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97)
2023(13954)
2022(11975)
2021(10835)
2020(9490)
2019(21456)
2018(21290)
2017(41492)
2016(22422)
2015(25259)
2014(24828)
2013(24654)
2012(23148)
2011(20686)
2010(21140)
2009(20101)
2008(20510)
2007(19175)
2006(16700)
2005(15220)
作者
(64968)
(54696)
(54619)
(51518)
(34645)
(26012)
(24706)
(21163)
(20264)
(19653)
(18287)
(18241)
(17555)
(17076)
(16787)
(16616)
(16545)
(16322)
(15804)
(15596)
(13461)
(13446)
(13290)
(12420)
(12343)
(12145)
(12106)
(12093)
(11059)
(10889)
学科
(103262)
经济(103147)
(94324)
(85566)
企业(85566)
管理(82641)
方法(44074)
数学(34230)
数学方法(33879)
业经(32776)
(31026)
(30718)
中国(23584)
技术(23053)
(22727)
财务(22701)
财务管理(22662)
农业(21752)
企业财务(21436)
(20544)
地方(19698)
理论(18394)
(18324)
(18176)
(17773)
贸易(17758)
(17163)
(17129)
(16671)
环境(16486)
机构
学院(330588)
大学(325197)
(140996)
经济(138231)
管理(133678)
理学(114489)
理学院(113373)
管理学(111727)
管理学院(111120)
研究(105269)
中国(82932)
(68130)
(64670)
科学(63212)
(57015)
(53365)
(52313)
财经(51016)
中心(49170)
研究所(47888)
业大(47804)
(45948)
农业(44735)
北京(42673)
经济学(41966)
(41134)
(39487)
师范(39102)
经济学院(38003)
(37479)
基金
项目(210807)
科学(167833)
研究(155868)
基金(153107)
(131753)
国家(130561)
科学基金(114005)
社会(100534)
社会科(95337)
社会科学(95311)
(84999)
基金项目(81726)
自然(72884)
自然科(71244)
自然科学(71224)
教育(70074)
自然科学基金(70053)
(69077)
编号(62864)
资助(61502)
成果(49901)
(49423)
重点(46860)
(46698)
(46339)
创新(45309)
(44761)
课题(42398)
国家社会(41133)
(40070)
期刊
(163233)
经济(163233)
研究(93888)
中国(66202)
(54945)
管理(54764)
(53294)
学报(46678)
科学(45785)
农业(36101)
大学(36002)
学学(34144)
技术(31376)
教育(31062)
(29822)
金融(29822)
业经(29282)
财经(26165)
经济研究(24767)
(22748)
(22112)
问题(21427)
技术经济(20422)
(17048)
商业(16929)
科技(16633)
现代(16428)
财会(16039)
(15550)
统计(15547)
共检索到4993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休宁  戴振  
建立在合作创新基础上的创新优势是产业集聚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合作创新可以降低创新成本,有利于外部性问题的解决,有利于获取隐形知识和分担创新风险。集聚中的企业合作关系主要包括水平合作垂直合作,这两种关系都有利于企业的创新。产业集聚的制度环境为企业间的合作创新提供了保障。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强  
文章以企业异质性框架为基础,从理论上探讨了不同产业特征包含政策、创新和产业集聚程度影响企业出口绩效的机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我国2002~2009年的企业微观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考虑行业集聚程度时政府补贴、税收优惠和贷款优惠产业政策对企业绩效的增长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政策实施时要扩大惠及面,使更多的企业能够享受到产业政策的效果;对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提供产业政策支持更能够提高企业绩效。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魏向杰   林晓鹏  
产学研合作能够产生创新要素集聚效应,对企业创新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2012—2020年制造业联合发明专利申请数据,利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产学研合作对企业的创新质量有着显著正向影响,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稳健。机制分析发现,产学研合作通过创新人才集聚和创新资本集聚提升企业创新质量。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非省会城市,省会城市产学研合作对创新人才、创新资本集聚效应提升作用更显著;高技术行业对于创新人才集聚效应较强,对创新资本集聚效应的影响低于非高技术行业。研究结论对制造业等实体企业如何开展高质量创新活动及政府部门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婷   陈健生  
从企业集聚行为视角出发,利用2010~2019年全国284个城市面板数据,探讨地方品质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及其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地方品质对城市创新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缓解内生性及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企业集聚在地方品质驱动城市创新中发挥着中介作用,地方品质能够通过吸引企业集聚来影响城市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大城市以及中心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中小城市和非中心城市的地方品质对城市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因此,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应大力推进地方品质建设,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发挥集聚经济的创新能力,促进城市创新能力提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玉柱  刘霞珍  徐巍  
受创新技术的扩散,市场需求的拉动,企业间竞争的驱动以及政府政策的推动等因素的影响,为了应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变化的挑战,企业间可能会利用彼此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共享来进行合作技术创新,共同提高竞争力并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运用博弈论原理,通过构建博弈模型来分析解释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目的是找到合作技术创新的条件,从而扩大企业进行合作技术创新的空间。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梁永福  张立婷  
为探讨产业集聚与市场竞争是如何在企业创新中共同发生作用的,基于CSMAR国泰安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市场竞争在产业集聚影响企业创新产出路径中的调节效应,并以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案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市场竞争对产业集聚激励企业创新具有负向调节作用,且仅存在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国有企业的市场垄断地位会削弱产业集聚的创新推动效果。在考虑行业与企业异质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竞争与产业集聚的交互效应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为此提出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和加快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等政策建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万道侠  胡彬  
利用2012年世界银行的调查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对企业"创新惰性"的影响效应及金融发展对其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度越高,企业低端技术创新选择的概率越大,企业的"创新惰性"则越强。分析其中的原因,制造业产业集聚对"政策租"的过度依赖延缓了其对创新压力的感知,致使企业技术创新的选择倾向于低端化。另外,金融发展作为联结政府行为和市场选择的宏观制度变量,对产业集聚与企业的"创新惰性"之间的关系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因为金融发展方面的相关影响,它导致了产业集聚更加追求短期利益,造成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永生  
人才集聚是人才集中流动的过程和结果,实现了人才动态配置、组合、再配置、再组合,达到一定程度会形成人才高地,产生人才集聚效应。企业集聚人才须防止人才流失和避免人才集聚陷阱。可以通过充分利用收入因素、精神因素和管理因素分别以政府主导、企业主导或个人主导型模式实现企业人才集聚,并强化对人才的教育培训开发、人才流失的防范、引进和激励人才。人才集聚的创新,包括采取以个人主导型为主的复合型人才集聚模式、立足本地人才和防止人才浪费。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曾坤生  何振翔  
创新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永恒动力,对于企业来说,其创新的基本出发点是竞争,为了应对其它企业的竞争压力,企业必须不断进行技术与组织创新。而“创新域”内企业的地域相近性则对企业的创新竞争有极大的影响,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集体学习效应的存在。分析企业在创新竞争中的博弈行为,有利于从企业行为的角度来解释企业集群中企业的竞争创新。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邢震  梁君  
通过使用1998—2010年工业企业数据,研究了企业层面的外资占比对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外资占比可以显著地提高企业的创新水平,并且通过了相关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外资占比提升创新水平的边际作用随年份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倒"U"型趋势,说明外资占比的作用方向尽管为正向但是作用程度并非一成不变;机制检验发现,产业集聚是外资占比影响企业创新的中介渠道,即外资占比促进了产业集聚程度进而提升了企业的创新水平,并且主要体现在地区层面的集聚,而在行业层面的集聚并不显著;从区域、是否重工业、要素密集度和是否出口企业等层面进行相关异质性检验,发现外资占比的作用有所不同。研究基本上肯定了企业外资占比对于促进企业创新的积极作用,因此地方政府依然需要重视招商引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金娇  朱英明  
本文基于世界银行2012年对中国25个城市1578家制造业企业的调查数据,运用二元离散logit模型,考察集聚经济(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对制造业企业创新行为(独立创新、合作创新和模仿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1)城市化经济对制造业企业三种创新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合作创新影响最大,独立创新次之,模仿创新最弱;(2)地方化经济对制造业企业三种创新影响不一致,对独立创新影响不显著,对合作创新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对模仿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在企业分规模回归结果中,地方化经济的影响没有发生变化,城市化经济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张明倩  臧燕阳  
鉴于新企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本文利用负二项同归模型对企业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实证研究表明出市场准入门槛、最优经济规模等影响因素外,产业集聚状况对新企业进入只有积极影响,而且产业集聚区的企业规模及产业集聚区所在地的城市化水平均对新企业活动产生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东彪  
龙头企业在集聚绩效提升中扮演重要角色。文章以珠江三角洲摩托车制造业集聚为例,挖掘龙头企业并分析其对相关企业的拉动作用。实证结果表明龙头企业对集聚内其他企业具有规模拉动和效益促进作用。文章主张集聚内企业需在充分吸收龙头企业外溢效应下,实现共同成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勇  
产业集聚内企业相互合作是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更是产业集聚又快又好发展的根本要求。文章在分析产业集聚内企业之间进行合作的动机与困境的基础上,构建了进化博弈模型,并对博弈模型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合作意愿、背叛成本、合作收益是集聚内企业是否进行合作的主要影响因素,政府应积极采取有效政策鼓励集聚内企业积极进行创新合作,为集聚内企业预测合作动机、选择合作伙伴进而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丽萍  
文章应用演化博弈理论建立了企业群体内规模相当的企业之间在环境技术创新选择上的博弈模型,并分析讨论了五种不同的博弈状态,结果得出所有博弈方都采取"主动创新"策略不仅是上述博弈的一个稳定状态,而且是一个演化稳定策略,同时,文章也指出政府应该为这一稳定状态的实现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