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79)
2023(12481)
2022(10835)
2021(10193)
2020(8631)
2019(20107)
2018(20335)
2017(39907)
2016(21473)
2015(24276)
2014(24429)
2013(23996)
2012(21696)
2011(19498)
2010(19571)
2009(17804)
2008(17204)
2007(14973)
2006(12914)
2005(11193)
作者
(62070)
(51418)
(51295)
(48718)
(32669)
(24617)
(23202)
(20341)
(19550)
(18397)
(17599)
(17018)
(16275)
(16180)
(15789)
(15520)
(15361)
(15352)
(14596)
(14499)
(12779)
(12546)
(12537)
(11698)
(11445)
(11321)
(11292)
(11269)
(10331)
(10145)
学科
(90498)
经济(90409)
管理(63377)
(59363)
(50502)
企业(50502)
方法(44984)
数学(39313)
数学方法(38636)
(22305)
中国(20794)
业经(20095)
(19486)
(19314)
地方(18656)
环境(17310)
理论(15897)
(14813)
贸易(14806)
技术(14783)
农业(14667)
(14642)
(14291)
(14049)
(13671)
产业(12694)
(12553)
财务(12480)
财务管理(12458)
企业财务(11783)
机构
大学(306141)
学院(305921)
管理(125788)
(119150)
经济(116560)
理学(110497)
理学院(109304)
管理学(107096)
管理学院(106576)
研究(97462)
中国(69890)
(65056)
科学(62746)
(51311)
(48389)
(46785)
业大(46676)
研究所(44558)
中心(43782)
(42747)
财经(42347)
北京(40798)
(40093)
师范(39743)
(38401)
农业(36727)
(35776)
(35396)
经济学(35013)
技术(32447)
基金
项目(216216)
科学(170343)
基金(156670)
研究(156371)
(136175)
国家(135090)
科学基金(117029)
社会(97795)
社会科(92778)
社会科学(92753)
(85430)
基金项目(83422)
自然(77690)
自然科(75888)
自然科学(75871)
自然科学基金(74468)
教育(71862)
(71327)
资助(65760)
编号(63688)
成果(50244)
重点(47984)
(46838)
(45889)
(45113)
课题(43614)
创新(41947)
科研(41363)
教育部(40144)
大学(39957)
期刊
(125236)
经济(125236)
研究(84441)
中国(52943)
学报(47710)
管理(45689)
科学(44784)
(41775)
(37123)
大学(36183)
学学(34141)
教育(33236)
农业(29665)
技术(27944)
业经(21848)
经济研究(20205)
(20077)
金融(20077)
财经(19599)
(16714)
图书(16475)
问题(16235)
科技(15762)
技术经济(15658)
(15232)
统计(15126)
理论(14553)
商业(14151)
资源(14101)
(14015)
共检索到4251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寇冬雪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如何利用集聚效应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降低污染排放强度、提高资源环境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将产业集聚分为专业化、多样化、相关多样化和无关多样化四种模式,选取2003—2017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结果显示: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均有助于改善环境污染。多样化集聚中,产业间内在关联性与环境污染呈现负相关。相关多样化集聚能显著改善环境污染,无关多样化集聚则会加剧环境污染。此外,上述结论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域异质性并受城市特征的影响。专业化集聚程度的提升对西部地区和资源型城市的环境污染改善作用更大,多样化集聚程度的提升对东部地区和非资源型城市的环境污染改善作用更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寇冬雪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如何利用集聚效应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降低污染排放强度、提高资源环境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将产业集聚分为专业化、多样化、相关多样化和无关多样化四种模式,选取2003—2017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结果显示: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均有助于改善环境污染。多样化集聚中,产业间内在关联性与环境污染呈现负相关。相关多样化集聚能显著改善环境污染,无关多样化集聚则会加剧环境污染。此外,上述结论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域异质性并受城市特征的影响。专业化集聚程度的提升对西部地区和资源型城市的环境污染改善作用更大,多样化集聚程度的提升对东部地区和非资源型城市的环境污染改善作用更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建荣  郭士康  
文章基于2008—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区位熵测算各省份产业集聚程度,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度环境污染指数,通过构建GTWR模型考察产业集聚、人口规模对于环境污染的影响及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中国省域环境污染差异性与关联性并存,环境污染指数整体表现为"东强西弱"的态势;产业集聚、人口规模对于环境污染的影响呈现明显的时空非平稳性及异质性;各区域两要素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系数时序波动方向以及作用强度不同;系数时变形态不同,呈现"倒U"型、下降等变化态势;系数空间分布呈现东、中、西部梯度变化的格局。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季书涵  朱英明  
资源错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阻力,而环境污染也会使行业和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方式受阻,为研究污染排放作为中介变量时,产业集聚与资源错配的关系,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2010—2013年数据,通过中介模型、面板模型和门槛模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不同资源错配情况下,产业集聚对资源错配的改善效果会被环境污染削弱,且产业集聚不利于资源错配时,环境污染更会加剧错配。污染排放作为中介变量能够在产业集聚影响资源错配的过程中形成三个门槛点,将不同行业划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本文结合分析结论,对如何控制污染排放从而取得产业高效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尚海洋  毛必文  
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影响的分析对于产业的总体布局有着深远的意义。选取我国31个省份2004~2013年的面板数据作为分析样本,以IPAT模型为基础,加入反映产业集聚的变量,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全国而言,产业集聚的提高,将会加重环境的污染;而分区来看,产业集聚能够改善东部地区的环境,对中西部地区环境污染却加重。在此基础上,对实证结果进行内生性检验,发现产业集聚与环境的关系处于"U"型曲线的上升阶段。基于实证结果,最后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以解决产业集聚发展与环境污染的两难问题。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韩晶  毛渊龙  朱兆一  
文章利用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2007~2016年的数据,检验了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并考察了集聚外部性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及其外部性与环境污染之间均存在一定的倒"U"型关系,但大部分城市产业集聚并未达到拐点水平,不过多数城市至少在专业化或多样化外部性一项上处于曲线的下降阶段。具体而言,仅有少数资源型城市在专业化上处于倒"U"型曲线的下降阶段,而其他多数城市则在多样化上更接近曲线的下降阶段,特别是地区行政和经济中心城市以及环保部重点监测城市。此外,不同污染物面临的拐点并不相同,二氧化硫和废水污染相对于烟粉尘污染拐点水平更高。因此,明确不同城市在专业化和多样化上的各自优势以及污染类型方能实现对环境污染的有效控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瑞  
基于中国283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测度了产业集聚对城市环境污染影响的促进效应、抑制效应及净效应。结果显示:产业集聚的抑制效应降低了城市环境污染41. 34%,促进效应增加了城市环境污染19. 58%;在促进效应和抑制效应共同作用下,产业集聚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净效应降低了城市环境污染21. 77%;产业集聚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净效应在不同年份、不同省份和不同地区均显著为负,产业集聚对城市环境污染的降低作用超过了增加作用;随着第二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产业集聚降低城市环境污染的净效应递减,第二产业的集聚弱化了产业集聚降低城市环境污染的作用;随着第三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产业集聚降低城市环境污染的净效应递增,第三产业的集聚强化了产业集聚降低城市环境污染的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何正霞  曹长帅  王建明  
在中国着力实现绿色经济转型和引导产业集聚发展的背景下,文章基于2003—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统计数据,揭示了污染密集型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空间区位特征和发展方向。通过构建动态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环境规制、污染型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污染密集型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重心均有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环境规制对环境污染有着显著抑制作用且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污染型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呈"倒U"型非线性关系,即污染型产业集聚到达阈值后,环境污染会减少,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为缓解中国环境问题并实现绿色经济发展布局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可  豆建民  
文章在既有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集聚的污染外部性作用机制理论框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该理论框架进行了验证,并计算了能反映各城市集聚的污染程度指数。结果发现,产出规模、产出结构和产出效率是导致污染的主要原因,产出规模导致的污染占总污染的1/3;集聚所引起的产出效率和成本的提高反而加重了环境污染。大城市的集聚对周围城市有较大的临近污染效应,使成本对污染的约束作用失效;中国城市的集聚水平与集聚的污染效应在空间上整体呈现分异趋势,东部地区城市的集聚水平较高,集聚的污染效应却相对较低。绝大多数省会城市的集聚是环境有效率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和省会城市集聚的环境效率高于中小城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杰  林云  
选取2005~2012年我国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从产业层面探讨我国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产业规模、外商直接投资、能源消耗、科技投入、环境规制等条件下,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呈倒"N"型关系,并且目前我国制造业集聚水平以中低集聚度为主,处于倒"N"型曲线的两个转折点之间。据此,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制造业集聚水平以降低环境污染水平的政策建议,最终实现经济增长和保护环境的双赢。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锐波  石思文  
基于2003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联立方程考虑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内生性,探讨了二者相互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具有的知识共享及技术溢出效应有助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及管理水平,降低单位产出能耗,改善生态环境。而环境污染提高了企业生产成本,加速企业外迁,抑制了产业集聚。研究结论证实了我国存在"污染避难所"现象,提示政府应动态看待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间的互动关系,避免盲目产业转移而降低环境治理效率,引起更大范围的生态环境问题。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颖  张佩佩  陈思霞  
为促进我国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环境治理目标,本文利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工业集聚程度与环境绩效之间的关系,并依据不同地区的环境规制、技术创新水平和市场化程度,检验产业集聚与环境绩效间关系的异质性。研究显示:(1)工业集聚与环境绩效之间为倒"N"型的关系,存在两个拐点。(2)在环境规制程度低的地区,工业集聚与环境绩效呈倒"N"型关系,但拐点有所变化;在环境规制程度高的地区,两者呈"U"型关系。(3)在技术创新水平低的地区,工业集聚与环境绩效呈完全负相关关系;在技术创新水平高的地区,两者呈"U"型关系。(4)在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工业集聚的环境正外部性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最后,本文提出相应建议:鼓励产业结构优化、促进转型升级;坚持创新驱动,激发产业集聚与创新的交互作用,改善环境绩效。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石家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以惊人的速度和规模发展,尽管2008年金融危机使出口持续疲软,但2017年上半年我国出口实现同比15%的增长。回首过去三十年,与出口发展相伴的是不断出现的集聚区和巨大的高能耗、环境污染。引入空间地理集聚,将其对环境的影响考虑在内,从更环保的角度考察出口是研究我国出口的重要方向。关于产业集聚的环境效应和出口效应的理论研究和经验分析都得到了许多创新性观点。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关于产业集聚及其对我国环境污染和制造业出口影响的研究,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伟娜  
文章从产业集聚这一新的视角回顾中国建国以来经济版图的变迁,分析了不同时间段内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及其带来的环境问题,结论指出,产业集聚虽然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一定程度上的区域协调,但也带来了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永旺  马晓钰  杨瑞瑞  
协调好人口、经济与环境的发展关系,必须厘清人口集聚、经济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因果关系。文章基于我国2007~2016年省级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面板协整检验以及面板误差修正模型(PECM)采用动态广义最小二乘法(DGLS)估计,对三者之间的长期因果关系和短期因果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关系中,人口集聚、经济集聚与环境污染三者之间呈现单向环形因果关系;在长期关系中,人口集聚、经济集聚与环境污染呈现双向环形因果关系。基于长期和短期因果关系的不同,我国在制定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时应抓住侧重点,以期实现区域经济、人口城镇化、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