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35)
- 2023(14685)
- 2022(12718)
- 2021(11920)
- 2020(10007)
- 2019(23398)
- 2018(22932)
- 2017(44483)
- 2016(23821)
- 2015(27076)
- 2014(26659)
- 2013(26673)
- 2012(24700)
- 2011(22255)
- 2010(21889)
- 2009(20024)
- 2008(19335)
- 2007(16509)
- 2006(14247)
- 2005(12417)
- 学科
- 济(104698)
- 经济(104589)
- 管理(65121)
- 业(62481)
- 企(50227)
- 企业(50227)
- 方法(49649)
- 数学(43955)
- 数学方法(43466)
- 中国(27757)
- 农(27076)
- 财(22809)
- 业经(22183)
- 地方(21678)
- 学(20154)
- 贸(19916)
- 贸易(19904)
- 易(19309)
- 农业(18157)
- 制(16704)
- 环境(15544)
- 技术(15461)
- 和(15236)
- 理论(14730)
- 产业(13983)
- 融(13975)
- 金融(13972)
- 务(13945)
- 财务(13880)
- 财务管理(13852)
- 机构
- 大学(341015)
- 学院(337188)
- 济(143233)
- 经济(140503)
- 管理(135898)
- 理学(118809)
- 理学院(117525)
- 管理学(115627)
- 管理学院(115039)
- 研究(114840)
- 中国(85949)
- 京(73203)
- 科学(69589)
- 财(61833)
- 所(56264)
- 研究所(51626)
- 中心(51443)
- 农(51393)
- 财经(51002)
- 业大(49384)
- 经(46564)
- 北京(46517)
- 江(46278)
- 经济学(44311)
- 范(44112)
- 师范(43776)
- 院(41977)
- 农业(40397)
- 经济学院(40207)
- 财经大学(38102)
- 基金
- 项目(236389)
- 科学(187324)
- 基金(174052)
- 研究(173416)
- 家(151117)
- 国家(149958)
- 科学基金(129582)
- 社会(111577)
- 社会科(106001)
- 社会科学(105977)
- 基金项目(92164)
- 省(89506)
- 自然(83350)
- 自然科(81454)
- 自然科学(81438)
- 自然科学基金(79983)
- 教育(78341)
- 划(75743)
- 资助(72589)
- 编号(69203)
- 成果(55404)
- 部(53117)
- 重点(52332)
- 发(50727)
- 创(48687)
- 课题(47308)
- 国家社会(46781)
- 教育部(45899)
- 创新(45469)
- 科研(44928)
- 期刊
- 济(148761)
- 经济(148761)
- 研究(100118)
- 中国(59957)
- 学报(50838)
- 科学(48326)
- 管理(48109)
- 农(45697)
- 财(44094)
- 大学(38939)
- 学学(36462)
- 教育(33979)
- 农业(32514)
- 技术(28540)
- 融(26334)
- 金融(26334)
- 经济研究(25022)
- 财经(24181)
- 业经(23241)
- 经(20756)
- 问题(20002)
- 图书(17803)
- 业(17450)
- 技术经济(17047)
- 统计(16728)
- 贸(16563)
- 理论(15991)
- 科技(15863)
- 资源(15403)
- 世界(14929)
共检索到4828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宗成峰
利用区位商指数对中国纺织产业2003~2005年的集聚水平进行了测定。计算结果表明:我国纺织产业在东部地区如上海、江苏、天津、浙江、广东、山东等省的产业集群程度比较高;中西部地区纺织产业集聚程度相对较低;纺织产业集聚程度与工业经济增长呈现高度的正相关性;我国纺织产业集聚弹性是0.8823,该行业的规模经济效益非常明显,存在较强的规模经济效应。
关键词:
纺织产业 集聚水平 区位商指数 集聚弹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宇 王子龙 许箫迪
文章利用文化产业集聚的EG指数和CR指数对中国文化产业2007-2011年的集聚水平进行了测度,在对文化产业集聚进行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从行业视角和区域视角对文化产业的集聚特征及集聚趋势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证检验。计算结果表明,源市场效应是文化产业集聚过程中向心力的重要来源,知识溢出、要素共享等文化产业空间集聚效应将进一步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康 王昱方 肖寒
本文采用修正的E-G指数和集中度模型,研究中国重工业特别是石化产业集聚演进规律,并通过SPSS回归模型对产业集聚与工业增长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多数重工业产业集聚水平出现下降,石化产业集聚变动显示出先上升后下降的特征。总体来看,石化产业集聚与工业增长有较强的相关性。石化产业上游的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处于高集聚;中游的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处于中度集聚;下游的化学纤维制造业处于极高集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则处于中度集聚。从完善石化产业政策的角度来看,上游的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在促进集聚提升的同时应关注规模经济效益问题;中游的炼焦及下游的化学原料制品业应强调结构调整,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加速产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子龙 谭清美 许箫迪
产业集聚作为产业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由于规模收益递增和正的外部经济效应,产业集聚往往导致制造工业进一步趋向集中,对区域产业布局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产业空间集聚指数和行业集中度CRn指标对中国部分制造产业1994-2003年集聚水平进行了测度。计算结果表明:在研究时限内,除医药制造行业存在下降趋势以外,中国制造产业的总体集聚程度正在不断提高,产业集聚和地方化呈现增长趋势。产业集聚弹性能够反映出不同产业集聚水平变化对工业经济增长产生的不同影响,可以为我们评价和发展产业集群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关爱萍 陈锐
产业集聚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对产业集聚水平测度的探索,因此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学术界在测度产业集聚水平上主要使用的几种方法,如行业集中度、空间基尼系数、E-G指数等,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评述,指出了各方法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其次在测度地区行业产业集聚水平时,对合理选择相应指标给出一定的建议,以期更为精确地测度我国及各区域的产业集聚水平。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扬
本文首先对产业集聚的相关理论、识别和测度方法进行阐述和分析,然后选用区位熵、空间基尼系数和行业集中度指数三种方法来分别测度西部地区产业集聚程度,计算结果表明:西部地区产业集聚类型受要素禀赋的影响,缺乏产业集聚形成适宜的制度环境,同时发现西部绝大多数产业集聚程度正在增加,产业集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西部地区 产业集聚 测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琳彦
随着产业集聚理论的发展,产业集聚测度方法研究已成为产业集聚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新方法的不断涌现不仅丰富了产业集聚测度方法的种类,同时也增加了产业集聚测度方法的选择。但是由于不同的方法假设条件和应用范围等各不相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正确地选择合适的测度方法是研究测度方法必须面临的问题。文章基于产业集聚理论,对产业集聚的测度方法区位熵、空间基尼系数、E-G指数、M-S指数、K函数、D-O指数、M函数以及Moran's I指数进行了研究,将其归为三类:基于总体经济活动的集聚测度法、距离空间测度法和空间自相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石左
产业转移是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提升地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如何科学选择产业转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构建产业区域集聚指数,分析了江西产业转移及集聚趋势。分析发现,江西省应着重培育能源、化工、医药等支柱产业。本文立足于江西省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产业集聚 实证研究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豆晓利
本文利用区位基尼系数、区位熵指数、CR5指数对中国金融产业2001—2010年的集聚水平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金融业具有较为明显的集聚特征,且总体集聚程度不断增强,金融资源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其中北京、上海的金融集聚程度最高,而中西部地区金融集聚程度较低,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注重金融中心的辐射效应。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许红 张春芳
集聚是中国IT产业重要的区位特征。对1994年~2006年中国IT产业集聚度测算表明,中国IT产业的集聚度正在逐年提高,并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关键词:
IT 产业 产业集聚 产业集中指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唐绪兵 钟叶姣
地区产业规模是影响产业集聚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数据,以产业规模、专业化指数、企业平均规模等三个指标表示产业集聚,对产业集聚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产业规模对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影响较大,而专业化指数、企业平均规模对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影响较小。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垂直专业化分工 纺织服装产业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夏永红 沈文星 李存芳
梳理了基于离散空间单元和连续空间单元的共同集聚测度方法,并从共同集聚测度方法的发展脉络与应用、测度范围和选择合适方法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各种共同集聚测度方法之间具有继承和交叉发展的趋势;测度范围包括异质性产业、异质性公司和异质性人群共同集聚,微观异质性主体的共同集聚是未来共同集聚研究的主要方向;在实际应用中主要依据研究目的、研究范围、数据要求以及集聚动力来源等选择合适的共同集聚测度方法。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共同集聚 测度方法 测度范围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斯敖
产业集聚测度方法是产业集聚研究重要的工具,一直倍受经济学家关注。随着产业集聚理论的演变与发展,其测度方法也在不断演变与发展。对产业集聚测度方法进行输理与比较分析,以供更好地选择与运用。
关键词:
产业集聚 测度方法 研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孙健 刘铮
以高新区企业为研究对象,非高新区高新企业为对照组,采用2007~2010年高新技术企业数据,分析高新区政策是否有利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和企业生产率的提升。结果表明,高新区政策是有效的,但显著性逐年减小,东部发达地区的高新区政策为产业集聚和生产率提升带来正的效应,中西部地区无显著关系,我国的核心—边缘问题已逐渐形成。同时,高新区政策在人才开发和技术收入方面存在负效应。
关键词:
高新区政策 产业集聚 生产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培培 朱小川
通过理论分析,假定该种影响是倒U型的,即一定程度的相关性集聚会因为加速关联产业间知识外溢,而过多的相关性集聚则会增加区域遭受经济冲击而停滞的可能。以此为依据构建解析模型,以1998~2013年中国226个地级以上城市为样本,选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运用非参数协方差矩阵估计方法进行经验分析。验证了理论模型,即区域产业集聚相关性经济对经济产出的影响为倒U型。根据结论,对不同类型的城市给出相应的优化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