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55)
2023(18276)
2022(15608)
2021(14386)
2020(11913)
2019(26793)
2018(26656)
2017(50993)
2016(27318)
2015(30462)
2014(30540)
2013(30271)
2012(28016)
2011(25401)
2010(25621)
2009(23748)
2008(22705)
2007(20058)
2006(17932)
2005(16182)
作者
(79748)
(66205)
(65974)
(62445)
(42088)
(31520)
(29888)
(25898)
(25101)
(23712)
(22495)
(22331)
(21137)
(21073)
(20365)
(20358)
(19656)
(19230)
(19034)
(18797)
(16616)
(16377)
(15992)
(15252)
(14915)
(14698)
(14698)
(14503)
(13428)
(13011)
学科
(129103)
经济(128986)
管理(77380)
(74154)
(59496)
企业(59496)
方法(48098)
数学(40971)
数学方法(40561)
中国(34601)
(32678)
地方(32211)
业经(28460)
(26487)
(25429)
农业(22691)
技术(21495)
(20865)
贸易(20851)
(20620)
(20093)
环境(19173)
理论(19005)
(18833)
地方经济(18648)
(18190)
金融(18187)
(18169)
银行(18119)
(17462)
机构
学院(391937)
大学(390969)
(165007)
经济(161558)
管理(151544)
研究(138872)
理学(129995)
理学院(128511)
管理学(126406)
管理学院(125702)
中国(102942)
科学(84652)
(84247)
(72492)
(70298)
研究所(63690)
(62114)
中心(61645)
(58742)
财经(57450)
业大(56169)
(53796)
北京(53686)
师范(53295)
(52099)
(50470)
经济学(50177)
农业(48191)
(47727)
经济学院(44890)
基金
项目(262468)
科学(206727)
研究(194775)
基金(188728)
(164064)
国家(162695)
科学基金(139438)
社会(123499)
社会科(117103)
社会科学(117077)
(103377)
基金项目(99698)
教育(88546)
自然(88425)
(86362)
自然科(86341)
自然科学(86325)
自然科学基金(84774)
编号(79760)
资助(77009)
成果(64597)
(60473)
重点(59203)
(57278)
课题(55428)
(54947)
创新(51260)
国家社会(50821)
教育部(49147)
科研(49045)
期刊
(191616)
经济(191616)
研究(120740)
中国(79318)
学报(59410)
管理(57841)
(57100)
科学(55885)
(53484)
教育(46041)
大学(44782)
学学(41750)
农业(39862)
技术(36850)
(34771)
金融(34771)
经济研究(31270)
业经(31237)
财经(28036)
问题(24308)
(24276)
图书(22325)
技术经济(21239)
(20481)
科技(19429)
理论(18240)
现代(18182)
商业(18181)
(18102)
(17446)
共检索到5957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玉林  马照宁  
运用产业集聚理论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讨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以样本企业地理位置经纬度微观数据测算产业集聚程度lnθ,基于湖北省16个地区2012~2016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的估计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集聚趋势,并由于其关联效应显著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高技术产业集聚程度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高技术产业集聚程度lnθ值等于12.3500时为模型最优点,集聚程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湖北省现阶段已有四个地区的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达到拐点,其余大部分地区尚未达到最佳规模。因此,提出如下建议:高技术产业集聚过度的地区应适当扩大开发区面积,加强技术扩散与产业转移;高技术产业集聚度不足的地区可进一步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充分发挥高技术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正向带动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苏娜  陈士俊  
文章基于C-D生产函数建立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模型,对我国1995~2005年间,28个省(直辖市)的高技术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进行测算,并作结果分析。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骏  刘洪伟  陈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慧玲  曹导叶  
高技术是对一般传统技术而言的新兴尖端技术,以高技术产品开发和生产为主导的产业为高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作为代表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整体竞争力的先导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在讨论高技术产业内涵的基础上,研究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即贡献及贡献率的测定方法,测定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贡献率,并就高技术产业如何持续提升陕西经济,提出坚持用高技术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扩大高技术产业规模、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大投融资力度及加快高端科技和管理人才引进、培养等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宗杰  刘帅  董会忠  刘明睿  
文章基于山东省2007—2016年17地市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分析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经济质量的关系及其影响机理。结果发现:高技术产业集聚东西差异大于南北差异;区域经济质量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性;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专业化水平对经济质量有显著正向溢出效应,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集聚竞争度对经济质量存在负效应,区域内企业竞争不利于经济质量提升;集聚多样化水平对经济质量影响不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冯秀珍  聂巧  
本文从投入产出角度出发,将技术转移投入要素分为技术转移经费、技术人员和技术知识三部分。以经济产值为产出,利用投入产出变量间的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构建具有滞后影响的贡献度模型。重点从滞后性角度考察了2001-2011年北京市高技术产业技术转移中各投入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技术转移投入要素促进了北京的经济发展且经济贡献均有滞后性。经费要素经济贡献滞后性小,技术人员和技术知识的贡献滞后较大,北京市每年GDP增长主要受到技术转移活动中前1年的经费要素投入以及前3年的技术人员和技术知识投入的推动。最后本文为进一步提升高技术产业技术转移活动中各投入要素的效率和效益提出建议,以更好的促进北...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曲建国  
国际上新技术和高技术的迅速兴起,对我国来说,既是一个机会,又是一种挑战。毫无疑问,我国没有再次失去机会的理由和挽回由此导致的更加落后的可能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不是“上”还是“不上”,而是“如何上”的问题。为此,制订一个适应世界高技术发展,又符合我国现实情况的高技术发展战略,确属当务之急。一,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达君  赵鑫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门,对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高技术产业可通过扩大产业规模,形成新经济增长点;通过知识与技术外溢效应,带动经济结构优化;通过产业升级,提升生产要素效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近年来,虽然我国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但仍面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金融支持体系不完善、产学研协调创新机制不健全等障碍。因此,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提升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完善高技术产业的金融支持体系,健全产学研协调创新机制,进而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达君  赵鑫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门,对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高技术产业可通过扩大产业规模,形成新经济增长点;通过知识与技术外溢效应,带动经济结构优化;通过产业升级,提升生产要素效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近年来,虽然我国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但仍面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金融支持体系不完善、产学研协调创新机制不健全等障碍。因此,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提升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完善高技术产业的金融支持体系,健全产学研协调创新机制,进而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黄永春  左梦婷  黄湛  邹晨  
在分析公共服务供给对区域绿色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利用2010—2020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建立空间杜宾模型,从高技术产业集聚视角实证检验公共服务供给对区域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1)公共服务供给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均可以促进当地绿色发展,并对周边地区产生正向溢出效应。(2)高技术产业集聚在公共服务供给和区域绿色发展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即公共服务供给的规模、结构和质量,有助于促进高技术产业的集聚,从而推动区域绿色发展。(3)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区域绿色发展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不同门槛值下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同,当集聚程度超过门槛值时,对区域绿色发展的影响呈现递减效应。(4)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对区域绿色发展的作用存在差异性,相对于基础设施类公共服务,民生类公共服务对区域绿色发展的促进效用更为显著;另外,公共服务供给对区域绿色发展影响也存在区域异质性特征,东、西部和东北地区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提升对区域绿色发展的影响显著为正,而中部地区没有体现明显的促进作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黄宝凤  武翰涛  曹增栋  毛婷  
基于集聚经济外部性模型,利用我国31个省份2010—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建立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威廉姆森假说。结果表明,前期高技术产业集聚规模对区域经济显著促增长,但超出门槛值其正效应大幅降低。高技术产业密度、异质性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则呈现规模收益递增规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晓梅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DEA方法,对2003-2009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经济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经济效率表现为区域的不均衡性和时间上的波动性,从地区来看,大部分地区保持了较稳定的增长势头,年增长平均为3.9%,在2003-2009年北京、天津、江苏、山东和广东地区为DEA有效,其它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产出冗余,没有达到DEA有效,需要进一步调整投入产出指标以达到DEA有效。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方毅  徐光瑞  
本文借助Easterly的理论研究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增长路径,并采用Malmquist指数进行区域分析以透视形成增长路径的内在原因。研究发现,我国高技术产业正处于第一个"驼峰"由顶峰向低谷下滑的阶段,区域发展的"青黄不接"导致了当前的局面。东部发达地区在初期作为主力军推动了产业的"驼峰"型增长并且攀上了第一个峰顶,不过当前大多数东部地区越过顶峰处于下降通道,发展动力不足。这些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已经告别了规模驱动的初级阶段,技术创新明显滞后,资源配置、规模效率提高有限,而且技术效率的提升并未与其余因素形成协同效应。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大多正处于低谷爬坡上坎阶段,"驼峰型"增长尚未起步,不能成为推动国家高...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邵长安  关欣  叶中华  
本文分析北京市高技术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实证探究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主导的第三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选取北京市2003—2016年高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相关数据,建构向量自回归模型以及误差修正模型,采用脉冲响应、方差分析方法,探究高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长期以及短期的影响关系。研究得出:北京市高技术产业和区域经济主导的第三产业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高技术产业总产值是影响第三产业贡献率变动的原因。两个变量虽然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但是变量之间会正向影响对方,且影响效应长期存在。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对于第三产业贡献率的正向影响大于第三产业贡献率对于高技术产业总产值的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开展服务外包、促进产业融合与集群发展、推动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技术渗透增强第三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罗婷   张永庆   龚银银   郑苏江  
借鉴协同学理论,分析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复合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同作用,探究复合系统耦合协同动态演化过程。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09—2021年复合系统耦合协调水平,采用Moran’s I指数对其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运用哈肯模型确定了复合系统演化过程中的序参量,并进一步探究复合系统之间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1)2009—2021年高技术产业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地区差异显著,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均优于大西北综合经济区;(2)2009—2021年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处于良性耦合低度协调状态,呈现显著的空间正向自相关特征,但各综合经济区耦合协调程度不一;(3)高技术产业是复合系统协同演化的快参量,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起主导作用的序参量,两者之间存在双向协同增长效应;(4)高技术产业可以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和和产业集聚机制,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