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57)
2023(6397)
2022(5519)
2021(5056)
2020(4253)
2019(9558)
2018(9543)
2017(18505)
2016(9982)
2015(11502)
2014(11315)
2013(11207)
2012(10555)
2011(9671)
2010(10071)
2009(9588)
2008(9995)
2007(9545)
2006(8500)
2005(7820)
作者
(29568)
(24710)
(24488)
(23297)
(15677)
(11873)
(11235)
(9505)
(9226)
(9219)
(8251)
(8196)
(8048)
(7888)
(7768)
(7530)
(7467)
(7277)
(7168)
(7009)
(6362)
(6059)
(6024)
(5673)
(5633)
(5501)
(5454)
(5415)
(5015)
(4964)
学科
(45648)
经济(45606)
(39370)
管理(36511)
(33735)
企业(33735)
方法(16997)
(16379)
业经(13010)
数学(12878)
数学方法(12646)
(11226)
贸易(11220)
中国(11214)
(10941)
(10225)
产业(10036)
地方(9780)
(9667)
(9478)
理论(9207)
农业(8989)
(8518)
供销(8505)
技术(8292)
(7518)
(7505)
(7171)
(6948)
(6794)
机构
学院(157194)
大学(154892)
(64102)
经济(62811)
管理(61032)
理学(52090)
理学院(51561)
管理学(50706)
管理学院(50406)
研究(49581)
中国(37272)
(32877)
科学(29322)
(28591)
(25064)
(24736)
(22722)
财经(22713)
研究所(22299)
中心(22003)
(21824)
师范(21662)
北京(20774)
业大(20502)
(20205)
(20136)
经济学(18545)
农业(17765)
(17363)
师范大学(17000)
基金
项目(94590)
科学(75187)
研究(71523)
基金(67961)
(57863)
国家(57335)
科学基金(49806)
社会(45591)
社会科(43288)
社会科学(43276)
(37745)
基金项目(34888)
教育(32587)
自然(31191)
(31034)
自然科(30481)
自然科学(30478)
编号(29998)
自然科学基金(29965)
资助(28222)
成果(24971)
(21316)
重点(20826)
课题(20751)
(20438)
(19843)
项目编号(18683)
创新(18345)
国家社会(18184)
人文(17937)
期刊
(78843)
经济(78843)
研究(47598)
中国(30606)
管理(25782)
(23617)
(22334)
学报(22212)
科学(21713)
教育(19250)
大学(17482)
学学(16254)
技术(15356)
农业(15297)
业经(15109)
财经(12837)
经济研究(12059)
(12053)
金融(12053)
(11307)
问题(10657)
(9489)
商业(8862)
技术经济(8851)
图书(8619)
(8343)
现代(7933)
国际(7832)
世界(7671)
(7654)
共检索到2417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友金  胡黎明  
目前我国正经历着一次前所未有的国际产业向中国大陆与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的耦合转移。把握新一轮产业转移规律,根据我国自身特点制定科学的产业转移战略,是推动形成更加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研究认为,产品内分工是新一轮产业转移的主要动因,价值链跨区域重组是新一轮产业转移的主导方式,发挥大国优势是我国推进产业转移的战略基点。应当注重产业转移政策创新,在引导产业转移中实现科学发展,在坚持科学发展中引导产业转移。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韩艳红  宋波  
作为一种新的分工形式,产品内分工为资源更为灵活、有效的配置提供了更好的方式。在产品内分工和产业转移的经济发展背景下,构建国内价值链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国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支撑。国内价值链的构建将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有助于形成产品内、多元化区域分工体系,加快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许德友  
因区域产品内分工变化而引发的产业转移是本轮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模式,也是全球价值链空间再配置的体现。基于产品内分工的产业转移表现出新的特征和特殊条件,使得当前国际产业转移对全球产业链格局形成新的影响。中国国内的区际产业转移是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延伸,因处于大国综合特征的环境下而表现出多梯度空间纵深、大市场规模优势、完善产业配套和区域政策干预的特征。结合中西部要素结构的动态变化,利用好国际区际产业转移,是中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路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许南  李建军  
本文认为,产品内分工的出现和全球价值链的分解,使得嵌入其中的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方式演变为从低附加值的价值链环节向高附加值的价值链环节攀升。因此,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要在战略层上要充分重视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力求突破跨国公司的结构性封锁以及价值链的低端锁定,实现全球—国内价值链的协调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云俊  
全球价值链理论阐释了产业发展的全球布局特征与价值分配规则,产业升级则表现为该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顺着价值阶梯逐步提升的过程。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转移为后进国家的产业升级提供了机会。本文从全球价值链视角研究产业升级问题,其前提是依托产业转移,在正确评估产业自身发展阶段与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寻找适当的机会嵌入全球价值链(低端嵌入、中端嵌入与高端嵌入)。产业升级的路径则是沿着全球价值链向两端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延伸的方向必须结合产业特征,根据价值链动力机制(生产者驱动、购买者驱动与混合型驱动)来确定。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友金  胡黎明  赵瑞霞  
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浪潮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改变着世界经济格局,与以往基于产业间分工和产业内分工的国际产业转移不同,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以产品内分工为基础。在此背景下,产业转移的特征、动因出现了新的变化,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对此进行了归纳,并揭示了其进一步的发展趋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任金玲  
基于降低成本考虑,企业采用价值链分割生产模式进行对外投资引发的产业转移是一种不完全转移。本文通过探讨价值链分割生产和其影响因素以及价值链分割生产下形成的生产网络,进而得出对我国产业转移的启示,包括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产业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不完全转移有利于提升东部地区企业竞争力和实现中西部地区的产业上位,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扩大需求等促进我国的产业转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曹慧平  
发展中国家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时一般可以采用外商直接投资和外包两种方式。本文以中国和印度为例,分析了两个发展中大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主要采用的方式及特点。深入分析了只专注于一种方式和一个行业的发展,都很难突破经济发展瓶颈,产业升级困难。因此,各个国家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做到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和发展服务外包的同步发展,同时要调整产业结构,注重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均衡发展,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使制造业和服务业形成良性互动,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迈进,提升发展中国家在价值链中的位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熊雪如  
政府行为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可能减少企业的交易费用,促进区际经济良性发展,但也可能由于寻租费用等,妨碍区域协调发展。因此,本文根据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从区域产业转移的现实出发,通过对比政府在"无为"的策略下和在"积极主动参与"的策略下所产生的交易成本分析,突出强调地方政府在产业转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并在交易成本的分析指导下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政府能更好地承担这一角色,从而有效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新起  
本研究对西部小微企业对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金融缺口问题进行了理论阐述,并以221家小微企业为样本,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小微企业在对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具备较好的资金融通能力比具备产业承接能力更为重要,其中,当前影响小微企业融资能力的因素依次为信用等级、自有资本和经营状况。这与理想的配对融资思路相背离,为此,需要从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和金融环境三个方面进行金融创新。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纪  
国际产业转移与国际分工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在产品内分工条件下,国际产业转移发生深刻变化,产业转移逐步深入至生产工序层面,从而演化成为一种国际产业转移新模式,即"产业片段"转移模式。该文重点剖析了产品内分工条件下国际产业转移的新特点,以及产业片段化转移对相关国家产业发展的影响,进而提出产品内分工条件下的中国产业升级策略。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任金玲  
当前国际产业转移是建立在价值链分工基础上的产业不完全转移。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主要承接的是来自发达国家产业价值链中劳动密集型低端环节的转移,制造业面临着向价值链高端升级的问题。本文对我国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国际产业转移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劳动力投入、技术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也未表现出明显的推动作用。而国内资本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却有显著性的推动作用。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童伟伟  
利用1995-2009年世界投入产出表,本文测算了中美间产品内分工的两种表现,即中国出口中包含的美国中间投入价值比重以及美国出口中包含的中国中间投入价值比重,并考察了以上两种产品内分工对中国污染强度的影响。基于混合组平均估计的实证结果表明,两种形式的产品内分工均能显著促进污染强度降低,这说明中国并没有在对美产品内分工中大量承担污染密集型生产环节,融入国际生产价值链有助于中国的清洁化生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程杰  
产业转移是实现我国区域间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产业间的梯度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产业推进的空间扩散与转移是不可逆的历史过程。中原经济区是我国区域经济的重要板块,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是该区域未来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利选择,处于该区域核心的河南应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大力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带动中部崛起。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胡俊文  
国际产业转移直接影响着国际分工格局的形成及其变化,影响着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当今国际产业转移有它的基本规律,其变化趋势利用“头脑”与“躯干”的价值差异,实现“价值链拆分”和“产业空间分割”,实现“头脑产业”和“躯干产业”的国际分工;将品牌经营和加工制造相分离;利用生产线上的前后向联系和市场的关联效应,以支柱产业带动相关联产业向移入国集聚并形成产业集群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