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02)
2023(16449)
2022(14146)
2021(13318)
2020(11107)
2019(25275)
2018(25548)
2017(48989)
2016(26565)
2015(29650)
2014(29705)
2013(29038)
2012(26465)
2011(23872)
2010(23981)
2009(22337)
2008(21319)
2007(18957)
2006(16693)
2005(14508)
作者
(75366)
(62079)
(62079)
(58832)
(39339)
(29704)
(28197)
(24322)
(23593)
(22254)
(21061)
(20735)
(19823)
(19610)
(19192)
(18991)
(18584)
(18560)
(17924)
(17665)
(15464)
(15346)
(15032)
(14233)
(14058)
(13856)
(13848)
(13699)
(12580)
(12420)
学科
(101792)
经济(101670)
管理(78281)
(74547)
(62196)
企业(62196)
方法(43548)
数学(37003)
数学方法(36612)
中国(31433)
(29041)
(25960)
业经(24685)
地方(21998)
(21951)
(21801)
技术(21772)
农业(18774)
(18646)
贸易(18632)
理论(18316)
(18086)
(17817)
银行(17769)
(17029)
(16566)
(16140)
金融(16131)
(15772)
环境(15664)
机构
学院(371442)
大学(370398)
(146618)
管理(146406)
经济(143367)
理学(126406)
理学院(125036)
管理学(123002)
管理学院(122317)
研究(122020)
中国(91007)
(78715)
科学(75265)
(69167)
(60506)
(57903)
(55072)
财经(54991)
中心(54932)
研究所(54881)
业大(54178)
(49778)
北京(49614)
(49528)
师范(49059)
农业(45342)
(44853)
(44536)
经济学(43805)
财经大学(40728)
基金
项目(250827)
科学(197192)
研究(187669)
基金(179350)
(155363)
国家(154043)
科学基金(132258)
社会(117301)
社会科(111011)
社会科学(110987)
(100089)
基金项目(95390)
教育(86311)
自然(84380)
(83375)
自然科(82387)
自然科学(82364)
自然科学基金(80882)
编号(77808)
资助(72493)
成果(63808)
重点(55831)
(55400)
(54659)
(54464)
课题(54209)
创新(51067)
项目编号(48223)
国家社会(47322)
科研(47108)
期刊
(163997)
经济(163997)
研究(111217)
中国(72683)
学报(56520)
管理(55630)
(53242)
科学(52145)
(50901)
教育(47086)
大学(42755)
学学(40040)
农业(36743)
技术(33008)
(31824)
金融(31824)
业经(29378)
经济研究(26331)
财经(26171)
(22486)
问题(21806)
图书(19754)
科技(19429)
(18506)
技术经济(18080)
理论(18016)
商业(17796)
现代(17231)
实践(16431)
(16431)
共检索到5455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国庆  王辉艳  龙云安  
特色小镇建设的关键和核心是产业的发展,重点要凸显其"特色元素"。基于产业集聚视角,在对当前我国特色小镇的发展面临问题分析之后,从顶层设计、项目建设、科技服务、体制机制这四个方面探讨了特色小镇创新体系建设的路径;最后,结合我国特色小镇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推进我国特色小镇创新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季小立  龚传洲  
本文认为,人才群体的规模和质量决定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效率;人才基于互补性机制、利益和声誉激励机制、企业/产业发展机制、循环累积的自增强机制实现在特定地域的空间集聚。文章提出,促进创新人才区域集聚,应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和推进跨区域产学研合作,育聚人才;提高创新人才利益分享和自我实现预期的激励强度;发展和集聚本地企业或产业,拓展对人才的需求空间;培植社会资本,促进知识流动和人才"地方嵌入"。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宇英  
基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理论,通过研究目前国内典型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做法,借鉴其成功经验,结合广东专业镇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实际情况,提出推动广东专业镇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的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曹洪军  张红霞  王鹏  
我国许多地方通过产业集群提高了产业竞争优势,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但我国产业集群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没有形成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体系和创新机制。如何实现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以维持产业集群所产生的竞争优势,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当前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苟仲文  
本文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机制入手,分析了产业创新机制的作用过程,深入探讨了创新体系中五方面创新内容的形成机理,并提出了完善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体系的思路。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谷永芬  郭振  
国家把建立技术创新机制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内容,特别是把健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只有不断地推进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提高其技术创新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应创建一个适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环境支持体系,才能促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健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倪君   李瑞   梁正  
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深化以及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并且在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既遵循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运行规律,也充分发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具有独特的制度特征、路径特征、主体特征和空间特征。新发展阶段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的治理逻辑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观,涵盖多元主体共生关系治理、自演化系统整体效能提升以及开放式系统外部合作治理三方面基本问题。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沈体雁  郭洁  
当前中国的城镇化仅以土地财政和低附加值工业为主要驱动力,低经济密度以及低附加值工业的蔓延式扩张,严重影响了城镇的集聚经济效应和网络效应。在"集聚三角形"中,以人为本、集聚创新是发挥城镇集聚经济效应的关键,既要提升政府管理人口经济集聚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城镇人口和经济密度,又要构建城市与区域创新系统,提高城镇的创新管理和服务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相比于以土地经营为主的"城镇经营1.0",开展以城镇人文和产业生态系统经营为目标的"城镇经营2.0"是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萍  张锋  
全国各地特色小镇建设如火如荼。产业集聚视角下特色小镇新业态运营存在小镇产业规模偏小、产业层次低、组织化松散、主导力量错位、产业间不够包容、配套措施跟不上等方面问题,建议发挥创新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引领作用、挖掘区域根植性的自动稳定器功能、进一步提高小镇产业集聚的组织化程度、实施产业包容、打造服务型政府,真正推动小镇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慈  熊艳  肖蕊  
由生态学视角,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生态体系的"内涵、特征、框架的构建"而展开其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研究。明确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概念,架构其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体系,及提出"创新生态理论体系"的研究框架及内容。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白杨敏  李炎  
首先基于生态学理论、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理论,界定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生态系统的内涵与特征,从产业核心层、技术核心层、辅助创新层和创新环境层构建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生态系统结构模型,分析其创新协同进化机制;然后构建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值-TOPSIS方法对天津物流产业集群创新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天津物流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水平处于规模递增阶段,但存在规模效率过低、创新要素投入不足等问题;最后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对提升区域物流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周明  喻景  李优  
产业技术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竞争力,唯有坚持不断地创新才能促进产业的发展与进步。本文首先研究了日韩两国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日韩产业技术创新的基本要素有政府、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和中介组织;日韩两国的产业技术创新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模仿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原始创新";韩日两国的成功主要源于明晰的宏观战略、完善的政策法规、强劲的科技投入、良性的组织结构、优质的人力资源和高效的中介服务。最后从宏观战略的角度针对我国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柯梦琳  
企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主体,高企业创新能力是创新型国家的核心特征。美国和日本作为拥有全球顶级创新企业数量最多的国家,成为国际上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国家的典范。在其强大而完备的知识应用体系支撑知识、技术的迅速商业化以转换为现实生产力的外部制度环境之外,企业创新的根本依赖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又依赖于知识创新与知识传播。从国家创新体系理论视角出发,拥有高企业创新能力的美国和日本,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在其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技术知识传播与创新复合型创新型人力资源培养与输送、终身学习机会创造与供给等作用,对企业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宪建  
海峡经济区是在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海峡两岸经济整合的必然结果。福建是海峡经济区西岸部分的核心区和主要建设者。福建区域创新体系是海峡经济区西岸部分发展最重要的能力因素。但是,海峡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彰显当前福建区域创新体系的弱点。为了促进海峡经济区西岸部分乃至整个海峡经济区的发展,必须寻求支撑福建区域创新的有效结构与过程,以期对区域创新体系产生重大而持久的改善。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璐怡  邵珠峰  周源  赵云  尤政  
近年来,军民融合的相关研究数量快速增长,但是从战略规划角度归纳军民融合的重要任务时,却面临着现有研究结论过于纷繁、相关理论支撑不足的困境。基于过程分析视角,结合技术发展规律、科技创新和科技组织方式等因素,构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三维分析框架,着重阐述该框架构建过程与潜在意义,以此分析世界主要国家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情况。该分析框架能较好地阐述军民融合科技发展现状,而且其构建过程,对于未来军民融合科技发展的战略规划以及其它相似领域的战略发展研究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