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48)
2023(4857)
2022(4145)
2021(3699)
2020(3287)
2019(6995)
2018(6727)
2017(13235)
2016(7122)
2015(7883)
2014(7634)
2013(7364)
2012(6958)
2011(6185)
2010(6192)
2009(5435)
2008(5192)
2007(4819)
2006(4137)
2005(3493)
作者
(20448)
(17115)
(16982)
(16116)
(10630)
(7946)
(7758)
(6809)
(6431)
(6115)
(5711)
(5673)
(5345)
(5257)
(5237)
(5221)
(5219)
(5151)
(4740)
(4720)
(4210)
(4182)
(4120)
(3811)
(3756)
(3732)
(3681)
(3641)
(3471)
(3418)
学科
(33520)
经济(33497)
管理(20451)
(18574)
(14495)
企业(14495)
方法(13830)
数学(12154)
数学方法(12084)
地方(9534)
产业(9086)
(8799)
业经(8449)
(8136)
中国(7620)
技术(6811)
(6522)
国家(6181)
农业(5956)
地方经济(5441)
结构(5389)
(5331)
财政(5098)
(4888)
环境(4720)
(4407)
(4379)
贸易(4377)
(4268)
(4178)
机构
学院(101855)
大学(100955)
(46006)
经济(45305)
管理(41391)
理学(36866)
理学院(36445)
管理学(35898)
管理学院(35697)
研究(33978)
中国(23377)
科学(20894)
(20400)
(20352)
(18536)
业大(16730)
(16669)
财经(15928)
研究所(15227)
中心(15224)
(14770)
农业(14697)
(14516)
经济学(14482)
经济学院(13297)
(12413)
师范(12273)
北京(12136)
经济管理(11926)
(11924)
基金
项目(73669)
科学(59524)
基金(54659)
研究(53002)
(47727)
国家(47370)
科学基金(41280)
社会(36252)
社会科(34713)
社会科学(34705)
(30189)
基金项目(29731)
自然(25812)
自然科(25253)
自然科学(25247)
自然科学基金(24844)
(24435)
教育(23525)
资助(21155)
编号(19748)
(17430)
重点(16649)
(16385)
(16169)
国家社会(15653)
成果(15281)
创新(15244)
发展(14276)
(14090)
人文(14031)
期刊
(48910)
经济(48910)
研究(28905)
中国(19503)
(16569)
学报(16312)
科学(15493)
(15165)
管理(14704)
大学(12677)
学学(12214)
农业(11530)
业经(8625)
经济研究(8555)
教育(8188)
技术(8170)
财经(8022)
(7116)
问题(6731)
科技(5976)
(5970)
金融(5970)
(5959)
技术经济(5821)
商业(5409)
(5197)
统计(5051)
现代(4736)
(4636)
经济问题(4388)
共检索到1425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英骥  牛志伟  
产业集聚是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形成产业集群组织的过程,通过集群中的集体学习、地理临近、相互信任和技术创新溢出等内生成长因素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产业集聚不是政府干预的结果,而是社会分工和企业内部分工演化的自发结果,是企业出于自身需要通过市场选择的自发过程,企业是产业集聚的主体,区域的人口、社会文化和自然资源等固有条件"锁定"了在该区域形成产业集聚的初始形态。产业集群存在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在外部性方面产业集群无法替代政府功能。政府是外因、影响者,通过影响促使企业产生集聚的成本,在公共产品和政策方面引导产业集聚。在此基础上,围绕集聚的外部性,本文对产业集聚过程中地方政府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洪银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涉及政府和市场关系的重大调整。不仅需要政府通过自身的改革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还要求政府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新格局中更好发挥应该发挥的作用。市场对资源配置由起基础性调节作用改为起决定性作用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首先,在原来的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的定义中,实际上存在两个层次的调节,即国家调节市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刘经宇  
政府是图书馆事业的组成部分,同时图书馆上级政府管理部门是由多个部门构成的,是个多元结构。若要办好图书馆,就要通过协调,征得有关方面的支持,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与此同时,相关部门的领导也要善于提出并确定工作的重点,明确任务和所要达到的目标,使图书馆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禚铸瑶  陈建宝  宋超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任碧云  罗安邦  
本文在假定地方政府同质和不同质两种情况下,分别构建一级密封价格拍卖模型、豪泰林空间区位模型,分析了地方政府与潜在进入金融机构的博弈行为。研究表明:金融扶持激励政策的优惠程度是地方政府同质情况下潜在进入金融机构区位选择的主要考虑因素;交易成本是地方政府不同质情况下潜在进入金融机构区位选择的最重要因素。并基于结论提出了避免地方政府过度竞争、提高地方政府决策能力、降低交易成本、完善政绩考核机制等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昊  陈工  
从代际公平角度来看,地方政府具有为资本性开支债务融资的理由。但如何衡量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合理性与必然性?本文从人口、经济、政治和体制四个方面识别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并利用审计署公布的全面债务数据,对影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与检验。计量结果显示:人口年龄结构对债务规模地区差异几无影响;无论是一般预算收入,还是中央补助收入,都正向促进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增加,尤其是中央补助收入刺激了地方政府支出从而增加了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政治商业周期对债务规模存在一定影响,在地方政府官员任期的第三年,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增加最快;财政透明度的省际差异不能解释地方政府债务融资规模的不同。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苑德宇  
本文构建随机动态模型对税收收入预决算偏离影响政府投资的机理进行分析,并利用中国转型期1995~200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经验检验。理论分析认为在一定条件下,税收收入预决算偏离会引起最优政府投资水平在当期发生同向变化,但在未来出现反向调整;预算税收收入反向决定着当期最优政府投资水平。经验检验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理论分析结果,即当期税收收入预决算偏离正向显著地影响了地方政府投资,预算税收收入以及滞后期税收收入预决算偏离对地方政府投资均有负向影响,但不显著。经验分析还发现:当期中央净财力转移、经济发展、人口规模增加、财政支出分权对地方政府投资均产生了显著正向的影响,但城市化的相应效应并不显著。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敏  曹润林  
党和政府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提出了"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本文基于政府投资与积极财政政策经济效应的视角,运用1993—201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在C-D生产函数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在积极财政政策下,政府投资短期内能够对宏观经济产生积极效应,可从长期看,却对宏观经济产生了"挤出效应",实证结论支持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表述。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胡建文  
一、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主要责任在政府而不在企业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进入市场,二是政府转变职能。而政府转变职能应该是企业进入市场的决定性条件。这是因为:1.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既是社会的管理者,又是国民经济的组织领导者,在政企关系方面,政府处于主导地位。占国民经济主体的绝大多数国有企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征汉文  
"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这一提法是狭隘的,即使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所谓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实际上应为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根据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市场、计划是手段,政府、企业是主体,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仅仅是手段与主体关系中的一种。所以,我们应当以手段与主体的关系为前提把握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我国改革之初政府与企业关系的提法是正确的,应当沿用。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法硕  
[目的/意义]探究政府数据开放绩效的影响因素对进一步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但学界这方面研究比较匮乏。[方法/过程]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从政府内部与外部两个层面选取6个解释变量,以47个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为研究样本,考察我国地方政府数据开放绩效影响因素。[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数据开放绩效受到多元复杂因素影响,制度规范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从条件组合看,存在三种形成地方政府数据开放高绩效的模式。建议地方政府通过加强法制化建设、发挥政府主导性作用与积极培育外部环境等措施进一步促进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取得实效。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爱龙  吴献金  
本文借助于计量经济模型,采用1989-2004年相关统计数据,运用eviews软件,对德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决定性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大好形势及中国潜在的巨大销售市场是德国对华FDI的主要驱动力;中国经济开放度对德国对华投资起决定性作用;成本低廉且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德国对华投资的重要因素。而汇率和前期资本存量以及政策变化等因素对德国对华FDI的影响并不像一般认识中的那么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方敏  
政治经济学自产生以来,探讨的主题就是国民财富的生产与分配规律,特别是在其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制度和生产关系。恩格斯提出,广义的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各种社会进行生产和交换并相应地进行产品分配的条件和形式的科学"。(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明确指出:"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2)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既从肯定的方面,即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意义上阐述其运动规律,又从否定的方面证明这种经济制度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不可克服的矛盾。由此可见,在强调各种经济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彭红霞  徐贤浩  张予川  
RFID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发展迅速的物联网技术。近年来,不少企业开始尝试采纳RFID以提高绩效和竞争优势。为了解释企业采纳RFID的决定性因素,研究者借助TOE框架开展了较多的实证研究,从技术背景、组织特征和外部环境的三大维度分析了影响企业采纳RFID的决定性因素。文献分析发现,技术复杂性、技术兼容性、成本、标准不统一、组织准备、高管支持、IT能力、环境不确定性、交易伙伴命令、竞争压力、政府支持和变革推动者是企业采纳RFID的主要决定性因素。研究结论既为RFID应用的相关者提供了管理启示,也指引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