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07)
- 2023(18486)
- 2022(15765)
- 2021(14285)
- 2020(11946)
- 2019(27083)
- 2018(26656)
- 2017(50422)
- 2016(27131)
- 2015(30175)
- 2014(29918)
- 2013(29543)
- 2012(27795)
- 2011(25419)
- 2010(25728)
- 2009(23889)
- 2008(23195)
- 2007(20981)
- 2006(18622)
- 2005(16897)
- 学科
- 济(129158)
- 经济(129051)
- 管理(75201)
- 业(73327)
- 企(57901)
- 企业(57901)
- 方法(46470)
- 数学(40036)
- 数学方法(39657)
- 中国(35345)
- 农(34675)
- 地方(34109)
- 业经(28641)
- 财(25246)
- 学(25231)
- 农业(23701)
- 技术(22882)
- 制(21641)
- 贸(21496)
- 贸易(21478)
- 易(20648)
- 环境(19349)
- 地方经济(19048)
- 银(18914)
- 融(18902)
- 金融(18897)
- 银行(18865)
- 行(18229)
- 理论(17925)
- 和(17677)
- 机构
- 学院(390278)
- 大学(386620)
- 济(167173)
- 经济(163711)
- 管理(145095)
- 研究(139229)
- 理学(124053)
- 理学院(122478)
- 管理学(120439)
- 管理学院(119666)
- 中国(104488)
- 科学(85488)
- 京(82599)
- 财(73338)
- 所(71311)
- 农(67355)
- 研究所(64573)
- 中心(63198)
- 江(61201)
- 财经(57720)
- 业大(57083)
- 范(53778)
- 师范(53261)
- 农业(52637)
- 北京(52075)
- 经(52067)
- 经济学(51637)
- 院(50020)
- 州(48672)
- 经济学院(46293)
- 基金
- 项目(256586)
- 科学(202308)
- 研究(189126)
- 基金(183549)
- 家(160372)
- 国家(158994)
- 科学基金(135687)
- 社会(120863)
- 社会科(114598)
- 社会科学(114570)
- 省(103190)
- 基金项目(97501)
- 教育(86389)
- 划(86230)
- 自然(85506)
- 自然科(83546)
- 自然科学(83526)
- 自然科学基金(82059)
- 编号(76715)
- 资助(73232)
- 成果(62209)
- 发(61269)
- 重点(58615)
- 创(57109)
- 部(55644)
- 课题(54404)
- 创新(52783)
- 国家社会(50019)
- 发展(49331)
- 展(48564)
- 期刊
- 济(196046)
- 经济(196046)
- 研究(118391)
- 中国(83991)
- 农(62331)
- 学报(59340)
- 科学(56540)
- 财(55991)
- 管理(55168)
- 教育(45307)
- 大学(44438)
- 农业(42511)
- 学学(41668)
- 融(36738)
- 金融(36738)
- 技术(35835)
- 业经(32343)
- 经济研究(31795)
- 财经(28505)
- 问题(25351)
- 经(24871)
- 业(23548)
- 技术经济(21465)
- 贸(19834)
- 科技(19350)
- 图书(18854)
- 商业(18739)
- 资源(18372)
- 统计(18211)
- 世界(17875)
共检索到5998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魏奇锋 郭安妮 盛毅
区域创新发展离不开产业集聚和多要素协同作用。基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及专利等相关数据,利用fsQCA方法,分析多要素驱动区域创新发展多重并发路径。结果显示:(1)在全域视角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不均衡,各城市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度具有显著梯度特征;(2)在行业视角中,行业集聚效应地区异质性显著,产业集聚“两极分化”特征显著,具有“强者越强,弱者越弱”集聚趋势;(3)组态分析发现,区域创新发展条件间存在多重并发关系,进一步总结出两条创新发展模式:以对外开放为核心的创新发展模式和以要素集聚为核心的创新发展模式。最后,结合研究结论,从产业集聚、创新投入、开放合作等3个角度提出促进区域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雨娴
本文利用区位熵指数、专业化指数和赫芬达尔指数测度成渝双城经济圈流通业集聚发展发现:经济圈流通业集聚双城特征明显,并且,马太效应显著。实证结果显示,居民消费水平和人口密度对流通业集聚高效发展发挥着显著的正向促进效果,城镇化率对流通业空间集聚为显著的抑制作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因此应该扩大居民收入以提振内需,完善城市群人口流动的顶层设计,为流通业集聚高效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甘元玲
以流通现代化驱动区域市场整合成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举措。本文利用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流通现代化对区域市场整合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流通现代化及其三个维度对区域市场整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流通基础设施现代化和流通产业现代化的影响效应较强,流通渠道数字化的影响效果相对较弱;流通效率在流通现代化和区域市场整合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即流通现代化能够提高流通效率,进而促进区域市场整合;数字经济正向调节了流通现代化对区域市场整合的影响效应,即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流通现代化对区域市场整合的影响效果越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龚勤林 李源 邹冬寒
技术演化是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基于1999—2019年成渝地区142个县(市区)、637个专利技术领域的面板数据,考察技术关联、技术转移对成渝地区技术演化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区域发展阶段和技术含量的异质性作用。研究发现,技术关联、技术转移对区域技术演化均存在促进作用,同时,技术关联在先发地区和低技术含量领域的作用更显著,而技术转移在后发地区和高技术含量领域的作用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技术关联、技术转移对区域技术演化存在“倒U”型影响,邻近地区技术演化对本地具有溢出效应。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建议成渝地区同时发挥技术关联与技术转移的作用,在发达区域技术关联强的领域加大要素投入,鼓励技术落后区域进行技术引进,加强区域协作,破除研发要素流动壁垒。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宋潇 张龙鹏
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优质跨域合作创新的驱动逻辑对成渝地区区域创新体系的自我完善与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具有重要经验价值。本研究在描述和识别成渝地区优质跨域合作创新整体格局与关键参与者的基础上,梳理成渝地区优质跨域合作创新的驱动逻辑。研究发现:合作主体围绕知识和技术等创新资源,在知识邻近、技术邻近这两个核心因素以及地理邻近、制度邻近这两个调节因素的共同影响下,通过跨组织合作模式促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优质跨域合作创新。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从融入国家创新大循环以及构建优质创新成果生成的生产网、支持网和保障网共4个方面提出研究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欢 方行明 苏梦颖
文章基于2008—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业绿色发展效率进行测度,并对其时空演进特征、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构建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产业集聚与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关系,并通过门槛回归模型进一步考察在环境规制约束条件下产业集聚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研究期间虽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业绿色发展效率水平相对较高,但存在一定下行压力,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空间分异特征;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类型转移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并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产业集聚在提升本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同时,还存在较强的空间负外部性;产业集聚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随环境规制强度的变化呈现边际效益递减的特征。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夏婷婷 金熙悦
四川汇鑫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鑫公司)成立于2016年,由泸州老窖集团控股。公司现有注册资本金14亿元,以成为“西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型金融服务企业”为企业发展愿景,已构建“租赁+保理+典当+供应链贸易+资产管理”多元化生态发展模式,目前在上海、成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多地设立7家分子公司。汇鑫公司通过产品组合拳模式,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畅 冯仁琼
文章基于2011—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1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与产业耦合共生系统,测度数字经济与产业耦合共生水平,采用核密度函数和Dagum基尼系数对其分布动态、区域差异和产业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数字经济与产业耦合共生水平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并呈现“双核独大”的空间格局;数字经济与产业耦合共生水平空间分布不均衡,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但总体上呈波动下降趋势,区域间差异是其主要来源;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耦合共生水平低于数字经济与服务业的耦合共生水平,存在明显的产业异质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寿奎 廖荣艳
基于超效率SBM-DEA模型,测算2010—2020年成渝地区环境效率,接着采用重心模型探究空间演变规律,并运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了产业集聚对环境效率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1)2010—2020年,成渝地区环境效率整体偏低,存在不均衡性。(2)成渝地区东西方向非均衡性大于南北方向非均衡性,且环境效率空间异质性大于空间集聚性。(3)成渝地区产业集聚对环境效率存在单门槛效应,在技术创新的驱动下,产业集聚对环境效率的抑制作用减小。(4)经济发展水平、外贸依存度、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正向影响环境效率;而环境规制、产业结构、人口密度则抑制环境效率的提升。因此,应该鼓励绿色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引导高技术、低能耗产业集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寿奎 廖荣艳
基于超效率SBM-DEA模型,测算2010—2020年成渝地区环境效率,接着采用重心模型探究空间演变规律,并运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了产业集聚对环境效率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1)2010—2020年,成渝地区环境效率整体偏低,存在不均衡性。(2)成渝地区东西方向非均衡性大于南北方向非均衡性,且环境效率空间异质性大于空间集聚性。(3)成渝地区产业集聚对环境效率存在单门槛效应,在技术创新的驱动下,产业集聚对环境效率的抑制作用减小。(4)经济发展水平、外贸依存度、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正向影响环境效率;而环境规制、产业结构、人口密度则抑制环境效率的提升。因此,应该鼓励绿色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引导高技术、低能耗产业集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倩
本文通过建立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流通业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效应。研究发现,一是成渝双城经济圈流通业发展能够有效促进绿色经济发展,且流通业发展对绿色经济发展的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技术进步起到促进作用;二是成渝双城经济圈流通业对绿色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三是成渝双城经济圈流通业可通过技术创新影响绿色经济发展的提升作用。最后基于相关研究内容,本文提出加快流通业发展、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利用流通业的空间溢出效应实施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发挥技术创新影响机制,加快流通业与绿色经济融合发展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毛中根 杨庆祥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国家重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应当加大金融对该战略的支持力度。金融服务供给要与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不同的经济发展情况需要不同的金融支持。论文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定位和发展基础,对金融支持必要性进行理论分析,总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金融支持经验,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发展定位 金融服务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冯静 苏慧
文章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协同创新为研究主题,分析了成渝地区当前产业协作发展的现状,发现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协同创新过程中存在着产业关系松散,产业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不完善、区域内发展差距大、区域间创新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从转变体制机制、实现群地联动、合理配置资源和建立综合性交通运输体系出发的对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影 文传浩 沈体雁
绿色发展效率是绿色发展质量评价的重要参考。基于静态与动态视角分别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及Malmquist指数测度2007~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发展效率,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采用温特线性与季节指数平滑法预测其绿色发展效率。结果表明:(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发展效率为0.882较高水平,呈现从“较高水平较大差距”向“更高水平较小差距”转变的时序特征,但仍低于长三角城市群平均水平;Malmquist均值为1.278,绿色发展效率高增长且总体快于长三角城市群;(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逐渐形成以“雅安-资阳-重庆”与“成都-遂宁-广安”为平行双主轴绿色发展高效率区,“宜宾-泸州”与“绵阳-达州”为两翼绿色发展低效率区的分布格局;(3)对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发展效率提升,技术进步的贡献率>技术效率提升的贡献率>规模效率提升的贡献率,并据此将其分为综合促进发展型、专项引领发展型、单项阻碍发展型。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廖明月 赵磊磊
2020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开局起步之年,如何更好地发挥财税政策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支持作用,是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重要议题。新发展格局下,双城经济圈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但是,当前财政体制存在地方政府财力与支出责任不匹配以及地方主体税种缺失等问题,税收政策阻碍成渝地区的产业协同与开放发展;税制设计成为成渝地区绿色发展与共享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新发展理念成为破除发展困境的逻辑前提,应通过顶层设计将新发展理念嵌入到财税政策的选择中,创新推进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及地方税源建设、明确政府间事权划分,完善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接轨的税收政策以及以绿色发展和共享发展为导向的优化税制设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业COD排放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素流动障碍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
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研究——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例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空间分异研究
成渝双城经济圈县域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效率的时空耦合及影响因素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融合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区域发展视角下金融深化、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以成渝城市群为例
城市制造业集聚演变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实证分析
金融创新、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嵌合驱动研究——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数据实证
对外贸易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