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00)
2023(4702)
2022(3979)
2021(3710)
2020(3116)
2019(7144)
2018(6845)
2017(13928)
2016(7230)
2015(7778)
2014(7940)
2013(7776)
2012(7178)
2011(6599)
2010(6522)
2009(5823)
2008(6000)
2007(5203)
2006(4462)
2005(4099)
作者
(21271)
(17953)
(17722)
(16923)
(11234)
(8838)
(8232)
(6890)
(6538)
(6329)
(6039)
(5926)
(5833)
(5735)
(5678)
(5495)
(5428)
(5344)
(5295)
(5065)
(4501)
(4482)
(4314)
(4085)
(4011)
(3914)
(3909)
(3744)
(3681)
(3532)
学科
(31240)
经济(31216)
(21082)
管理(19519)
(19359)
贸易(19352)
(18855)
方法(16231)
(16045)
企业(16045)
数学(14056)
数学方法(13941)
(10731)
(8199)
(7905)
中国(6905)
(6867)
出口(6863)
出口贸易(6863)
(6688)
(6406)
地方(6031)
业经(5918)
关系(5784)
(5680)
财务(5676)
财务管理(5664)
产业(5643)
企业财务(5375)
结构(5300)
机构
学院(107478)
大学(106468)
(50952)
经济(50218)
管理(38987)
研究(36892)
理学(34404)
理学院(34013)
管理学(33441)
管理学院(33245)
中国(26394)
科学(21904)
(21381)
(21227)
(19683)
(18883)
财经(17863)
研究所(17336)
经济学(16851)
业大(16567)
(16318)
中心(15998)
农业(15887)
经济学院(15467)
(14990)
(13615)
财经大学(13465)
(13417)
北京(12826)
(12333)
基金
项目(73482)
科学(57964)
基金(55295)
研究(51081)
(49034)
国家(48719)
科学基金(41233)
社会(33826)
社会科(32445)
社会科学(32436)
基金项目(28842)
(27840)
自然(27131)
自然科(26569)
自然科学(26561)
自然科学基金(26137)
资助(23533)
(23436)
教育(23125)
编号(18721)
(17119)
重点(16955)
(15960)
(15259)
(14842)
教育部(14659)
国家社会(14654)
科研(14649)
成果(14551)
创新(14443)
期刊
(50006)
经济(50006)
研究(30675)
学报(18811)
(17525)
科学(15959)
(15757)
中国(15502)
大学(14159)
管理(13792)
学学(13772)
(12667)
农业(12224)
国际(10799)
经济研究(10508)
(9365)
金融(9365)
业经(9220)
财经(9009)
问题(8562)
(7832)
技术(7404)
商业(6961)
(6800)
世界(6542)
(6392)
贸易(6392)
教育(6110)
国际贸易(5331)
技术经济(5038)
共检索到1522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蒲华林  张捷  
持续的中美贸易顺差源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美国和东亚诸国的产业升级以及对华产业转移,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加工环节的转移所导致的产品内分工和产品内贸易。本文实证分析表明,产品内贸易与中美贸易顺差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是产生中美之间结构性贸易顺差的根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董志勇  官皓  
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顺差问题似乎已经成为中美关系的一个较大阻碍,理性地分析中美之间贸易顺差的成因已渐显迫切。本文从中美贸易顺差的规模和结构入手,详细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结构性成因,得出中美贸易顺差是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正常的国际贸易不平衡的结论,从而两国应该以正确且双赢的态度来看待和处理这一问题。文章认为,要素禀赋理论肯定了各国发挥比较优势所能给自己所带来的福利的改善。中美的贸易顺差,从长远来看,它不仅有利于中国充分发挥其劳动丰裕国的优势,增进就业并推动中国经济的腾飞,同时有利于美国将其国内有限的资源应用到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熊维  张群  
一、中国贸易顺差的规模及其结构性特征从1994年到2005年,我国经常项目实现了12年的顺差,2001年,经常项目顺差174亿美元,2005年达到了1607亿美元,增加了8倍。贸易项目也持续了12 年的顺差,尤其是近年来,贸易顺差出现异常变化,总额大幅增加,2005年突破历史记录,达到910.8亿美元。货物贸易迅猛发展,从1997年到2005年,货物贸易顺差额从462.2亿美元急剧上升到1018.8亿美元, 出口额从1826.7亿美元上升到7620亿美元,出口占 GDP的比重从20.2%上升到34%,中国出口占世界出口的比重从1997年的3.4%上升到2004年的6.5%, 在全球贸易地...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威  陈继勇  
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的核心是中美信息与通讯产品贸易顺差,但并非所有的高技术产品都呈现中国对美贸易顺差。造成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的原因主要是外资对华高技术产品加工生产工序的产业转移、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及中国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在外资对华产业转移过程中,美国、中国及东亚经济体间形成了三方"互利",但非"共赢"的利益分配格局,因此我国亟需采取措施调整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顺差,使贸易各方真正从中美贸易中"共赢"。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徐美娜  沈玉良  
自2000年起的最近十年,中美贸易摩擦频繁发生。在中国对美国出口的6800余种产品中,笔记本电脑及相关零部件已成为中美顺差形成和扩张的关键因素。本文从微观视角剖析了中美顺差形成的根源和顺差背后的利益分配。本文证明,虽然以台湾代工商为核心的笔记本电脑及零部件企业群通过外商直接投资方式向中国大陆的产业转移,以及由此导致的货物贸易流向变化是中美笔记本电脑顺差产生的直接原因,但是中美笔记本电脑顺差根源于美国品牌商等贸易发起者主导的虚拟生产网络,而中国大陆只是制造和贸易活动的执行地。本文以惠普笔记本电脑为例,进一步证明中美贸易顺差背后的利益分配格局。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斐婷  
从产品内分工视角下看,中美贸易失衡是由于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中处于低附加值部分,替代日本、韩国和东盟等经济体对美国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因此,美国实施贸易保护、要求中国提高市场开放程度和人民币升值等手段,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婷  陈媛  
文章在双边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模型基础上,将产品内国际分工程度以及国际直接投资引入分析框架,然后选取了四个解释变量,重点研究产品内分工程度和美国对华直接投资额对中美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影响。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何河  周长富  王月  
贸易顺差和贸易收益问题一直是国际贸易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贸易投资一体化的日益盛行,古典贸易理论已经无法解释当今的贸易现象和贸易收益分配问题。基于中间产品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内部贸易的角度,短期内,高储蓄率是中国贸易顺差形成的原因;长期来看,中间产品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贸易是中国贸易顺差形成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中国的垂直专业化份额较低,巨额的贸易顺差并没有为中国带来福利的改进,反而使得中国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出现了福利净损失。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费广平  
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错综复杂的背景下,我国贸易顺差的可持续及其与人民币汇率关系受到了广泛关注。在分析我国贸易顺差变动趋势的基础上,通过构建SVAR模型,研究分析贸易顺差与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贸易顺差对汇率的正向影响较为显著,但汇率对贸易顺差的影响相对较小,我国贸易顺差和汇率受国际经济冲击影响较大,"8?11汇改"结构性特征对贸易顺差和汇率具有显著影响。建议加快推进外贸供给侧改革,有效管理人民币汇率预期,不断提升汇率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费广平  
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错综复杂的背景下,我国贸易顺差的可持续及其与人民币汇率关系受到了广泛关注。在分析我国贸易顺差变动趋势的基础上,通过构建SVAR模型,研究分析贸易顺差与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贸易顺差对汇率的正向影响较为显著,但汇率对贸易顺差的影响相对较小,我国贸易顺差和汇率受国际经济冲击影响较大,"8?11汇改"结构性特征对贸易顺差和汇率具有显著影响。建议加快推进外贸供给侧改革,有效管理人民币汇率预期,不断提升汇率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建江  杨细珍  
中美双边贸易中中方的巨额贸易顺差是否使中方获得了同样的贸易利益,一直是中美两国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在产品内分工框架内,构建了双边贸易利益分配的理论模型,使用面板协整对1997-2009年中美双边8个主要制造业部门的贸易利得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国依靠比较优势和垄断优势占据了产品价值链两端高附加值环节,而中国承担低附加值的中间环节;中美贸易失衡背后的利益流向并没有与贸易差额一致,中国在中美产品内贸易中获利微薄。因此,我国应该努力提升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力求锁定在附加值高的环节,以赢得更多的国际贸易利益。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晓唯  张璐  
笔者运用协整分析的方法,对中美贸易顺差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长期关系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美贸易顺差主要来自于美国及东亚诸国对华产业转移所导致的产业内贸易,其实质是我国国内加工贸易产业结构不合理。由此引发了对加工贸易产业结构优化的思考。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熊宇  
文章讨论了我国贸易顺差与我国以廉价劳动力要素参与国际要素分工之间的关系,认为贸易顺差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我国以廉价劳动力要素参与国际要素分工。若要从根本上解决或者缓解贸易顺差,需要提升我国的要素禀赋,以更高级的要素参与国际要素分工,参与国际产品价值链的更高级阶段,从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生产环节。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戴枫  陈百助  
本文在世界投入产出表(WIOT)的基础上,对美国2000-2003年和2007-2011年两个时期的就业下降进行了结构性分解(SDA)。分析结果表明,两个考察期中,造成美国就业下降的最主要因素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只有2000-2003年间3.11%的就业减少以及2007-2011年间3.58%的就业减少归因于来自中国的进口(包括中间品和最终产品进口);就边际就业效应而言,从中国的中间品进口对就业的影响大于最终产品的进口;并且通过对两个时期的比较发现,不管是进口还是出口,每增加一千美元中美贸易产生的美国就业效应在减弱,其中,最终产品进口的边际就业效应下降幅度最大;在行业结构上,中美贸易对美国就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晶  郭笑启  
产品内分工下,因未剔除进口中间投入的总量差额而存在"统计假象",人民币汇率政策的效果需要重新评估。文章运用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测算中美贸易的实际差额,即完全国内增加值差额,并对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差额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美贸易实际顺差在1995年、2000年和2005年分别比传统总量顺差低15%、22%和31%;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不平衡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基于总量差额的实证分析高估了人民币汇率对中美贸易实际差额的影响,其高估的程度为38.3%。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