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47)
- 2023(12428)
- 2022(10648)
- 2021(10030)
- 2020(8901)
- 2019(20633)
- 2018(20564)
- 2017(41249)
- 2016(22083)
- 2015(25245)
- 2014(25194)
- 2013(24820)
- 2012(23112)
- 2011(20710)
- 2010(20654)
- 2009(19239)
- 2008(19169)
- 2007(17033)
- 2006(14591)
- 2005(13017)
- 学科
- 济(93796)
- 经济(93699)
- 管理(65237)
- 业(64307)
- 企(50517)
- 企业(50517)
- 方法(50474)
- 数学(45860)
- 数学方法(45376)
- 农(27449)
- 财(25858)
- 中国(25380)
- 贸(20581)
- 贸易(20572)
- 易(20097)
- 制(18674)
- 业经(18530)
- 农业(16928)
- 务(16640)
- 财务(16594)
- 财务管理(16548)
- 银(16531)
- 银行(16500)
- 学(15762)
- 企业财务(15704)
- 行(15646)
- 地方(15100)
- 融(14829)
- 金融(14826)
- 和(13254)
- 机构
- 大学(318827)
- 学院(317626)
- 济(136607)
- 经济(133991)
- 管理(128337)
- 理学(111262)
- 理学院(110203)
- 管理学(108433)
- 管理学院(107845)
- 研究(98200)
- 中国(77786)
- 京(65644)
- 财(64195)
- 科学(57606)
- 财经(51992)
- 农(48888)
- 所(48101)
- 中心(47806)
- 经(47251)
- 江(45774)
- 业大(45540)
- 研究所(43334)
- 经济学(43002)
- 北京(41087)
- 经济学院(39283)
- 财经大学(38811)
- 农业(38682)
- 范(38270)
- 师范(37865)
- 州(36263)
- 基金
- 项目(210724)
- 科学(166856)
- 基金(155567)
- 研究(153595)
- 家(134191)
- 国家(133146)
- 科学基金(115480)
- 社会(98586)
- 社会科(93710)
- 社会科学(93684)
- 基金项目(81898)
- 省(80943)
- 自然(74856)
- 自然科(73169)
- 自然科学(73149)
- 自然科学基金(71860)
- 教育(71658)
- 划(68491)
- 资助(65460)
- 编号(63032)
- 成果(50525)
- 部(48237)
- 重点(46693)
- 发(44056)
- 创(43529)
- 教育部(42005)
- 课题(41490)
- 科研(41279)
- 国家社会(41171)
- 人文(40930)
共检索到4562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林文凤
本文从我国作为国际产业转移承接国的角度出发,在考虑行业关联的前提下,利用动态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不同类型产品内国际分工对我国1995—2009年各行业就业需求的影响。研究发现,现阶段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有助于发挥我国的劳动力优势,缓解国内就业压力。但是随着我国全球化进程的加深,各行业参与分工的程度不断提高,这种就业正效应在逐渐减小。从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类型来看,高技术品分工比一般产品分工和服务品分工更能提高国内劳动就业需求;考虑就业效应的外溢性后,一般产品分工和服务品分工虽然对本行业就业有正效应,却抑制了其他行业对劳动的需求。
关键词:
产品内分工 行业关联 劳动需求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宗毅君
在经济全球化兴起和科技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以国际产品内分工为基础的中间品贸易日益盛行,并成为当今国际贸易领域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文分年度、分行业地测算了连续14年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程度,并实证研究了其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结论是:近十余年来,国际产品内分工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工业各行业进出口贸易额的增长;同时,垂直专业化比重(VSS)的上升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工业行业贸易顺差的增长。
关键词:
产品内分工 中间品贸易 贸易不平衡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宏兵 陈岩 李毅
在将SITC贸易部门分类与工业分类体系匹配的基础上,本文利用1998~2012年的跨国行业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和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全球及分国别的制造业行业进口对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并通过引入行业交互项,细致对比了进口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进口贸易对劳动收入占比呈现出显著的负效应,即进口贸易扩张降低了劳动收入占比,且这种影响在不同国家间呈现明显差异,西欧和美国的负效应最为明显,而东盟和金砖国家的影响次之,日韩两国的影响则最小。区分劳动密集型行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研究也证实,进口贸易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劳动收入占比的降低作用大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扩大了劳动收入占比的行业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滕瑜 迟睿
随着我国服务贸易增长迅速,服务贸易对异质劳动力收入差距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将异质劳动力细分为高、中和低技能劳动力,基于我国服务业11个细分行业数据,实证分析了服务贸易对异质劳动力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总体服务贸易进口会增加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工资,而不利于中等技能劳动力相对工资的提高,因此会扩大高技能劳动力与中低等技能劳动力的收入差距。而服务贸易出口会提高中等技能劳动力的相对工资收入,从而高技能劳动力和中等技能劳动力的收入差距缩小。但具体到高低技术服务行业,服务贸易进出口对异质劳动力收入差距的影响则不同。
关键词:
服务贸易 异质劳动力 收入差距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昊
本文采用最终商品分类法,在手工计算获得我国分行业出口贸易额数据的基础上,基于2004-2010年行业收入波动、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和就业比重的统计数据,采用面板系统GMM模型研究了出口贸易和收入波动对高学历劳动力集聚的影响。检验结果显示:出口贸易规模的提高和行业收入波动的降低会显著促进高学历劳动力向该行业集聚;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越高,行业开放程度和收入的稳定性对其就业选择的影响越大,而当期收入的绝对水平对其就业选择的影响越小。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宗毅君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为其增加就业、产业升级以及实现工业化目标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但同时也可能会使国内收入差距扩大。本文通过对中国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经验研究,发现国际产品内分工对我国资本和劳动密集型工业行业的工资增长均具有促进作用,但对资本密集型工业行业工资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大。这就意味着,国际产品内分工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促进了中国工业行业平均工资差距的扩大。
关键词:
产品内分工 中间品贸易 VSS面板数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籍艳丽 席艳乐
产品内分工理论是近期国际贸易分工理论中的研究前沿,它脱胎于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是面对新的贸易现实而产生的新型理论体系。文章利用1997~2006年中国23个制造业部门的面板数据,就产业相互依赖下,产品内分工对相对就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间的相互依赖性使得当涉及到产品内分工的影响时,这种跨产业间的乘数效应必须考虑在内。基于模型整体的研究结果,文末指出了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些启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秋菊 孙赫
本文运用我国20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就跨国外包对我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跨国外包对我国工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跨国外包会阻碍未超过发展门槛行业的技术进步,会促进超过发展门槛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技术进步,但跨国外包对我国资本密集型行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要远大于对超过发展门槛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跨国外包 技术进步 门槛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苍峰
本文采用1999~2003年28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期说明制造业行业是否存在外资行业内横向溢出和行业间纵向溢出效应(后向联系和前向联系)。利用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SystemGMM),克服了要素投入的内生性问题和前期的生产率冲击后,实证结果表明,对制造业的内资而言,外资的后向联系效应作用明显,说明后向联系确实是外资技术溢出的重要渠道,而行业内溢出效应和前向联系效应表现为不明显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
FDI后向联系 溢出效应 动态面板数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姜磊 王昭凤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劳动者报酬比例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这是导致我国出现内需不足、出口剧增、流动性泛滥等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对1997-2006年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表明,我国劳动者报酬比例下降的根本原因是数量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导致的巨大就业压力。该研究结果对不同的模型设置、样本和时期选择具有很强的稳健性。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就业压力的影响在减弱;在低发展水平组,就业压力对劳动者报酬比例的负面影响更大。
关键词:
就业压力 劳动者报酬 剩余劳动力 失业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臧旭恒 赵明亮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广泛参与到了垂直专业化分工过程当中,对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的影响机理,在改进垂直专业化分工测算方法的基础上,就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工业部门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总体上降低了对熟练劳动力的相对需求,非熟练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增加;中低技术行业的回归分析显示这一影响更为显著;而高技术行业的回归分析显示垂直专业化分工增加了熟练劳动力的相对需求,但回归系数弹性要小于总体行业回归和中低技术行业回归的弹性。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分工 就业结构 经济效应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韩峰 阳立高
文章在新经济地理框架下构建理论、计量模型及内外市场需求测度,运用2003-2011年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检验了国内、国际市场潜力和产品多样化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各城市间整体上互为商品市场,存在显著的需求关联效应;国内、国际市场需求和产品多样化均显著促进了城市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且国内市场潜力加强了产品多样化的影响效果。国际市场潜力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贡献率明显低于国内市场潜力。各地区国内市场潜力、产品多样化及其交叉项系数均显著为正,且由东向西依次递减;国际市场潜力显著提高了东、西部劳动生产率,但不利于中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国内、国际市场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作用在东、西部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龚志民 熊唯伊 张松彪
本文基于1997—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劳动收入占比影响因素及变化原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资本—产出比、经济结构转型和政府干预导致了劳动收入占比下降,而金融深化和FDI则有利于劳动收入占比提高。利用回归结果,对各显著影响因素的贡献度进行测算表明,经济结构转型是近年来我国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平均贡献度达到了43.30%,但是这一贡献度在近年来呈下降趋势;政府干预和资本—产出比的平均贡献度也分别达到了9.69%和3.24%;而金融深化和FDI的平均贡献度则分别仅为7.35%和6.24%。
关键词:
劳动收入占比 经济结构转型 贡献度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少华 陈浪南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外包行为,究竟是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从而减少了经济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呢,还是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生产过程中的加工组装环节,从而扩大了对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本文在中国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代工平台的经济背景下,利用中国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外包对我国环境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外包行为显著降低了我国的环境污染强度。与此同时,本文还给出了我国规模效应、技术效应、结构效应、产权制度以及要素禀赋等的结果。本文的结论对于理解我国紧迫的产业升级等问题有启发意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冯其云
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研究中国2001-2010年贸易开放、技术进步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的关系,可见它们之间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贸易开放对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正影响,技术进步则表现为负影响。除此之外,对劳动收入份额有正效应的因素还有国有经济、产业结构及人力资本;而外商投资、资本产出比及银行部门扩张对其有负影响。从空间溢出效应看,贸易开放、技术进步、外商投资和银行部门扩张在空间上具有溢出效益,其他变量的空间溢出效益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产品内分工下中国进口结构与增长的二元边际——基于引力模型的动态面板数据分析
并购对公司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城镇化对房地产市场需求的影响——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非生产劳动与经济增长——基于基于39个国家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中国劳动收入比重下降的宏观经济效应——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数字经济提升了劳动生产率吗?——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税收政策对劳动要素收入分配份额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更好的营养会促进农民的劳动参与吗?——基于CHNS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我国老龄人口劳动参与、就业问题经验分析——基于CHNS面板数据
人民币汇率波动的福利效应——基于我国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