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83)
2023(11081)
2022(9808)
2021(9055)
2020(7549)
2019(17437)
2018(17355)
2017(34207)
2016(18265)
2015(20822)
2014(20757)
2013(20653)
2012(18413)
2011(16344)
2010(16086)
2009(14467)
2008(13872)
2007(11912)
2006(10245)
2005(8618)
作者
(52149)
(43210)
(42854)
(40797)
(27220)
(20679)
(19374)
(17037)
(16310)
(15242)
(14751)
(14321)
(13447)
(13374)
(13251)
(12965)
(12958)
(12910)
(12280)
(12071)
(10644)
(10323)
(10308)
(9696)
(9590)
(9431)
(9389)
(9329)
(8634)
(8618)
学科
(78618)
经济(78543)
管理(53804)
(51483)
(43310)
企业(43310)
方法(37704)
数学(32961)
数学方法(32639)
(20005)
中国(19477)
业经(18858)
(17717)
地方(17225)
(15367)
技术(13254)
农业(13070)
(12858)
贸易(12853)
产业(12576)
(12423)
环境(12334)
理论(12091)
(11948)
(11726)
(11495)
财务(11415)
财务管理(11400)
企业财务(10544)
(10517)
机构
学院(259567)
大学(258740)
管理(109653)
(105027)
经济(102942)
理学(96636)
理学院(95671)
管理学(94196)
管理学院(93752)
研究(81714)
中国(57574)
(54028)
科学(51396)
(44558)
(39489)
业大(39368)
(38785)
财经(37257)
中心(36692)
研究所(36493)
(35041)
(33924)
北京(33698)
(33005)
师范(32734)
经济学(31309)
农业(30469)
(29911)
(29086)
经济管理(28540)
基金
项目(187071)
科学(148013)
研究(136872)
基金(136306)
(117717)
国家(116798)
科学基金(101817)
社会(86915)
社会科(82648)
社会科学(82627)
(74020)
基金项目(73815)
自然(66545)
自然科(65013)
自然科学(65003)
自然科学基金(63814)
教育(61632)
(61247)
资助(55568)
编号(55160)
成果(42698)
重点(41133)
(40781)
(40352)
(39463)
课题(37307)
创新(36717)
科研(35457)
国家社会(35392)
教育部(35191)
期刊
(108174)
经济(108174)
研究(73090)
中国(41199)
学报(39077)
管理(38299)
科学(36866)
(34507)
(31198)
大学(29591)
学学(27976)
教育(24893)
农业(24882)
技术(24438)
业经(19545)
经济研究(17917)
财经(17215)
(16985)
金融(16985)
(14732)
问题(14250)
科技(13551)
图书(13403)
技术经济(13142)
理论(12936)
商业(12788)
(12419)
实践(11996)
(11996)
现代(11974)
共检索到3534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冷俊峰  刘泳宇  
基于2004年~2017年省域面板数据,对我国物流业效率分别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并采用门槛回归模型对产业集聚与物流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研究发现:我国物流业效率较低,区域间存在差异性;产业集聚与物流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随着产业集聚程度的提升,其对物流效率的正向影响不断削弱。因此,各地政府应结合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加强信息共享网络平台建设,积极推动构建物流业管理主导部门,充分发挥产业集聚优势,促进我国物流业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于斌斌  
本文利用2003—2011年中国十大城市群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GMM估计方法研究了产业集聚对经济效率的门槛效应,并对威廉姆森假说和开放性假说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产业专业化集聚对于没有跨越经济发展水平门槛值的城市群经济效率具有明显的阻滞作用,而对其他门槛作用下的城市群没有显著影响;(2)产业多样化集聚对跨越城市群规模门槛和处于所有经济发展水平阶段的城市群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其他门槛作用下的城市群的影响不显著;(3)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加快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协调发展将有利于提升城市群的经济效率;(4)在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对城市群经济效率的影响效应中没有找到支持威廉姆森假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陆靖  
随着物流产业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城市群为代表的区域单位不断推进物流产业集聚,助推物流效率提升。本文基于2011-2019年10个国家级城市群的面板数据,借助空间计量模型探讨城市群物流产业集聚度对物流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城市群物流产业集聚度对物流效率具有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城市群物流产业集聚度每提升1%,对应物流效率将提高0.2813%;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物流资源配置水平将会加强城市群物流产业集聚度对物流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物流行业技术资源投入与城市群物流产业集聚度存在联动关系,且此联动关系对物流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更为显著。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上官绪明  
以物流业集聚促进制造业效率提升和技术进步是未来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利用1998—2019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数据实证检验物流业集聚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发现,物流业集聚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存在门槛效应,集聚度低于门槛值时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作用不显著,集聚度超过门槛值时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作用显著;物流业集聚对制造业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技术进步比效率提升对物流业集聚要求更高,物流业集聚首先影响制造业效率提升,随着集聚度的进一步提高,才能有效影响制造业技术进步;物流业集聚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一个地区制造业发展质量越高,门槛值越高,但超过门槛值后,物流业集聚对制造业发展质量较低的中部和西部地区影响作用更明显。因此,为更好地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关注制造业本身,而且要重视物流业的支撑作用。具体来讲,就是要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优化制造业营商环境;推动物流业市场化改革,激发物流企业活力,支撑并促进制造业高质量持续发展;推动物流业专业化集聚,为制造业提供高质量服务。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类骁  韩伯棠  
利用我国30个省份2008—2017年的数据,构建Super-SBM模型测度各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而利用门槛面板模型,以环境规制和产业集聚为门槛变量,实证研究贸易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溢出的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从效率值来看,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增长迅速,但区域发展不平衡性严重,东部地区的效率值遥遥领先于中西部地区。(2)从门槛结果来看,贸易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溢出显著存在环境规制、产业集聚的双门槛效应。(3)从作用机制来看,环境规制下的贸易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U"型关系,随着环境规制强度提高,溢出的挤出效应逐步转为激励效应,影响由负变正且作用逐渐增大;产业集聚下的贸易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N"型关系,仅当产业集聚水平跨过第二门槛时,影响显著为正;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表现为显著的直接推动作用和间接门槛作用,产业集聚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仅表现为间接门槛作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樨樨  曹正旭  徐士元  
针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与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重要战略结合点的绿色创新效率问题,运用SBM模型,构建以高技术产业集聚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测算2008—2018年我国28个省份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实证分析创新质量对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28个省份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稳步提升但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并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特征,其中绿色创新效率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创新质量对东、中部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存在基于产业集聚水平的双重门槛效应,门槛值分别为0.636、0.944,而西部当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跨越0.363门槛值时,创新质量对绿色创新效率才会有显著促进作用;企业规模、劳动者素质、政府行为对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外开放显著抑制绿色创新效率提升。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综合考虑区域发展差异、充分发挥协同优化作用、积极实施人才引进战略等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的对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季书涵  朱英明  
研究目标:分析产业集聚对资源错配的影响效果。研究方法:通过错配指数计算划分错配类型、面板门槛回归确定集聚发展阶段、面板聚类区分错配程度,最后对不同分类情况进行面板固定效应和Tobit模型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影响资源错配的因素非常复杂,既与错配本身的技术因素有关,也与产业的空间集聚因素有关。产业集聚能在大多数情况下对资源错配起到积极效果,而处于产业集聚成长期且资本配置不足劳动力配置过度的行业资源错配情况最严重。研究创新:从内涵型错配和集聚发展阶段的视角,多方面分类比较。研究价值:产业集聚的资源错配效应研究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季书涵  朱英明  
研究目标:分析产业集聚对资源错配的影响效果。研究方法:通过错配指数计算划分错配类型、面板门槛回归确定集聚发展阶段、面板聚类区分错配程度,最后对不同分类情况进行面板固定效应和Tobit模型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影响资源错配的因素非常复杂,既与错配本身的技术因素有关,也与产业的空间集聚因素有关。产业集聚能在大多数情况下对资源错配起到积极效果,而处于产业集聚成长期且资本配置不足劳动力配置过度的行业资源错配情况最严重。研究创新:从内涵型错配和集聚发展阶段的视角,多方面分类比较。研究价值:产业集聚的资源错配效应研究为行业补足发展短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供了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媛瑞  
在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背景下,绿色技术创新成为促进流通业绿色高效发展的重要科技支撑。本文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研究绿色技术创新对区域流通业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技术创新显著促进了流通业效率提升,对我国不同区域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绿色技术创新对中部地区流通业效率的驱动效应强于东部和西部;绿色技术创新影响区域流通业效率的过程中存在人力资本的双重门槛效应,随着人力资本水平的逐步增加,绿色技术创新对区域流通业效率的影响呈现出边际递增的特征;绿色技术创新对区域流通业效率的影响存在产业集聚的单门槛效应,当产业集聚水平跨过门槛值后,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兵  梁松  邓庆宏  
文章研究了FDI流入与其促进产业集聚的金融环境因素。通过模型的构建和运用面板门槛回归分析,得出金融环境是制约我国产业集聚的关键因素,利用2000-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并结合省际的金融发展水平,通过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就金融发展水平对引发产业集聚的门槛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揭示了金融环境作为促进产业集聚的重要因素,能够有效地发挥中间传导作用,促进产业集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谢臻  卜伟  
根据消费者效用函数和斯塔克博格模型,建立了产业集聚、专利保护和不同创新模式之间的理论联系,并采用门槛模型分别验证了在创新模式不同的地区,专利保护这一制度因素在影响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创新这两者的关系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对于主要依靠自主创新的地区,只有当专利保护程度较高时,高技术产业集聚才能有效促进创新;对于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程度较为接近的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始终对创新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但专利保护程度较高时促进作用较大;对于主要依靠模仿创新的地区,只有当专利保护程度较低时,高技术产业集聚才能有效促进创新。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刘耀彬  袁华锡  封亦代  
聚集经济理论认为,产业集聚一般能够促进区域内污染减排,但随着产业集聚程度的加深,区域环境污染可能产生空间上的异质性。更重要的是,空间异质性使得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关系复杂化,传统的空间同质性假设难以全面刻画二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因此,本文基于20002014年中国大陆30个省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检验中国省域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的非线性空间联系。结论表明:①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具有空间非对称格局特征,绝大部分省份集中分布在高污染高集聚型(HH)和低污染低集聚型(LL)。②产业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罗琼   钟坚   王锋波  
基于2011~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面板数据,构建基于Feder思想的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高技术产业贡献的空间效应,并对研发投入和产业结构高级化进行门槛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高技术产业存在显著空间扩散效应;港深莞惠都市圈和澳珠中江都市圈高技术产业直接贡献呈现显著空间扩散效应,间接贡献分别呈现空间回波效应与空间扩散效应。此外,基于研发投入的直接贡献具有双重门槛效应,当研发投入突破第二门槛值时,直接贡献的正效应由强变弱;基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间接贡献具有单门槛效应,当产业结构高级化突破槛值后,高技术产业间接效应才呈现显著正效应。据此,应发挥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高技术产业的空间扩散作用,提升周边城市产业承接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促进高技术产业与非高技术产业协调发展,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伍先福  
在借助一般门槛模型估计门槛值的基础上,利用门槛值生成虚拟变量来构建分段函数以求解模型参数,并进一步利用中国24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当制造业专业化集聚度分别跨越门槛值1.0299、2.1741、2.0651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纯效率改善和生产规模变化的影响均由负转正,而跨过门槛值2.1741后对纯技术进步的正向影响却由正转负;当以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度为门槛变量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标的门槛效应不显著或不存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嵘  郭欣欣  王杰  杨安  
从产业集聚外部性出发,结合产业发展周期理论,借助2008—2015年我国73个PM2.5重点监测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集聚对雾霾污染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1)产业集聚对雾霾污染具有显著双重门槛效应,当产业集聚水平分别位于第一、第三区间时对雾霾污染具有显著正外部性,位于第二门槛区间时对雾霾污染表现为正向影响但并不显著。(2)环境规制力度与雾霾污染显著负相关。进而提出注重产业集聚动态演进变化、动态调整产业集聚水平,制定严苛环境规制政策、引导产业绿色转型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