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52)
- 2023(15485)
- 2022(12980)
- 2021(11799)
- 2020(9889)
- 2019(22320)
- 2018(21586)
- 2017(41833)
- 2016(22203)
- 2015(24603)
- 2014(24078)
- 2013(23324)
- 2012(20761)
- 2011(18330)
- 2010(17907)
- 2009(15950)
- 2008(15106)
- 2007(12826)
- 2006(10464)
- 2005(8626)
- 学科
- 济(92434)
- 经济(92349)
- 管理(64727)
- 业(63981)
- 企(52047)
- 企业(52047)
- 方法(47244)
- 数学(42619)
- 数学方法(41963)
- 农(26612)
- 财(23386)
- 贸(22055)
- 贸易(22046)
- 中国(21896)
- 易(21587)
- 业经(20902)
- 地方(17129)
- 农业(16447)
- 技术(15773)
- 学(15541)
- 务(14747)
- 财务(14691)
- 财务管理(14662)
- 产业(14448)
- 制(14157)
- 企业财务(13876)
- 出(13668)
- 理论(13552)
- 环境(13348)
- 划(12108)
- 机构
- 学院(306827)
- 大学(303550)
- 济(129429)
- 经济(127276)
- 管理(125854)
- 理学(111937)
- 理学院(110877)
- 管理学(108775)
- 管理学院(108250)
- 研究(93820)
- 中国(69117)
- 京(60448)
- 科学(58474)
- 财(55067)
- 农(52664)
- 业大(49218)
- 财经(45948)
- 中心(45046)
- 所(44623)
- 经(42159)
- 江(42112)
- 农业(41984)
- 研究所(41289)
- 经济学(40597)
- 经济学院(37261)
- 北京(36117)
- 范(36087)
- 师范(35566)
- 经济管理(34793)
- 院(34771)
- 基金
- 项目(225957)
- 科学(180116)
- 基金(167801)
- 研究(158909)
- 家(148012)
- 国家(146867)
- 科学基金(128072)
- 社会(104665)
- 社会科(99841)
- 社会科学(99820)
- 基金项目(89174)
- 省(88731)
- 自然(84943)
- 自然科(83161)
- 自然科学(83141)
- 自然科学基金(81671)
- 划(74391)
- 教育(73573)
- 资助(68240)
- 编号(61616)
- 重点(50815)
- 部(49817)
- 发(48620)
- 创(48514)
- 成果(45865)
- 创新(45324)
- 国家社会(44696)
- 科研(44214)
- 教育部(43173)
- 人文(42440)
共检索到4120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高晓娜 彭聪
本文基于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分析了产业集聚与出口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对出口产品质量存在规模效应和拥挤效应,其与出口产品质量之间呈倒U型关系,目前我国仍处于拐点左侧,即提升产业集聚水平有利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同时,产业集聚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产业集聚对高生产率企业质量促进作用更大;产业集聚对外资企业的质量抑制效应要显著高于本土企业;另外,产业集聚的拥挤效应主要体现在就业密度更高的地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洪铎 陈和 李文宇
运用2002~201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就产业集聚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对促进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这一促进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即在东部地区最为显著,中部地区次之,而西部地区则最小。因此,要推动中国地区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进而实现外贸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一个重要的着力点就在于,如何促进中国产业空间布局的优化以及区域间产业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出口产品质量 外贸发展方式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苏丹妮 盛斌 邵朝对
中国正处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攻关期,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是推动质量变革、打造质量强国和贸易强国的重中之重。本文使用2000—2007年中国微观数据对表征本地化生产体系的产业集聚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进行考察。研究发现:产业集聚显著提升了中国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这意味着,总体而言,在中国产业集聚产生的集聚经济大于产业集聚带来的过度竞争效应。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和样本选择偏差后,结果仍然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产业集聚产生的集聚经济在一般贸易企业、私营企业、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中更占优于产业集聚带来的过度竞争效应,进而使得产业集聚对这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更大。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产业集聚通过提高企业生产率和固定成本投入效率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行业出口产品质量动态分解结果显示,行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64.98%归因于资源再配置效应,而且其是产业集聚促进行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贺祥民
产业集聚是影响知识创造和传播的一种重要环境因素,会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产生影响。采用中国270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动态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方法考察制造业集聚和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多样化集聚的作用比专业化集聚更突出;服务业(整体)集聚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不显著,其中仅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专业化集聚的影响比多样化集聚更明显,而消费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不显著。应积极引导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贺祥民
产业集聚是影响知识创造和传播的一种重要环境因素,会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产生影响。采用中国270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动态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方法考察制造业集聚和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多样化集聚的作用比专业化集聚更突出;服务业(整体)集聚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不显著,其中仅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专业化集聚的影响比多样化集聚更明显,而消费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不显著。应积极引导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贺祥民
产业集聚是影响知识创造和传播的一种重要环境因素,会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产生影响。采用中国270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动态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方法考察制造业集聚和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多样化集聚的作用比专业化集聚更突出;服务业(整体)集聚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不显著,其中仅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专业化集聚的影响比多样化集聚更明显,而消费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不显著。应积极引导企业进行合理的空间集聚,在制造业集聚中鼓励多样化集聚,并引导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同集聚,以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圣强 朱卫平
规模效应与拥挤效应是产业集聚"一枚硬币的两面",集聚也会导致集聚效应由规模效应向拥挤效应转变。本文利用1999~2007年全国60个工业城市数据,实证分析拥挤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证实了拐点的存在。通过运用门限模型发现2003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拐点,进一步的面板回归表明2003年及以前规模效应占主导,之后拥挤效应的约束性作用逐渐凸显,集聚度与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着倒U型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有着重要的政策启示:一是我国已经进入拥挤时期,鼓励先发地区向欠发地区产业转移有着必要性;二是就城镇化建设而言,在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缺乏要素激励的转移可能只会产生拥挤效应而不是规模效应。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洪圣杰 张文魁 曹健 王雅琦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本文研究了在信息摩擦条件下出口集聚对制造业企业产品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不同于传统的马歇尔外部性理论从供给侧分析集聚效应,本文从需求侧揭示了出口集聚的重要意义。理论分析表明,出口集聚可以通过“需求学习效应”和“质量声誉效应”的双重机制促进企业产品质量提升。本文基于2007—2016年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与全国税收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得到了与理论分析一致的结果。机制研究发现,需求学习效应对年轻企业和小规模企业的质量提升作用更大;当需求信号精度下降时,需求学习效应被削弱;需求信息具有市场专属性特点,同一目的地出口集聚的需求学习效应大于其他目的地出口集聚。质量声誉效应是把“双刃剑”,好的质量声誉能提升企业产品质量,而坏的质量声誉则会降低企业产品质量;新产品和异质性产品对质量声誉的敏感度更大。进一步分析表明,即使考虑了马歇尔外部性的作用,需求学习效应和质量声誉效应依然具有经济意义上的显著性,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关键词:
出口集聚 需求学习 质量声誉 产品质量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许佳彬 李翠霞
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的背景下,探究奶牛养殖产业集聚对环境效率的非线性影响,对于实现奶牛养殖业绿色转型、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4—2019年中国28个省份奶牛养殖面板数据,利用随机效应的面板Tobit模型检验产业集聚对环境效率的非线性影响,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产业集聚影响环境效率的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奶牛养殖产业集聚与环境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规模效应”先发挥作用,在跨越产业集聚拐点以后,“拥挤效应”将起到抑制作用;经过内生性处理以后,计算所得的奶牛养殖产业集聚拐点值为3.10,即拐点左侧产业集聚的“规模效应”显著提升环境效率,拐点右侧产业集聚的“拥挤效应”将会降低环境效率,稳健性检验证实倒“U”型关系依然成立;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养殖优势区域拐点值为4.19,明显高于普通区域的1.40,目前仅有少部分区域跨越拐点值,绝大部分区域依旧需要发挥产业集聚的“规模效应”以提升环境效率;中介效应检验显示,政府环境支出的无效扩张、基础设施投入的不足以及服务业发展水平偏低会显著抑制奶牛养殖产业集聚对环境效率的提升作用。因此,本文提出鼓励推进奶牛养殖集聚发展、优化奶牛养殖空间布局、时刻关注奶牛养殖集聚规模、构建多元化主体协同治污机制等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侯军岐 马玉璞
服务业集聚能够使不同服务企业共享物质、资本与人力等各类资源,从而降低经营成本,实现全球竞争力的提升。然而,当服务业集聚区内企业过多而资源量无法持续增长时,企业便会针对有限资源展开竞争,从而丧失集聚优势,导致全球竞争力下降。因此,服务业集聚与服务业全球竞争力之间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本文在文献综述基础上收集了2008-2019年我国服务业相关数据,探究了服务业集聚与服务业全球竞争力是否存在非线性关系,旨在为促进服务业合理集聚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服务业集聚程度与服务业全球竞争力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同时劳动密集服务业与全球竞争力不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资本密集服务业集聚程度与服务业全球竞争力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知识密集服务业集聚程度与服务业全球竞争力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喻美辞 孔瑞
在厘清内需规模和内需结构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内在机理的基础上,运用2011—2015年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出口数据,实证检验内需规模和内需结构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效应。主要结论是:(1)国内庞大的内需规模和日益升级的内需结构均有利于促进企业提升出口产品质量,这种提升效应在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一般贸易企业、既出口也内销的企业以及出口至高收入国家或地区的企业样本中更为突出;(2)内需结构升级能够强化内需规模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效应;(3)内需规模通过驱动技术创新、促进高级要素集聚促进企业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内需结构则主要通过技术创新效应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4)较高的国内市场化水平有利于释放内需规模和内需结构的市场竞争效应,较高的国内市场一体化程度则有利于发挥内需结构的高级要素集聚效应,进而促进企业提升出口产品质量。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亢梅玲 和坤林
本文使用1995~2009年中国制造业对世界180个国家的出口数据,采用事后反推法算出中国出口的2518种产品的质量指标。我们发现,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在逐年缓慢提升,产品的质量与出口目的国的发展水平正相关。在得到产品质量指标的基础上,对照生产率的出口干中学效应,检验产品出口是否带来质量升级即质量的出口干中学效应。使用非线性回归方法我们发现,先前出口经验变量的系数显著为正,存在质量的出口干中学效应。
关键词:
产品质量 事后反推法 干中学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瑞琴 文俊
中国工业企业的集聚对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值得关注。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了同产业集聚和基于上下游产业关联的多样化集聚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主要的结论有:(1)同产业集聚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不显著,且这一结果不会因企业贸易方式的不同而发生改变,但对高技术水平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有一定促进作用。(2)上游产业集聚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对高技术水平企业和非纯加工贸易企业的促进作用更显著。(3)下游产业集聚可以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但作用弱于上游产业的集聚;且同样对高技术水平企业和非纯加工贸易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作用更显著。因此,为更好地提升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我们应更加注重充分发挥上下游产业关联的多样化集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同产业集聚 上下游产业集聚 出口产品质量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何文举 张华峰 陈雄超 颜建军
本文立足于我国加速城市化的现实背景,首先从精明增长理论出发,在理论上阐述了我国省域人口密度、产业密度以及企业密度对碳排放影响的内在机制;其次从空间效应的角度分析了我国30个省域的碳排放空间集聚效应,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考察了密度效应对省域碳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各个省域的碳排放存在着空间集聚效应,不仅在碳生产效率方面,而且在碳排放量上,表现出了东高西低的特征;各个省域的碳排放水平已经形成了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人口、产业以及企业密度对碳排放的影响呈现出正N型的走势;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倾向于增加省域的碳排放,但是在密度效应的作用下,这种正向增长效应得到了削弱;且省域的碳排放水平与人均收入之间未呈现出倒U型的关系。最后,结合本文的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赵春明 班元浩 李宏兵 刘烨
全球分工体系进入系统性重构期,如何利用新一代数字技术打造的虚拟集聚平台赋能城市出口升级,已经成为推动外循环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将数字经济“长尾理论”引入异质性出口模型,利用2005—2015年OECD世界投入产出数据与中国海关数据检验虚拟集聚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虚拟集聚显著促进了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这一结论在利用历史数据做工具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相比于加工贸易产品,虚拟集聚的出口质量升级效应对一般贸易更为显著,同时在地理区位上呈现由中心向外围、东部向中西部的辐射效果。通过解构城市出口产品质量发现,虚拟集聚主要通过产品内效应、产品进入/退出效应等产品再配置渠道提升出口产品质量。进一步分析发现,虚拟集聚有助于推动市场一体化、缓解拥挤效应和优化出口结构,与地理集聚的协同演变也有利于出口质量升级。本文为探索数字经济背景下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及中国高质量外循环的发展路径,提供了新的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