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96)
- 2023(14003)
- 2022(12484)
- 2021(11900)
- 2020(9934)
- 2019(22961)
- 2018(23057)
- 2017(44085)
- 2016(24212)
- 2015(27260)
- 2014(27067)
- 2013(26636)
- 2012(24244)
- 2011(21782)
- 2010(21676)
- 2009(20120)
- 2008(19210)
- 2007(16850)
- 2006(14787)
- 2005(12994)
- 学科
- 济(92677)
- 经济(92542)
- 管理(67427)
- 业(64553)
- 企(52782)
- 企业(52782)
- 方法(39359)
- 数学(33443)
- 数学方法(32960)
- 农(28018)
- 中国(24628)
- 财(23244)
- 业经(22314)
- 地方(21989)
- 学(20208)
- 制(19295)
- 农业(18567)
- 贸(16713)
- 贸易(16702)
- 易(16134)
- 理论(16114)
- 和(15105)
- 技术(14980)
- 环境(14467)
- 务(14031)
- 财务(13955)
- 财务管理(13924)
- 银(13912)
- 银行(13869)
- 体(13173)
- 机构
- 学院(331659)
- 大学(330855)
- 管理(131170)
- 济(127294)
- 经济(124288)
- 理学(113070)
- 理学院(111804)
- 管理学(109810)
- 管理学院(109216)
- 研究(109108)
- 中国(81385)
- 京(70918)
- 科学(68473)
- 财(59182)
- 所(54445)
- 农(51983)
- 中心(50155)
- 江(49379)
- 研究所(49265)
- 业大(49087)
- 财经(46775)
- 范(45935)
- 师范(45573)
- 北京(44863)
- 州(42591)
- 经(42147)
- 农业(40375)
- 院(40032)
- 经济学(37136)
- 师范大学(36649)
- 基金
- 项目(226457)
- 科学(177242)
- 研究(169092)
- 基金(161497)
- 家(139498)
- 国家(138279)
- 科学基金(118760)
- 社会(104499)
- 社会科(98729)
- 社会科学(98703)
- 省(89971)
- 基金项目(86702)
- 教育(77349)
- 自然(76792)
- 划(75250)
- 自然科(74908)
- 自然科学(74893)
- 自然科学基金(73494)
- 编号(71178)
- 资助(65865)
- 成果(58061)
- 重点(50355)
- 部(49042)
- 发(48873)
- 课题(48767)
- 创(47258)
- 创新(43931)
- 项目编号(43570)
- 科研(42654)
- 教育部(42136)
- 期刊
- 济(146222)
- 经济(146222)
- 研究(98564)
- 中国(64166)
- 学报(50237)
- 农(48629)
- 管理(47567)
- 科学(46997)
- 财(44886)
- 教育(40690)
- 大学(37872)
- 学学(35247)
- 农业(33598)
- 技术(28783)
- 融(27586)
- 金融(27586)
- 业经(26068)
- 财经(22014)
- 经济研究(21885)
- 问题(19485)
- 图书(19446)
- 经(18807)
- 业(16708)
- 科技(16224)
- 理论(16217)
- 现代(15364)
- 技术经济(15282)
- 版(14979)
- 资源(14897)
- 实践(14859)
共检索到4892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福江 高志刚
产业集聚度是衡量一个区域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区域重点选择承接产业具有指示意义。为使兰州新区有效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运用产业动态集聚EG指数模型,从产业集聚视阈下对兰州新区承接产业转移问题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在阐述产业集聚度对承接产业转移影响的基础上,利用2004-2013年兰州各工业行业的数据,对其产业集聚度进行测算,将其结果分为低、中、高集聚度层级,以此层级分类选择兰州新区重点承接产业,并针对性地提出承接产业的对策建议:第一,积极承接中集聚度产业,提高承接产业的集聚优势;第二,自然承接低集聚度产业,培育未来承接产业集聚能力;第三,加强承接主导产业转移,打造精品产业集聚新区。
关键词:
产业集聚度 兰州新区 EG指数 产业转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吉亚辉 李文龙
为使兰州新区有效地承接产业转移,本文利用SWOT方法详细系统地分析了兰州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内外部环境,通过构建衡量产业集聚的静态和动态指数模型,从产业集聚的视角下对兰州新区承接产业转移进行了实证分析。文章采用2004—2009年兰州工业数据,对其产业空间集聚程度进行测定,根据计算结果对兰州各个产业的集聚发展阶段进行归类,并在此基础上对兰州新区重点承接产业的选择和承接对策进行了相关研究。
关键词:
产业转移 SWOT 产业集聚 兰州新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安士伟 刘珂 万三敏
产业集聚度的演变可以判断区域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回顾了衡量产业集聚度的传统模型首位度指数、赫芬达尔指数、区位熵、空间基尼系数等计算方法及其不足。EG指数将空间基尼系数与赫芬达尔指数结合起来,弥补了空间基尼系数与赫芬达尔指数的缺陷,避免了因为某一个或几个企业规模过大而造成的误差。运用EG指数模型对河南省2003—2011年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能源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产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九大行业的集聚度进行了测量。产业集聚度的高低与产业性质密切相关,2003—2011年各产业集聚度升降规律性明显,产业发展尚处于低水平。通过论证高产业集聚度有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承接产业转移,...
关键词:
产业集聚度 承接产业转移 河南省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韦鸿 陈凡
中国产业布局"东中西"梯度明显,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在承接产业过程中通过规划主导产业、淘汰落后产业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工业园区调整产业空间布局,用产业集聚升级产业结构;通过承接本地资源优势的相关企业,延伸产业链升级产业结构;还可以利用反梯度理论实施超越发展。
关键词:
承接产业转移 产业结构 优化 升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翔 刘慧敏 李慧
产业转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趋势。文章以南宁高新区为例,分析了南宁高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从产业转移原则,产业布局,产业扶持政策,产业链构建,人才体系、服务体系、项目库建设,招商引资理念和招商方式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南宁高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具体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达球
产业转移是一种全球共生的经济现象,有其内在的规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承接产业转移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一些发达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广西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面临严峻的形势和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应认清形势,借鉴发达地区经验,进一步采取措施,做好产业转移承接工作,促进广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产业转移 成功经验 梯度推进 广西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周五七
在区域发展战略调整和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下,沿海的传统产业出现了向中部加速迁移的趋势,安徽正面临着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重大历史机遇。根据相对产业梯度模型,以安徽、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和福建六省市为样本,对安徽承接沿海转移的目标产业进行了实证分析。安徽在饮料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传统行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先进制造业显示了明显的承接优势。安徽要增强对产业转移的科技支撑,促进制度创新,改善产业承接环境,以进一步提高区域产业承接绩效。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成艾华 赵昭
在东部地区"推力"和中西部地区"拉力"的双重作用下,东部地区的高能耗产业开始向西部地区转移,产业转移给西部地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西部地区成了部分行业的"污染避难所"。选取工业内部26个行业,运用产值份额、能耗份额及相应的产值贡献率、能耗贡献率来分析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各行业的转移现状及由此所带来的能耗变动,从而探索产业转移给西部地区带来的环境压力,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产业转移 西部地区 能源消耗 污染转移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雨明 黄小勇
本文结合永州实际,从区位、资源、成本方面分析了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主要优势,提出了当前金融支持产业梯度转移的制约因素,并就金融如何支持产业梯度转移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结构 产业转移 金融支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惠调艳 胡新 马莉
承接能力是吸引产业转移的重要基础。本文以陕西省软件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选取全国18个省的19个指标,对其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为:软件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可归结为产业竞争优势和投资环境因子、产业规模与增长因子、政府因子、效益因子和市场因子五方面的驱动力。陕西软件产业在因子1和因子5上得分较高,而在因子2上得分较低,综合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较强。在此基础上,从招商引资、本地企业培育、软硬件环境完善三个方面提出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转移 承接能力 因子分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肖润华 肖晓军
文章分析了江西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分析了江西应选择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纺织服装业作为重点承接产业,并提出了新形势下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
关键词:
江西 承接 产业转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熊耀献 黎基钦 陈勇新 覃乐敏 黄云贵 孔祥鹏 姚让和 胡德期 吴胜泽 吴永华 甘德富 邓泽耀 陈刚 叶绍清 罗琳 郑志军 莫婷 刘景欣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英基
推进现代产业体系优化已经成为中西部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和理论研究热点问题之一。文章结合安徽省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实例,对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推进现代产业体系优化的内在动因、优劣势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从公共服务、技术创新、禀赋升级、结构优化、产业联动发展和产业价值链升级等方面提出了推动现代产业体系优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春林
"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促进了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社会服务成效、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为进一步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服务能力,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需要结合产业转移的产业集聚等特点,加强对接承接产业、创新专业建设机制、深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专业应用科研能力建设。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利丽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和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国际间和区域间的产业转移也正快速进行,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对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面对我国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苏北地区应如何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带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可持续发展 对策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