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07)
2023(10625)
2022(8933)
2021(8161)
2020(6997)
2019(15308)
2018(15109)
2017(28641)
2016(15444)
2015(16696)
2014(15888)
2013(15324)
2012(13993)
2011(12606)
2010(12466)
2009(11451)
2008(11159)
2007(9804)
2006(8304)
2005(6965)
作者
(44616)
(37396)
(37282)
(34890)
(23673)
(18001)
(16595)
(14630)
(13960)
(13033)
(12563)
(12450)
(12027)
(11745)
(11445)
(11377)
(11169)
(11089)
(10736)
(10569)
(9363)
(9080)
(9005)
(8473)
(8378)
(8322)
(8198)
(8047)
(7472)
(7441)
学科
(65934)
经济(65878)
(48162)
管理(46327)
(40664)
企业(40664)
方法(31612)
数学(28021)
数学方法(27570)
技术(18402)
(16000)
业经(15767)
中国(15743)
(13766)
地方(13240)
技术管理(12836)
(12635)
产业(12583)
(12063)
贸易(12057)
(11695)
农业(11011)
(10174)
理论(9749)
(9149)
银行(9109)
(9081)
金融(9081)
环境(9037)
(8930)
机构
学院(214792)
大学(213899)
(91055)
经济(89629)
管理(87225)
理学(77404)
理学院(76599)
管理学(75036)
管理学院(74653)
研究(70989)
中国(50742)
科学(45622)
(43593)
(40312)
(37007)
业大(36835)
(35582)
研究所(33015)
中心(32187)
农业(32147)
(30710)
财经(30529)
经济学(28075)
(27809)
北京(26686)
(25623)
经济学院(25533)
(25038)
师范(24619)
(24258)
基金
项目(156367)
科学(124590)
基金(114793)
研究(107436)
(102891)
国家(102082)
科学基金(87976)
社会(71045)
社会科(67769)
社会科学(67755)
(63600)
基金项目(61147)
自然(58712)
自然科(57525)
自然科学(57510)
自然科学基金(56531)
(52946)
教育(48655)
资助(46051)
编号(39970)
(39021)
创新(35586)
重点(35442)
(34592)
(33224)
计划(30957)
(30436)
国家社会(30119)
科研(29989)
成果(29682)
期刊
(90258)
经济(90258)
研究(56046)
中国(39308)
学报(38023)
(35236)
科学(34392)
管理(33501)
大学(28287)
学学(27199)
(26567)
农业(24100)
教育(18840)
技术(18517)
业经(16235)
经济研究(16099)
(15772)
金融(15772)
科技(14418)
财经(14379)
(14061)
(13040)
统计(12666)
技术经济(12534)
(12514)
问题(12092)
商业(11116)
决策(10564)
(10447)
业大(10392)
共检索到2979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晓月  陈鹏龙  赵顺龙  
在全国倡导大力发展专利密集型产业、建设专利密集型产业集聚区的背景下,以江苏省2011-2015年工业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探究不同集聚模式对产业创新活力的影响,并以专利密集型产业为划分依据,分析产业集聚对产业创新活力的影响是否因产业性质不同而有所差异。结果显示,产业集聚对专利密集型与非专利密集型产业创新活力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多样化集聚模式能够促进专利密集型产业创新活力,但对于非专利密集型产业而言,产业集聚并没有促进其产业创新活力提升。政府部门在规划产业布局时,可以引导区域内产业多元化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莉  
准确把握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的空间集聚特征及演化趋势,为产业合理布局和产业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泰尔熵、地区集中度、空间自相关检验以及标准差椭圆方法,选取10个工业行业作为专利密集型产业的细分行业,基于2013—2017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分析我国31个省份专利密集型产业及其细分行业的空间集聚特征及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的集聚水平较高,但细分行业的集聚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与仪器仪表制造业属于高度集聚型产业,医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属于低度集聚型产业,其余6个产业属于中度集聚型产业;空间集聚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性,集聚模式以高-高型和低-低型为主,集聚省份分别主要分布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区位分布呈东北-西南的空间分布格局,产业中心向西南方向偏移,集聚方向顺时针旋转,西南部地区对专利密集型产业的拉动作用逐渐增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武  孙世强  
选取INNOJOY专利库中无线通讯网络专利为研究对象,采用主客观赋权方法与增长率循环指数合成方法,测度TEL视角下的技术锁定。研究发现:美国、日本以及韩国的技术锁定指数呈现上升趋势,而中国的技术锁定指数则波动性下降;中国、美国、日本以及韩国在技术要素指数、经济要素指数以及法律要素指数上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特征;识别的6件核心技术均属于美国企业,集中于H04W72(WTRU控制、LTE网络与D2D信令)、H04B1(用户设备标识)以及H04L1(信道分配)技术领域。鉴于此,我国应明晰专利密集型产业的技术演进方向,强化政产学研用五方主体的联动效应,以突破式创新攻关核心技术,进而实现知识产权领域下的自主创新目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长青  姚萍  童文丽  
鉴于我国严峻的环境形势,我国政府强调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实现节能减排、产业升级,加强重点行业污染物减排。节能减排的主体是企业,因此研究污染密集产业中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微观企业数据,通过技术创新的投入指标、产出指标、效率指标和基于DEA的Maluquist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标,对污染密集产业中不同类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对比分析,探寻不同所有制企业对污染密集产业可持续增长的贡献。研究发现:①私营企业在污染密集产业中的研发总投资最多,新产品产值最大,技术创新效率较高,因此其对污染密集产业的技术创新的贡献最大;国有企业在竞争性污染密集产业中的研发投资较少、新产品产值较小,但其在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田家林  
提高知识产权运营效率是专利密集型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首先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国民经济产业部门中筛选出专利密集型产业作为研究对象;接着使用超效率DEA模型计算我国东中西部及各省市专利密集型产业知识产权运营效率的差异,发现区域专利密集型产业的知识产权运营效率总体不高且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内各个省份的差异较大,大部分省市的运营效率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然后基于Tobit模型的回归结果分析影响区域专利密集型产业知识产权运营效率的主要因素,发现东中西部的影响因素差异较大,企业规模、企业性质、企业国际化程度对东部地区影响显著,而政府的财政支持、基础投资等对中西部影响显著;最后提出提升区域专利密集型产业知识产权运营效率的政策建议,包括营造有利于知识产权运营的制度环境,因地制宜,根据产业与地区不同,差异化选择政策重点,完善知识产权运营区域间的统筹协作机制,夯实知识产权运营的产业基础,进一步明确知识产权运营主体的责权利,打造真正面向市场的知识产权运营机构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静进  王毅  黄宝荣  李颖明  宋敦江  
伴随着我国区域梯度产业转移,污染密集型产业在空间分布上有了较大的变化。本文采用产业结构变动系数和偏离——份额分析来对我国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结果发现,中国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结构变动相对稳定,但地域分异明显,产业结构变动系数大小主要取决于当地资源禀赋、经济发展状况、区位性和结构性因素。通过偏离——份额分析发现,污染密集型产业跨区域迁移主要受到区位优势的影响。从结构效应来看,污染密集型产业发展对中国中长期就业的贡献在下降。从空间效应来看,东北、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区域是污染密集型产业转出数量最多的区域,而中部、西南和北部沿海区域成为产业转入最多的区域。从转移产业部门来看,矿产资源开采业...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祝宏辉  杨书奇  
根据创新价值链理论构建包含非创新投入与产出的两阶段网络DEA模型,对专利密集型制造业和非专利密集型制造业的研发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创新效率进行评价与对比;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Tobit模型检验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和自主创新、模仿创新投入对两类制造业两阶段创新效率的影响效果,以及两阶段创新效率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两类制造业的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目前水平较好并呈现上升趋势,但DEA有效的行业较少且存在行业差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自主创新投入能有效促进专利密集型制造业两阶段创新效率的提升,而对非专利密集型制造业的影响效果存在阶段性差异,模仿创新投入对二者两阶段创新效率增长没有显著促进作用;两类制造业的创新两阶段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基于以上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黎明  陈明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黎明  陈明媛  
本文利用专利案件数量与专利授权数量构建反映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的指标全面刻画我国的专利保护强度,借助模糊优选法从投入和产出两个维度设计指标筛选专利密集型产业,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中、美专利制度对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提出并验证了如下假说:在经济发展水平临界点两侧,专利制度对专利密集型产业和非专利密集型产业的经济贡献度会发生逆转。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临界点时,专利保护强度降低对非专利密集型产业经济贡献大于其对专利密集型产业的贡献;超过临界点时,专利保护强度提升对专利密集型产业经济贡献大于其对非专利密集型产业的贡献。中美产业层面数据的实证结果还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超过临界点后,专利保护强度的提升会提高专利制度对专利密集型产业经济贡献的弹性系数,而对非专利密集型产业经济发展贡献不显著甚至带来负增长效应,这也说明专利密集型产业不仅是数量密集,更重要的是制度依赖,同时,有必要在我国专利司法保护中探索引入产业政策杠杆。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承元  
只有员工能够主动关注自己身边的问题,并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做改善,工作结果的波动和变异才能逐步得到控制,从而实现管理技术的不断积累,促进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伟  沙蓉  张永超  田世海  
知识密集型产业专利创新绩效水平,影响着知识密集型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本文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从全国整体、29个省级区域、八大综合经济区三个层面对知识密集型产业2005-2010年的专利时序数据进行专利创新效率实证分析,更深层次分析知识密集型产业不同时期专利创新效率的变化,通过指数分解剖析我国知识密集型产业专利创新过程中的技术变化率和资源变化率,确定影响我国知识密集型产业专利创新主要因素,结合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左弈  周衍平  
本文在测算2006—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省份专利密集型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基础上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进一步结合空间杜宾模型估计其空间效应。分析结果显示:“一带”地区专利密集型产业绿色技术研发和绿色成果转化效率仍有一定提升空间,“一路”地区两阶段效率均达到有效状态;研究期内绿色技术研发和绿色成果转化效率呈上升态势并伴随极化现象;两阶段效率均存在正空间自相关性且研发效率相关性强于转化效率,其中,研发效率“低低(LL)”集聚主要位于“一带”地区且时空格局较稳定,转化效率呈现出“高高(HH)”集聚向“一路”地区演进并趋于稳定的趋势。综合两阶段看,对外直接投资(OFDI)、外商直接投资(FDI)、政府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开放和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本地专利密集型产业绿色创新;OFDI和FDI对邻近地区专利密集型产业两阶段绿色创新效率、贸易开放对邻近地区专利密集型产业绿色成果转化效率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政府支持、知识产权保护对邻近地区专利密集型产业两阶段绿色创新效率均产生负向空间溢出,呈现空间竞争特征。研究结论可以为实现“一带一路”沿线省份专利密集型产业绿色创新协同发展提供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郭丕斌  许慧  周喜君  
从服务创新和知识管理的视角,提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针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进行抽样调查以获取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外部资源、内部资源、共享环境、隐性知识、创新保护措施和技术组织缺陷是影响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产品创新的主要因素;而影响过程创新的因素除了包括上述六类因素外,成本风险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提高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能力的相关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施卫东  朱俊彦  
文章通过编制基于产业技术特征的7部门投入产出表,借助RAS对其调整,并引入R&D-flow矩阵,构建技术创新扩散矩阵,对我国知识密集型产业的现状、特点及其技术创新扩散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KIBS产业具有较高的技术扩散/吸收能力,它的存在和发展,对我国技术传递、创新扩散、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拉动作用。基于此,我们应当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注重并促进KIBS的发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景新  王云峰  
在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本文创新研究方法,首次将脱钩理论应用到区域产业转移的定量研究中,采用弹性分析法构建了产业动态脱钩指数,提出了区域产业集聚和扩散的判断标准。以四大经济发展区域为空间尺度,对1993-2011年我国三个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与扩散的动态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993-2011年间,典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四大区域发展中存在明显的产业集聚和产业扩散现象。其中,在1993-2005年向东部地区集聚趋势明显;在2006-2011年从东部地区向外扩散,向中、西、东北地区集聚趋势明显;2005年成为我国典型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与扩散的分水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