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11)
- 2023(17437)
- 2022(14997)
- 2021(13930)
- 2020(11560)
- 2019(26489)
- 2018(26290)
- 2017(50530)
- 2016(27519)
- 2015(31003)
- 2014(30860)
- 2013(30703)
- 2012(28940)
- 2011(26407)
- 2010(27044)
- 2009(25030)
- 2008(23984)
- 2007(21366)
- 2006(19099)
- 2005(17337)
- 学科
- 济(113385)
- 经济(113267)
- 管理(78873)
- 业(76514)
- 企(61594)
- 企业(61594)
- 方法(45996)
- 数学(39214)
- 数学方法(38726)
- 农(34081)
- 中国(33576)
- 财(28132)
- 地方(27606)
- 贸(26263)
- 贸易(26248)
- 业经(25978)
- 易(25556)
- 学(24743)
- 制(22366)
- 农业(21896)
- 银(19323)
- 银行(19262)
- 融(18939)
- 金融(18938)
- 行(18543)
- 理论(18274)
- 技术(18009)
- 策(17983)
- 环境(17748)
- 和(17659)
- 机构
- 大学(395371)
- 学院(394431)
- 济(160359)
- 经济(156669)
- 管理(152302)
- 研究(141498)
- 理学(130268)
- 理学院(128761)
- 管理学(126577)
- 管理学院(125854)
- 中国(106395)
- 科学(86999)
- 京(86348)
- 财(74212)
- 所(72863)
- 农(69429)
- 研究所(65911)
- 中心(63200)
- 江(60794)
- 业大(59518)
- 财经(57961)
- 北京(55330)
- 农业(54333)
- 范(53394)
- 师范(52839)
- 经(52699)
- 院(51723)
- 州(48877)
- 经济学(47386)
- 省(43363)
- 基金
- 项目(262160)
- 科学(204996)
- 研究(191607)
- 基金(188358)
- 家(165166)
- 国家(163727)
- 科学基金(138996)
- 社会(119240)
- 社会科(112951)
- 社会科学(112922)
- 省(102538)
- 基金项目(98647)
- 自然(90532)
- 自然科(88375)
- 自然科学(88351)
- 教育(87883)
- 自然科学基金(86781)
- 划(86727)
- 资助(78739)
- 编号(78172)
- 成果(64739)
- 发(59326)
- 重点(59193)
- 部(57812)
- 课题(55256)
- 创(53909)
- 创新(50195)
- 科研(49756)
- 教育部(49117)
- 国家社会(48386)
- 期刊
- 济(185798)
- 经济(185798)
- 研究(122744)
- 中国(83807)
- 学报(64117)
- 农(64079)
- 科学(58696)
- 管理(58692)
- 财(54267)
- 大学(48380)
- 教育(48191)
- 学学(45259)
- 农业(44515)
- 融(39685)
- 金融(39685)
- 技术(33873)
- 业经(30984)
- 经济研究(29439)
- 财经(27927)
- 问题(23991)
- 经(23919)
- 业(23608)
- 图书(21386)
- 贸(21164)
- 技术经济(19040)
- 科技(18969)
- 理论(18855)
- 国际(18727)
- 世界(18132)
- 现代(18108)
共检索到6086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方正 杨洋 李蔚 蔡静
近年来,产品伤害危机频发,不仅影响到危机品牌,还可能溢出到竞争品牌,发生溢出效应。预判和应对产品伤害危机溢出效应已经成为重要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本文基于"可接近性—可诊断性"分析框架,采用两个实验探讨了产品伤害危机对品类和竞争品牌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如果危机品牌对品类的代表性越强,那么竞争品牌就越容易受到溢出效应的影响;第二,在危机产品属性方面,竞争品牌与危机品牌的相似性越高,那么溢出效应越容易发生;第三,如果启动消费者思考的是品牌差异,那么溢出效应将不会影响竞争品牌;第四,如果溢出效应(没有)发生,且竞争品牌主动否认问题,那么消费者的态度会更正(负)面。最后,本文讨论了本研究的理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珏 方正 李蔚
产品伤害危机的负面溢出效应广泛存在,如何才能阻止或降低危机的焦点品牌带来的间接影响呢?实证结果发现:就竞争品牌应对产品伤害危机的负面溢出来看,区隔策略最优,否认和缄默策略无显著差异;相对于高品牌承诺的消费者,危机更容易对竞争品牌低承诺的消费者产生负面溢出,并且随着消费者承诺水平的增加,竞争品牌应对策略对负面溢出效应降低的影响相应增大。以上发现为积极应对产品伤害危机的负面溢出效应提供了启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方正 杨洋 江明华 李蔚 李珊
企业创建品牌资产需要多年努力,但毁掉它可能仅需一场危机。在可辩解型产品伤害危机发生后,不同的企业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这说明,对哪种应对策略能有效保护品牌资产这一问题,企业之间没有共识。为解答上述问题,本文用实验法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对企业自身而言,最优的是辩解策略,其次是攻击策略和缄默策略,最差的是和解策略;(2)外界澄清的说服力更强,会淡化企业应对策略间的差异,更有利于保护品牌资产;(3)在无外界应对、采取辩解策略时,企业声誉会正向调节企业应对策略对品牌资产的影响;(4)在各种自变量影响品牌资产的过程中,心理风险充当了中介作用。以上发现为正确应对可辩解型产品伤害危机、有效保护品牌资产...
关键词:
可辩解型产品伤害危机 应对策略 品牌资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方正 江明华 杨洋 李蔚
企业创建品牌资产需要多年努力,但毁掉它可能仅需经历一场产品伤害危机。但是,现实观察发现,在产品伤害危机发生后,不同的企业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这说明,对哪种应对策略能有效保护品牌资产这一问题,企业之间没有共识。为解答上述问题,本文用实验法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产品伤害危机类型对最优应对策略存在调节作用,在可辩解型中最优的是辩解策略,在不可辩解型中最优的是和解策略;此外,当选择了最优应对策略或混合策略时,企业声誉正向调节应对策略对品牌资产能产生影响。这些发现在营销理论上填补了产品伤害危机领域的理论空白,在商业实践上为企业有效应对产品伤害危机提供了参考,在公共管理上为质量安全工作提出了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潘黎 吕巍
过去关于产品伤害危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危机产品拥有者的研究,然而品牌延伸的广泛应用使得危机产品非拥有者也有可能是其延伸品牌的使用者,因此研究产品伤害危机对非拥有者的影响也很重要。文章发现,产品伤害危机对延伸品牌的负面溢出效应对拥有者影响更大,而对非拥有者影响较小,但是当公司的响应策略越偏向积极承担责任时,非拥有者比拥有者更容易受到感知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影响,对危机产品的延伸品牌表现出更好的态度。
关键词:
产品伤害危机 拥有效应 溢出效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方正 杨洋 李蔚
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了最优应对策略。结果表明:(1)产品伤害危机类型对最优应对策略存在调节作用,在可辩解型中最优的是辩解策略,在不可辩解型中最优的是和解策略;(2)危机类型和企业声誉对应对策略具有调节作用。最后本文指出了研究局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汪兴东 景奉杰 涂铭
本文通过现场实验研究了单(群)发性产品伤害危机中的行业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群发性危机的行业负面溢出效应比单发性更强,企业声誉和伤害程度在单(群)发性对行业负面溢出效应的影响中起到调节作用,但调节方向不同。在单发性危机中,企业声誉对行业负面溢出效应的影响差异较小,伤害程度的影响差异较大;而在群发性危机下,企业声誉对行业负面溢出效应的影响差异较大,伤害程度的影响差异较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吴思
产品伤害事件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和破坏性,尤其是对企业形象、产品声誉的伤害极为严重,并导致原有营销策略随之失去效能。因此,在产品伤害危机的处理过程中,企业必须结合当时的危机应对策略,对原有的营销策略进行适度的调整,目的在于重建消费者的信心,并使之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关键词:
产品伤害危机 应对模式 营销策略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曾伏娥 李文杰 叶青
由于市场利益的驱动,产品伤害危机频繁发生,在影响发讯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给受讯企业也带来了溢出效应。本研究按产品伤害危机的可辩解型和不可辩解型责任划分,通过实验研究法,分别检验了在不同类型产品伤害危机情景下发讯企业对受讯企业的同化效应和对比效应,并围绕消费者对负面信息感知有用性视角阐述了影响溢出效应的先决条件及可控因素。本文发现:通过消费者对负面信息感知有用性的中介机制,可辩解型产品伤害危机会对受讯企业产生对比效应,不可辩解型产品伤害危机则会对受讯企业产生同化效应。受讯企业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披露可以正向调节可辩解型产品伤害危机的对比效应,但对不可辩解型产品伤害危机的同化效应结果并不显著。研究结论有助于解释产品伤害危机溢出效应差异的理论扩展,对受讯企业应对溢出效应的具体举措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军 青平 李慧超
研究提出产品伤害危机后负面溢出的非对称效应。实证研究证实竞争品牌间负面溢出存在的非对称特点,并且验证了导致非对称效应的3个前置变量:品牌地位、品牌卷入度、品牌-自我概念一致性,消费者思维方式起到了部分调节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霍宝锋 顾旻灏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消费者需求正由量向质转变。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安全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消费者质量安全意识不断加强的当下,企业应对产品伤害危机关系到消费者、供应链合作伙伴、行业组织和政府等利益相关者。因此,企业精准选择产品伤害危机应对策略,优化多方效益,实现消费者权益最大化,才能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崔泮为 杨洋 李蔚
近年来,产品伤害危机频繁发生,已经成为市场常态。CSR策略是产品伤害危机后企业经常采用的响应方式,而以往研究却较少关注其效果、适用条件和心理机制。笔者结合相关理论和现实案例,提出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为了检验研究假设,笔者通过情景实验法收集研究数据,采用2(危机类型:不可辩解型&可辩解型)×2(CSR策略:有&无)的组间实验设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CSR策略能够有效提升产品伤害危机后的品牌信任;(2)危机类型会调节CSR策略的效果,与不可辩解型产品伤害危机相比,可辩解型产品伤害危机后的CSR策略的效果更好;(3)消费者满意和消费者原谅在CSR策略影响品牌信任的过程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本...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袁海霞
采用实验法,基于权变管理的观点,运用Bootstrap及方差分析等对数据进行评价,探究了产品伤害危机影响机制的边界条件及不同情景中危机修复策略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折扣效应情境下情感性修复策略最优,亚型效应情境下功能性修复策略最优,折扣效应、亚型效应或睡眠效应被抑制的情境下信息性沟通策略最优。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建勋
基于我国企业产品伤害危机的现实严重性、普遍性,以及其对品牌资产影响理论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本文确定了产品伤害危机应对的主体类型和不同方式,明晰了品牌资产的内涵;进而以2003-2010年我国本土发生的56个产品伤害危机事件为研究样本,具体分析不同的危机应对主体和应对方式组合对企业品牌资产不同层面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井淼 周颖
以可辩解型和不可辩解型两种产品伤害危机类型为基础,实验中使用虚拟品牌和真实品牌,分别通过三个研究从不同侧面比较全面地考察了危机反应策略对品牌资产的影响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在产品伤害危机中的作用。研究证实,在产品伤害危机中,不同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和不同的危机反应策略对品牌资产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而且,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和危机反应策略对品牌资产的影响存在交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平时的社会责任行为是其为危机做的一种储蓄,企业社会责任能有效降低危机事件对品牌资产的伤害。该研究结论有助于企业找到有效的危机应对策略保护脆弱的品牌资产免受致命打击,并进一步推动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