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18)
- 2023(16817)
- 2022(14258)
- 2021(12968)
- 2020(11014)
- 2019(24803)
- 2018(24458)
- 2017(47293)
- 2016(25911)
- 2015(28520)
- 2014(27939)
- 2013(28073)
- 2012(25571)
- 2011(22869)
- 2010(22578)
- 2009(20878)
- 2008(20698)
- 2007(18304)
- 2006(16076)
- 2005(14134)
- 学科
- 济(109283)
- 经济(109163)
- 业(96590)
- 企(85339)
- 企业(85339)
- 管理(84688)
- 方法(50376)
- 数学(40597)
- 数学方法(40201)
- 业经(33571)
- 农(33307)
- 财(30503)
- 中国(25094)
- 农业(23732)
- 务(22350)
- 财务(22289)
- 财务管理(22268)
- 学(21969)
- 技术(21892)
- 企业财务(21110)
- 地方(20814)
- 和(19330)
- 贸(19044)
- 贸易(19037)
- 理论(19004)
- 制(18519)
- 易(18475)
- 划(17607)
- 环境(17461)
- 产业(15920)
- 机构
- 学院(374780)
- 大学(370910)
- 管理(151514)
- 济(150736)
- 经济(147853)
- 理学(131857)
- 理学院(130484)
- 管理学(128342)
- 管理学院(127699)
- 研究(123545)
- 中国(91594)
- 科学(80425)
- 京(78772)
- 农(73550)
- 财(65730)
- 所(63479)
- 业大(63376)
- 农业(58568)
- 研究所(58386)
- 中心(55200)
- 江(54988)
- 财经(53724)
- 经(48922)
- 北京(48817)
- 范(44934)
- 院(44626)
- 经济学(44516)
- 师范(44314)
- 州(43866)
- 经济管理(40766)
- 基金
- 项目(261174)
- 科学(204709)
- 基金(189718)
- 研究(184044)
- 家(168211)
- 国家(166776)
- 科学基金(142885)
- 社会(116477)
- 社会科(110545)
- 社会科学(110514)
- 省(103997)
- 基金项目(101421)
- 自然(95630)
- 自然科(93427)
- 自然科学(93398)
- 自然科学基金(91766)
- 划(86755)
- 教育(81982)
- 资助(77676)
- 编号(72895)
- 重点(58467)
- 创(56735)
- 发(56618)
- 成果(56185)
- 部(55809)
- 创新(52415)
- 业(51927)
- 科研(50368)
- 课题(49602)
- 计划(49466)
- 期刊
- 济(163821)
- 经济(163821)
- 研究(103030)
- 农(67043)
- 学报(65656)
- 中国(64802)
- 科学(58907)
- 管理(57945)
- 财(50967)
- 大学(48539)
- 农业(46697)
- 学学(46558)
- 技术(32006)
- 教育(31840)
- 业经(29958)
- 融(27922)
- 金融(27922)
- 业(26772)
- 财经(26010)
- 经济研究(25620)
- 经(22397)
- 问题(21653)
- 技术经济(20666)
- 科技(20038)
- 版(18458)
- 现代(18113)
- 商业(17785)
- 业大(17650)
- 理论(16526)
- 资源(15979)
共检索到5326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艳 陈昱帆 花俊国
[目的]在资源与环境双重约束日益严峻的时代背景下,探究产业集聚对奶牛养殖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是践行中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理念的关键问题。[方法]基于2007—2021年中国27个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非角度、非径向的SBM模型对我国奶牛养殖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利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产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使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其传导机制。[结果]我国奶牛养殖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处于波动上升态势,中部地区整体提升;产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产业集聚通过改善人力资本结构、提升养殖技术水平对奶牛养殖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起到促进作用;产业集聚对奶牛养殖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结论]据此提出了推进奶牛养殖业的集聚发展、优化地理布局、完善人才引进补贴政策及加强科技创新力度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善高 田旭
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生猪养殖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为助力生猪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文章基于2004—2020年我国省级层面的生猪养殖业投入、产出数据,采用内生方向性产出距离函数测度了生猪养殖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并使用新的方法对生猪养殖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进行分解。结果显示:(1)2004—2020年,我国生猪养殖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现增长态势,年均增长速度为3.2%。(2)生猪养殖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来源于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其中,技术进步是主要动力。(3)生猪养殖业的效率改善主要来源于发展效率改善,而技术进步主要来源于绿色技术进步。(4)发展动能和绿色动能均能促进生猪养殖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绿色动能是主要因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邵泽
本文选取2012-2021年我国2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探究流通产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进一步的,将样本划分一线、二线、三线以及四线城市展开异质性分析,同时考察技术创新能力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流通产业集聚可显著提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一线城市流通产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四线城市则不明显。流通产业集聚可通过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间接影响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成 张伟华 高志平
本文采用2006—2012年我国29个省份水产养殖业相关投入产出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结合Malmquist指数,对我国水产养殖业综合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的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我国水产养殖业综合技术效率不高,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相对偏低;全国水产养殖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所下降,其中,由技术创新所决定的技术进步呈现下降趋势,规模效率得到一定改进,由技术推广所决定的纯技术效率有所下降;全国有近2/3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1/3省份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其中,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主要归因于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共同改进,全要素生产率下降主要是由...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银西阳 贾小娟 李冬梅
[目的]农业产业集聚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剖析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有助于实现农业绿色化和现代化发展。[方法]基于1998—2018年中国省域农业发展数据,引入空间因素,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在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该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周边区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财政支农、工业化和自然灾害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城市化、对外开放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应把握省域农业空间关联规律,推进区域农业绿色、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科学布局农业产业,并从财政支持、城镇化、工业化、自然灾害和农业开放水平等方面推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正勇 彭乐威 闫周府
加快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工作,现有研究对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特征缺乏全面认识。本文构建了“资源投入—经济增长—环境效应”为一体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分析框架,采用超效率EBM模型和GML指数法对“十一五”时期以来中国及各省区淡水养殖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分析其动态演进及收敛性特征。结果表明,“十一五”阶段以来中国淡水养殖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1.7%,累计增长23.6%,呈现“小幅下降—小幅增长—显著增长”的阶段性特征,其增长动力主要源自绿色技术进步,绿色技术效率贡献有限;不同地区淡水养殖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不均衡,呈现“西快、东平、中慢”的分布格局,超变密度是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地区内差异的贡献次之,地区间差异的贡献最小;此外,全国及三大区域均存在明显的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研究认为,为促进中国淡水养殖业绿色发展,需在加快绿色技术创新的同时提升绿色技术效率,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区域绿色协调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许瑶 纪建悦 周婧琳
在考虑非期望产出基础上,运用SBM-GML模型对2008—2018年中国沿海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水养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并进一步研究滩涂养殖对海水养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海水养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0.90~1.15之间波动,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且生产率区域间差异显著,呈现地区不平衡特征;(2)滩涂养殖对海水养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呈负向影响;(3)负向影响的原因主要包括滩涂养殖种类、养殖方式及管理三个方面。据此,从高效利用已有的滩涂养殖区域、积极建立滩涂复合养殖生态系统、提高对滩涂养殖的管理水平三方面提出改善滩涂养殖的相关建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建成 王卉菀 侯建
基于各地区统计年鉴中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中国30个省份2008—2019年的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异质性结构,并通过构建非线性动态面板门槛回归模型,从财政支持视角探析林业产业集聚对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我国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缓慢增长趋势,但逐年波动明显且存在区域异质性。此外,在不同财政支持水平下,林业产业集聚对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非线性特征,即较低的财政支持水平抑制了林业产业集聚对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促进作用,而随着财政支持水平的提高并超过临界值,林业产业集聚可以更好地发挥正外部性进而促进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研究结论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林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视角、新方案。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建成 王卉菀 侯建
基于各地区统计年鉴中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中国30个省份2008—2019年的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异质性结构,并通过构建非线性动态面板门槛回归模型,从财政支持视角探析林业产业集聚对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我国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缓慢增长趋势,但逐年波动明显且存在区域异质性。此外,在不同财政支持水平下,林业产业集聚对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非线性特征,即较低的财政支持水平抑制了林业产业集聚对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促进作用,而随着财政支持水平的提高并超过临界值,林业产业集聚可以更好地发挥正外部性进而促进林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研究结论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林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视角、新方案。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懿 纪建悦
采用2008—2017年中国沿海10个省份的数据,通过SBM-GML模型对海水养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从纯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技术效率变化、纯技术变化和规模技术变化4个方面进行分解,并通过FGLS模型系统地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海水养殖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主要由纯技术变化驱动,规模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技术变化的促进作用较小,纯技术效率变化具有抑制作用;海洋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显著负相关,海洋科教投入、渔民培训强度、技术推广强度促进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海水养殖产业发展和渔业开放程度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汪彬 刘晓阳 李佳杰 陈洋毅
在分析工业集聚、金融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后,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空间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工业集聚、金融集聚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工业集聚与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金融集聚可以提高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同时二者对周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也具有正向促进效应。在更换空间权重矩阵及样本观测时间的情况下,实证结果仍然稳健。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深化了工业集聚、金融集聚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研究,并为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任阳军 田泽 梁栋 张鑫
文章根据影响机制理论提出假说,运用动态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产业协同集聚对GTFP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中国GTFP存在显著的"时间惯性"和空间相关性。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产业协同集聚对本市GTFP的直接影响呈倒"U"型,并且对相邻城市GTFP产生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分行业回归结果表明,金融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在长期和短期内均显著抑制本市GTFP的提升,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分别协同集聚在长期和短期内均显著促进本市GTFP的提升,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在长期和短期内对本市GTFP的影响均不显著,同时这些细分行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GTFP的空间溢出效应均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任阳军 田泽 梁栋 张鑫
文章根据影响机制理论提出假说,运用动态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产业协同集聚对GTFP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中国GTFP存在显著的"时间惯性"和空间相关性。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产业协同集聚对本市GTFP的直接影响呈倒"U"型,并且对相邻城市GTFP产生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分行业回归结果表明,金融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在长期和短期内均显著抑制本市GTFP的提升,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分别协同集聚在长期和短期内均显著促进本市GTFP的提升,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在长期和短期内对本市GTFP的影响均不显著,同时这些细分行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GTFP的空间溢出效应均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何光军 夏帆
物流产业集聚一方面能够通过专业化的分工、竞争效应促进生产率提升,但另一方面也会造成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压力,进而造成资源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等问题。基于此,阐明物流产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对于指导物流产业制定长远规划、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而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本文阐释了物流产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并进行了测度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物流产业集聚度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倒U型关系;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创新能力、对外开放程度、物流基础设施、能源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政府干预的积极影响,但是物流基础设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而其中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受到对外开放程度的影响最为显著。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程中华
基于2003~2012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集聚经济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表明:(1)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由技术效率改善和前沿技术进步共同驱动逐渐转变为由前沿技术进步独自驱动;(2)Jacobs外部性有利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MAR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作用不显著;(3)MAR外部性虽然能够促进技术效率改善,但没有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这是因为技术效率恶化抑制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4)Jacobs外部性有利于前沿技术进步,并且通过前沿技术进步显著促进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