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41)
- 2023(6905)
- 2022(5785)
- 2021(5055)
- 2020(4222)
- 2019(9214)
- 2018(8764)
- 2017(17159)
- 2016(9130)
- 2015(9652)
- 2014(9225)
- 2013(9191)
- 2012(8345)
- 2011(7381)
- 2010(6954)
- 2009(6365)
- 2008(6116)
- 2007(5269)
- 2006(4462)
- 2005(3686)
- 学科
- 济(43339)
- 经济(43300)
- 业(27324)
- 管理(25979)
- 企(21124)
- 企业(21124)
- 方法(19566)
- 数学(17712)
- 数学方法(17628)
- 农(11640)
- 业经(10990)
- 产业(10686)
- 地方(9531)
- 中国(9370)
- 财(9076)
- 技术(8466)
- 贸(8170)
- 贸易(8169)
- 农业(7954)
- 易(7915)
- 环境(7155)
- 学(7109)
- 制(6172)
- 结构(6081)
- 地方经济(5772)
- 务(5618)
- 财务(5617)
- 财务管理(5612)
- 划(5438)
- 企业财务(5356)
- 机构
- 学院(131740)
- 大学(130517)
- 济(61254)
- 经济(60498)
- 管理(53537)
- 理学(48061)
- 理学院(47586)
- 管理学(46928)
- 管理学院(46719)
- 研究(44664)
- 中国(31089)
- 科学(28814)
- 农(28591)
- 京(25880)
- 业大(25021)
- 农业(23053)
- 财(22818)
- 所(22439)
- 研究所(21044)
- 中心(19894)
- 财经(19553)
- 经济学(19407)
- 经(17936)
- 经济学院(17894)
- 江(17723)
- 经济管理(16261)
- 院(15928)
- 农业大学(15879)
- 北京(15312)
- 商学(15153)
- 基金
- 项目(99950)
- 科学(79682)
- 基金(74977)
- 家(67834)
- 国家(67330)
- 研究(66313)
- 科学基金(57713)
- 社会(46456)
- 社会科(44493)
- 社会科学(44482)
- 基金项目(41182)
- 省(40055)
- 自然(38298)
- 自然科(37463)
- 自然科学(37451)
- 自然科学基金(36836)
- 划(33278)
- 资助(28795)
- 教育(28304)
- 编号(23386)
- 发(23038)
- 重点(22694)
- 创(22219)
- 部(21500)
- 创新(20840)
- 国家社会(20312)
- 计划(20295)
- 业(19497)
- 科研(19400)
- 人文(18213)
共检索到1729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凤婷 田园 程宝栋
运用区位熵指数和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工业产业集聚和工业用水效率,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揭示了工业产业聚集对工业用水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我国工业用水效率总体上呈先波动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省际工业用水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时间滞后效应;在国家层面上,产业集聚对工业用水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二者之间呈倒U型关系;在区域层面上,产业集聚对工业用水效率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东部、西部、东北地区产业集聚对工业用水效率的影响存在阈值效应;东北地区产业集聚和工业用水效率之间呈U型关系,其产业集聚对工业用水效率的影响程度大于其他三个区域。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差异化的区域工业用水效率提升对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珊 张玲玲 丁雪丽 王小红
工业用水效率是影响工业用水的直接因素,剖析其影响因素并找出空间分布规律是提高中国工业用水效率的关键。通过选取Super-SBM模型,引入非期望产出指标来测算中国31省2007~2016年的工业用水效率,并从多方面综合分析工业用水效率影响因素的空间动态演变状况,以求研究结果为制定有差异的区域集约型水资源管理政策提供依据。结果发现:(1)我国多数省份的工业用水处于无效率状态,同时高效率中心由东向西转移;(2)不同影响因素对工业用水效率的影响关系不同。水资源总量、地区生产总值、工业用水占比、R&D投入占比的增多对工业用水效率有负向影响,工业用水效率会降低;而地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人均教育支出的增多对工业用水效率有正向影响,促进工业用水效率提升。(3)不同影响因素对中国工业用水效率的影响程度存在空间差异。城镇化率、R&D投入占比和人均教育支出对工业用水效率带来的影响作用在空间上相对集中,影响高值区主要落在中部和西部地区,低值区主要在东部沿海;而水资源总量、地区生产总值、工业用水占比和地区常住人口的影响在空间上呈现一种演变的状态,随时间发展影响高值区和低值区都发生了中心转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雷玉桃 黄丽萍
本文依据中国31个省2002-2013年的面板数据,运用SFA方法测算和对比分析各省每年的工业用水效率值,并建立回归方程分别对全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工业用水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应提高节水意识和节水技术、鼓励循环用水、调整产业布局和优化工业结构、根据区域差异制定有区别的管理方案和制度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工业用水效率 影响因素 区域差异 SFA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冯俊华 成尧 张丽丽
工业废水增加严重影响水资源环境,阻碍工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本文选取陕西省工业2001-2015年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MAXdea软件对陕西省工业用水的经济效率与经济-环境效率进行测算与分析,并利用Tob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工业用水效率较低,政府环境规制对工业用水效率有促进作用;现阶段改善陕西工业用水效率,不能单纯依靠环境规制物力与资金的投入,提高环保资金和设施的利用率才是关键,同时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有利于用水效率的提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雷玉桃 黄丽萍 张恒
选取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1999~201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Frontier4.1软件测算了我国各省区历年工业用水效率值,还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将各省区分为高效率组、中效率组、低效率组进行工业用水效率差异分析,接着选择自然资源、经济水平、工业发展、工业结构、用水结构和政府影响这6个因素,构建Tobit回归模型对这6个驱动因素分全国、高、中、低效率组样本分别对工业用水效率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如下:我国工业用水效率平均值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东、中、西部地区的工业用水效率值差异较为明显;工业用水效率整体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的趋势;我国各省区的工业用水效率处于一种较快的增长趋势且地区间的工业用水效率差距在不断缩小;人均水资源量与工业用水效率呈负相关关系;经济水平驱动因素和工业发展驱动因素都与工业用水效率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合理的工业结构可以显著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政府作为对于工业用水效率的提高也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
工业用水效率 动态演进 驱动因素 SFA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姜蓓蕾 耿雷华 卞锦宇 刘恒 赵志轩 贾仁甫
以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1997-2010年的工业发展规模、资源环境、工业结构、技术投入、环境以及经济杠杆等方面的指标数据为分析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工业用水效率驱动因素进行筛选分析,认为水资源条件和高耗水行业的比重对工业用水效率的提高呈现负向作用,且水资源条件约束性是持久性的,高耗水行业比重的负向作用呈现出加强的趋势;工业科技投入和技术进步对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具有正向作用,且从时间上看,推进作用持续明显。根据2010年全国及各省区的主成分综合得分,在聚类分析法基础上,将全国划分成5个区域:区域Ⅰ资源压力是工业用水效率的主要驱动因素,未来效率的提升空间较小;区域Ⅱ工业产业规模和资源压力是主要驱...
关键词:
工业用水效率 驱动因素 区划 主成分分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启荣
本文对我国各地区的工业用水效率及其影响因素与节水潜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目前,我国工业用水资源配置偏离了效率原则;各地区工业用水的效率存在着较大差异,这种差异是由工业结构水平、外商投资规模和水资源禀赋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各省(市、区)的工业用水效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的潜力。我国在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时,需要制定有区别的区域节水目标和政策措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姜昳芃 栾维新
利用投入产出技术研究山东石化产业的波及效应,然后根据统计资料所得出的环境经验系数,分析山东石化产业扩张对其他相关联产业的波及效应与工业用水排水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石化产业扩张会带动其他重工业相关部门产值的增长,会额外产生排出大量的工业废水,其中COD、氨氮、石油类排放量增加尤为显著,最终影响区域经济和环境长期健康发展。
关键词:
产业经济 投入产出 工业用水排水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雷玉桃 黄丽萍
本文在分析中国各主要工业省区工业用水现状的基础上,选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利用13个主要工业省区1999~2013年的面板数据,测算每年的工业用水效率值,通过定额比较法计算工业节水潜力,并通过系统聚类方法将13个主要工业省区划分为3种节水潜力类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各主要工业省区的工业用水效率均未达到1,说明各省存在一定的节水空间,节水潜力较大;随着工业用水效率的不断提高,各省每年的工业节水潜力大体上呈逐年递减态势;各省区不仅工业用水效率存在差异,工业节水潜力也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江苏和湖北的工业节水潜力较大,黑龙江、上海、福建和广东次之,其他省区工业节水潜力较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俊 许家伟
基于2008—2015年河南省工业用水数据,采用用水系数与LMDI模型,分别对工业用水结构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各行业用水系数有一定起伏,但行业耗水性质较为稳定。(2)总效应为正,区域工业用水量呈刚性发展趋势。产出效应对工业用水量的增加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对工业用水量的增加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是工业总用水量减少的主要因素,但产出效应对于工业用水量的增加大于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之和的节水。(3)产出效应实现了从负向正的根本性转变,各行业的产出效应差别较为明显,但增加的幅度有降低的趋势。(4)结构效应具有不确定性,变动剧烈且经常发生方向性变化。结构效应并不必然带来工业用水量的减少,且不同行业的结构效应持续性不同。(5)技术效应对工业用水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但有减弱的趋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邓光耀 张忠杰
近年来,中国工业用水占全部用水的比例在20%~30%左右,提升工业用水效率、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基于网络SBMDEA模型和GML指数,研究了2007-2015年中国各省工业用水效率,实证结果发现:(1)从年度平均值来看,与污水治理阶段相比,生产阶段处于前沿面的省份更多,各省份与前沿面的差距相对较小。北京、天津、内蒙古、山东、广东、海南等省份生产阶段工业用水效率较高,但是污水治理阶段的效率值却较低;辽宁、吉林、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贵州、云南、青海等省份生产阶段效率值较低,但是污水治理阶段的效率值却较高。(2)从各时间段的几何平均值来看,大部分省份网络和污水治理阶段的GML指数值小于1,但是生产阶段的GML指数值大于1。因此,在提升生产阶段的工业用水效率的同时,需要加大工业污水的治理力度,提升污水治理阶段的效率,并树立工业生产和治污同步进行的意识,特别是北京、天津、内蒙古、山东、广东、海南等污水治理效率较低的省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余许友 张陈俊
文章利用多层次LMDI方法,分解2002—2013年安徽省工业用水强度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规模以上工业及其部门用水强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而规模以下工业用水强度远远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并且居高不下;(2)规模结构效应、部门结构效应和行业结构效应对工业用水强度的下降起到正向促进作用,而技术进步效应阻碍了工业用水强度下降,主要由于规模以下工业用水强度太高,拉高了工业用水强度,但是规模以上工业的技术进步效应有利于工业用水强度的下降;(3)规模以上工业技术进步效应反转是规模以上工业用水强度出现反转的主要原因,除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之外,剩下36个行业的用水强度全部下降,对工业用水效率的提高具有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
多层次 LMDI 工业用水强度 因素分解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阎官法 贾涛 郝利民 宋海军
在城市用水中,工业用水占60%以上。科学合理地制订工业用水定额,实行工业产品的用水定额管理,不但可以促进工业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制定节水措施,有利于企业挖潜降耗,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也有利于各级政府节水管理机构合理制定用水计划和节水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文章对工业用水定额的原则和制订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用水定额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工业用水 定额制订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峰 宋晓娜 薛惠锋 董会忠
针对目前工业用水的多视角研究现状及对工业用水效率认知的缺陷,提出了新型工业化背景下的工业用水效率解析的新思路。基于"物理-事理-人理"的系统理论与方法,构建工业用水效率的WSR三维分析模型,并对工业用水效率的物理(工业-水资源复合系统状态)、事理(工业用水效率预警)、人理(工业用水立法)进行多层次辨析。为探索水资源支撑视角下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的系统研究提供了分析框架和理论参考,为缓解现阶段水资源危机、推动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对新常态下保障工业用水安全的相关实践提供一定的方法指导。
关键词:
工业化 工业用水效率 预警 立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