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72)
- 2023(13787)
- 2022(11877)
- 2021(10978)
- 2020(8976)
- 2019(20741)
- 2018(20759)
- 2017(39861)
- 2016(21707)
- 2015(24233)
- 2014(24423)
- 2013(24314)
- 2012(22654)
- 2011(20573)
- 2010(20699)
- 2009(18695)
- 2008(18155)
- 2007(15908)
- 2006(14173)
- 2005(12578)
- 学科
- 济(96703)
- 经济(96610)
- 管理(58707)
- 业(56999)
- 企(45297)
- 企业(45297)
- 方法(37532)
- 数学(31958)
- 数学方法(31639)
- 中国(29532)
- 地方(27583)
- 农(25824)
- 业经(22537)
- 学(19619)
- 财(18467)
- 农业(17640)
- 环境(15666)
- 贸(15635)
- 贸易(15621)
- 技术(15320)
- 制(15273)
- 易(15008)
- 地方经济(14921)
- 和(14885)
- 理论(14610)
- 发(14551)
- 产业(14108)
- 银(14039)
- 银行(13999)
- 融(13863)
- 机构
- 大学(308121)
- 学院(308120)
- 济(123871)
- 管理(122646)
- 经济(121022)
- 研究(108267)
- 理学(105595)
- 理学院(104363)
- 管理学(102690)
- 管理学院(102134)
- 中国(78798)
- 科学(67677)
- 京(67648)
- 所(54440)
- 财(53862)
- 农(49824)
- 研究所(49530)
- 中心(47966)
- 业大(45916)
- 江(45384)
- 北京(43275)
- 范(43184)
- 财经(42953)
- 师范(42811)
- 院(39733)
- 经(38950)
- 农业(38716)
- 州(37580)
- 经济学(36332)
- 师范大学(34701)
- 基金
- 项目(211300)
- 科学(166207)
- 研究(155890)
- 基金(151281)
- 家(131338)
- 国家(130215)
- 科学基金(111939)
- 社会(97680)
- 社会科(92597)
- 社会科学(92575)
- 省(83746)
- 基金项目(81321)
- 自然(72105)
- 自然科(70388)
- 自然科学(70376)
- 教育(70051)
- 划(70035)
- 自然科学基金(69067)
- 编号(63998)
- 资助(61438)
- 成果(51535)
- 发(49691)
- 重点(47184)
- 部(45438)
- 课题(44606)
- 创(43939)
- 创新(40931)
- 发展(40010)
- 国家社会(39495)
- 展(39394)
- 期刊
- 济(141974)
- 经济(141974)
- 研究(94277)
- 中国(61160)
- 学报(46502)
- 农(46220)
- 管理(45603)
- 科学(44806)
- 财(37501)
- 教育(36396)
- 大学(34876)
- 学学(32622)
- 农业(32431)
- 技术(27211)
- 融(26490)
- 金融(26490)
- 业经(24863)
- 经济研究(21925)
- 问题(19964)
- 财经(19901)
- 图书(17533)
- 经(17064)
- 业(16525)
- 科技(15896)
- 技术经济(15326)
- 理论(15082)
- 现代(15038)
- 商业(14459)
- 资源(14336)
- 发(14129)
共检索到4599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罗洪群 肖丹
通过分析川渝城市群与产业群发展的矛盾与冲突,重点探讨了产业集聚支撑的川渝城市群发展体系的建设重点,认为川渝城市群必须走一条以产业集聚、关联发展为支撑、网络化发展双中心——外围城市群落的双核型城市群发展道路。
关键词:
川渝城市群 产业集聚 产业集群 城市发展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苏雪串
城市化的基本特征即要素集聚,聚集经济是城市化的基本动力,产业集群有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从而促进城市化,城市群的发展是城市化达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不同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上,要素集聚、产业集群和城市群分别起主要作用。我国地域辽阔,地区间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加速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需要同时发挥城市聚集经济、产业集群和城市群的作用。
关键词:
城市化 要素集聚 产业集群 城市群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龙云安 张健 冯果
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升级实践路径研究热潮不断升级。以成渝城市群为例,构建3种空间权重系数,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金融深化、金融集聚及交互作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深化与金融集聚相互作用更为有效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同时,成渝城市群金融深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显著的空间正向效应,但是金融集聚有显著负面空间效应,呈现高低集聚状态;在不同权重下,金融深化与金融集聚均会对周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影响,但存在明显差异。在此背景下,提出成渝城市群与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对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邱健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以发展现代城市群、加快推进城市化为抓手,推动经济结构深层次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四川作为西部内陆大省,能否充分发挥城市经济效益规模递增效应、在核心城市群发展的关键点上取得突破,将从根本上决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叶文辉 伍运春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城镇化稳步推进,城市群发展迅速,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崛起成为国家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被称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长江中游、成渝地区等一批城市群也快速崛起。本文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成渝城市群2007—2016年经济增长的空间集聚效应和溢出效应,并利用耦合度模型测算空间集聚效应、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度。研究发现:成渝城市群空间集聚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中心—外围"模式特点,趋于上升阶段,但还相对较低,重庆市核心区域的耦合度略高于成都市。
关键词:
成渝城市群 集聚效应 溢出效应 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延吉
区域产业集聚是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产业集聚与扩散推动城市群大中小城镇的发展。城市群是区域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的扩展促进了产业的扩散与再集聚。区域产业集聚与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推动了地区经济整体发展。辽中南城市群在老工业基地产业振兴的过程中推进了新的产业集聚。煤炭产业、钢铁产业、石化产业的集聚发展促进城市的发展,装备制造业在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中培育新的优势,沈阳、大连等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发展促进了核心城市新产业的培育与壮大。调整城市群产业集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推进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全面振兴。
关键词:
城市群 产业集聚 格局 辽中南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英明
我国的城市群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发生显著变化,集聚式城市化开始成为新的发展模式之一。本文对中国城市群区集聚式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区域效应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城市群区集聚式城市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群区 集聚式城市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曾鹏 阙菲菲
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区位商分析法、经济重心分析法分别对川渝城市群的城市发展水平、发展联系、空间重心演变路径进行研究,探寻川渝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空间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川渝城市群内的城市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城市内部各行业的分配存在差距,但各城市的辐射能力都比较强,而各指标重心变化趋势整体表现为东西差距和南北差距逐渐变小。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川渝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苗长虹
一、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与黄河流域工业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内需与外需取决于人口规模和结构、收入水平和结构以及贸易的便利程度。经过20世纪80年代以来深入推进的全球化进程,世界各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定位和分工格局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和向外资的开放为战略和政策导向,利用农业国数量巨大且供给充足的农业剩余劳动力优势和东部沿海的地缘优势,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吴福象 沈浩平
我国传统的城镇化模式已不可持续,为此"十八大"提出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这种创新驱动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可以通过要素空间集聚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以长三角城市群16个核心城市为例,解析了城镇化过程中城市群以人力资本为代表的创新要素的空间集聚,提高了集聚的外部经济性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在要素集聚和分散的自由流动中城市群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最终实现不同层级城市的产业协同发展的内在机制。在未来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群体系构建中,应发挥要素的空间溢出效应,促进人才和产业的双向互动,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格局,促进地区产业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川
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发展是城市群建设的根本要求。本文通过耦合协调度函数分析发现,成渝城市群在时序上呈现小范围的上下浮动以及从以人口为主导转向以空间为主导的特征,在空间上一直维持以重庆和成都为中心的发展结构、其他城市发展水平差距缩小的特征。但由于产业结构转型过慢,导致成渝地区的大部分城市表现出产业与空间协调度滞后的特点。因此,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空间布局,促进人口、产业、空间协调发展,使成渝城市群更快成长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关键词:
成渝城市群 熵值法 耦合协调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友金 罗登辉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加速,打造城市群,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或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主体战略。城市群的发展最终还是体现在城市群整体的产业发展,城际战略产业链是构筑城市群产业体系的关键,也是制订城市群发展战略的重要支点。文章探讨了城市群概念与城市群的竞争特征,分析了城市群产业分工发展新趋势,提出了构建的基本方略。
关键词:
战略产业链 城市群 产业分工 发展战略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高国力 黄征学 滕飞 李爱民
东北地区城市群是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议首次提出的,需要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分析,认为目前东北地区城市群是由"三大两小"五个城市群组成的城市群组团。加快推进东北地区城市群发展,需要强化轴带引领作用,优化城镇体系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市群内部及城市群之间的分工合作。为此,需要在构建体制机制、建立统一市场体系、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强监测评估和奖惩等方面着力,提高经济集聚度,提升区域竞争力,夯实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空间基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西君 刘科伟 高岩辉
城市群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关中城市群作为一个雏形的城市群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障碍,所以加强关中城市群建设与发展是非常必要的。针对这一点,在对关中城市群发展条件背景、现状特征和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中城市群的规划设想及保证措施。
关键词:
关中城市群 设想 对策措施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高国力 黄征学 滕飞 李爱民
东北地区城市群是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议首次提出的,需要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分析,认为目前东北地区城市群是由"三大两小"五个城市群组成的城市群组团。加快推进东北地区城市群发展,需要强化轴带引领作用,优化城镇体系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市群内部及城市群之间的分工合作。为此,需要在构建体制机制、建立统一市场体系、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强监测评估和奖惩等方面着力,提高经济集聚度,提升区域竞争力,夯实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空间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