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70)
2023(12876)
2022(10794)
2021(9711)
2020(8147)
2019(18056)
2018(17877)
2017(34902)
2016(18569)
2015(20322)
2014(19629)
2013(19481)
2012(17659)
2011(15751)
2010(16091)
2009(15400)
2008(15001)
2007(13581)
2006(12084)
2005(10940)
作者
(50442)
(42414)
(42393)
(39743)
(26758)
(20483)
(19124)
(16395)
(15943)
(15111)
(14381)
(14183)
(13554)
(13206)
(12969)
(12797)
(12492)
(12392)
(12247)
(12145)
(10406)
(10401)
(10180)
(9869)
(9590)
(9556)
(9401)
(9334)
(8449)
(8424)
学科
(88132)
(80400)
经济(80291)
(70866)
企业(70866)
管理(63429)
(46014)
方法(34163)
农业(30575)
业经(29717)
(27422)
数学(25818)
数学方法(25635)
(20633)
贸易(20627)
(20239)
中国(19355)
(18921)
财务(18908)
财务管理(18888)
企业财务(17805)
(17610)
技术(17595)
(15284)
(13824)
(13771)
(13733)
(13728)
理论(13716)
地方(12856)
机构
学院(266593)
大学(256547)
(119335)
经济(117388)
管理(108731)
理学(93751)
理学院(92989)
管理学(91913)
管理学院(91446)
研究(81940)
中国(67644)
(57232)
(54234)
(51697)
科学(46230)
农业(43967)
财经(43125)
业大(41922)
(40960)
(40254)
(39216)
中心(38870)
经济学(36234)
研究所(36062)
经济学院(33096)
(32071)
经济管理(31919)
财经大学(31438)
北京(31308)
商学(30361)
基金
项目(173967)
科学(139334)
研究(132025)
基金(128120)
(109569)
国家(108469)
科学基金(95151)
社会(88288)
社会科(83588)
社会科学(83566)
(69822)
基金项目(67747)
自然(58565)
教育(58284)
自然科(57301)
自然科学(57287)
自然科学基金(56295)
(56124)
编号(54271)
资助(50806)
成果(41609)
(40159)
(39651)
(39372)
(39122)
重点(38117)
国家社会(36865)
创新(36270)
(35772)
课题(35358)
期刊
(139095)
经济(139095)
研究(75477)
(59598)
中国(49525)
(43417)
管理(40861)
农业(40358)
科学(35454)
学报(35265)
业经(29956)
(28231)
金融(28231)
大学(27980)
学学(26952)
技术(23015)
(21454)
财经(20945)
经济研究(20677)
教育(19820)
问题(19362)
(18171)
(16682)
世界(15698)
技术经济(15496)
国际(15221)
农村(14377)
(14377)
农业经济(14099)
商业(13659)
共检索到3984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周芳  金书秦  
农业化肥减量增效迫在眉睫,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客观评价化肥的利用效率,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解决化肥不当使用带来的问题。本文全面比较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在化肥使用量、强度和吸收率等方面的差异,重点利用基于实物量的产出投入比,分析了中国与美国、日本在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5种作物的化肥产出率差异,探究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化肥产出率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国内外化肥产出率的差异低于化肥使用强度的差异,玉米应作为农业化肥减量增效的重点对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永喜   武继强   俞书傲  
以农业技术进步推动化肥减量施用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环境威胁的重要路径。本文构建一个农业部门化肥施用系统模拟分析模型,并基于农业技术进步不同类型设置情景方案矩阵,模拟中国主要农作物2020—2035年化肥施用量的变化,分析不同技术进步路径下的农业化肥减量效应,探索中国农业化肥减量施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如果缺乏有效的技术进步,中国农业化肥施用总量将会在较长一段时期内维持在较高水平;(2)肥效增进型技术进步的化肥减量效果明显大于产出增进型技术进步,协同推动两种类型技术进步其化肥施用减量效果最为显著。为此,要科学评估不同技术进步方式的化肥减量效果,选择和实施有针对性的农业技术进步路径,协同利用多种技术进步类型全面推动化肥施用减量增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果  周晓博  
近年来化肥减量及提倡有机肥政策的逐步实施使化肥污染问题得到缓解,而化肥和有机肥究竟影响环境的具体程度和作用方式值得进一步探究。本文运用预测模型分析了化肥、有机肥用量改变对农业污染控制的影响和对发展生态农业的积极作用,研究发现:关于化肥减量和提倡有机肥的农业政策对确保农业经济效益增长、有效扼制化肥污染做出了积极贡献;有机肥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但目前其推广力度仍未达到理想状态,需继续发掘其使用潜力、发挥其生态环保价值;化肥在一定程度上仍可作为有机肥的补充、发挥其传统优势,但应注重加强对化肥的污染控制,提高有机肥的质量标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冀民  
文章对潜在产出的内涵和相关研究方法以及HP滤波器进行了初步介绍,并对平滑因子的合理取值进行了讨论。文章对平滑因子分别取1600和40.96情况下的农业趋势序列和波动缺口进行了分解,以此为基础得到潜在产出率。研究表明:L1下的潜在产出率较为平缓,适宜描述长期增长路径,L2下的潜在产出率为明显的先跌后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苍靖  
农业化肥中的氮、磷等污染已是造成我国河湖水质不断恶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以补贴形式置换农户一部分土地,在被保护水域与农田之间建设植被缓冲带已被公认为最有效的农业污染削减政策措施之一,通过建立有植被缓冲带约束的农户生产模型分析表明,在不减少农户土地收入的前提下,在当前我国经济状况、农业经营体制下,提高植被缓冲带补贴可以有效增加植被缓冲带建设的面积,从而实现环境效益和维护农民利益双赢的目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辛良杰  李秀彬  谈明洪  
基于地市级2000—2010年化肥施用总量、农地面积、作物播种面积等相关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及冷热点等分析方法,对近年来各地区化肥施用总量与单位农地化肥施用负荷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从Morans I值判断,2000—2010年间我国的化肥施用量在区域上一直处于较高的集聚状态,但在时间上经历了"2000—2004年集聚减弱"~"2004—2007年集聚增强"~"2007年后集聚再减弱"的波动减低过程。2)从化肥施用总量来看,全国86.9%的地市在2000—2010年间表现为增加态势。3)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的东北部地区成为近年来化肥施用增加的热点地区,西部的农业欠发...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栾江  李婷婷  马凯  
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部门转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其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却较少受到关注。本文以当前最主要的农业污染源——化肥为例,通过建立实证模型,证明了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确实存在:随着大量劳动力离开农村,留在农村的劳动力不得不使用较多的化肥来弥补农业劳动力的减少,劳动力转移导致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大幅增加,从而加重了化肥面源污染;同时,随着劳动力的转移,农户家庭收入得到提高、农业种植结构趋于"非粮化",这将增加整体施肥水平,从而间接加重化肥面源污染。此外,研究还发现,在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如果积极推动农户土地流转、扩大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则有助于从整体上缓和劳动力转移对化肥面源污染造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欣  张琴  宋燕平  
利用中国土地经济调查的微观数据,基于生产环节外包视角,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探讨老龄化下政府农技服务对水稻产出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农技服务能够显著促进水稻产出率的增长;生产环节外包在政府农技服务对水稻产出率的影响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政府农技服务可通过技术密集型生产环节外包间接作用于水稻产出率。异质性分析显示,政府农技服务对非老龄农户水稻的增产效应更加显著,技术密集型生产环节外包在政府农技服务对水稻产出率的影响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在老龄农户中,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外包发挥着完全中介效应。据此,提出加强政府农技服务的针对性、推进劳动密集型外包服务市场的建设、促进政府农技服务与生产外包服务融合发展等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元赫  李子君  姜爱霞  刘金玉  王硕  
基于泰尔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从省域、地理区域和县域3个尺度探讨1995—2015年山东省农业化肥施用强度的区域差异、时空格局演变及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1)山东省农业化肥施用总量和施用强度相对较高,变化趋势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点;2)化肥施用强度最高的是鲁东地区,其次为鲁中和鲁西地区;化肥施用强度总差异呈波动性上升的态势,区域间差异是总差异的主要原因;3)山东省县域化肥施用强度空间分布不均衡,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空间集聚态势有所增强,烟台的大部分县(市)成为稳定性热点,济南、淄博、莱芜和聊城的大部分县(市)成为稳定性冷点;4)化肥施用强度受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农业纯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业生产结构、农民受教育程度、种植规模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人口数量和化肥价格无显著影响。未来应继续推广普及科学施肥技术,因地制宜制定政策,加快土地流转,加强农民教育培训。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佩  蔡荣  
【目的】在加快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目标背景下,厘清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化肥回弹效应的影响机制,对于节肥政策制定与绿色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方法】基于2000—2019年陕西省县域数据,采用半参数空间滞后模型对农业化肥回弹效应进行测算,并分析农业化肥回弹效应的演变趋势及出现“回火效应”或“过度储存效应”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农业技术进步影响化肥回弹效应的作用机制。【结果】(1)样本地区化肥回弹效应均值为0.250,呈现“部分回弹”的特点,说明农业技术进步虽然减少了化肥使用,但其带来的化肥减量有25%被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新一轮化肥消耗需求所抵消。(2)样本地区农业化肥回弹效应在不同年份起伏较大,部分年份具有“过度储存效应”或“回火效应”。总体而言,化肥回弹效应呈现出下降趋势。(3)机制分析发现,农业技术进步通过化肥使用效率提升、农地经营规模扩大、种植结构“非粮化”等机制引致农业化肥回弹效应。【结论】应强化农业发展绿色引领,改变错误施肥观念,采取多管齐下的政策组合措施降低化肥回弹效应;同时加强农业绿色技术投入,作好技术推广普及;此外,推动适度规模经营,谨防耕地“非粮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经阳  叶长盛  
本文运用ESDA空间相关分析理论,结合GIS技术和GWR模型,探讨了2000-2010年江西省农业化肥施用的地域格局变化规律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化肥施用负荷量各年均值表现为先升后降,2000年各县(市)的单位耕地化肥施用负荷量集中于225-675 kg/hm2,2005与2010年则在411-675 kg/hm2和>675 kg/hm2两级较为集中,高负荷量值呈增加趋势,高负荷量地区由南至北范围扩大;县域化肥施用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空间聚集分布显著;3个年份中,热点区范围由北到南移动、先收缩后扩大,冷点区则表现为由西向东迁移、发展变化;各类驱动因素对不同时间、地区化肥施用的影响程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善高  田旭  周应恒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经济取得了巨大增长,但农业化肥过度施用给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挑战,理清造成农业化肥施用量增长的根源,有助于制定相应措施实现农业化肥"减量化"目标。文章利用指标分解法分析了中国农业化肥施用量的增长原因,并探究了农业化肥施用量的削减潜力。结果显示:(1)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增加是引起我国农业化肥施用量增长的主要原因,其贡献率高达67.5%;而播种面积扩张、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的贡献率依次为28.9%和0.7%;(2)我国农业化肥施用量存在巨大的削减潜力,降低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耕地轮作休耕均能降低农业化肥施用量。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措施建议以降低我国农业化肥施用量。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彭德福  
土地产出率与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国家土地管理局规划司副司长彭德福我国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重点是以保护耕地为中心,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综合效益,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下的土地利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熊华文  康艳兵  吕斌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国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明显,体系建设日趋完善,但也存在资源瓶颈约束依然趋紧、资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资源循环利用观念尚未全面树立等问题。步入新两步走新征程,应抓住资源利用这个源头,将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放在重要战略位置,以实施2035年资源产出率倍增计划为引领,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美丽中国建设。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振华  郑文杰  张广胜  
为探求效率尺度下的最优土地经营权结构,采用两阶段OLS法,基于东北地区的微观调查数据,分析土地转入率对种粮土地产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户土地转入率与土地产出率两者呈倒"U"型关系,寻找工具变量、采用两阶段OLS进行估计后,相关结论仍然稳健;土地要素禀赋不同,农户的最优经营权结构不同,进而导致最优规模不同;现有技术及规模条件下,土地转入率的增加可提高大户土地产出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