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75)
2023(9503)
2022(8214)
2021(7385)
2020(6427)
2019(14803)
2018(14341)
2017(27941)
2016(15187)
2015(17025)
2014(17042)
2013(16826)
2012(15636)
2011(14231)
2010(14197)
2009(13193)
2008(13379)
2007(12105)
2006(10280)
2005(8976)
作者
(47414)
(39954)
(39934)
(37701)
(25115)
(19521)
(18279)
(15922)
(14763)
(13868)
(13429)
(13010)
(12868)
(12709)
(12426)
(12387)
(12345)
(11911)
(11537)
(11466)
(10320)
(9745)
(9561)
(9148)
(8931)
(8884)
(8822)
(8727)
(8124)
(8047)
学科
(63735)
经济(63672)
管理(42599)
(42494)
方法(32917)
(32563)
企业(32563)
数学(29106)
数学方法(28886)
(23864)
贸易(23857)
(23210)
(20311)
(16334)
中国(14612)
(13635)
业经(12750)
地方(12028)
农业(11915)
(10674)
(10334)
(10297)
财务(10284)
财务管理(10257)
企业财务(9579)
环境(9338)
(9214)
技术(9172)
银行(9163)
(8759)
机构
大学(227158)
学院(227085)
(97415)
经济(95693)
管理(85967)
研究(76935)
理学(75347)
理学院(74500)
管理学(73262)
管理学院(72864)
中国(55855)
科学(49702)
(48862)
(46493)
(40888)
(40591)
业大(40403)
农业(39520)
研究所(37446)
中心(35139)
财经(33730)
(32754)
(30645)
经济学(30426)
北京(28450)
经济学院(28054)
(27242)
(27236)
师范(26810)
农业大学(26236)
基金
项目(156323)
科学(121043)
基金(114101)
研究(106345)
(102371)
国家(101549)
科学基金(84987)
社会(68102)
社会科(64719)
社会科学(64694)
(61412)
基金项目(61156)
自然(57171)
自然科(55877)
自然科学(55854)
自然科学基金(54895)
(52295)
教育(48288)
资助(46430)
编号(41443)
重点(35657)
(34519)
(33840)
(32706)
成果(32165)
科研(31280)
计划(31169)
创新(30691)
教育部(28887)
(28742)
期刊
(97438)
经济(97438)
研究(59026)
学报(43776)
(43365)
科学(36527)
中国(36067)
大学(31375)
(31239)
学学(30220)
农业(29294)
管理(27128)
经济研究(17488)
(17427)
金融(17427)
业经(17386)
(17111)
技术(16903)
财经(16253)
(16227)
教育(15211)
问题(14969)
国际(14564)
(13939)
商业(12621)
(12348)
技术经济(11581)
业大(11293)
科技(10675)
世界(10608)
共检索到3163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斐婷  
从产品内分工视角下看,中美贸易失衡是由于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中处于低附加值部分,替代日本、韩国和东盟等经济体对美国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因此,美国实施贸易保护、要求中国提高市场开放程度和人民币升值等手段,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建江  杨细珍  
中美双边贸易中中方的巨额贸易顺差是否使中方获得了同样的贸易利益,一直是中美两国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在产品内分工框架内,构建了双边贸易利益分配的理论模型,使用面板协整对1997-2009年中美双边8个主要制造业部门的贸易利得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国依靠比较优势和垄断优势占据了产品价值链两端高附加值环节,而中国承担低附加值的中间环节;中美贸易失衡背后的利益流向并没有与贸易差额一致,中国在中美产品内贸易中获利微薄。因此,我国应该努力提升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力求锁定在附加值高的环节,以赢得更多的国际贸易利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婷  陈媛  
文章在双边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模型基础上,将产品内国际分工程度以及国际直接投资引入分析框架,然后选取了四个解释变量,重点研究产品内分工程度和美国对华直接投资额对中美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影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继勇  刘威  
本文在分析美中贸易的"产品内分工"特征与贸易利得衡量标准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当前美中贸易失衡中的利益分配实际上是一种各方"互利"的格局,但在产品内分工条件下以附加值计算的中国企业实际获益要大大小于其他经济体企业,同时,美国贸易逆差的损失可以通过其潜在收益加以弥补。因此,中国应从建立基于"所有权"原则的贸易差额统计体系、构建贸易利益分配核算指标体系、重点调整产业与贸易结构以及适当调整外资引入方向等四个方面入手,逐步增加自身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美中贸易利益分配格局中的实际获益。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喻春娇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进步与贸易及投资自由化的进展使得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到特定产品生产流程所包含的生产区段或工序层次,即产品内分工。这种全球产业分工的新模式在微观层面体现为跨国公司国际生产组织方式的调整,即企业价值链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分解。在宏观层面体现为不同国家在特定产品的生产流程中的序贯联系日益加强。产品内分工的盛行对当代国际贸易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对传统的国际分工和贸易理论提出了挑战,并拓展了比较优势的内涵;二是为解读当代国际贸易的集约化增长提供了新的视角;三是导致了国际贸易流动性质上的变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晶  郭笑启  
产品内分工下,因未剔除进口中间投入的总量差额而存在"统计假象",人民币汇率政策的效果需要重新评估。文章运用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测算中美贸易的实际差额,即完全国内增加值差额,并对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差额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美贸易实际顺差在1995年、2000年和2005年分别比传统总量顺差低15%、22%和31%;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不平衡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基于总量差额的实证分析高估了人民币汇率对中美贸易实际差额的影响,其高估的程度为38.3%。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黄晓凤  廖雄飞  
中美两国实现更加平衡的贸易关系对于两国和世界经济极其重要。而中美贸易失衡的不断加剧,则导致双方贸易摩擦频繁发生,影响全球经济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表明:美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与中美贸易失衡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具有相互促进的"放大效应",出口管制是引发并加剧双边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本文认为,本着相互尊重和互利共赢的原则,通过诱制性和强制性方法促使美国付诸实际行动放宽乃至取消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中美贸易失衡将有望解决。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隆国强  王伶俐  
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来,中美贸易冲突频繁,呈不断升级态势。美国普遍认为中美贸易失衡导致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而保障充分就业是美国政府的执政基础和美国民众的核心诉求。中美贸易逆差果真如此巨大?贸易失衡对美国就业的影响果真如此显著?本文首先明确指出美国官方现有统计核算方法不科学、不全面,不能准确反映中美贸易逆差真实情况;然后综合考虑香港转口贸易、全球价值链增值和服务贸易三大关键因素对中美贸易逆差测算的影响,重新测度中美贸易逆差实际值,有力地证明了现行统计方法夸大了中美贸易失衡数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证明中美贸易失衡对美国就业影响被夸大,指出与贸易失衡带来的潜在就业损失相比,中美贸易给美国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文章准确把握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源,通过引入科学测算方法,有力地证明了中美贸易失衡及其就业影响被夸大,进一步论证了中美经贸关系本质上是互利共赢的。本文对当前妥善化解中美贸易冲突,促进双边经贸关系健康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蒲华林  张捷  
持续的中美贸易顺差源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美国和东亚诸国的产业升级以及对华产业转移,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加工环节的转移所导致的产品内分工和产品内贸易。本文实证分析表明,产品内贸易与中美贸易顺差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是产生中美之间结构性贸易顺差的根源。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蒲华林  张捷  
国际分工由产业间深入到产业内并进一步深入到产品内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在汽车、电子、服装等制造业产业。经典贸易理论以整体终端产品作为潜在的分析假设,因此难以担负解释国际贸易现状的重任。那么,什么是产品内分工和产品内贸易,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如何,怎样分析产品内分工的组织或权力结构?本文将以汽车为例,针对以上问题作出初步的回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蒲华林  
加工贸易和零部件贸易是我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与贸易的主要方式和载体,并影响着我国的贸易平衡。对加工贸易和零部件贸易细分统计数据的分析表明,加工贸易顺差大大超过我国的商品贸易总顺差,其主要来源是外商独资企业的进料加工贸易以及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加工贸易,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加工贸易的贡献不大,甚至出现逆差。零部件贸易总体为逆差,且占我国商品贸易差额的比重较大,主要来源于大量进口的资本技术密集型机电交通运输设备零部件。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丹  张宝仁  
本文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表明东亚国家和地区在向中国转移产业的同时,将其对美国的出口转化成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因此,将其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部分地转移给了中国,变成了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扩大了中美贸易失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惠珍  
文章以国际收支弹性理论为基础,以我国和美国的贸易往来为研究对象,选取了1995-2008年的季度数据,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和简单的线性回归分析,得出马歇尔-勒纳条件在我国是成立的,人民币升值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夏先良  
中美贸易逆差仅占美国对外贸易逆差的一小部分。传统贸易理论错误地把贸易差额与就业机会损益直接联系起来,降低了人们的正确判断力。本文认为,国际产业分工决定国际就业结构和国际贸易,而不是国际贸易决定国际就业。贸易盈余未必能创造就业,贸易赤字也不会损毁任何人的工作机会。中美贸易失衡没有给美国就业造成不利影响,不是造成美国失业的直接因素。除危机时期之外,美国失业率基本保持较低水平。美国自身金融或经济危机是造成美国失业率攀升的主要因素。中美经济互补与经贸结构性失衡给美国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相文  黄娟  李婷  
本文基于产品内分工的视角,构建了产品内分工下的投入产出模型,并利用中国21个工业行业的对外贸易和SO2污染排放数据,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对SO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的SO2污染排放问题与产品内分工密切相关,同时中国的对外贸易有利于节能减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