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22)
2023(15105)
2022(12847)
2021(11406)
2020(9775)
2019(22208)
2018(21655)
2017(41939)
2016(22819)
2015(25476)
2014(25560)
2013(25458)
2012(23873)
2011(21980)
2010(22089)
2009(20873)
2008(20553)
2007(18642)
2006(16556)
2005(14987)
作者
(70239)
(58946)
(58811)
(55949)
(37212)
(28173)
(26606)
(22899)
(22094)
(20757)
(20242)
(19350)
(18908)
(18471)
(18455)
(18283)
(17803)
(17448)
(16947)
(16861)
(14811)
(14538)
(14299)
(13408)
(13282)
(13113)
(12915)
(12821)
(11904)
(11566)
学科
(116462)
经济(116327)
管理(69213)
(63637)
(51791)
企业(51791)
方法(44068)
数学(38859)
数学方法(38581)
中国(28096)
(27233)
(26706)
地方(26516)
业经(23744)
(22686)
(22314)
(17935)
贸易(17929)
农业(17674)
(17305)
环境(16876)
(16303)
(16106)
财务(16075)
财务管理(16034)
地方经济(15955)
(15853)
银行(15798)
(15640)
金融(15636)
机构
大学(343781)
学院(343166)
(153896)
经济(150852)
管理(128801)
研究(121748)
理学(110981)
理学院(109685)
管理学(108049)
管理学院(107407)
中国(89710)
科学(74234)
(71807)
(68948)
(62927)
(62836)
研究所(56967)
财经(54703)
中心(54466)
业大(53520)
(52042)
农业(49808)
(49432)
经济学(48869)
北京(44711)
经济学院(43874)
(43080)
(41918)
师范(41394)
(40510)
基金
项目(227828)
科学(179138)
基金(167016)
研究(160103)
(147259)
国家(146087)
科学基金(124264)
社会(105854)
社会科(100556)
社会科学(100525)
(89500)
基金项目(89384)
自然(80238)
自然科(78373)
自然科学(78345)
自然科学基金(76963)
(75172)
教育(71471)
资助(66996)
编号(61517)
重点(51917)
(50754)
(50248)
成果(49274)
(47610)
创新(44788)
国家社会(44612)
(43720)
科研(43720)
课题(43072)
期刊
(174545)
经济(174545)
研究(102480)
中国(64288)
学报(57659)
(56965)
(54543)
科学(51989)
管理(46979)
大学(42803)
学学(41215)
农业(37541)
(30570)
金融(30570)
经济研究(28945)
财经(28475)
技术(27571)
业经(26518)
(24659)
教育(24565)
问题(24283)
(19705)
技术经济(18710)
(17533)
(16808)
统计(16441)
商业(16312)
科技(15766)
世界(15672)
现代(15623)
共检索到5103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晶  
对于大部分国家而言,产业集聚依旧是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产业集聚所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对于城市经济效率的提升至关重要,既能够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能够有效扩大内需。因此,本文利用2010-2018年我国293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就产业集聚对于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旨在为各地区推进产业集聚、提升城市经济效率提供理论指导。得出:从全国层面来看,制造业集聚(MA)与共聚(CoA)会对城市经济效率造成抑制作用,服务业集聚(SA)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不明显;从区域层面来看,制造业集聚(MA)对东部、中部以及西部城市经济效率都会造成抑制作用;服务业集聚(SA)对东部和西部城市经济效率会造成抑制作用,但对中部城市经济效率会带来推动作用;共聚(CoA)对东部城市经济效率会造成抑制作用,但对中部和西部城市经济效率会带来推动作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黎娜  夏海勇  
"刘易斯拐点"实质上是农业剩余劳动由无限供给变为稀缺的一个转折点,"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势必会对城市集聚力,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本研究建立空间集聚模型的分析框架,系统分析了"刘易斯第一拐点"和"刘易斯第二拐点"对城市集聚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刘易斯第一拐点"后,给定其他条件,农业剩余劳动充裕地区的城市将有更强的集聚力;"刘易斯第二拐点"的出现会对城市的集聚产生阻碍;中国目前正处于两个拐点之间,因此今后一段时间内发达地区城市如何进行产业升级,欠发达地区城市如何发挥劳动力优势增强城市的集聚力将是面临的重要挑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明斗  李维露  吴庆帮  
本文以全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同时验证了这一影响是否存在门槛效应和空间外溢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对所在城市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不存在门槛效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同样对所在城市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存在门槛效应。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相邻城市经济效率依旧具有促进作用。考虑到城市间吸收能力差距的影响,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外溢效应减弱。进一步将全国样本进行分组检验,发现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所在城市和相邻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本文从产业集聚视角分析了我国城市经济效率提升的可能性,为我国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铭  易晓峰  刘宏波  张乔扬  吴嘉玉  
基于增长极理论和现象分析,从人口、经济、用地三个方面总结省会增长极发展情况。结果发现:全国27个省呈现单强核、多强核和无强核三种空间地理类型。其中,单强核省份15个,其多受自然条件、历史阶段和"强省会"政策影响;多强核省份7个,多集中于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无强核省份5个,多为中部地区省份。研究建议,因自然条件导致的单强核省份和无强核省份应继续强化省会增长极作用,其他类型省份可通过多中心策略促进省域均衡发展。新时代省域增长极打造应摈弃以土地开发为主导的发展思路,可通过人才、技术方面的投资进一步强化增长极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顾宁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流通产业通过集聚式发展可有效增强城市抗风险能力,强化城市经济韧性。本文基于2011-2020年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流通产业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间的关系展开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流通产业集聚不仅对本市经济韧性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还对相邻城市经济韧性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检验发现,流通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存在城市规模异质性。基于此,还需加速推动流通产业空间集聚、构建跨城市流通产业协同集聚机制、引导城市间流通产业均衡发展,以增强城市经济韧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纪玉俊   张晓萌  
在城市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变得越发重要。文章在探究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影响机理的基础上,运用2008—2021年中国278个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可以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韧性,且这一影响作用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耦合协同效应在制造业集聚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的过程中起正向调节作用且具有异质性;空间效应分析表明,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提升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据此,文章针对如何提高城市经济韧性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磊  李吉  王兴启  
将数字经济、集聚经济纳入城市经济绿色转型理论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运用2011—2019年中国28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可以促进中国城市经济绿色转型,其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变量——城市绿色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非资源型城市、再生型资源城市和高铁开通城市样本下,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提高城市经济集聚、人才集聚和产业集聚程度促进城市经济绿色转型。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经济增长目标压力削弱了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韧   宋爽爽   段义诚   张奇佳  
城市群是中国经济空间重构和高质量发展的载体,金融集聚则是区域范围内资源优化配置的动能。文章基于2008—2021年国内十大典型城市群数据,梳理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效率的空间影响,结果表明:(1)金融集聚具有显著空间溢出效应,不仅能正向驱动本地经济效率提升,还能带动周边城市效率提升;(2)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呈现“倒U”型特征,适度金融集聚有助于提升城市经济效率,过度集聚则会产生负向作用;(3)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受制于城市群模式特征以及区域资源要素流通,多核城市群金融集聚的经济效率提升作用显著高于单核城市群。由此,城市群建设既需充分挖掘金融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推动金融要素合理适度集聚,又要强化地理空间内的资源要素流通,更应围绕不同地域特征和城市群形态设计差异化的金融发展策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蔚  
选取2011—2020年中国27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交互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以及GMM估计等方法,实证检验金融集聚、市场一体化与城市经济效率三者的内在逻辑关系。研究发现: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先升后降的倒“U”型曲线特征,市场一体化对城市经济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从作用路径来看,市场一体化在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效率的作用路径中具有倒“U”型调节效应和门槛效应。从多维度异质性视角看,金融集聚、市场一体化与城市经济效率间的关系存在地区异质性和创新等级城市异质性。未来应加快完善现代金融体系建设、持续优化区域经济结构与布局、不断发挥市场一体化发展优势,助力城市经济效率提升,为建设经济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蔚  
选取2011—2020年中国27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交互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以及GMM估计等方法,实证检验金融集聚、市场一体化与城市经济效率三者的内在逻辑关系。研究发现: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先升后降的倒“U”型曲线特征,市场一体化对城市经济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从作用路径来看,市场一体化在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效率的作用路径中具有倒“U”型调节效应和门槛效应。从多维度异质性视角看,金融集聚、市场一体化与城市经济效率间的关系存在地区异质性和创新等级城市异质性。未来应加快完善现代金融体系建设、持续优化区域经济结构与布局、不断发挥市场一体化发展优势,助力城市经济效率提升,为建设经济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明之  
新经济时代,全球技术进步、分工格局与产业结构调整出现了重大变化,城市产业成长建立在一个全新的、动态的、非连续性变化的经济生态环境之上。在集聚机制作用下,作为城市空间经济变换和整合的重要趋势,城市新产业区的形成与成长将成为推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和增强城市发展的持续动力。政府应为这一转换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奕玮  吴维库  
2008年金融危机对全球多个国家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冲击,我国许多沿海外向型城市面临国外订单需求不足、行业内人才流失以及厂房闲置等问题,体现出城市经济韧性能力的重要性。针对不同城市在面对外部冲击时表现出的城市经济韧性能力差异,重点研究产业集聚、产业多样化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的关系,并将产业多样化划分为产业相关多样化和产业无关多样化,运用基准回归和稳健性检验分析两种划分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呈U型关系,产业相关多样化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呈倒U型关系,产业无关多样化与城市经济韧性呈倒U型关系。最后从破除区域间分权壁垒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浩然  魏琳  
基于2003-2012年中国城市数据,利用工具变量法和门槛面板模型检验了金融集聚对于城市经济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作用存在明显的门槛特征。经济总量跨越了门槛规模的城市,可以从金融业与其他行业更好的匹配中提高效率。城市经济总量越大,金融集聚对于城市经济绩效的促进作用越强。同时,随着金融集聚程度的提高,金融集聚收益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倒U型变化。这反映出过度的金融集聚将引发信息不对称问题和监督成本的上升。因此,各级政府应重点关注与城市等级规模和经济总量相匹配的适宜金融集聚程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钊  高煜  霍治方  
数字经济发展与城市经济繁荣是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经济集聚的影响,并利用中国城市层面数据和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集聚影响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测度外溢边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总体上对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经济集聚有正向促进作用;数字经济发展对邻近地区城市经济集聚的空间溢出作用呈现“先扬后抑”的状态,且稳定作用边界为650公里;在不同的区域、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阶段,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集聚的影响存在明显异质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林云  
构建一个基于企业内生创新的具有正反馈效应的城市经济动力系统,旨在阐明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与城市经济的关系。产业集聚的确有利于创新的产生,但绝非必然,甚至有时还会由于知识拥挤导致经济停滞。技术生命周期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解释产业集聚与创新集聚间的关系。城市提供创新激励,然而因吸收能力不同企业创新绩效也存在差异,这是城市经济差异的重要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