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66)
- 2023(17047)
- 2022(14078)
- 2021(12957)
- 2020(11040)
- 2019(24570)
- 2018(24516)
- 2017(47310)
- 2016(25622)
- 2015(28548)
- 2014(27876)
- 2013(27332)
- 2012(24674)
- 2011(22213)
- 2010(22571)
- 2009(21476)
- 2008(21512)
- 2007(19753)
- 2006(17432)
- 2005(16003)
- 学科
- 济(109574)
- 经济(109427)
- 业(100899)
- 管理(91605)
- 企(91175)
- 企业(91175)
- 方法(47541)
- 数学(37731)
- 数学方法(37116)
- 业经(35027)
- 财(34225)
- 农(32457)
- 中国(27283)
- 制(25558)
- 技术(24973)
- 务(23879)
- 财务(23821)
- 财务管理(23785)
- 农业(22667)
- 企业财务(22544)
- 理论(21176)
- 贸(19088)
- 贸易(19074)
- 地方(18698)
- 体(18552)
- 学(18548)
- 易(18531)
- 划(18380)
- 和(17988)
- 策(17936)
- 机构
- 学院(371242)
- 大学(366377)
- 济(154621)
- 经济(151693)
- 管理(147045)
- 理学(126128)
- 理学院(124871)
- 管理学(122776)
- 管理学院(122082)
- 研究(118180)
- 中国(92329)
- 京(76815)
- 财(74058)
- 科学(71420)
- 农(63849)
- 所(59515)
- 江(58158)
- 财经(57915)
- 业大(55331)
- 中心(54013)
- 研究所(53337)
- 经(52417)
- 农业(50157)
- 北京(48058)
- 经济学(46783)
- 州(45478)
- 范(44238)
- 师范(43706)
- 财经大学(42556)
- 经济学院(42118)
- 基金
- 项目(240948)
- 科学(191052)
- 基金(175407)
- 研究(175061)
- 家(152990)
- 国家(151652)
- 科学基金(131527)
- 社会(113496)
- 社会科(107860)
- 社会科学(107831)
- 省(96633)
- 基金项目(92285)
- 自然(84829)
- 自然科(82964)
- 自然科学(82942)
- 自然科学基金(81548)
- 教育(80057)
- 划(79554)
- 资助(71285)
- 编号(69085)
- 创(55458)
- 成果(55014)
- 重点(54271)
- 部(52492)
- 发(51860)
- 创新(51056)
- 业(48753)
- 课题(48268)
- 制(47928)
- 国家社会(47190)
- 期刊
- 济(176660)
- 经济(176660)
- 研究(108082)
- 中国(76340)
- 财(62225)
- 管理(62169)
- 农(59525)
- 学报(57236)
- 科学(53584)
- 大学(44475)
- 学学(42340)
- 农业(40288)
- 教育(38022)
- 技术(36241)
- 融(34082)
- 金融(34082)
- 业经(30789)
- 财经(30488)
- 经济研究(27789)
- 经(26405)
- 业(24422)
- 问题(22932)
- 技术经济(21852)
- 科技(19130)
- 版(18187)
- 商业(18181)
- 现代(18049)
- 统计(18016)
- 策(17791)
- 贸(17758)
共检索到5612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胡彬 万道侠
针对当前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中较为普遍的拥挤效应及转型升级困境,文章采用2012年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营商环境的调查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考察了产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作用机制和微观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产业集聚显著降低了企业选择高端创新模式的概率。原因在于,政府干预的行为惯性为制造业企业集聚营造了依赖低成本竞争的生存环境,导致了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低端化。文章将这种环境下企业低端创新模式的集体选择行为界定为一种特定形式的"创新惰性"。为扭转这一现象,需要政府在增强产业集聚市场力量方面积极介入,诸如有利于市场竞争的有效管制和产权保护,均能提升企业创新意愿并同时减弱产业集聚的负向影响。进一步对其传导机制的检验表明,低成本竞争战略确实是产业集聚致使创新模式低端化的一个可能途径。文章的研究结论为激发企业创新活性、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规范与转变政府行为进而实现集聚条件下的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胡彬 万道侠
针对当前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中较为普遍的拥挤效应及转型升级困境,文章采用2012年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营商环境的调查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考察了产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作用机制和微观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产业集聚显著降低了企业选择高端创新模式的概率。原因在于,政府干预的行为惯性为制造业企业集聚营造了依赖低成本竞争的生存环境,导致了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低端化。文章将这种环境下企业低端创新模式的集体选择行为界定为一种特定形式的"创新惰性"。为扭转这一现象,需要政府在增强产业集聚市场力量方面积极介入,诸如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袁歌骋 潘敏 覃凤琴
本文通过构建地区数字产业集聚指标,实证检验了数字产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本文的研究表明:整体上数字产业集聚有助于促进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且上述促进效应主要表现在数字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中,而对数字化程度较低行业中的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并不存在明显的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数字产业集聚通过数据资本渠道和技术溢出渠道作用于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另外,数字产业集聚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会抑制邻近地区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政府在进一步推动区域数字产业集聚时,应协调地区间的数字产业政策,并采取措施提高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水平及数据资本市场完善程度,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胡君 郭平
在金融发展滞后的国家或地区,融资异质性已成为制约制造业企业从技术模仿走向自主创新的重要问题。本文利用2012年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研究企业融资约束与融资结构的异质性特征对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从融资约束异质性来看,较强的融资约束显著抑制了企业自主创新模式选择,迫使企业选择模仿创新。从融资结构异质性来看,内源融资对企业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相对模仿创新更强,而债权融资的抑制作用也相对更强;股权投资对企业自主创新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不利于企业模仿创新;非正规金融会抑制企业的自主创新。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研发投入强度较高或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企业,其自主创新受到融资约束的负向影响更大,且更依赖于内源融资与股权融资,而受到债权融资与非正规金融的抑制作用也更明显。因此,需要进一步缓解企业创新的融资约束,扩大企业股权融资占比,降低债权融资与非正规金融占比,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模式选择。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周霄雪 王永进
本文应用11家主要的跨国连锁零售企业在287个城市的门店分布数据,结合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考察了跨国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扩张对制造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平均而言,跨国零售企业在中国的市场扩张显著地促进了制造企业研发投入的提高;(2)随着跨国零售企业市场势力的增强,其负面作用逐渐凸显,并且制造业企业自身的市场势力越弱,这种负面作用就越为明显;(3)跨国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扩张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对出口企业以及高运输成本企业创新的影响最为显著。要着眼于加强上下游市场间的纵向联系,促进高效产业链的形成,发挥商业服务业对制造行业的拉动作用,实现我国产业结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金娇 朱英明
本文基于世界银行2012年对中国25个城市1578家制造业企业的调查数据,运用二元离散logit模型,考察集聚经济(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对制造业企业创新行为(独立创新、合作创新和模仿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1)城市化经济对制造业企业三种创新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合作创新影响最大,独立创新次之,模仿创新最弱;(2)地方化经济对制造业企业三种创新影响不一致,对独立创新影响不显著,对合作创新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对模仿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在企业分规模回归结果中,地方化经济的影响没有发生变化,城市化经济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万道侠 胡彬
利用2012年世界银行的调查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对企业"创新惰性"的影响效应及金融发展对其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度越高,企业低端技术创新选择的概率越大,企业的"创新惰性"则越强。分析其中的原因,制造业产业集聚对"政策租"的过度依赖延缓了其对创新压力的感知,致使企业技术创新的选择倾向于低端化。另外,金融发展作为联结政府行为和市场选择的宏观制度变量,对产业集聚与企业的"创新惰性"之间的关系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因为金融发展方面的相关影响,它导致了产业集聚更加追求短期利益,造成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杰 刘志彪 郑江淮
本文利用对江苏省342家制造业企业的调查问卷实证研究了产业链定位、分工和集聚效应对于企业创新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处于产业链终端环节企业并没有表现出特定的创新优势,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制造业产业链中的终端集成环节并未形成相应市场势力或集成创新能力;分工活动(以供应商数量作为度量指标)与创新强度之间呈现较为复杂的U型非线性关系;集聚效应并未对我国微观企业创新活动产生积极影响,未成为激发集群创新动力的有机载体。针对以上实证结果,基于我国经济转型背景和企业微观层面行为特征,我们就产业链定位、分工与集聚效应三个因素与我国制造业企业创新活动的内在关系与作用机理,结合统计性分析进一步进行了剖析和解释,并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阳立高 邬佩云 韩峰
基于马歇尔集聚经济理论,依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考量数字产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产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通过人力资本外部性、知识溢出效应机制促进企业绿色创新,但规模经济效应机制不成立,且该结果在更换核心变量指标、考虑极端值、替换固定效应及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鉴于此,应因地施策,加快推动区域内数字产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提升软环境建设水平,促进企业绿色化发展。
关键词:
数字产业 制造业 协同集聚 绿色创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毕克新 高岩
本文以2005制造业500强中的54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统计方法,从股权集中度和经营者持股的角度分析治理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提出了回归模型,实证发现,这两变量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有着显著影响。
关键词:
制造业企业 治理结构 技术创新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磊 王琼 庞莹
本文对中间品进口影响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分析,并采用2012年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营商环境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来看,中间品进口有利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高端化。异质性分析表明,企业规模越大,面临的市场竞争程度越大,中间品进口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高端化的作用越明显。此外,文章对进口中间品影响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传导机制进行检验,发现进口中间品带来的企业利润增长效应以及出口规模扩张效应是企业选择高端技术创新模式的可能影响途径。而进口中间品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对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影响会受到企业吸收能力的调节,企业吸收能力越强,技术溢出效应越能促进企业从事高端创新,且这一效应在非国有制造业企业中表现突出。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宋清华 林永康
中共二十大报告为中国制造业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指明了方向。基于2012—2020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研究金融集聚对制造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对制造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存在促进作用,金融中心的空间溢出效应更强,且在企业规模和地区分布中呈现出明显异质性。机制分析发现,金融集聚的外部性带动了资本、劳动和知识等生产要素的集聚,进而提高了制造业企业资源可得性和便利性,同时绿色金融发展进一步加快了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步伐,有助于制造业企业充分释放绿色技术创新活力。研究结论可为金融集聚推动制造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提供中国的经验证据,也为中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倪自银 刘强
首先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开放式技术创新进行了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企业吸收能力和网络能力的内涵及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论证了吸收能力和网络能力是开放创新模式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能力要素。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吸收能力 网络能力 开放式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笑楠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有效测度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对于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引入模糊测度和模糊积分理论,对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测度进行了梳理,以企业技术创新模式为基础,从内部研发动力、技术合作动力、创新环境动力三方面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测度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模糊积分的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测度模型,对大连3家软件企业调查数据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以验证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研究发现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主要受到创新模式和创新环境的影响,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模式的合理选择和推进,并构建宽松、包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创新动力 创新模式 创新文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杜维 刘阳
企业自身失败学习能力的高低、市场地位和竞争对手的创新策略是影响制造企业物流服务创新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基于这些影响因素,本文构建了一个在失败学习影响的情况下,在位制造企业与潜在进入企业之间关于物流服务创新模式选择的完全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模型,通过考察在位企业与潜在进入企业的均衡策略,从微观视角分析了企业如何相机抉择。研究结果表明:(1)制造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失败学习能力的高低来选择合适的物流服务创新模式,其中,失败学习能力较高的在位企业会选择破坏性物流服务创新,此时潜在进入企业不会进入市场;失败学习能力较低的在位企业会选择持续性物流服务创新,此时潜在进入企业会进行破坏性物流服务创新进入市场。(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