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04)
- 2023(10285)
- 2022(8894)
- 2021(8176)
- 2020(7281)
- 2019(16749)
- 2018(16624)
- 2017(32966)
- 2016(17636)
- 2015(20104)
- 2014(20230)
- 2013(20029)
- 2012(18529)
- 2011(16514)
- 2010(16189)
- 2009(14860)
- 2008(14741)
- 2007(13076)
- 2006(10774)
- 2005(9311)
- 学科
- 济(80373)
- 经济(80295)
- 业(50368)
- 管理(49616)
- 企(40962)
- 企业(40962)
- 方法(40599)
- 数学(36373)
- 数学方法(35926)
- 农(20634)
- 财(19381)
- 中国(17342)
- 地方(17043)
- 业经(16657)
- 学(14629)
- 贸(14097)
- 贸易(14095)
- 易(13665)
- 农业(13653)
- 务(12547)
- 财务(12506)
- 财务管理(12475)
- 制(12267)
- 技术(12144)
- 企业财务(11822)
- 产业(11654)
- 和(11420)
- 理论(10834)
- 环境(10734)
- 融(10331)
- 机构
- 学院(255804)
- 大学(255352)
- 济(108911)
- 经济(106922)
- 管理(103189)
- 理学(90423)
- 理学院(89508)
- 管理学(87950)
- 管理学院(87469)
- 研究(80221)
- 中国(58638)
- 京(51952)
- 科学(49544)
- 财(47250)
- 农(42052)
- 所(39610)
- 业大(39208)
- 财经(38968)
- 中心(38495)
- 江(36353)
- 研究所(36334)
- 经(35310)
- 经济学(34065)
- 农业(33386)
- 北京(31812)
- 范(31672)
- 师范(31308)
- 经济学院(31171)
- 州(29182)
- 财经大学(29078)
- 基金
- 项目(177753)
- 科学(140652)
- 基金(130038)
- 研究(127984)
- 家(113017)
- 国家(112136)
- 科学基金(97104)
- 社会(81966)
- 社会科(77969)
- 社会科学(77949)
- 省(70209)
- 基金项目(69480)
- 自然(63521)
- 自然科(62094)
- 自然科学(62076)
- 自然科学基金(60942)
- 教育(59114)
- 划(58785)
- 资助(53611)
- 编号(51456)
- 成果(40109)
- 重点(39950)
- 部(39815)
- 发(39089)
- 创(37525)
- 创新(35097)
- 科研(34756)
- 课题(34549)
- 教育部(34248)
- 国家社会(34100)
- 期刊
- 济(109606)
- 经济(109606)
- 研究(66852)
- 中国(40374)
- 学报(38559)
- 财(37395)
- 农(36881)
- 科学(35941)
- 管理(35416)
- 大学(29499)
- 学学(28133)
- 农业(25119)
- 技术(23672)
- 教育(20992)
- 业经(18981)
- 财经(18919)
- 融(18648)
- 金融(18648)
- 经济研究(17745)
- 经(16333)
- 问题(15610)
- 统计(14229)
- 技术经济(13756)
- 业(13645)
- 策(12878)
- 商业(12440)
- 版(12007)
- 理论(11920)
- 决策(11749)
- 科技(11563)
共检索到3506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林秀丽
文章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认为产业集聚主要产生在东部省区是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市场化机制、人文社会环境、市场的需求、资本特别是外资的投入、政府的扶持和规划作用。并就中西部省区培育产业集聚区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聚 人文社会环境 溯源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孙敬水 赵倩倩
文章界定了收入分配公平的内涵,从初次分配公平和再分配公平两大方面构建了分配公平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分配公平的测度方法,基于1985~2013年东中西部地区面板数据,对中国收入分配公平程度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收入分配总体上处于相对公平状态,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初次分配处于比较公平状态,再分配处于相对公平状态,初次分配公平度大于再分配公平度。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收入分配总体上处于比较公平状态。其中,东部和西部地区初次分配处于比较公平状态、再分配处于相对公平状态,中部地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依次处于非常公平和比较公平状态。从三大地区比较看,收入分配公平度总体上相差较小。其中初次分配公平度和再分配公平度,中部地区相对较高,东部和西部地区相对较低。这一研究结果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裴怀娟
由于近年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呈现扩大趋势 ,本文将从经济增长中的要素作用这一方面 ,运用经济增长理论 ,以新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 ,对东中西部各地区 1 978— 2 0 0 2年劳动、资本、技术的增长率及对GDP的贡献进行分析 ,比较东中西部地区在要素投入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方面的差异 ,分析造成各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 要素投入 贡献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贾守治
选取就业人数、国内生产总值、第三产业比重、最终消费支出、城市化率等指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拟合,对东中西部就业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就业 影响因素 聚类分析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樨樨
运用灰色系统预测法对我国东部与中西部进行对比分析可知:人才集聚的发展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就业压力,并能够缩小行业收入差距。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人才集聚水平的提高对就业和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更为显著。
关键词:
人才集聚 行业收入差距 灰色预测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钱慕梅 李怀政
本文在分析国际贸易理论和东中西部出口贸易现状的基础上,对Gross-man和Krueger(1991)创建的研究自由贸易环境效应的模型进行了一定的改进,用能源转换法,创建了29个省份1995-2007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面板数据库,用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东中西部出口对地区碳排放量的影响程度,结论显示,东部11省中有5省的出口与碳排放量高度相关,中部8省中有6省,而西部10省中有5省的出口与该地区碳排放量高度相关。本文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衔 黄金辉 邓翔
本文在区分广义人力资本投资与狭义人力资本投资的基础上,根据人力资本投资支出具有的双重性,证明了可以采用消费函数来分析农户的人力资本投资行为。分析表明,农户在狭义人力资本投资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理性。东部与西部地区农户的人力资本投资行为的一致性高于东部与中部地区。本文分析的政策含义是,为保证对农户收入有决定性意义的狭义人力资本投资,必须进一步深化农村管理体制和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减少农民非生产性支出负担,降低农户人力资本投资的机会成本。
关键词:
人力资本投资 行为比较 政策含义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刚 刘慧
近年来,从GDP、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等多个领域增速比较分析看,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格局已实现由"东高西低"向"西高东低"转换且"西高东低"现象逐渐成为常态。但是,各区域经济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面临可持续性问题,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压力明显增大。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各区域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中西部地区利用"成本洼地"优势和抓住产业梯度转移机遇实现经济的科学崛起,东部地区则依靠体制机制、人才、创新等优势实现经济加速转型。
关键词:
东中西部地区 经济发展 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贺曲夫 刘友金
运用2000—2010年的统计数据,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工业产业转移的趋势和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论表明:虽然我国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产业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扩大,但大规模产业转移现象尚未发生;现有产业转移基本遵循了梯度转移规律,即先由东部地区向中部地区转移然后再向西部地区转移。同时研究发现,我国八大区域经济格局和产业特点差异明显,在研究区域产业转移时不能"东、中、西部"一概而论。最后提出了加快推进我国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有序转移的一系列对策。
关键词:
地区间 产业转移 产业比重 规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显军 郑兴波 梁君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把文化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虽然我国的文化产业初具规模,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要素禀赋的不同,东中西部在文化产业上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式上的区域不平衡状况明显。从整体看,东部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最好的地区,形成了以市场为主导的模式;中部作为东西部地区的连接,文化产业的发展处于二者之间,形成了兼具东西部特点的发展模式;西部凭借自身特有的条件,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了资源、产业加政府为主导的模式。文章从三者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入探讨了各自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东中西部 文化产业 模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昭法 左杰
文章选取浙江、湖南与云南作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代表性省份,对三省的GDPI序列进行长期趋势拟合后取其残差作为波动指标,运用周期图与加窗谱密度估计、Spearman秩相关检验、波动系数等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得出了我国东中西部经济波动较之1984年城市改革之前有变大的趋势;经济波动相关程度随地理位置远近而变化;且主要经济周期是朱格拉周期的结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赖红波 王高兴
利用2009-2019年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将产业创新过程划分为知识生产与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利用区位熵指数对产业集聚度进行测量,通过Malmquist指数计算区域创新效率,构建两阶段知识生产模型,研究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效率并未呈现传统的东高西低分布特征,并且知识生产阶段的区域创新效率高于成果转化阶段。同时,面板随机前沿回归结果显示,产业集聚阻碍区域创新效率提升,不利于区域创新,而来自政府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会在知识生产阶段促进区域创新效率提升,在成果转化阶段阻碍区域创新效率提升。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从政府与企业两个方面给出提高区域创新效率的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铮 刘海燕 刘丽
各区域之间经济的相互影响关系始终是影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大问题。本文引入了 GDP溢出这一概念和 Mundell- Fleming模型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我国现阶段的具体情况 ,结合新经济增长利率对模型进行改进 ,建立了适合我国的区域间 GDP溢出研究模型 ,据此分析各影响因素与我国各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 ,在过去十年 ,我国东中西部 GDP溢出明显 ,其中中部地区的发展具有主要环节的作用 ,不过近年西部的重要性在变大。
关键词:
中国 东中西部 GDP 溢出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郭小卉 邢美慧
本文使用SVAR(StRuctuRAl VectoR AutoRegReSSion)模型来分析1978~2011年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结果显示三大地区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大小不同,且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我国的区域经济差距。在衡量货币政策时,M2是一个比较好的货币政策指标。在考察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时,区域间的溢出效应是非常重要的,忽略溢出效应将会低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经济 溢出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东中西部区域农业差异及其特征分析
政府竞争、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东中西部地级市的比较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地区差距研究——基于东中西部8个新农保试点县的比较分析
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户生产技术效率差异的实证分析——基于ISDF模型的分析
上海市终端能耗变动模式及驱动因素研究——基于LMDI分解的上海市与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比较分析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工业产业转移的趋势、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
浅析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特征——基于东中西部面板数据的分析
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环境的综合评价及分析——基于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测度与比较
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就业吸纳效应——基于东中西部地区的差异性分析
流通业发展区域性差异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东中西部区域的动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