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21)
- 2023(13803)
- 2022(11625)
- 2021(10810)
- 2020(9508)
- 2019(21534)
- 2018(21009)
- 2017(40479)
- 2016(22167)
- 2015(25100)
- 2014(25213)
- 2013(25219)
- 2012(23637)
- 2011(21234)
- 2010(21924)
- 2009(20999)
- 2008(20751)
- 2007(19173)
- 2006(16767)
- 2005(15413)
- 学科
- 济(90271)
- 经济(90164)
- 业(70046)
- 管理(68938)
- 企(57911)
- 企业(57911)
- 方法(41611)
- 数学(35620)
- 数学方法(35250)
- 中国(29826)
- 融(29582)
- 金融(29578)
- 银(29097)
- 银行(29060)
- 财(28680)
- 行(27827)
- 农(24314)
- 制(22897)
- 业经(21090)
- 务(19853)
- 财务(19797)
- 财务管理(19745)
- 学(19688)
- 地方(19645)
- 企业财务(18805)
- 贸(16329)
- 贸易(16321)
- 农业(16215)
- 易(15874)
- 理论(15637)
- 机构
- 大学(321617)
- 学院(319811)
- 济(131658)
- 经济(128673)
- 管理(123003)
- 研究(108221)
- 理学(103200)
- 理学院(101988)
- 管理学(100183)
- 管理学院(99552)
- 中国(92540)
- 京(68789)
- 科学(66337)
- 财(66309)
- 所(56084)
- 农(56006)
- 中心(53153)
- 财经(51492)
- 研究所(50858)
- 江(50303)
- 业大(47165)
- 经(46580)
- 农业(44233)
- 北京(43720)
- 经济学(41254)
- 州(40640)
- 范(40107)
- 师范(39634)
- 财经大学(38501)
- 院(38104)
- 基金
- 项目(205983)
- 科学(160954)
- 基金(149601)
- 研究(148151)
- 家(131400)
- 国家(129995)
- 科学基金(110116)
- 社会(93367)
- 社会科(88614)
- 社会科学(88585)
- 省(79906)
- 基金项目(78878)
- 自然(71594)
- 自然科(69922)
- 自然科学(69896)
- 自然科学基金(68717)
- 划(67749)
- 教育(67452)
- 资助(62538)
- 编号(59005)
- 成果(49092)
- 重点(46986)
- 部(45840)
- 发(44289)
- 创(43014)
- 课题(41163)
- 创新(40297)
- 科研(39963)
- 性(39175)
- 教育部(39038)
共检索到4953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大庆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本文试图从一个新视角讨论资源型产业结构单一化所造成的局部性风险、金融系统性风险和国家长期风险。其内在逻辑关系是 ,第一 ,可耗竭资源的开采是不存在“不确定性”的 ,即总有一天其必然面临枯竭 ;如果没有预先的准备性产业衔接 ,在某个经济局部 ,就可能出现产业缺位风险 ;第二 ,产业结构单一化往往在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的国家意味着金融资产投向结构的单一化 ,产业缺位风险将直接导致金融系统性风险 ,即经典意义上的风险管理是无能为力的 ;第三 ,产业与金融风险的分担机制如有不当 ,可能形成国家风险———高失业率、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高不良资产比率等。面对连锁性风险关系 ,市场化的可行解是从金融环节入手 ...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周桦 庞家任 王子悦
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度量、预测和监管是金融业中极为重要的问题。本文利用我国股票市场数据,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主成分方差贡献率,从而构建吸收率作为系统性风险度量的指标,用以度量我国各行业之间的风险关联程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同时,本文探究了吸收率走势与股票市场波动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并且估测了根据吸收率对股市未来的预测程度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主成分分析 吸收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赖娟 吕江林
文章介绍了一种新的金融系统性风险测度方法—金融压力指数法,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现实情况构建了能实时显示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状态的中国金融压力指数。该压力指数的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在2008年4~12月处在金融系统性风险较大时期,且2008年10月是2002年以来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达到最大的时期。该结果能较好的拟合2002~2009年中国金融的现实状况。因此,该指数将为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监测提供有用的工具。
关键词:
金融系统性风险 测度 金融压力指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红权 杜晓薇
后金融危机时代,系统性风险的治理和宏观审慎监管成为近年来国际金融变革的重心,美国、英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以及主要国际金融组织纷纷出台金融监管改革方案和措施。本文从金融市场失灵、行为金融学理论、复杂网络理论3个角度剖析系统性风险的产生机理,并对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动态进行系统梳理,最后立足于国内现实环境分析我国金融体系面临的系统性风险,提出了具体的金融监管改革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一涵
防范系统性风险发生作为我国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但是由于系统性风险来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系统性风险进行监管也更加复杂。本文根据系统性风险的含义和来源,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强化系统内控监管。系统性风险主要是由内部风险积聚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经济危机的发生正是高信贷和杠杆操作不断累积的结果。因此,防范系统性风险,首先应该加强对系统内部的控制,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完善风险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屈剑峰
国际经验表明,系统性金融风险不仅危及一国的金融稳定,而且对宏观经济造成重大损失。我国目前处于转轨经济阶段,系统性金融风险呈现上升趋势。为了有效识别和防范系统性风险,文章立足于当前金融体系特点,构建了7个市场维度的系统性风险指数模型,并用分段映射法对模型进行修正和拓展。分析结果表明,该综合指数较为准确、有效地衔接微观和宏观风险,不仅可对整体风险进行分析,而且可对局部风险进行研究;综合指数在纳入指数修正机制后更加稳健,可更好地适应中国金融市场的动态运行。
关键词:
金融系统性风险 综合指数 指数修正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一涵
防范系统性风险发生作为我国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但是由于系统性风险来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系统性风险进行监管也更加复杂。本文根据系统性风险的含义和来源,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强化系统内控监管。系统性风险主要是由内部风险积聚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经济危机的发生正是高信贷和杠杆操作不断累积的结果。因此,防范系统性风险,首先应该加强对系统内部的控制,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完善风险
关键词:
金融系统性风险 国际金融风险 金融监管
[期刊] 新金融评论
[作者]
张斌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稳中有降,杠杆率快速上升。本文立足于企业、居民、政府和金融机构四大部门的运行情况,分析中国经济存在的主要风险,特别是债务风险,以及未来可能的演进路径。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防范风险和增强风险抵御能力的基本思路和政策措施。
关键词:
杠杆率 非金融部门债务 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朱小黄 孙伟 王丹 陈洁莹
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系统性金融风险在全球风险治理中愈来愈受到关注和重视。本文采用综合指数法测度我国国民经济五部门及综合系统性风险,并运用拐点理论的分析方法揭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动态演进路径。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在系统性风险由正常状态到逆向运动的演进路径上,有3个关键拐点:一是系统性风险逆向运动点(A点),此时系统性风险从分散转变为集聚;二是系统性风险集聚点(B点),系统性风险开始在某些经济部门集聚;三是系统性风险演进成为极端情形,即系统性危机爆发点(C点)。2005-2018年间,我国系统性风险于2008年超过B点、达到最高值,其后呈现波动性下降态势,从2015年起增长趋势显现,预计2018年将再次超过A点。根据上述研究结果,结合国民经济五部门的风险特征,为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一是控制金融部门不良贷款率,保障银行存款稳定性;二是继续推进实体经济部门去杠杆,促进实体经济稳步、协调发展;三是关注居民部门隐性负债,在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同时优化消费结构;四是推进地方政府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举债框架,有效发挥财政资金补短板的作用;五是推动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保持适度的贸易顺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寇武江
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不合理以及政府为此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是产生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根本因素,金融体制改革滞后加大了银行运行的整体风险,货币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利率,从而改变银行系统的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状态,银行经营模式限制了宏观调控作用的充分发挥。
[期刊] 新金融评论
[作者]
张斌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稳中有降,杠杆率快速上升。本文立足于企业、居民、政府和金融机构四大部门的运行情况,分析中国经济存在的主要风险,特别是债务风险,以及未来可能的演进路径。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防范风险和增强风险抵御能力的基本思路和政策措施。
关键词:
杠杆率 非金融部门债务 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天芸 杨子晖 余洁宜
本文基于现有研究文献,解析金融机构关联性与风险传染之间的机制,运用非对称Co VaR模型和分位数回归的方法,测度证券、银行、保险等机构的风险溢出水平,实证研究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中国金融机构的风险溢出具有非对称的特征,负向冲击对金融系统的风险溢出要比遭受正向冲击时大,银行机构的风险贡献程度比其他机构小,证券部门的风险贡献值较大。
关键词:
关联性 风险溢出 系统性风险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宗义 刘砚伊
基于CRITIC赋权法构建中国金融压力指数,以此衡量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样本期间内,中国金融压力指数呈阶段性变化特征,其中2007—2010年是中国金融压力指数最大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对中国金融压力指数产生负影响,抑制中国金融压力指数上升;银行信贷余额、信贷膨胀率等其它变量对中国金融压力指数产生显著正影响,促使中国金融压力指数的上升。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宗义 刘砚伊
基于CRITIC赋权法构建中国金融压力指数,以此衡量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样本期间内,中国金融压力指数呈阶段性变化特征,其中2007—2010年是中国金融压力指数最大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对中国金融压力指数产生负影响,抑制中国金融压力指数上升;银行信贷余额、信贷膨胀率等其它变量对中国金融压力指数产生显著正影响,促使中国金融压力指数的上升。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宗义 刘砚伊
基于CRITIC赋权法构建中国金融压力指数,以此衡量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样本期间内,中国金融压力指数呈阶段性变化特征,其中2007—2010年是中国金融压力指数最大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对中国金融压力指数产生负影响,抑制中国金融压力指数上升;银行信贷余额、信贷膨胀率等其它变量对中国金融压力指数产生显著正影响,促使中国金融压力指数的上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