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79)
2023(11452)
2022(10097)
2021(9204)
2020(7780)
2019(17995)
2018(17714)
2017(35219)
2016(18823)
2015(21175)
2014(21015)
2013(20974)
2012(19179)
2011(17172)
2010(16881)
2009(15264)
2008(14712)
2007(12682)
2006(10848)
2005(9151)
作者
(53650)
(44387)
(44120)
(41962)
(28320)
(21192)
(19998)
(17499)
(16907)
(15807)
(15310)
(14714)
(13888)
(13827)
(13783)
(13404)
(13227)
(13220)
(12598)
(12475)
(11019)
(10707)
(10704)
(9970)
(9924)
(9734)
(9726)
(9604)
(8931)
(8741)
学科
(83260)
经济(83171)
管理(54400)
(53385)
(44147)
企业(44147)
方法(41891)
数学(37040)
数学方法(36726)
(20647)
中国(19265)
(18855)
业经(18441)
地方(17860)
(15617)
农业(14002)
(13702)
贸易(13696)
技术(13424)
(13199)
产业(12724)
(12322)
(12270)
财务(12212)
理论(12209)
财务管理(12189)
环境(12145)
(12077)
企业财务(11625)
(10498)
机构
大学(269829)
学院(267940)
管理(112945)
(110306)
经济(108138)
理学(99633)
理学院(98640)
管理学(97150)
管理学院(96682)
研究(84682)
中国(60517)
(56204)
科学(52177)
(48109)
(40713)
业大(40226)
财经(40183)
(39768)
中心(38290)
研究所(37388)
(36674)
(36614)
北京(35064)
(34096)
师范(33817)
经济学(33503)
农业(31260)
(31012)
经济学院(30638)
财经大学(30205)
基金
项目(192581)
科学(152790)
基金(141332)
研究(141252)
(121827)
国家(120879)
科学基金(105561)
社会(90549)
社会科(86139)
社会科学(86120)
基金项目(75856)
(75111)
自然(68466)
自然科(66887)
自然科学(66876)
自然科学基金(65689)
教育(63909)
(62454)
资助(58475)
编号(56722)
成果(44605)
(42672)
重点(42276)
(41101)
(40324)
课题(38267)
创新(37508)
国家社会(37355)
教育部(37088)
人文(36874)
期刊
(112198)
经济(112198)
研究(76467)
中国(42981)
学报(40166)
管理(39489)
科学(37320)
(35021)
(33802)
大学(30707)
学学(29001)
教育(26276)
农业(24958)
技术(22692)
(19641)
金融(19641)
业经(19152)
财经(19006)
经济研究(18391)
(16156)
问题(15069)
理论(13812)
图书(13731)
技术经济(13729)
科技(13400)
实践(12730)
(12730)
商业(12535)
(12448)
统计(12252)
共检索到3677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宇  王子龙  许箫迪  
文章利用文化产业集聚的EG指数和CR指数对中国文化产业2007-2011年的集聚水平进行了测度,在对文化产业集聚进行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从行业视角和区域视角对文化产业的集聚特征及集聚趋势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证检验。计算结果表明,源市场效应是文化产业集聚过程中向心力的重要来源,知识溢出、要素共享等文化产业空间集聚效应将进一步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康  王昱方  肖寒  
本文采用修正的E-G指数和集中度模型,研究中国重工业特别是石化产业集聚演进规律,并通过SPSS回归模型对产业集聚与工业增长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多数重工业产业集聚水平出现下降,石化产业集聚变动显示出先上升后下降的特征。总体来看,石化产业集聚与工业增长有较强的相关性。石化产业上游的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处于高集聚;中游的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处于中度集聚;下游的化学纤维制造业处于极高集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则处于中度集聚。从完善石化产业政策的角度来看,上游的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在促进集聚提升的同时应关注规模经济效益问题;中游的炼焦及下游的化学原料制品业应强调结构调整,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加速产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子龙  谭清美  许箫迪  
产业集聚作为产业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由于规模收益递增和正的外部经济效应,产业集聚往往导致制造工业进一步趋向集中,对区域产业布局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产业空间集聚指数和行业集中度CRn指标对中国部分制造产业1994-2003年集聚水平进行了测度。计算结果表明:在研究时限内,除医药制造行业存在下降趋势以外,中国制造产业的总体集聚程度正在不断提高,产业集聚和地方化呈现增长趋势。产业集聚弹性能够反映出不同产业集聚水平变化对工业经济增长产生的不同影响,可以为我们评价和发展产业集群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宗成峰  
利用区位商指数对中国纺织产业2003~2005年的集聚水平进行了测定。计算结果表明:我国纺织产业在东部地区如上海、江苏、天津、浙江、广东、山东等省的产业集群程度比较高;中西部地区纺织产业集聚程度相对较低;纺织产业集聚程度与工业经济增长呈现高度的正相关性;我国纺织产业集聚弹性是0.8823,该行业的规模经济效益非常明显,存在较强的规模经济效应。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扬  
本文首先对产业集聚的相关理论、识别和测度方法进行阐述和分析,然后选用区位熵、空间基尼系数和行业集中度指数三种方法来分别测度西部地区产业集聚程度,计算结果表明:西部地区产业集聚类型受要素禀赋的影响,缺乏产业集聚形成适宜的制度环境,同时发现西部绝大多数产业集聚程度正在增加,产业集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关爱萍  陈锐  
产业集聚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对产业集聚水平测度的探索,因此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学术界在测度产业集聚水平上主要使用的几种方法,如行业集中度、空间基尼系数、E-G指数等,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评述,指出了各方法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其次在测度地区行业产业集聚水平时,对合理选择相应指标给出一定的建议,以期更为精确地测度我国及各区域的产业集聚水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占贞  王兆君  
运用行业集中度指数、产业区域集聚程度指数,从市场和区域相结合的角度测度林业产业集聚水平及其发展阶段,并进行实证分析。根据分析结论给出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木材采运业不适合作为集聚产业培植;林木种植培育业、经济林产品的种植与采集、木制品加工业可作为潜在产业集群进行引导和扶持;处于产业集聚发展期的锯材木片加工、人造板制造业集群,应整合各种资源大力培育发展;产业集聚水平较高的非木质林产品加工业、陆生野生动植物的繁殖与利用业集群,可作为林区发展的接续产业加快发展;处于产业集聚成熟期的木制家具业集群,应实施集群升级转型。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杨嵘  米娅  
本文采用E-G指数,从产业空间、时间和地理空间等维度测度中国2005-2012年能源化工产业集聚状况。在产业内部,上游行业集聚水平非常高,中游和下游行业集聚现象不明显;在时间上,能源化工产业集聚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呈缓慢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西部地区上游行业集聚程度非常高,部分行业在东部、中部和东北呈现集聚现象,但并没有显现一定的规律。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秋红  陈曦  
文章利用区位熵Eij和行业集中度指数CRn指标,对中国31个省、市、区高技术产业2000—2009年的集聚水平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整体集聚程度不断提高,多数内部行业的空间集聚程度也呈逐年增强趋势,产业内不同行业的集聚程度在区域间具有显著差异。最后,针对全文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各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琳彦  
随着产业集聚理论的发展,产业集聚测度方法研究已成为产业集聚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新方法的不断涌现不仅丰富了产业集聚测度方法的种类,同时也增加了产业集聚测度方法的选择。但是由于不同的方法假设条件和应用范围等各不相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正确地选择合适的测度方法是研究测度方法必须面临的问题。文章基于产业集聚理论,对产业集聚的测度方法区位熵、空间基尼系数、E-G指数、M-S指数、K函数、D-O指数、M函数以及Moran's I指数进行了研究,将其归为三类:基于总体经济活动的集聚测度法、距离空间测度法和空间自相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欢芳  李密  宾厚  
文章运用区位熵指数法基于静态集聚水平和动态集聚变化,分别测度了2010—2015年我国包装产业区域集聚水平。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区域包装产业的集聚程度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性,集聚水平的差异取决于资源地区分布结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联动程度以及前期产业基础等方面的因素。东部地区的包装资源相对集中,大部分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包装资源相对比较分散。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豆晓利  
本文利用区位基尼系数、区位熵指数、CR5指数对中国金融产业2001—2010年的集聚水平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金融业具有较为明显的集聚特征,且总体集聚程度不断增强,金融资源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其中北京、上海的金融集聚程度最高,而中西部地区金融集聚程度较低,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注重金融中心的辐射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焦兵  
首先对产业集聚的相关理论、识别和测度方法进行阐述和分析,然后选用区位熵、CRn指数、赫芬达尔指数、空间集聚指数和Devereux指数等五种方法来分别测度陕西石油天然气产业集聚程度和上下游一体化程度。测度结果发现,陕西石油天然气产业的上游已显现出较强的集聚性,但是,下游并没有体现出相应的集聚性,而且上下游产业间的一体化程度还很低。陕西石油天然气产业布局的上述缺陷,是导致当地资源禀赋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主要原因。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许红  张春芳  
集聚是中国IT产业重要的区位特征。对1994年~2006年中国IT产业集聚度测算表明,中国IT产业的集聚度正在逐年提高,并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利斌  赵莉  
文章构建了由产业平均集中率、区位熵、集聚指数组成的产业集聚测度指标体系,以广西27个制造业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该指标体系的合理性,比较了广西与全国其他地区的产业集聚水平和集聚速度,找出了广西集聚强化、集聚形成、集聚退化和集聚劣势产业。实证结果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广西的产业集聚现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