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55)
2023(9420)
2022(7856)
2021(6926)
2020(5606)
2019(12572)
2018(12343)
2017(23430)
2016(12448)
2015(13883)
2014(14090)
2013(14197)
2012(14058)
2011(13202)
2010(13803)
2009(12759)
2008(12541)
2007(11437)
2006(10699)
2005(10097)
作者
(39285)
(33030)
(32939)
(31237)
(21173)
(15441)
(14692)
(12611)
(12578)
(12027)
(11615)
(10945)
(10938)
(10748)
(10490)
(10117)
(9749)
(9496)
(9478)
(9142)
(8690)
(8169)
(8109)
(7742)
(7496)
(7455)
(7324)
(7095)
(6817)
(6527)
学科
(83506)
经济(83444)
管理(30160)
(29810)
地方(26528)
中国(22234)
方法(22199)
(21561)
企业(21561)
数学(18746)
数学方法(18599)
(18389)
业经(17852)
地方经济(17042)
(15315)
产业(12943)
农业(12942)
(12409)
(12144)
金融(12143)
环境(11247)
(11226)
(11137)
银行(11118)
(10973)
(10609)
贸易(10598)
(10051)
技术(9840)
(9727)
机构
学院(196409)
大学(194775)
(94271)
经济(92555)
研究(79398)
管理(68311)
中国(58887)
理学(57069)
理学院(56268)
管理学(55378)
管理学院(54995)
科学(46600)
(42909)
(41556)
(39544)
研究所(37436)
中心(33473)
(33019)
(31895)
财经(30600)
经济学(30429)
(28534)
师范(28272)
北京(28011)
(28006)
(27463)
经济学院(26974)
业大(26133)
农业(25407)
(25297)
基金
项目(121008)
科学(95605)
研究(90107)
基金(86291)
(75034)
国家(74414)
科学基金(62606)
社会(59540)
社会科(56611)
社会科学(56600)
(48557)
基金项目(44931)
(40057)
教育(39242)
自然(36939)
自然科(36025)
自然科学(36014)
自然科学基金(35373)
编号(35016)
资助(34954)
(34469)
成果(29349)
发展(28538)
重点(28224)
(28057)
课题(26251)
(26051)
国家社会(25146)
(25129)
创新(23647)
期刊
(121551)
经济(121551)
研究(67850)
中国(44481)
(32304)
学报(28665)
科学(28593)
管理(28443)
(27740)
农业(22128)
大学(21818)
(21228)
金融(21228)
教育(20791)
学学(20600)
经济研究(20280)
业经(19137)
技术(18132)
财经(16206)
问题(15766)
(14366)
技术经济(12172)
世界(11809)
(11695)
(11238)
国际(10822)
商业(10510)
经济问题(10240)
统计(10019)
现代(9724)
共检索到3235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世锦  
本文以对广东、浙江的调研为基础 ,分析了产业集聚的概念、现象、形成机制和优势 ,认为我国已经进入产业集聚与产业竞争力密切关联的阶段 ,并对相关的几个政策层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十六大提出要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如何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高效率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研究具体的产业发展形态。其中,产业集聚是一个需要引起足够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下面根据珠江三角洲和浙江省杭州湾地区的调研,就产业集聚问题做一些探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孙慧  
本文通过对新疆特色产业集聚的类型进行分类,分析了新疆特色产业集聚的特征及其成因,指出了新疆特色产业集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志超  王涛  郭慧文  李相斌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技术创新已成为维持中国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内生动力。以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为基础,对技术创新、产业集聚影响经济发展的机理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并根据研究数据测算出中国30个省区市技术创新与产业集聚水平,以此为基础将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进行中介效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省级面板数据下不同省区市技术创新、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存在一定的关联,技术创新与产业集聚呈现稳定增长趋势,技术创新、产业集聚对经济发展产生中介效应影响,并以实证结论为依据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郑洁  汪甜甜  陈浩  
本文基于2006~2019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建立联立方程模型,探讨产业集聚模式对城市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城市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存在互相影响的作用规律,多样化产业集聚对城市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的独立效应分别表现出不显著和显著促进的特征,协同效应依次起到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扩大城市人口规模的作用,而专业化产业集聚的独立效应和协同效应均不显著;进一步引入城市规模的虚拟变量,多样化产业集聚至少对中等及以上城市的经济发展、人口规模的一方面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专业化产业集聚只对小城市释放了经济发展红利。因此在比较优势下,中等及以上城市应选择多样化的产业集聚模式,"小而精"的专业化产业集聚模式与小城市发展更为契合。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孙晓华  郭旭  王昀  
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要素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与以往研究不同,本文创新性地构造了既体现规模又体现方向性的产业转移指数,依据测算结果刻画劳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产业转移地图,总结出中国制造业转移的空间特征。同时,基于产业关联的思想设计了由地理密度、专业化水平与行业相似度共同表征的要素集聚指数,测算比较了转出地和承接地的制造业集聚水平。进而,以2004~2013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产业转移通过要素集聚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中介机制。研究发现:随着地区间要素成本差异的扩大,沿海发达地区制造业呈现出向周边次发达地区转移的洼地效应,中西部落后省份的生产要素则向区域经济中心不断汇聚,形成新的比较优势;在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制造业集聚程度自2004年开始持续上升,产业转出地的要素集聚水平要明显高于承接地,实现了生产要素的空间优化配置;产业转移与要素集聚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地区经济发展,传统制造业的迁入在改善承接地生产率水平的同时,增加了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制造业迁出尽管降低了转出地的劳动生产率,但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节能减排的正效应。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姝瑞  缪军翔  
邮轮产业逐渐成为现代旅游经济新的增长极,但国际邮轮本身作为一种新兴旅游目的地的观念和意识在快速发展的中国邮轮市场还未成熟。本文通过分析邮轮经济产业集聚特征,基于舟山邮轮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分阶段提出舟山邮轮全产业链发展策略,为舟山邮轮经济建设提供科学借鉴。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鑫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河南将开放带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战略。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对河南的开放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河南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平台,遍布全省的180个产业集聚区应消除制约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因素,强化开放意识,出台有关政策与工作机制,进一步扩大开放,提高招商引资、对外贸易水平,为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发挥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鹏飞  刘新智  
文章通过构建DSGE分析框架,依据2004—2019年按季度插值所选取的61期经济运行实际数据,考察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产业集聚使得集聚区域经济增长了1.6%,显著地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城市产业集聚引起的大量非技术劳动力集中改变了要素投入结构,长期内对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拉动作用;产业集聚所带来的技术创新在短期内能有效促进经济发展,但不具有持续性;产业集聚引起的政府创新投资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城市产业集聚引起的基建投资增加使经济发展呈现先增后降的变动趋势。各城市应致力于其产业集聚水平和质量提升,注重技术创新持久性和连续性,充分考虑政府创新投资与基建投资比例的合理分配。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瑞荣  李志彬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探讨了区域经济发展和物流产业集聚程度之间的相关性,首先分析了物流产业集聚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内涵和关系,接着研究了如何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来对物流产业集聚程度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进行测量和评价,使用了区位熵法对物流产业集聚程度进行衡量,最后进行了算例实证检验和分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龙天炜  李丽君  
本文以产业集聚理论为指导,以三峡库区的经济与企业发展为案例,从产业发展规律入手,对地区资源配置状况、本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工业和农业园区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就库区龙头企业对产业集聚和产业链条的延伸的作用与影响做了重点分析,并对提高库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国富  董子祎  申博  
基于当前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需要,将人才、数据等新型创新要素与供需两端循环升级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定性分析人力资本集聚与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消费”协同升级的单一效应、交互效应及异质性影响,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人力资本集聚与数字经济发展均能显著推动本地区“产业—消费”的协同升级,且人力资本集聚正向溢出效应明显,而数字经济的辐射作用却表现出空间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力资本集聚与数字经济发展在促进“产业—消费”协同升级的过程中存在协同互补效应,但“虹吸效应”和“数字鸿沟”的存在,导致要素空间配置失衡,减弱甚至抵消了这种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颢瀚  
区域经济发展与农村电商产业集聚的关联性不断增强,但两者间的经济联系依然有待深入辨析。本文基于空间计量方法建立了农村电商发展和农村电商产业集聚的计量指标,并建立了2009-2021年度的协整关系模型,研究结果如下:从协整秩分析结果来看,区域经济发展与农村电商产业集聚存在显著的同向变动关系;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的结果来看,区域经济发展与农村电商产业集聚存在显著的正向修正机制,说明两者存在较强的正关联特征;从Granger因果分析结果来看,区域经济发展是农村电商产业集聚的单向格兰杰因,其他序列均拒绝了格兰杰因果关系;从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情况来看,农村电商空间集聚的预测误差主要源于自身及经济增长,在10期滞后情况下,农村电商空间集聚的预测误差源于自身的部分固定在65.19%,经济增长预测误差固定在26.26%,产业结构的影响固定在8.55%,区域经济发展已然成为推动农村电商产业集聚的核心力量。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喻莎莎  
文化产业投资额的贡献根据区域不同,对地区经济发展亦存在不同的因果联系。文章采用2005-2010年我国南部、北部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虚拟变量作为预测变量定位,从文化投资的角度,对中国不同区域文化产业投资发展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区文化产业的投资与地区经济的发展、消费投入和开放程度有着显著的正相关,但南北地区(南北地区划分以长江为界,南代表长江以南省份地区,北代表长江以北省份地区)文化产业投资集聚效应的影响不同,北方较依赖于人力资本投入拉动消费,南方则侧重于相关产业以及文化特性吸引力的开发刺激经济消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钊  高煜  霍治方  
数字经济发展与城市经济繁荣是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经济集聚的影响,并利用中国城市层面数据和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集聚影响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测度外溢边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总体上对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经济集聚有正向促进作用;数字经济发展对邻近地区城市经济集聚的空间溢出作用呈现“先扬后抑”的状态,且稳定作用边界为650公里;在不同的区域、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阶段,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集聚的影响存在明显异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