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11)
2023(7216)
2022(6003)
2021(5442)
2020(4681)
2019(10164)
2018(9865)
2017(19191)
2016(10170)
2015(10941)
2014(10565)
2013(10213)
2012(9191)
2011(8192)
2010(7945)
2009(7484)
2008(7527)
2007(6455)
2006(5582)
2005(4871)
作者
(30609)
(25411)
(25385)
(23740)
(15943)
(12425)
(11656)
(10016)
(9780)
(8890)
(8581)
(8407)
(8120)
(7945)
(7753)
(7727)
(7692)
(7687)
(7409)
(7217)
(6488)
(6146)
(5853)
(5797)
(5731)
(5725)
(5549)
(5503)
(5141)
(5053)
学科
(35953)
经济(35906)
(35187)
管理(33142)
(25717)
企业(25717)
方法(19256)
数学(17202)
数学方法(17075)
(13816)
(12644)
(11442)
贸易(11441)
(11248)
中国(10842)
(10793)
保险(10702)
(9328)
财务(9318)
财务管理(9305)
业经(9092)
(8931)
企业财务(8925)
银行(8900)
(8308)
(8295)
(7416)
农业(7369)
(7210)
金融(7209)
机构
大学(144327)
学院(143724)
管理(60722)
(58533)
经济(57552)
理学(52711)
理学院(52231)
管理学(51439)
管理学院(51203)
研究(43342)
中国(37286)
(30570)
(28941)
(28173)
科学(28035)
业大(25886)
农业(24719)
财经(23000)
中心(21974)
(21777)
(21032)
研究所(20103)
(19747)
经济学(17672)
北京(17610)
财经大学(17369)
经济管理(16641)
农业大学(16556)
商学(16412)
经济学院(16280)
基金
项目(102560)
科学(80618)
基金(77539)
(69887)
国家(69330)
研究(68048)
科学基金(59619)
社会(45587)
社会科(43304)
社会科学(43290)
基金项目(41759)
自然(41068)
自然科(40219)
自然科学(40204)
自然科学基金(39567)
(38955)
(33160)
资助(31127)
教育(29586)
编号(26308)
重点(22317)
(22081)
(21378)
科研(20703)
计划(20228)
创新(20096)
(20080)
成果(19681)
国家社会(19579)
(19406)
期刊
(54361)
经济(54361)
研究(37083)
学报(28092)
(26331)
科学(22770)
中国(22738)
(21653)
大学(19894)
学学(19169)
管理(18367)
农业(17715)
(17245)
金融(17245)
财经(10795)
业经(10275)
经济研究(9959)
(9942)
技术(9181)
(8960)
理论(8552)
图书(8464)
实践(8010)
(8010)
(7545)
问题(7458)
业大(7281)
商业(7254)
财会(6827)
情报(6805)
共检索到2000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思  廖俊云  
通过引入心理学领域中"心理距离"的概念,本文探索了产品伤害危机事件下信息来源可信度对消费者认知和评价的影响。研究发现报道产品伤害危机的媒体可信度越高,消费者的感知风险越强;消费者对产品伤害危机事件的心理距离,能调节来源可信度对消费者感知风险的影响。由于心理距离中空间距离、时间距离和社会距离维度起同样的作用,距离的增大都能削弱产品伤害危机信息来源可信度对消费者感知风险的影响,这就为企业界提升产品危机沟通能力、挽回消费者信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宁  唐娜  
文章综合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信息获取全过程三阶段影响因素,研究了用户信息行为对网络学术信息有效获取和合理利用的影响与作用,提出了用户可信度感知判据指标。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网络学术信息获取取决于用户的可信度感知,可信度感知的认识程度支配用户的信息行为,用户的信息行为决定网络学术信息有效获取和合理利用的最终结果。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朱宁  陈红勤  聂应高  
用户对网络学术信息的可信度感知与其影响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这些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不同的评价指标,通过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可得出可信度的正确判断。文章从可信度感知的影响因素和定性、定量分析两个方面,阐述和演示了用户可信度感知的科学方法。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峰  胡娟娟  
产品网络的评论信息对消费者购买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但由于网络评论信息来源的多样性,评论信息可信度影响因素也越来越复杂。通过实证方法研究产品网络评论信息可信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消费者网络的依赖程度和网站的声誉对网络评论信息可信度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网络评论信息、信息传播者的动机和信息传播者的专业性对评论信息的可信度有着明显的正向影响,但受众的专业性对评论信息的可信度不具有正向影响。为此,企业应该提高网站声誉并培养消费者对网站的依赖性,为消费者发表产品评论提供便利。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李金城  
[目的/意义]在我国社交媒体情境下研究受众对信息可信度评估的策略,为提高受众对信息的批判性评估能力、媒介与信息素养提供经验材料。[方法/过程]基于文献梳理和焦点访谈构建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的评估策略列表,实证调查大学生对社交媒体信息的评估动机与评估频率,并采用方差分析探索其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结论]共设计16项信息可信度评估策略,从评估动机角度分为内容线索、信源线索、主观感知与社会线索四个维度。内容线索和主观感知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评估策略,其中使用主观感知进行评估的频率最高;信源线索被认为最不重要,实际使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明杨  展进涛  
有效的风险与收益沟通有助于提升消费者的判断能力。通过梳理转基因风险沟通与收益沟通的机制,构建消费者转基因技术应用态度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探讨信息发布主体和信息内容如何通过感知风险与收益进而影响消费者态度。基于城市消费者调查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专业可靠的信息发布主体越信任,抑或对具有积极属性的信息内容越信任,他们的感知风险越小,感知收益越大,进而消费者转基因技术应用态度越积极;而非专业可靠的信息发布主体和具有消极属性的信息内容产生的作用恰恰相反。此外,感知风险与收益还受到消费者一般态度、消费者认知的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孙春华  刘业政  
网络口碑已经成为消费者了解产品质量的一个主要信息来源。本文研究网络口碑信息结构对信息可信度的影响以及信息可信度如何影响购买意图。本文采用2×2×2×2的组间实验设计,以397名在校大学生为样本进行在线购买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网络口碑的数量和类型对信息可信度的作用以及信息可信度对购买意图的正向作用。最后,文章对实验结果和管理应用进行了讨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丹   武瑜轩  
[目的/意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推动人类社会变革的同时,也破坏了人与技术之间的信任。探索算法透明度与用户感知可信度间的关系,有助于破除算法黑箱,重塑技术信任,发展可信赖的人工智能。[方法/过程]本研究以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广告为研究平台,招募50位被试开展眼动实验,结合问卷和访谈等方法探究在不同的透明度情境下,用户对个性化推荐广告的感知可信度,进而厘清人与算法间的信任关系,从信任视角提出透明度提升策略。[结果/结论]用户的感知可信度受到透明度程度、透明度内容和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未来应当发展合理有效、方便访问、易于理解的算法透明度,以此提高用户信任,推动可信人工智能发展。[局限]研究的样本来源和研究视角单一,后续将扩大实验规模探索不同用户群体的感知可信度差异。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姚琦  杨林  胡超  
在线复合评论在线上购物平台中广泛存在。本文基于动机识别理论,探讨初评和追评复合评论效价的一致性和矛盾性对消费者感知评论可信度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不同效价组合的复合评论影响消费者对评论可信度的感知,进而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初评为正、追评为负的效价组合比初评为正、追评为正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初评为负、追评为负比初评为负、追评为正也具有更高的可信度;感知利他动机发挥中介作用;评论人信誉标签调节复合评论效价组合对消费者感知评论可信度的影响。基于此,企业应重点关注消费者的追评、减少通过经济激励获得虚假正面评论的行为,并以“帮助其他消费者”的理由鼓励评论人撰写评论,以提高评论的可信度,进而提供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丁学君  
从来源可信度、渠道可信度、信息可信度以及接收者特征4个维度构建了网络口碑可信度影响因素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评论者专业性、网站权威性、网站忠诚度、网站类型、商家信誉度、口碑类型、口碑方向、接收者的信任倾向、接收者的产品涉入程度以及接收者的专业性均显著影响消费者的网络口碑可信度,但关系强度及口碑信息长度对网络口碑可信度无显著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朱翊敏  于洪彦  
文章探讨了口碑方向与类型对其可信度的影响,以及产品性质的调节作用,得出以下结论。首先,网络口碑方向对其可信度的影响受到产品性质的调节,具体来说,对于享乐性产品,正面口碑对其可信度的影响更大;而对于实用性产品,负面口碑的影响更大。其次,网络口碑类型会影响其可信度,具体来说,相比单纯推荐型口碑,属性评价型口碑对其可信度的影响更大。此外,网络口碑类型对其可信度的影响还受到产品性质的调节,具体来说,对于实用性产品,相比单纯推荐型口碑,属性评价型口碑对其可信度的影响更大;而对于享乐性产品,两种口碑类型对其可信度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最后,文章为企业进行网络口碑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宋士杰  赵宇翔  宋小康  朱庆华  
伴随着Web 2.0时代网络健康信息体量的激增,人们普遍对互联网环境下健康信息质量产生忧虑,其主要原因是大量失真健康信息存在于互联网中,对信息接受者主观感知造成误导,并对消费者的健康知情决策带来潜在威胁。消费者在失真健康信息误导下所作出的健康决策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健康后果,因此理解消费者对网络失真健康信息可信度判断的相关影响因素,对公民健康教育与全民健康促进都将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通过系统的文献回顾,分别从信息特征与个体特征视角归纳出消费者对失真健康信息可信度判断的若干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研究问题。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探索各研究问题,问卷设计利用信息话题与信息表征框架两个维度,选取八则失真健康信息作为问卷阅读素材,在对健康素养的测量上借鉴并汉化了国际通用的最新关键指标。研究结果发现:在信息特征方面,失真信息的表征框架与信息话题对消费者可信度判断有显著影响,且二者存在交互效应;在个体特征方面,年龄、性别、健康素养等因素对消费者失真信息可信度判断具有显著影响。图1。表4。参考文献61。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钱敏  肖燕华  
基于网络口碑传播动机理论,本文运用情境实验法,探讨了在线评论对消费者感知可信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先评与追评的方向、先评与追评的时间距离对消费者感知评论可信度有差异化影响,而网络口碑传播动机识别解释上述差异。此外,研究结果也发现,产品类别(快速消费品vs耐用消费品)能有效调节时间距离对网络口碑传播动机的识别,从而影响网络口碑可信度。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孙瑾  郑雨  陈静  
传统口碑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呈现为网络口碑的新形式,并成为消费者获取商品信息、减少购买决策过程中不确定性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随着网络购物愈发普及,网络口碑的一种主要形式——在线评论对消费者购买决策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而在线评论影响力大小与营销效果主要取决于消费者感知的在线评论可信度。本文将研究消费者感知的在线评论可信度影响因素及其对商家信任的影响机制,并加入了文化维度变量——不确定性规避作为调节变量。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和结构方程模型对假设做出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平台客观性、评论者专业性、评论质量正向影响消费者感知的在线评论可信度;感知在线评论可信度正向影响消费者对商家的能力信任、诚信信任和善意信任;而不确定性规避对平台客观性、评论者专业性和感知在线评论可信度之间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钱敏  肖燕华  
基于网络口碑传播动机理论,本文运用情境实验法,探讨了在线评论对消费者感知可信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先评与追评的方向、先评与追评的时间距离对消费者感知评论可信度有差异化影响,而网络口碑传播动机识别解释上述差异。此外,研究结果也发现,产品类别(快速消费品vs耐用消费品)能有效调节时间距离对网络口碑传播动机的识别,从而影响网络口碑可信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