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44)
- 2023(7442)
- 2022(6223)
- 2021(5904)
- 2020(4902)
- 2019(11259)
- 2018(10802)
- 2017(21100)
- 2016(11096)
- 2015(12322)
- 2014(12051)
- 2013(12274)
- 2012(11670)
- 2011(10855)
- 2010(10619)
- 2009(9765)
- 2008(9776)
- 2007(8385)
- 2006(7409)
- 2005(7010)
- 学科
- 济(57820)
- 经济(57778)
- 管理(27635)
- 业(26624)
- 方法(23748)
- 数学(21505)
- 数学方法(21371)
- 企(19235)
- 企业(19235)
- 中国(17484)
- 农(16056)
- 贸(14612)
- 贸易(14605)
- 易(14294)
- 地方(13317)
- 财(10491)
- 制(10156)
- 学(10142)
- 业经(9886)
- 融(9160)
- 金融(9159)
- 银(8839)
- 银行(8826)
- 地方经济(8785)
- 农业(8639)
- 行(8616)
- 出(8271)
- 环境(8066)
- 产业(7552)
- 和(7454)
- 机构
- 大学(165982)
- 学院(163613)
- 济(82730)
- 经济(81631)
- 研究(65497)
- 管理(61356)
- 理学(53076)
- 理学院(52406)
- 管理学(51786)
- 管理学院(51475)
- 中国(50672)
- 科学(36797)
- 京(36039)
- 财(33363)
- 所(33150)
- 研究所(30363)
- 中心(28087)
- 经济学(27672)
- 财经(27372)
- 经(25175)
- 经济学院(24948)
- 农(24934)
- 院(23671)
- 北京(23542)
- 江(21843)
- 范(21673)
- 师范(21463)
- 业大(20948)
- 财经大学(20535)
- 科学院(20428)
- 基金
- 项目(110769)
- 科学(89648)
- 基金(84633)
- 研究(80880)
- 家(74690)
- 国家(74221)
- 科学基金(63184)
- 社会(55722)
- 社会科(53164)
- 社会科学(53155)
- 基金项目(43790)
- 省(39033)
- 自然(38773)
- 自然科(37906)
- 自然科学(37897)
- 自然科学基金(37283)
- 教育(35721)
- 资助(35335)
- 划(34406)
- 编号(29755)
- 部(26726)
- 重点(25847)
- 发(25680)
- 国家社会(24992)
- 中国(24724)
- 成果(24227)
- 教育部(22978)
- 创(22851)
- 人文(21712)
- 创新(21701)
共检索到2458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小康 郑莹
使用BACI全球贸易数据库和2000—2006年的中国海关数据库,研究了产品关联度对中国区域比较优势结构演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尽管研究时期不长,但各区域比较优势结构经历了明显变化。2000年有比较优势的区域-产品对只有50%在2006年仍保持比较优势,2000年没有比较优势的区域-产品对在2006年有10%获得了比较优势。产品关联度是解释比较优势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在控制6位数产品和4位数产品-地区固定效应后,一种产品在2000年与其所在省份出口的其他产品之间的关联越紧密,这种产品在2006年成为有比较优势产品的概率越高。
关键词:
产品关联度 比较优势 产业结构演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小康 郑莹
使用BACI全球贸易数据库和2000—2006年的中国海关数据库,研究了产品关联度对中国区域比较优势结构演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尽管研究时期不长,但各区域比较优势结构经历了明显变化。2000年有比较优势的区域-产品对只有50%在2006年仍保持比较优势,2000年没有比较优势的区域-产品对在2006年有10%获得了比较优势。产品关联度是解释比较优势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在控制6位数产品和4位数产品-地区固定效应后,一种产品在2000年与其所在省份出口的其他产品之间的关联越紧密,这种产品在2006年成为有比较优
关键词:
产品关联度 比较优势 产业结构演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伍业君 张其仔 徐娟
发展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结构转型,而结构转型所需能力的积累源于比较优势的自然演化,并且国家的经济增长绩效最终会出现收敛。然而,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国富国穷现象一直存在,现有的经济增长理论并不能给出统一的理论解释,尤其是在解释"中国出口增长之谜"以及"中等收入陷阱"等增长谜题时,理论严重滞后于现实。为此,Hausmann等新近提出产品空间与比较优势演化理论,试图构建解释国家间增长绩效差异的统一理论框架,即产品空间决定了比较优势的演化,进而决定了国家的经济增长绩效。该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一脉相承,但因其进一步考虑到产品空间的异质性及产品集的不连续性等情况,对现实的解释力和政策的指导意义更...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顾湘 曲福田 付光辉
研究目的:根据效率原则计算并比较现阶段中国三大经济区域产业用地利用比较优势。研究方法:从比较优势理论视角出发,构建不同产业用地比较优势指数模型,运用中国内陆地区31个省(市、区)2000—2004年的数据计算各个区域的产业用地利用比较优势,分析区域差异。研究结果:东部地区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用地效率均具有比较优势;中部地区第一产业用地效率具有比较优势;西部地区第二、三产业用地效率具有比较优势。研究结论:产业用地利用的比较优势可以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用地依据。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比较优势 区域 产业结构调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马惠兰
本文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结合实际,给出了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的概念和内涵解释。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农产品的价格和质量是确定其比较优势的决定性因素,而构成区域农产品价格和质量的因素又很多,本文从区域农业生产的自然资源条件与要素禀赋状况、营销、政府行为、生态环境、经营体制、历史发展基础与区域文化、特色产品这七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并给出了一个理论分析模型。
关键词:
区域 农产品 比较优势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鹏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比较优势理论特别是农业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在现代农业技术高速发展的条件下,通过积极参与区域农产品生产分工完全可以推进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再造,即便是缺乏甚至没有比较优势因素的农业区域,通过专业化分工生产也可以创造具有竞争力的比较优势,并阐述了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再造的路径与对策。
关键词:
区域农产品 比较优势 分工 优势再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哲
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增加产品的种类,提高产品的质量,也可以带来规模效益和贸易收益,促进技术进步,从而成为经济内生增长的不竭之源。分工的依据是区域间农产品比较成本的大小。国内资源成本法是测算农产品比较成本的较好方法。通过对西北地区主要农产品比较优势的测算,以此为依据,对西北五省区的主要农产品生产进行了区域分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马惠兰 蒲春玲
加入 WTO后 ,比较优势理论在我国农产品生产与流通中的运用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关注。本文根据相关理论并通过分析 ,提出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的概念界定和市场选择 ,以确保区域农业生产与发展在竞争市场中保持优势。
关键词:
区域 农产品 比较优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丽荣 张邦林 赵有彪
[目的]为了科学评价甘肃省主要畜产品比较优势,优化产业布局。[方法]文章运用资源禀赋指数法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甘肃省主要畜产品牛肉、羊肉、猪肉、禽肉和牛奶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平凉市、甘南州、庆阳市、临夏州和张掖市肉牛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临夏州、张掖市、武威市、酒泉市和白银市羊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甘南州、张掖市、临夏州、金昌市和酒泉市牛奶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定西市、陇南市、天水市、白银市和武威市生猪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酒泉市、张掖市、白银市和天水市家禽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结论](1)甘肃省目前主要畜产品生产布局基本符合比较优势原则,各优势产区可依托资源、技术集聚要素,使区域内畜牧业资源得到最优配置,提高畜产品竞争力,实现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充分发挥特色品牌优势,积极走好产业化之路。(2)甘南藏族自治州和临夏回族自治州发展草食畜产品具有绝对的资源优势,应充分结合区域自然、气候、草原、牲畜等资源禀赋,实现产业的科学合理布局,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努力打造民族特色牛羊肉品牌,促进畜牧产业跨越式发展,带动少数民族贫困区农牧民增收脱贫。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晓玲 陈登科 李国平
本文研究1985—2007年我国各省区及东、中、西三大地区资源密集型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比较优势是否随着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实现动态升级,并采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GMM估计方法分析各要素对不同类型行业比较优势的影响。研究发现,只有浙江、上海、天津、江苏、福建、四川、湖北7个省区的比较优势实现了动态升级,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比较优势行业没有实现升级;中西部地区的资本积累、外商直接投资和规模经济使其资源密集型行业的比较优势地位进一步强化,东部地区的这些要素使其劳动密集型行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中西部劳动密集型行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专...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李连发
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赞成以下的观点:研究经济结构离不开研究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同样,研究经济增长也离不开研究各产业的增长和各区域经济的增长。这已经成为经济学家们的共识。在我国,虽然近几年区域经济研究已十分活跃,但总体来说,区域研究仍落后于产业研究;而能够将这两种研究结合起来的更是不多见。将区域研究和产业研究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从中观上把握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中产业结构的特点,而且可以从客观上把握我国各产业增长的区域结构。无疑,这将加深我们对经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袁新华 徐翔 缪为民
本文分析了中国虾类产品的国际比较优势,对中国虾类产品的世界市场占有率、出口价格、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可比净出口指数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中国虾类产品的世界市场占有率较高,出口价格较低,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中国虾类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在近10年来下降明显,其可比净出口指数也有所下降。
关键词:
比较优势 虾产品 国际竞争力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毛琦梁 王菲
知识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科学地认识知识扩散及其影响地区比较优势演化的空间作用机制是有效推进区域创新与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2003—2009年中国地级地区四位数制造业数据,实证研究了地区比较优势演化的空间关联及其内在的知识扩散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中国地区比较优势演化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邻近地区间比较优势相似性程度更高,而且邻近地区间具有更大可能在对方已有显性比较优势的行业中发展获得比较优势。知识扩散空间衰减使得邻近地区间具有知识流动的优势,通过"成功产业示范效应"作用途径,知识扩散更易发生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中,促进本地发展邻近地区的优势产业,进而引致邻近地区间比较优势的趋同演化。其中,这种知识扩散作用下的空间关联会受到区域壁垒和主体知识利用能力的调节。本文结论为理解区域发展格局演化打开了新的视角。知识扩散的空间局限性使得区域创新发展具有明显的地方化特征。初始产业发展格局奠定了地区间获取知识能力差异性的空间基础,会导致地区间发展路径的不均衡。本文为中国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创新政策需要致力于促进地区间集体学习机制的构建,重点关注地区间知识扩散效应的实现机制。另外,本文也为捕捉知识扩散证据提供了一种新的直观机制,地区比较优势演化的空间关联可以作为揭示知识扩散及其距离衰减效应的显示性证据。
关键词:
知识扩散 比较优势 空间关联 产业演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瑞丽 孙楚仁 尹翔硕
本文使用2000-2006年BACI双边贸易统计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库,计算了中国各城市每种HS6位数产品与该城市比较优势产品的关联密度。结合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统计数据库所计算的产业集聚指标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从产业内集聚角度考察了产业集聚对城市不同关联密度产品比较优势演化路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产品的比较优势转换存在明显的路径依赖,与当地生产结构关联密度较高的产品有更高的概率成为当地下一期的比较优势产品;产业内集聚会加速高关联密度产品的比较优势转换,然而其本身并不必然决定该产品成为下一期城市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关键词:
城市比较优势转换 产品关联密度 产业集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瑞丽 孙楚仁 尹翔硕
本文使用2000-2006年BACI双边贸易统计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库,计算了中国各城市每种HS6位数产品与该城市比较优势产品的关联密度。结合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统计数据库所计算的产业集聚指标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从产业内集聚角度考察了产业集聚对城市不同关联密度产品比较优势演化路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产品的比较优势转换存在明显的路径依赖,与当地生产结构关联密度较高的产品有更高的概率成为当地下一期的比较优势产品;产业内集聚会加速高关联密度产品的比较优势转换,然而其本身并不必然决定该
关键词:
城市比较优势转换 产品关联密度 产业集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