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06)
- 2023(9663)
- 2022(7901)
- 2021(7124)
- 2020(5808)
- 2019(13414)
- 2018(13307)
- 2017(25731)
- 2016(13619)
- 2015(15508)
- 2014(15551)
- 2013(15189)
- 2012(13824)
- 2011(12884)
- 2010(13294)
- 2009(12181)
- 2008(11985)
- 2007(10693)
- 2006(9629)
- 2005(8929)
- 学科
- 济(65712)
- 经济(65659)
- 业(40716)
- 管理(40233)
- 企(32186)
- 企业(32186)
- 方法(25417)
- 数学(22346)
- 数学方法(21836)
- 农(20561)
- 中国(19696)
- 地方(18708)
- 业经(15702)
- 贸(13923)
- 贸易(13911)
- 易(13471)
- 农业(12218)
- 学(11043)
- 财(10916)
- 发(10806)
- 银(10767)
- 银行(10756)
- 行(10468)
- 融(10450)
- 金融(10449)
- 理论(10420)
- 地方经济(10409)
- 制(10039)
- 技术(9900)
- 环境(9548)
- 机构
- 学院(198305)
- 大学(192179)
- 济(81732)
- 经济(80036)
- 管理(76824)
- 研究(66596)
- 理学(65568)
- 理学院(64856)
- 管理学(63499)
- 管理学院(63134)
- 中国(51583)
- 京(41855)
- 科学(40513)
- 财(35214)
- 所(33757)
- 农(32473)
- 江(30671)
- 中心(30563)
- 研究所(30371)
- 业大(28206)
- 财经(27304)
- 范(27083)
- 北京(26983)
- 师范(26834)
- 州(25266)
- 农业(25223)
- 经(24525)
- 院(24095)
- 经济学(23780)
- 技术(22806)
- 基金
- 项目(127157)
- 科学(100505)
- 研究(94626)
- 基金(90021)
- 家(77666)
- 国家(77010)
- 科学基金(66749)
- 社会(59303)
- 社会科(56328)
- 社会科学(56315)
- 省(52345)
- 基金项目(46075)
- 教育(43989)
- 划(42986)
- 自然(42687)
- 自然科(41736)
- 自然科学(41731)
- 自然科学基金(40941)
- 编号(39622)
- 资助(38287)
- 发(33021)
- 成果(31201)
- 重点(28724)
- 课题(28227)
- 创(26900)
- 部(26885)
- 发展(26664)
- 展(26225)
- 创新(25049)
- 科研(23810)
共检索到3067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赛燕
在专业市场和国际贸易带动地方工业发展方面,义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形成了各界所称的"义乌模式",其核心在于产业特色鲜明、贸易和工业的联动机制灵活等。但贸易和工业扩张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土地、人力资源和政府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资源约束日显,义乌商贸及其对工业的带动效应将被弱化。义乌应在国内价值链(NVC)和全球价值链(GVC)视角下展开产品内分工的探索,继续强化商贸的先导地位,同时对部分生产环节进行转移,并展开设计和研发方面的国际合作,由此提升义乌经济整体价值链地位,推动地区经济功能转变,使"义乌模式"从贸工联动概念发展到国际经济层面。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陆立军
本文是作者研究“义乌模式”的新作,系1999年、2002年发表的“一论”、“再论”的续篇。文章提出,“义乌商圈”是国内外所有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市场或企业有着紧密经济联系的经济主体或区域,以及由此形成的区域经济分工合作与交流网络。目前,“义乌商圈”已具雏形,其今后演进的必然趋势,就是再经过一、二十年的发展,使义乌成为浙江中西部地区的商务中心(即中央商务区),可简称为浙中商务中心。为了促进浙中商务中心的建设和义乌商圈的健康发展,必须采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善软硬环境等举措,实现“义乌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
义乌商圈 浙中商务中心 义乌模式 创新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建军 孙慧 田原
本文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2003—2014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产品内分工对发展中国家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结果显示:参与产品内分工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全球价值链攀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分阶段检验结果表明,并非参与产品内分工就能促进发展中国家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其作用的发挥需要有经济增长、资本积累、FDI和制度质量等相关支持性条件的协同;产品内分工主要通过经济增长、物质资本积累和FDI技术溢出效应等三种传导途径促进全球价值链攀升,同时,产品内分工也通过人力资本"挤出效应"和制度质量"弱化效应"对发展中国家全球价值链攀升形成了阻碍。由此,本文提出加快要素禀赋结构升级、完善产业基础和培育服务体系等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唐海燕 张会清
对40个发展中国家的实证研究发现,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于价值链提升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但主要来源于高层次分工合作的贡献,并且这一作用的发挥要以人力资本、服务质量以及制度环境等支持性条件的满足为前提。中国在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过程中,价值链位置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交通服务质量的改进和偏向于高层次分工的政策引导起到关键作用,在人力资本和制度环境上还有进一步改善的潜力。
关键词:
产品内国际分工 发展中国家 价值链提升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魏玮 姚博
产品内分工是影响价值链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不同价值链差距层次下,中间品(包括半成品和零部件)产品内分工的溢出效应。研究表明,随着价值链水平所处条件分布的位置变化,中间品产品内分工对价值链的溢出效应变化趋势呈倒U型,这种作用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具有异质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余姗 樊秀峰
从产品内分工视角出发,将环境规制引入影响价值链升级的分析框架,以制造行业2002—2012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构建模型分析不同行业分组环境规制、外资进入、研发投入等因素对价值链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总体制造业及低技术制造业价值链长度呈U型效应,对中、高技术制造业呈倒U型效应;外资进入强度并不必然促进价值链的升级,而存在行业差异;研发投入对实现价值链攀升有着正向作用,但在低、高技术行业作用不显著;环境规制对外资进入及研发投入的交互作用并不总为正向。
关键词:
制造业 环境规制 价值链升级 产品内分工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曾铮 王鹏
本文通过分别介绍管理学和经济学在价值链相关理论上的研究,发现二者虽然在研究范式上不尽相同,但其研究框架和技术特点是相互补充和渗透的,并且存在着研究上相互结合的耦合点。由此,本文认为,在生产全球化的现实背景下,整合经济学和管理学在价值链理论研究上的优势,将有利于解释当今世界国际产品内分工盛行及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关键词:
产品内分工理论 价值链理论 渗透 耦合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金子军
改革开放以来,以中小企业为主要载体的"商圈"迅速发展起来,"义乌商圈"就是其中最具特色的代表之一。浙江稠州商业银行作为一家扎根于义乌的"市场银行",与"商圈"同成长、共命运,积极开展金融创新,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商圈"发展的"稠行模式"。本文通过对"稠行模式"经营特点的分析,以期为我国商圈融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商圈融资 稠行模式 金融创新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陆立军 杨志文
专业市场的兴起和发展引发了义乌经济社会结构的巨大变迁,使之成为位居全国百强县前列的经济强市,创造了独特的"义乌模式"。经过近些年的快速发展,"义乌模式"的内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拓展。新的"义乌模式"是一个包含市场提升、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区域分工协作等诸多元素的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模式,对其他地区县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对于推进我国县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县域 协调发展 义乌模式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彭波
当前,全球贸易摩擦有愈演愈烈之势,极大阻碍了全球经济健康稳定发展。这一困境与国际贸易理论发展滞后存在一定关系。传统经济学理论指出,贸易盈余有利于一国经济增长,而贸易赤字会产生负面影响,在实践中鼓励贸易保护主义容易引起国际贸易纷争。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全球价值链理论则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贸易的利益,消除传统理论所造成的误判,有利于打破贸易保护主义,促进国际分工合作的深化。对中国而言,基于传统理论的外贸模式已经面临增长瓶颈,极大地制约了发展空间。所以,应该加大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的力度,并根据全球价值链理论调整产业和贸易政策,促进国际合作并推动经济增长,探索外贸发展新模式。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强 郑江淮
本文从产品内分工的视角构建理论模型,提出了影响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三个假说命题。利用我国制造业24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对假说命题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研发水平、人力资本和制度环境对所有类型制造业价值链攀升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规模对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总体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影响不显著;外商直接投资对总体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影响不显著;国际分工参与程度除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影响不显著外,对总体制造业及其他类型制造业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产品内分工 制造业 全球价值链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邵安菊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已逐步丧失,品牌的没落成为不争的事实。转型升级,重构制造业的价值链,已经成为上海制造业的必然选择。基于"产品内分工"视角,本文分析了上海制造业的现状和问题,探讨了上海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外部机遇和挑战以及其优势与劣势,提出了上海制造业的价值链重构与产业升级的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建秀 韩璐 阎俊爱
基于CEPII的BACI贸易数据库,以1995-2013年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样本,从产品内分工视角下研究了已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合作关系的中国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位势,研究结论表明:中国目前主要以中低端产品出口为主,位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中低端位置;中国企业GVC嵌入程度总体上升,但在全球贸易网络中的权力位势呈下滑趋势,这与中国日益深入地嵌入全球价值链相背离,也说明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寻租行为并没有获得高额的利润回报,在全球价值链中存在"嵌入悖论"。
关键词:
产品内分工 全球价值链 位势 嵌入悖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蔡礼辉 曹小衡 王珊珊
中间品贸易的迅速发展,使得增加值贸易核算比传统贸易总额统计更能反映国家和地区间的真实贸易情况。基于此,采用最新的TIVA数据,利用Koopman方法测算两岸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度、地位指数和依赖关系。研究发现:两岸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以后向参与模式为主,且均呈现出参与度高而地位指数低的共同特性;两岸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上下游依赖度呈现相似性,即依赖度较高的国家主要是日本、美国和韩国,但依赖度在减弱;从两岸相互依赖关系看,台湾对大陆的上下游依赖度均很高,且一直在增强;大陆对台湾的上游依赖度要明显大于下游依赖度,且在不断减弱。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两岸需加强交流合作,才能更好地在全球价值链中立足,一味地推行"新南向政策",只会阻碍台湾经济的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斌 王杰 魏倩
对外直接投资和全球价值链是学术研究的前沿问题。本文运用对外直接投资和世界投入产出表等数据深入分析对外直接投资的"价值链升级效应",结果显示:首先,对外直接投资能够显著提高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的"分工地位",促进企业产品升级和功能升级;其次,多分支机构和研发加工型对外直接投资更有利于企业价值链升级,投资于发达国家有利于企业产品升级,而投资于发展中国家更有利于企业功能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