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15)
2023(6196)
2022(5088)
2021(4866)
2020(4073)
2019(9569)
2018(9224)
2017(18434)
2016(9368)
2015(10507)
2014(10218)
2013(10516)
2012(9878)
2011(9202)
2010(8925)
2009(8186)
2008(8053)
2007(6915)
2006(6036)
2005(5615)
作者
(25543)
(21574)
(21526)
(20511)
(13390)
(10218)
(9778)
(8369)
(8179)
(7535)
(7471)
(7048)
(7042)
(6843)
(6762)
(6738)
(6585)
(6109)
(6097)
(5944)
(5629)
(5155)
(5101)
(4966)
(4912)
(4696)
(4614)
(4386)
(4339)
(4285)
学科
(50208)
经济(50177)
(26872)
管理(23674)
方法(21069)
数学(19097)
数学方法(19035)
(18548)
企业(18548)
(17003)
中国(15484)
(13636)
贸易(13631)
(13392)
业经(10492)
产业(10105)
农业(9449)
(9296)
(9238)
地方(8781)
(8073)
结构(7612)
(7272)
(7197)
(7166)
银行(7153)
(6985)
技术(6958)
(6624)
金融(6622)
机构
大学(139330)
学院(138908)
(75299)
经济(74521)
管理(53997)
研究(53227)
理学(47046)
理学院(46572)
管理学(46152)
管理学院(45902)
中国(41443)
(29523)
(29483)
科学(28076)
(25913)
经济学(25653)
财经(24301)
研究所(23718)
经济学院(23196)
中心(22690)
(22395)
(20835)
北京(19255)
(18977)
财经大学(18236)
(17782)
业大(17545)
科学院(16652)
农业(16399)
(16162)
基金
项目(93515)
科学(76001)
基金(72028)
研究(69369)
(62673)
国家(62277)
科学基金(53514)
社会(48831)
社会科(46787)
社会科学(46779)
基金项目(37286)
(32986)
自然(31869)
自然科(31173)
自然科学(31166)
自然科学基金(30695)
资助(30104)
教育(29663)
(28137)
编号(25204)
(22710)
(22182)
国家社会(22162)
中国(21794)
重点(21182)
教育部(19862)
成果(19701)
(19693)
人文(19008)
发展(18948)
期刊
(79296)
经济(79296)
研究(45085)
中国(24643)
管理(20613)
(20125)
科学(19794)
(19761)
学报(18067)
经济研究(15421)
大学(14576)
农业(14173)
学学(13919)
财经(12892)
业经(12740)
(11959)
金融(11959)
(11594)
(11478)
问题(11437)
世界(10777)
技术(10777)
国际(10138)
(8431)
技术经济(8117)
教育(7419)
商业(7058)
经济问题(7045)
统计(6971)
(6175)
共检索到2050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许南  李建军  
本文认为,产品内分工的出现和全球价值链的分解,使得嵌入其中的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方式演变为从低附加值的价值链环节向高附加值的价值链环节攀升。因此,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要在战略层上要充分重视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力求突破跨国公司的结构性封锁以及价值链的低端锁定,实现全球—国内价值链的协调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韩艳红  宋波  
作为一种新的分工形式,产品内分工为资源更为灵活、有效的配置提供了更好的方式。在产品内分工和产业转移的经济发展背景下,构建国内价值链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国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支撑。国内价值链的构建将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有助于形成产品内、多元化区域分工体系,加快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纪  
国际产业转移与国际分工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在产品内分工条件下,国际产业转移发生深刻变化,产业转移逐步深入至生产工序层面,从而演化成为一种国际产业转移新模式,即"产业片段"转移模式。该文重点剖析了产品内分工条件下国际产业转移的新特点,以及产业片段化转移对相关国家产业发展的影响,进而提出产品内分工条件下的中国产业升级策略。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许德友  
因区域产品内分工变化而引发的产业转移是本轮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模式,也是全球价值链空间再配置的体现。基于产品内分工的产业转移表现出新的特征和特殊条件,使得当前国际产业转移对全球产业链格局形成新的影响。中国国内的区际产业转移是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延伸,因处于大国综合特征的环境下而表现出多梯度空间纵深、大市场规模优势、完善产业配套和区域政策干预的特征。结合中西部要素结构的动态变化,利用好国际区际产业转移,是中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路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豪  张建华  窦雯璐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参与产品的国际化生产与协作的过程中,不仅带来了国际贸易方式的重大改变,也使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而这种改变进一步影响了中国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地位。本文在构建一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程度和产业结构优化程度指标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两者相互影响程度,得出:一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程度越深,该国产业结构优化程度越高;产业结构越优化,其产品内国际分工地位越高。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敏华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转移到我国来生产,产品内分工迅速发展,促进了我国产业升级。我们实证分析了产品内分工对我国产业升级促进作用的机制,分析表明产品内分工通过提高我国国民收入、劳动者素质、企业的技术水平以及产业的生产效率等四条途径来促进我国产业升级。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胡振华  刘欣欣  陈艳  
从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国际贸易和吸收FDI两条基本路径出发,探究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变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泰尔指数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程度进行测度的基础上,选用面板平滑门限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国际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升级非线性影响的特征。结果表明:国际产业转移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途径,而产业结构升级的门限效应形成主因则在于区域差异与发展失衡。现阶段中国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产业布局过程中,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区域的结构优化和价值链攀升,也要注重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区域的均衡发展。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董宁  郑玉坤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友金  胡黎明  赵瑞霞  
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浪潮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改变着世界经济格局,与以往基于产业间分工和产业内分工的国际产业转移不同,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以产品内分工为基础。在此背景下,产业转移的特征、动因出现了新的变化,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对此进行了归纳,并揭示了其进一步的发展趋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飞  
国际产业转移包括国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两种主要方式。文章以我国1983-2006年的数据,对第二产业比例、国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进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研究表明,第二产业比例、国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且,国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是第二产业比例的Granger原因。因此,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范文祥  
应用多元回归方法,针对1983—2007年期间国际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阶段性影响,而产业发展拐点的出现表明我国产业在承接高层级的国际产业转移存在一些障碍,从而强化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阶段性和次序性。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许敏兰  罗建兵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产品内分工以及由此形成的国际贸易模式能够实现全球的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有助于世界福利水平的提高。但对于不同的国家而言,由于分工中嵌入的价值链的位置不同,其收益情况也不一样。同时,这样的分工模式会形成并加大不同参与国的技术差距,进一步固化本土产业结构的升级。本文借鉴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并结合"蛙跳"理论,分析了产品内分工框架下的代工模式所造成的中国产业升级困境,研究表明产品内分工模式下中国产业升级面临两难选择,自主技术创新可以突破困境,实现产业升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妥燕方  孔令池  
基于国内外双维度视角研究产业转移对制造业技术升级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内产业转移促进制造业技术升级,对外直接投资抑制制造业技术升级,且结论具有明显的行业与地区异质性;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将给制造业技术升级带来困难,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则与之相反,而内陆产业转移技术升级效应较沿海地区更为显著;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升级效应在交通基础条件好、市场容量大、城镇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尤为明显,其与国内产业转移主要依靠资源再配置、资本与知识扩散效应推动制造业技术升级;市场分割将弱化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技术升级效应。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赵应宗  
就我国产业结构的整个良性循环的升级发展机制来说,教育、科技和经济三者之间有一种相互依存的循环关系。本文引入外资产业转移这个驱动循环机制的因素,形成图A、B、C三种变形摸式,阐述了教育是先导性驱动因素;同时对以“风筝摸式”为特征的产学合作进行论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