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559)
2023(21033)
2022(18041)
2021(16657)
2020(14286)
2019(32713)
2018(32127)
2017(60774)
2016(33417)
2015(37702)
2014(37266)
2013(36997)
2012(34107)
2011(30872)
2010(30597)
2009(28252)
2008(27879)
2007(24501)
2006(21006)
2005(18452)
作者
(99867)
(83683)
(83030)
(78969)
(52798)
(40144)
(37771)
(32833)
(31518)
(29565)
(28305)
(28221)
(26498)
(26285)
(25893)
(25868)
(25544)
(24814)
(23942)
(23922)
(21013)
(20496)
(20402)
(18820)
(18779)
(18461)
(18442)
(18326)
(16883)
(16612)
学科
(134549)
经济(134401)
管理(92576)
(88734)
(72589)
企业(72589)
方法(63758)
数学(55965)
数学方法(55253)
(36096)
中国(35859)
(34115)
(31276)
业经(29761)
(26431)
贸易(26422)
(25665)
地方(25615)
(24229)
农业(24002)
(21782)
财务(21702)
财务管理(21656)
(20812)
理论(20738)
银行(20717)
技术(20678)
企业财务(20495)
(20435)
环境(20413)
机构
大学(481017)
学院(478316)
(191557)
经济(187671)
管理(183798)
研究(165408)
理学(160191)
理学院(158346)
管理学(155232)
管理学院(154410)
中国(122565)
科学(106954)
(102380)
(88600)
(85185)
(85097)
研究所(78501)
业大(78291)
中心(74899)
农业(70503)
财经(69502)
(68391)
北京(64330)
(63379)
(61725)
师范(60945)
(59773)
经济学(58519)
(55291)
经济学院(53086)
基金
项目(334114)
科学(260586)
基金(242655)
研究(233932)
(215964)
国家(214257)
科学基金(181587)
社会(146728)
社会科(139126)
社会科学(139086)
(130060)
基金项目(128401)
自然(121659)
自然科(118874)
自然科学(118834)
自然科学基金(116695)
(110900)
教育(107228)
资助(100902)
编号(93080)
重点(76022)
成果(74627)
(72826)
(71224)
(68949)
科研(65163)
创新(64533)
课题(64518)
计划(63694)
大学(61510)
期刊
(199170)
经济(199170)
研究(133237)
学报(87385)
中国(86070)
(79195)
科学(76225)
大学(64345)
(64251)
管理(64225)
学学(61031)
农业(54460)
教育(46441)
技术(39632)
(38023)
金融(38023)
经济研究(33429)
财经(33408)
业经(32430)
(29304)
(28725)
问题(26234)
(24433)
科技(23779)
图书(23407)
统计(23130)
技术经济(22828)
业大(22599)
(21940)
资源(21332)
共检索到6831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潘雅茹  陈峥  罗良文  
文章采用2006-2015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广义矩模型实证检验产业集聚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非线性效应,并利用面板门限模型检验产业集聚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门限值。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升,且二者之间存在稳健倒"U"形关系,产业集聚对能源效率存在显著门槛效应;当产业集聚水平低于门槛值1.45时,产业集聚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显著正向效应;当产业集聚水平高于1.45时,产业集聚则会抑制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潘雅茹  陈峥  罗良文  
文章采用2006-2015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广义矩模型实证检验产业集聚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非线性效应,并利用面板门限模型检验产业集聚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门限值。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升,且二者之间存在稳健倒"U"形关系,产业集聚对能源效率存在显著门槛效应;当产业集聚水平低于门槛值1.45时,产业集聚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显著正向效应;当产业集聚水平高于1.45时,产业集聚则会抑制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升。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海宁  陈媛媛  
文章从外部性的角度探讨了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鉴于产业外部性即产业集聚会促进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的已有研究,文章提出了产业集聚也可以提高能源效率的假说,并借助中国2001-2007年25个工业行业的数据,采用DEA的方法测度了全要素(各类)能源效率以及产业集聚程度指标。结果发现能源密集型行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较低,而能源非密集型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较高;资源依赖性行业及出口密集型等行业集聚程度较高;烟草行业的能源效率和集聚程度均居首位。随后文章采用实证的方法验证了产业集聚及其所引致的外部性可以有效提高全要素能源效率和单要素能源效率的假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林秀梅  曹张龙  
基于我国2003-2016年31个省的面板数据,本文构建面板平滑迁移回归模型(PSTR)实证研究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线性特征,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显著地表现出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水平的门槛效应,当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水平低于门槛值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并不利于产业结构的改善,而当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水平高于于门槛值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模型的稳健性检验也证实了结论的可靠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世祥  成金华  
文章采用非参数前沿方法,对中国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工业行业能源效率普遍偏低,而且能源与资本、劳动之间的替代效应微弱。这主要是由工业化进程中所形成的刚性高耗能技术结构所导致的。从长期看,技术进步和能源价格对提高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具有正向作用。这意味着节能减排的重点必须立足于长期,进一步推进能源价格改革,建立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弱化长期以来形成的高耗能技术结构。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杨华  陈迅  田洪刚  
以中国1999-2008年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非线性计量方法—面板门限模型,实证分析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以Tobinq值作为经营绩效衡量指标进行负债(资产负债率)门限测试,实证结果发现:存在单一门限效果,其门限值为26.4%,其区间上下影响系数分别为正相关、负相关,并且都很显著,即存在一正一负的非线性关系。对我国能源行业上市公司来说,适度的利用财务杠杆、提高资产负债率,可以提高经营绩效;但是过度使用财务杠杆会增大企业财务风险并无法有效提高经营绩效。因此,企业经营管理者应在适度的范围内,合理运用财务杠杆,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优智  张珍珍  
中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各级地方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环境规制措施,旨在通过这些政策来倒逼能源效率提升,从而缓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能源压力。以2004—2017年省级单位为研究对象,探讨环境规制强度对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值的影响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使用超效率模型测算出中国各省份2004—2017年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平均值为0.71,能源效率值偏低,且区域差异很大。(2)通过ML指数分解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率可知,相对于技术效率,技术进步是提高能源效率的关键因素,所以技术创新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影响显著。(3)通过静态面板估计与动态系统差分法面板估计可知环境规制强度与中国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呈"U"型关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优智  张珍珍  
中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各级地方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环境规制措施,旨在通过这些政策来倒逼能源效率提升,从而缓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能源压力。以2004—2017年省级单位为研究对象,探讨环境规制强度对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值的影响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使用超效率模型测算出中国各省份2004—2017年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平均值为0.71,能源效率值偏低,且区域差异很大。(2)通过ML指数分解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率可知,相对于技术效率,技术进步是提高能源效率的关键因素,所以技术创新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影响显著。(3)通过静态面板估计与动态系统差分法面板估计可知环境规制强度与中国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呈"U"型关系。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国璋  霍宗杰  
提高能源效率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减少污染排放的根本途径。基于跨期数据,运用数据包络方法对各个省份、三大区域及全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分析显示,中国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逐步提高的梯级分布。全国和东中部能效均呈现向一个稳态收敛的发展趋势,而西部能效却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收敛趋势。对各地区能效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西部和其他区域主要影响因素的不同及这些因素水平的相对落后解释了西部能效最低且不能向更高能效收敛的原因。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兵兵  朱晶  
本文基于DEA-SBM模型测算了2000-2011年碳排放约束下中国37个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然后分别运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估计方法,综合多种因素实证考察了出口对工业行业能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工业行业能源效率在2003年前后有明显的波动,随后尽管呈现出缓慢上升的态势,但总体平均水平依然较低,约为0.379;针对工业行业整体的实证分析表明,出口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显著为负,即出口增加会降低能源效率;针对37个工业行业进行分类估计的结果也表明,出口增加会降低能源效率,结论具有很好的稳健性;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制品业仅以3.36%、2.18%、1.85...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霄  屈小娥  
本文基于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2001-2007年的基础数据,运用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的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实证测算了制造业28个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结论认为,中国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行业之间差异显著。全要素能源效率较低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较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垄断程度较高、进入壁垒较高的行业。技术进步是促进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引起行业间差异的主要原因。Tobit模型回归表明,研发投入、市场竞争、外资进入有利于改进能源效率,企业规模相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石旻  张大永  邹沛江  David Broadstock  
通过使用1998~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新能源企业数据和四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对中国新能源企业效率进行研究,从微观层面勾画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状况。结果表明,1998~2009年新能源企业平均效率为23.62%,通过子样本的划分发现风能企业、小型企业、初创企业在其各自分类中效率最高;下游新能源发电行业1998~2009年平均效率为29.66%,高于非发电行业,表明调整产业结构在新能源行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吕荣胜  陈晓杰  
本文基于BCC-DEA模型和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利用2000-2011年中国30个地区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对物流行业能源效率现状及变动原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物流行业整体能源效率水平不高,呈现从东部向中西部递减的趋势;技术进步是推动我国物流行业能源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在一些年份和地区,纯技术效率负增长减缓甚至阻碍了物流行业能源效率的提高。因此,应对不同地区制定不同节能政策,将中西部作为我国物流行业节能的重点地区;发挥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显著提升作用,进一步加速技术进步;将纯技术效率的提高当作物流行业能源效率提升的突破口。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宋炜  
本文在标准平滑转换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转换参数,利用2000~2014年间中国工业层面的数据估计了城镇化、能源消费对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效应。研究发现:当能源消费系数高于0.0587时,城镇化、能源消费对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之间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变化。城镇化率每提高1%,会导致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7.5667%;而能源消费每提高1%,则会导致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1.2132%。进一步纳入城乡收入差距因素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本文的结论具有深刻的政策含义:只有积极推进城镇化战略,善于利用城镇化效应释放新的制度红利,才是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史红亮  陈凯  
基于DEA的非参数分析,对我国钢铁行业28个省份在1992~2008年间的全要素能源效率(TFEE)的变化进行了测算,并按七大经济区对我国钢铁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区域差异和节能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目前我国钢铁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潜力巨大;(2)能源调整量主要集中在中部、大西南、大西北三大经济区;(3)我国钢铁行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呈现"U型"关系,钢铁行业规模递增效应对钢铁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集约型扩张阶段才能凸显出来;(4)技术进步是影响钢铁能效的主要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