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93)
2023(10077)
2022(8698)
2021(7756)
2020(6913)
2019(15779)
2018(15693)
2017(30884)
2016(16954)
2015(19666)
2014(20168)
2013(19903)
2012(18894)
2011(17036)
2010(17212)
2009(16085)
2008(16121)
2007(14900)
2006(12579)
2005(11078)
作者
(51277)
(42999)
(42916)
(40877)
(27224)
(20545)
(19697)
(16929)
(16151)
(15434)
(14485)
(14410)
(13594)
(13556)
(13531)
(13421)
(13305)
(12670)
(12449)
(12213)
(10760)
(10754)
(10707)
(9758)
(9665)
(9631)
(9572)
(9565)
(8826)
(8745)
学科
(79012)
经济(78924)
管理(47695)
(46467)
方法(39069)
(37284)
企业(37284)
数学(34915)
数学方法(34654)
(20427)
(19475)
中国(18826)
地方(16621)
业经(15888)
(15392)
(14898)
(13289)
贸易(13288)
农业(13191)
(12802)
(11934)
财务(11902)
财务管理(11863)
(11752)
金融(11744)
(11616)
银行(11580)
产业(11377)
理论(11367)
(11297)
机构
学院(252334)
大学(251924)
(106087)
经济(103906)
管理(96406)
研究(84161)
理学(83181)
理学院(82300)
管理学(80966)
管理学院(80501)
中国(62567)
(52646)
科学(51827)
(48845)
(45619)
(43049)
中心(39482)
财经(39126)
研究所(39098)
业大(39022)
(38649)
农业(36240)
(35412)
经济学(33460)
北京(32679)
(31944)
师范(31559)
经济学院(30608)
(30475)
(30166)
基金
项目(168572)
科学(131858)
研究(122696)
基金(121000)
(105272)
国家(104410)
科学基金(88836)
社会(77710)
社会科(73836)
社会科学(73814)
(67579)
基金项目(63996)
教育(57020)
(56276)
自然(56252)
自然科(54964)
自然科学(54945)
自然科学基金(53976)
资助(50491)
编号(50101)
成果(41144)
重点(38188)
(37730)
(37201)
课题(35157)
(35120)
创新(32866)
科研(32330)
教育部(32258)
国家社会(32147)
期刊
(113490)
经济(113490)
研究(70926)
中国(47654)
学报(41622)
(40816)
(38592)
科学(36132)
管理(32968)
大学(30904)
学学(29296)
农业(27180)
教育(25665)
技术(22456)
(22175)
金融(22175)
财经(19872)
业经(19515)
经济研究(18973)
(17175)
问题(15935)
(14587)
统计(14386)
技术经济(13309)
(12902)
商业(12596)
(12444)
(12435)
理论(11979)
决策(11795)
共检索到3669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利斌  赵莉  
文章构建了由产业平均集中率、区位熵、集聚指数组成的产业集聚测度指标体系,以广西27个制造业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该指标体系的合理性,比较了广西与全国其他地区的产业集聚水平和集聚速度,找出了广西集聚强化、集聚形成、集聚退化和集聚劣势产业。实证结果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广西的产业集聚现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薇  吕勇斌  赵琼  
文章构建了区域金融集聚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十一五时期31个省的金融集聚程度进行测算和纵横向的双向比较、定量地分析了区域金融发展的集聚性,揭示了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特征及动态变动规律,为不同地区金融发展过程中实施有针对性的策略提供了实证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石忆邵  
针对城市病的内涵与外延界定、成因、治理经验与对策等研究现状进行评述,指出存在的主要不足;初步构建了测度中国城市病的指标体系,并以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就城市病总指数而言,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2各类城市病在3个城市中存在明显差异性:上海的人口拥挤指数最高,北京次之,广州最小;广州的交通拥堵指数较高,北京与上海大致相近;北京的环境污染与风险指数明显高于上海和广州;广州的住房贫困指数略高于北京和上海。最后,提出了若干治理策略。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谭娜  高长春  
在回顾绩效评价一般理论与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创意产业园区的特性,构建了创意产业园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上海18家创意产业园区进行了绩效评价与分级。结合总体绩效评价结果,在分析各项能力差异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根据绩效能力差别对上海18家创意产业园区进行了分类,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促使其绩效提升的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申云  陈慧  陈晓娟  胡婷婷  
客观评价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状况,评估各省份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水平及短板,对于协同推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助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以农产品、农业多功能以及农业支撑为主的乡村产业振兴体系理论分析框架,采用熵权TOPSIS法对全国30个省份(不包含港澳台和西藏地区,下同)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指数进行了定量测度和比较。研究发现:①乡村产业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复合型的有机整体,既要体现总体逻辑主线又要体现区域特色。②全国30个省份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指数整体划分为3个梯队,且各梯队之间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指数差异较大,指数得分排序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③全国30个省份农业多功能产业体系发展指数得分整体优于乡村农产品产业体系发展指数与农业支撑产业体系发展指数,且各地区在乡村产业发展体系中存在不同的发展短板和弱项。④乡村产业振兴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人均GDP越高的省份,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指数得分也越高。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林春艳  姜慧  
针对工业化水平和工业化质量构建了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法得出影响中国山东省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与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进行横向比较,以明确差距,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袁晓玲  雷厉  仲云云  
以我国29个省份和东、中、西三大区域为评价对象,从低碳排放和发展能力两个层面,构建了中国区域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TOPSIS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整体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省际间及三大区域间差异显著。东部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远大于中西部地区,东、中、西部分别表现为相对低碳、中碳和相对高碳的经济发展特征。中西部地区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应尽可能地降低碳的排放,以提升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苑   聂长飞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文章在界定共同富裕基本内涵的基础上,从“富裕”和“共同”两个方面构建了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测度了中国2001—2019年的共同富裕指数,进一步分析了其变化趋势和驱动因素。研究结果显示,2001年以来,中国共同富裕水平虽然出现过小幅波动,但总体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共同富裕水平年均增长率为6.58%;同时,从内部构成来看,富裕水平和共同水平以及各分项水平总体均有提升,共同推动了共同富裕状况的改善;此外,从驱动中国共同富裕水平变化的主次因素来看,样本期内富裕水平的贡献率高达65.61%,远高于共同水平的34.39%,说明在研究期间,中国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有将近三分之二的贡献来自富裕水平的改善,且不同时期、不同分项指标的贡献率存在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骏  胡剑波  罗玉兰  
基于低碳经济理论中的碳源—碳汇分析框架,从生产、交通、建筑与居民生活碳源以及森林、绿地碳汇等方面构建了一套包含13项指标的低碳城市测度指标体系,应用该指标体系对国家确定的36个试点低碳城市进行了测算,发现厦门的低碳发展水平最高,济源的最低,利用聚类分析法将36个试点低碳城市分为了五类,对各类城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丽伟   郭俊华  
文章基于新质生产力内涵,构建了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2007—2021年的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最后运用Dagum基尼系数、收敛模型以及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剖析地区差异、敛散性和障碍因子。研究结果发现: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区域差异明显。区域间差异是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来源。全国及东部地区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具有σ收敛特征,全国及四大地区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具有β收敛特征,但收敛速度存在差异。技术成果转化能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教育支出力度是阻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段忠贤  吴艳秋  
政府数据开放是实现新时代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举措,也是透明政府建设的必然要求。最大限度发挥数据信息价值,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文章从广度、深度和效度三个方面构建政府数据开放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上海、贵州、北京、广东和浙江5个省级政府数据开放平台进行实证测度。结果表明: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实践仍处于探索阶段,数据开放程度不高,平台建设参差不齐,有待建立统一的一站式数据平台,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进政府数据开放标准化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政府数据开放质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晓  
文章基于虚拟经济的内涵并考虑到与现有统计体系的有效对接,从虚拟经济活动规模和虚拟经济积累程度两个维度构建虚拟经济核算指标体系,并运用这些指标对美国虚拟经济进行实证测度,结果显示,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能够有效测度美国经济虚拟化程度,不管是从虚拟经济活动规模,还是从虚拟经济积累程度来看,美国经济虚拟化程度不断提高,虚拟经济成为美国的核心经济;进一步从内在基础、内生动力、外部推力等方面分析了经济虚拟化的机制。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冯朝睿  赵倩莹  
数字治理是数字技术与治理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治理能力现代化转型的必然趋势和重要标杆。研究基于数字治理的理论逻辑和现实困境,从“投入-过程-产出”的视角构建政府数字治理能力测度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方法对中国31个省级政府数字治理能力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中国政府数字治理总体处于起步阶段,数字治理的能力和水平较低,区域间政府数字治理能力差异悬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区域性阶梯分布格局。通过综合测度分析,提出三条提升政府数字治理能力的对策建议:统筹政府数字治理规划,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制定整体性数字治理能力提升策略,确保数字治理效果;促进各省份数字治理协调发展,缩小政府数字治理差距。以期为促进中国数字治理能力整体提升、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敏  
通过对水利产业结构的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水利产业结构评价模型,并运用所建模型对江苏省某县的水利产业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超群  
普惠金融是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近年来,国家先后批复“五省七地”开展普惠金融改革试点,着力探索普惠金融发展的有效路径,在试点推进中,如何有效、准确地刻画改革效果值得深入思考。本文构建包含覆盖面、可得性、满意度和经济效应四个维度的普惠金融评估指标体系,以全国及部分改革试点为对象,从纵、横两个维度测度分析改革成效,并从发挥示范效应、推动融合发展、坚持数字引领、动态平衡发展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