进,行业内的国内企业获得水平的技术溢出效应越大,但该获得的后向技术溢出效应则越低。本文的政策启示是,最优的引进外资企业的数量和技术水平取决于行业特征和发展取向。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贵贤  
基于中国2003~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选取制造业就业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动态面板模型分别对最低工资、最低工资与平均工资的比重和就业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经验分析。研究表明:最低工资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就业。最低工资与平均工资的比重和制造业就业存在非线性关系,且呈倒"U型"曲线,临界值为0.375;东中西部的临界值分别为0.377、0.385、0.356。这一结论的政策含义是: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省份最低工资与平均工资的比重偏低,未达到临界值,最低工资标准仍有较大上调空间;如果数理统计具有现实意义,提高最低工资可能会促进制造业就业水平。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晓磊  陆甦颖  
利用1992-2007年间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相关数据,先后测算了制造业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程度和劳动力相对工资差距,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模型分析了国际产品内分工对我国制造业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是造成制造业行业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技术进步程度强化了技术、资本密集型行业中产品内分工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削弱了劳动密集型行业内产品内分工对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少勤  娄曼  
使用我国制造业分行业数据研究了进口产品种类变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1)进口产品种类的增加推动了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2)分行业回归结果显示,资本密集型行业的进口产品种类增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大,劳动密集型行业次之,技术密集型行业最小,但后两者的差异较小;(3)从不同贸易方式角度,资本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以上促进作用在一般贸易中强于加工贸易,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这种促进作用在加工贸易方式下更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宇馨  
在分析FDI区位选择影响因素以及服务业FDI和制造业FDI互动影响的基础上,利用我国2000~2009年19个省际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制造业外资与服务业外资区位决策的影响因素,发现二者存在相互追逐的关系,制造业外资较为关注经济发展规模大、劳动力成本低的地区,而服务业外资较为关注服务业发展水平高、人均收入水平高的地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宋晶  彭琴燕  国肖娜  李会敏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行业间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毋庸置疑,合理的收入差距可以为社会公众所接受,然而收入差距过大,无疑会对行业的均衡发展、社会的公平分配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因而,厘清影响行业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进而探寻缩小或根治行业收入差距的有效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金融业和制造业为例,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行业收入差距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影响行业收入差距的因素包括行业人力资本水平、行业劳动水平和行业垄断程度,且这三个因素对行业收入差距都具有正向影响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光  张超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2004—2011年全国面板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影响整体制造业及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的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流通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能显著提高整体制造业的效率,其中金融服务的提升效果最明显,但信息服务和科技服务的提升效果不显著;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的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效率的提升最显著,金融服务对三种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总体影响最大,而科技服务对三种要素密集型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要么具有负效应,要么不显著。流通服务最能提升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效率,金融服务则最能提升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效率。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怡  
本文运用我国1998-2006年27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对国际贸易的行业间收入分配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出口对行业相对工资有正向的上拉作用,进口对行业相对工资有负向的下拉作用。但进出口对不同类型行业的影响程度和方向不同,出口贸易对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行业的相对工资均有上拉作用,且对前者的促进作用大于后者;进口贸易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行业的相对工资有下拉作用,而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行业的相对工资有上拉作用。基于上述结论,促进出口,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附加值,适当控制最终消费品等产品的进口,有助于缩小行业收入差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