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71)
2023(14280)
2022(11658)
2021(10501)
2020(8597)
2019(19216)
2018(18862)
2017(36253)
2016(19429)
2015(21131)
2014(20657)
2013(20880)
2012(19252)
2011(17267)
2010(17512)
2009(16231)
2008(16233)
2007(14411)
2006(13013)
2005(12031)
作者
(57738)
(48146)
(48134)
(44714)
(30611)
(23184)
(21641)
(18775)
(18229)
(17096)
(16543)
(15960)
(15406)
(15380)
(14936)
(14564)
(14500)
(14321)
(13889)
(13882)
(12290)
(11804)
(11639)
(11038)
(10917)
(10795)
(10758)
(10731)
(9772)
(9487)
学科
(89443)
经济(89339)
(84899)
(73501)
企业(73501)
管理(69228)
方法(33675)
(32896)
业经(30316)
(26173)
数学(25410)
数学方法(25275)
中国(25138)
农业(22276)
地方(22243)
(19450)
贸易(19433)
(19030)
财务(19011)
财务管理(18993)
(18913)
技术(18738)
企业财务(18022)
(18003)
(15356)
(14847)
(14621)
(13740)
环境(13722)
银行(13701)
机构
学院(282133)
大学(274832)
(122090)
经济(119841)
管理(113492)
理学(97229)
理学院(96210)
管理学(95052)
管理学院(94519)
研究(94215)
中国(74368)
(58097)
科学(57280)
(56750)
(54237)
(48273)
农业(44745)
业大(44632)
(44403)
中心(43511)
研究所(43501)
财经(42714)
(38815)
北京(36456)
经济学(35879)
(35110)
(33808)
(33596)
师范(33369)
经济学院(32500)
基金
项目(185588)
科学(147187)
基金(135098)
研究(133782)
(118642)
国家(117485)
科学基金(101542)
社会(88247)
社会科(83800)
社会科学(83775)
(74910)
基金项目(72032)
自然(65202)
自然科(63760)
自然科学(63744)
自然科学基金(62676)
(61207)
教育(58278)
资助(53386)
编号(53100)
(45487)
(42450)
(41951)
重点(41344)
成果(40738)
(39670)
创新(38375)
国家社会(36715)
发展(36396)
课题(35939)
期刊
(142440)
经济(142440)
研究(80232)
中国(57933)
(53419)
管理(45834)
(43307)
学报(43292)
科学(41386)
农业(36796)
大学(32727)
学学(31193)
(27990)
金融(27990)
业经(27850)
技术(24735)
教育(22942)
经济研究(22321)
(21899)
财经(21103)
问题(18931)
(18285)
技术经济(16186)
商业(15704)
(15089)
世界(14714)
现代(14009)
科技(13589)
图书(13360)
国际(13258)
共检索到4321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文珍  
本文借鉴迪克西特和格鲁斯曼的多区段生产模型,分析了产品内分工对服务业发展水平差异的静态影响,并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产品内分工对服务业发展水平差异的动态影响。结论如下:在要素禀赋差异和跨区域分工成本的权衡分析基础上,制造环节和服务环节的结构性分工在区域范围内展开,在客观上已经促成服务活动的外部化及服务业差异发展;这种最初差异又通过分工所带来的需求程度不同又加剧了扩大差异的动力。我国应采取积极政策,在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中发展服务业,提升产业结构。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孔翔  杨宏玲  
产品内分工是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和重要动因之一,产品内分工的深入发展促成了全球制造外包和服务外包的盛行,也为发展中国家的产业成长和结构升级创造了重要机遇。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发展正日益深刻地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国际范围内的产品内分工不仅已经成为上海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而且可能成为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推进因素。文章以上海参与产品内分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为基础,初步探索了上海在开放背景下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动力目标、战略重点、区位选择和政策建议等方面的问题。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游士兵  
研究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有意义的,但是研究哪些因素影响服务业的发展,影响程度如何则更有意义。应用灰色系统中的GM(1,N)模型对影响服务业发展的诸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后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市场空间配置和服务业资源禀赋贡献较大,市场开放度贡献不足,这对促进服务业更好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宁坤  
产品内分工程度的加深不但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增加,同时也减轻了我国当前的就业压力,而服务业的兴起又能加快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转型。本文利用"JK模型"来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和产品内分工的关系。并选取中国近23年来的产业数据,运用spss17.0的向后剔除法,选取了金融保险业、交通运输仓储业、房地产业、零售批发业这四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生产性服务行业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这四大行业能够降低交易成本、达成规模经济,从而促进产品内分工程度的加深。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毕斗斗  方远平  Bryson John  谢蔓  唐瑶  
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研究我国31个省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空间常系数模型和首次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地区差。研究发现,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存在地区发展集聚性,总体发展水平呈现出东部沿海—中部—西部地区逐渐降低的中心—外围空间结构。信息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经济开放度、地理位置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生正向相关。与理论假设相反的是,工业化、人力资本、市场化、产权变迁与生产性服务业有负相关关系。并且,各因素的影响程度随着空间位置的移动而变化。研究也发现地区之间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竞争和极化效应,低梯度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被高梯度地区"极化"的趋势。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涑贤  何汉东  
为对陕西省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进行实证研究,选取8个服务业评价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综合评价了陕西省各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并以因子分析结果中的主公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为指标,对陕西省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进行了聚类分析。同时结合当地经济情况分析了各类地区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特点,为有效推动各类地区服务业的发展和提高全省服务业的整体水平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之奕  李醉  蒋国洲  
服务业的规模越大并不代表发展效率越高。本文以规模和效率为视角对海南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研究,首先根据海南省18个县市1997-2010年服务业投入产出数据,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服务业进行分层次评价,得到海南服务业发展规模水平及区域间的差异情况。再以2010年数据运用DEA模型,以海南18县市为决策单元,综合分析了服务业的生产效率,得到海南18个县市服务业发展的综合效率值、纯技术效率值和规模效率值,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惠芳  王冲  闫安  徐晟  
本文以中部省份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为评价对象,首先给出了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2005年的统计数据为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评价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得到中部省份现代服务业发展平均水平,与东部省份有明显差距,与东北地区平均水平相当,略高于西部省份等结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饶小琦  钟韵  
文章以广州商务服务业为例,从行业内、行业间和城市间三个层面对广州商务服务业的产值、规模、从业人员素质、区位商等角度进行分析,全面地概述广州商务服务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当前广州商务服务业发展水平及存在的问题,并在理论上充实对商务服务业的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海波  张毅  沈怡杉  
文章从发展基础、经济贡献和增长潜力三个维度构建了湖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了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的组合评价模型对湖北省现代服务业进行横向和纵向的评价,揭示了湖北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壮大湖北省现代服务业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匡后权  何凡  曾武佳  
文章以西部各省(市)服务业发展水平为评价对象,确立了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2006年西部服务业的统计数据为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服务业评价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得到:西部各个省市服务业发展很不均衡,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其发展水平明显分为三个梯队。针对区域服务业发展差距较大的现状,文章提出了西部联动发展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殷凤  陈宪  
本文首先比较了上海与国内18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服务业总体发展情况,将上海服务业各行业增加值及服务业内部构成与北京、天津、重庆、广州和深圳5个国内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进行了比较,采用“区位熵”的方法衡量了上海服务业各行业的比较优势。其次,将上海服务业发展水平与若干国际大都市进行比较,得出上海服务业仍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尚未进入以知识型、生产型等高级服务业为主导的发展时期,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上海当前的现实选择的结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魏作磊  胡霞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服务业占国民经济比重将不断上升,但这并不意味着服务业比重和人均收入水平在经济发展的任一阶段都呈现高度正相关。本文的分析表明,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服务业比重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变动趋势。1990年以来我国服务业比重徘徊不前以及目前我国服务业比重相对偏低是我国所处经济发展阶段的正常现象,它并不能说明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低。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玉钢  
本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和研究现状,对科技服务业的范围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京津沪的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文章通过分析发现科技服务业的不足,提出了促进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于淳馨  陈红喜  侯召兰  朱跃钊  
选取我国27个城区,结合城区的独特性,设计城区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综合测评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城区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探究出提升我国城区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