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701)
- 2023(22040)
- 2022(18546)
- 2021(17035)
- 2020(14262)
- 2019(31914)
- 2018(31498)
- 2017(60163)
- 2016(32498)
- 2015(35816)
- 2014(35021)
- 2013(34691)
- 2012(31611)
- 2011(28417)
- 2010(28536)
- 2009(26655)
- 2008(26234)
- 2007(23429)
- 2006(20470)
- 2005(18601)
- 学科
- 济(136968)
- 经济(136805)
- 业(111370)
- 管理(106098)
- 企(97157)
- 企业(97157)
- 方法(56148)
- 数学(45848)
- 数学方法(45306)
- 财(40056)
- 农(39880)
- 业经(38229)
- 中国(37457)
- 制(30035)
- 地方(29926)
- 农业(27407)
- 务(26931)
- 财务(26869)
- 财务管理(26822)
- 企业财务(25518)
- 技术(25211)
- 学(24997)
- 贸(24446)
- 贸易(24427)
- 易(23735)
- 银(23154)
- 银行(23097)
- 理论(22793)
- 和(22322)
- 融(22199)
- 机构
- 学院(456454)
- 大学(451543)
- 济(189408)
- 经济(185761)
- 管理(178154)
- 理学(152971)
- 研究(152886)
- 理学院(151366)
- 管理学(148924)
- 管理学院(148062)
- 中国(118012)
- 京(94854)
- 科学(92705)
- 财(89935)
- 农(80396)
- 所(76617)
- 财经(70441)
- 中心(70305)
- 江(70189)
- 研究所(69118)
- 业大(68776)
- 经(64040)
- 农业(63011)
- 北京(59245)
- 经济学(57434)
- 范(56868)
- 师范(56188)
- 院(55537)
- 州(55292)
- 财经大学(52113)
- 基金
- 项目(305316)
- 科学(242023)
- 基金(222706)
- 研究(220600)
- 家(195082)
- 国家(193384)
- 科学基金(166949)
- 社会(142671)
- 社会科(135410)
- 社会科学(135381)
- 省(121233)
- 基金项目(117294)
- 自然(108387)
- 自然科(105926)
- 自然科学(105895)
- 自然科学基金(104039)
- 划(101104)
- 教育(100876)
- 资助(89942)
- 编号(86854)
- 成果(69411)
- 重点(68822)
- 发(68668)
- 创(67309)
- 部(66766)
- 创新(62421)
- 课题(60897)
- 国家社会(59393)
- 科研(58384)
- 制(58059)
- 期刊
- 济(214074)
- 经济(214074)
- 研究(131915)
- 中国(94501)
- 农(74409)
- 财(72895)
- 管理(72222)
- 学报(71605)
- 科学(67075)
- 大学(55128)
- 学学(52517)
- 农业(50439)
- 教育(46336)
- 融(45296)
- 金融(45296)
- 技术(41102)
- 业经(37135)
- 财经(35413)
- 经济研究(33658)
- 经(30611)
- 业(29203)
- 问题(28036)
- 技术经济(23479)
- 科技(22358)
- 版(22267)
- 贸(21730)
- 商业(21532)
- 现代(21228)
- 统计(20217)
- 世界(20106)
共检索到6889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朱建民 张慧妹
耦合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驱动的内在动力。基于全球价值链(GVC)协调视角,选取2017-2022年制造业时序数据,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超效率SBM模型和多元回归等方法,探讨产业韧性、绿色创新对制造业耦合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业已逐渐从初级协调进入中高级协调发展阶段;产业韧性、绿色创新对制造业耦合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贸易摩擦强化产业韧性与制造业耦合发展关系;突发疫情冲击阻碍制造业耦合发展过程。研究结果有利于丰富制造业耦合发展量化测度和前因研究,为制造业耦合发展及创新治理提供依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彭
绿色技术创新是中国扭转制造业全球价值链“高端封锁”和“低端锁定”的重要抓手。基于OECD投入产出数据与世界银行STRD数据,利用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和面板模型,实证探讨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绿色技术创新质量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绿色技术创新质量促进效应更为明显,且这一结论在考虑内生性及多种稳健性之后仍然成立;绿色技术创新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东部地区、国有企业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影响效应更强。据此,应夯实基础,完善价值链绿色创新体系;兼顾全局,实施差异化创新激励措施;聚焦重点,引领绿色核心产业崛起。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孙先民 韩朝亮
本文以全球价值链攀升动力机制为基础、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耦合发展为视角,通过测度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耦合发展的阶段及特征,分析中国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实现路径。研究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处于松散耦合阶段。中国在嵌入全球价值链过程中,应实现从低级要素向中级、高级要素升级,并不断进行产业组织创新;通过国内市场优势,实现国内分工体系重构,形成国家价值链(NVC);基于全球范围内关键要素的再整合,最终嵌入全球价值链(GVC),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永生 雷洪博 张宇飞 方俊智
选取中国30个省份为样本,构建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了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绿色转型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并分析了动态演进、地区差异和空间效应。研究表明:2011—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并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核密度显示全国以及东部、中部、东北地区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Dagum基尼系数显示四大经济区域耦合协调度地区差异呈缩小趋势,地区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莫兰指数显示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永生 雷洪博 张宇飞 方俊智
选取中国30个省份为样本,构建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了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绿色转型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并分析了动态演进、地区差异和空间效应。研究表明:2011—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并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核密度显示全国以及东部、中部、东北地区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Dagum基尼系数显示四大经济区域耦合协调度地区差异呈缩小趋势,地区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莫兰指数显示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梁树广 张芃芃 臧文嘉
基于2010—202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我国制造业产业链与创新链耦合协调度并进行时空演进分析,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影响双链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2010—2021年,我国制造业双链耦合协调度呈现波动上升的发展态势,但区域分布不均衡,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2)我国制造业双链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其中,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设施水平和人口集聚程度可以促进双链协调发展,但产业结构升级和环境规制对双链协调发展存在抑制作用。最后,从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搭建要素共享平台和构建综合交通枢纽集群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
产业链 创新链 耦合协调度 空间计量模型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焱 原毅军
全球价值链(GVCs)分工的深化,推动了国际贸易和全球GDP的快速增长。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外贸出口、对外投资发展迅速,国际产能合作方兴未艾,部分产品(如发电设备、造船、汽车)产量已位居世界前列。但是,由于中国装备制造企业创新路径主要依赖技术引进,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使得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差距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具有资源密集型倾向的企业多,对生产性服务依赖的企业少,使得中国装备制造业被锁定在价值链低端,转型升级的任务紧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焱 原毅军
全球价值链(GVCs)分工的深化,推动了国际贸易和全球GDP的快速增长。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外贸出口、对外投资发展迅速,国际产能合作方兴未艾,部分产品(如发电设备、造船、汽车)产量已位居世界前列。但是,由于中国装备制造企业创新路径主要依赖技术引进,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使得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差距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具有资源密集型倾向的企业多,对生产性服务依赖的企业少,使得中国装备制造业被锁定在价值链低端,转型升级的任务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韩军辉 闫姗娜
运用考虑非合意产出SBM方向距离函数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对2008—2015年制造业26个行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计算,并采用系统GMM对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如何影响制造业价值链攀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从弱变强的过程中,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由下降逐渐转变为上升,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整体上呈非线性"U"型关系。因此,加大绿色技术创新研发力度,推动以绿色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有重大意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熊焰 武婷婷
为探讨数字创新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及演变,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14—2020年我国30个省份制造业的面板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基于耦合协调模型对两者的协调水平、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动态演化趋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考察期内各省份数字创新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但不同年份各省份耦合协调度差异显著,整体表现为“高低阶段省份少、中间阶段省份多”的模式,且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集聚效应。基于此,提出推动区域合作互动、鼓励制造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打造数字创新路径,强化区域间联系,为促进我国数字创新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协同优化提供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熠 薛雯文 王先甲
在价值链视角下,从绿色技术创新支撑能力、绿色技术创新投入能力、绿色技术创新产出能力三个层面构建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云模型可同时兼顾模糊性与随机性的特征,建立了基于云模型的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并对选取的六个制造业细分行业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造纸和纸制品业这三个行业的评级为中等,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三个行业的评级为优秀。部分行业已经在积极探索绿色创新之路,但仍有部分行业的绿色创新意识不足。各行业在投入上差距较大,未来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关键词:
价值链 制造业 绿色技术创新能力 云模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熠 薛雯文 王先甲
在价值链视角下,从绿色技术创新支撑能力、绿色技术创新投入能力、绿色技术创新产出能力三个层面构建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云模型可同时兼顾模糊性与随机性的特征,建立了基于云模型的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并对选取的六个制造业细分行业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造纸和纸制品业这三个行业的评级为中等,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三个行业的评级为优秀。部分行业已经在积极探索绿色创新之路,但仍有部分行业的绿色创新意识不足。各行业在投入上差距较大,未来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关键词:
价值链 制造业 绿色技术创新能力 云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晓玲 韩平
文章基于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绿色发展的耦合机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测度了中国30个省份2013—2021年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制造业绿色发展水平,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利用障碍度模型分析耦合协调进程中的障碍因子,并实证分析了两者耦合协调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绿色发展存在较强的耦合互动关系,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不高且局部不均衡;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绿色发展受到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参与程度、城镇化发展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制造业绿色发展 耦合协调度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梁树广 张芃芃 臧文嘉
本文基于2010—2019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分析制造业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以下简称“三链”)的耦合协调度,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我国制造业“三链”协同发展的内在机制和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制造业“三链”耦合协调发展态势维稳向好,但地区间差异较大;(2)产业链与创新链之间存在互促互进、协同升级的耦合互动关系;(3)资金链良性运转可以显著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优化升级。最后,文章从减小地区间差异、保障资金链稳定运行、实现产业链和创新链互相衔接、推动“三链”耦合协调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林珠 孙艺欣 徐德义
基于长江经济带2011—2020年的数据,构建高质量绿色发展的综合指标及绿色技术创新的综合指标,运用非期望产出slacks-based measure-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SBM-DEA)模型及全局主成分-熵权法对综合指标进行测度,采用耦合协调模型考察了绿色技术创新和高质量绿色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调水平,并依据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系统地考察了绿色技术创新与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关系。结果表明:(1)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绿色技术创新与高质量绿色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稳定上升,整体上由初级协调转变为良好协调,说明绿色技术创新与高质量绿色发展间存在较强的互动水平和较高的协调关系;(2)绿色技术创新和高质量绿色发展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长期上体现为相互促进;短期内,绿色技术创新和高质量绿色发展之间存在明显的双向促进关系,高质量绿色发展可以引导绿色技术创新的提升,绿色技术创新对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正向影响存在滞后效应;(3)对绿色创新效率分解得到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指数。相比于绿色技术效率,绿色技术进步更能够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影响绿色技术创新与高质量绿色发展之间的动态响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