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407)
2023(18771)
2022(16097)
2021(14612)
2020(12450)
2019(28425)
2018(28209)
2017(54872)
2016(29507)
2015(33058)
2014(32981)
2013(33050)
2012(30617)
2011(27541)
2010(27766)
2009(26187)
2008(25856)
2007(23213)
2006(20937)
2005(18996)
作者
(84988)
(70872)
(70658)
(67355)
(45502)
(33849)
(31969)
(27520)
(27014)
(25629)
(24247)
(24020)
(22848)
(22728)
(21899)
(21703)
(20992)
(20510)
(20368)
(20273)
(17649)
(17405)
(17097)
(16283)
(15841)
(15797)
(15778)
(15599)
(14292)
(13854)
学科
(144297)
经济(144120)
(104836)
管理(99816)
(91797)
企业(91797)
方法(57884)
数学(47384)
数学方法(46980)
(38784)
(38321)
业经(37605)
中国(32416)
地方(30874)
(27886)
农业(26872)
(26012)
财务(25942)
财务管理(25903)
(24963)
企业财务(24573)
技术(22798)
(22228)
理论(22003)
(21393)
贸易(21378)
(20929)
(20603)
(20205)
环境(19827)
机构
学院(431530)
大学(430081)
(187142)
经济(183473)
管理(173212)
理学(148538)
理学院(146962)
管理学(144888)
管理学院(144080)
研究(142953)
中国(110068)
(91802)
(88378)
科学(83557)
(70690)
财经(69642)
(66745)
(65682)
中心(64684)
研究所(63261)
(63047)
业大(60214)
北京(58141)
经济学(57270)
(53371)
师范(52955)
(52304)
农业(51784)
(51610)
经济学院(51418)
基金
项目(281545)
科学(223153)
研究(209531)
基金(205910)
(176633)
国家(175123)
科学基金(152720)
社会(135439)
社会科(128481)
社会科学(128450)
基金项目(109207)
(109096)
自然(97014)
自然科(94709)
自然科学(94688)
教育(94370)
自然科学基金(93049)
(90123)
编号(84694)
资助(84497)
成果(68514)
(62648)
重点(61966)
(60553)
(59780)
课题(57640)
国家社会(56019)
创新(55303)
(54858)
教育部(54490)
期刊
(219059)
经济(219059)
研究(134359)
中国(82868)
(71307)
管理(69147)
(61931)
学报(60281)
科学(58103)
大学(47162)
学学(44669)
农业(42303)
(40626)
金融(40626)
教育(40308)
技术(38789)
财经(35889)
业经(35083)
经济研究(34494)
(30884)
问题(28427)
技术经济(24361)
(23444)
现代(21417)
(20585)
理论(20545)
世界(20045)
商业(19849)
统计(19334)
科技(19267)
共检索到6567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齐涛  何双希  
基于2011—2018年肇庆市制造业各行业相关数据,运用熵值法计算肇庆市在行业层面的制造业区位熵。结果显示,肇庆市传统制造业中非金属矿物制品、有色金属冶炼和金属制品等行业集聚水平较高,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先进制造业中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集聚水平呈增长趋势。先以2011—2018年肇庆市制造业行业层面的区位熵计算结果为自变量,构建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制造业区位熵越大,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明显。再分别以肇庆市传统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共24个行业的区位熵计算结果为自变量,构建计量模型,结果显示,肇庆市先进制造业与经济增长呈现多种不同关系。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肇庆市应坚持制造业优先发展,坚持和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做好劣势产业转移;积极引育先进制造业产业,加快建设西江先进制造业走廊,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雷鹏  
产业集群依托其内在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地方政府通过培育地方产业集群,使本地生产系统的内力和国际资源的外力有效结合,提高了区域竞争力。然而,产业集聚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表现出其正面效应,同时也存在产业集聚会扩大区域差距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提供的企业单位数和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两个指标对赫芬达尔指数进行大致的测算,虽然没有艾利森和格莱赛那样精确,但对产业空间集聚度测度没有较大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集聚度与工业总产值存在高度的正相关性。其他的相关制造业行业的集聚度大多与其工业总产值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这也正说明了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正相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品  李良智  赵立昌  
采用2006—2009年江西省11地级市20个制造业构成的时间—地区—行业的三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产业集聚、地区专业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地区专业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现倒U型的关系,并运用新地理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拐点出现的原因。结果表明:追求经济增长最大化时,加工制造业较非加工制造业需要更高的专业化水平,非加工制造业较加工制造业需要更高的集聚水平;要素禀赋高的鄱阳湖地区较要素禀赋低的非鄱阳湖地区可以达到更高的产业集聚、地区专业化水平;江西省11个地区的产业集聚、专业化水平远没有达到经济增长最大时的水平。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吴一帆  
以实现“双碳”为目标,以肇庆市制造业的数字化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了肇庆市制造业实现“双碳”目标的现实条件。在此基础上,对肇庆市制造业数字化供应链系统决策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探析供应链实现“双碳”目标过程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双碳”目标下肇庆市制造业数字化供应链的构建策略,以期为肇庆市制造业绿色转型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卉  詹宇波  周凯  
本文旨在实证检验中国产业集聚对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本文通过构造国民经济产业分类标准C门类制造业中类产业间共同集聚指数、产业内集聚指数等作为解释变量,同时控制专业化指数和企业规模来计量和解释不同产业集聚结构对劳动生产率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内集聚和产业间集聚都对劳动生产率存在显著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在东、中、西部地区的表现是不同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宇  
本文通过计算2016年、2020年肇庆现代服务业及其9个分行业的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熵,分析肇庆市现代服务业的集聚状况。获得以下结论:肇庆市现代服务业总体及其各分行业空间集聚程度较低,集聚增长能力有待提高;分行业中除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呈现出一定集聚特征外,其他行业集聚程度较低;专业化水平方面,整体表现为东南板块比西北板块专业化水平高的特征,其中东北板块的端州区和鼎湖区专业化水平相对较高,优势产业相对较多,高新区优势产业暂不明显,但发展潜力大。西北板块的广宁、怀集、封开县空间集聚程度和专业化水平较低。根据以上情况,提出了改善肇庆市现代服务业空间集聚结构的相关措施。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坤望  蒋为  
本文从动态资源再配置的角度,讨论市场进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总体影响,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与机制提供一个微观解读。利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本文对市场进入的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具有活跃的市场进入率,进入率较高的行业与地区增长绩效往往也较好,即市场进入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国际比较也证实市场进入率是解释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增长差异的重要因素;在所考察的时间段里,虽然新企业平均只占制造业增加值的7.5%,但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却高达46.3%;新企业在进入市场后的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其他企业,但增速会随着企业进入时间的延长而逐步降低,最终...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唐晓华  李绍东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本文考察了装备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和间接作用,并通过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考察了二者的动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装备制造业各部门对GDP的贡献逐年增大而且较稳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差异较大并存在一定的波动性;装备制造业各部门的影响力系数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平均水平,反映出装备制造业较强的产业关联效应,而感应度系数普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说明其他产业部门对装备制造业的需求刺激较弱;装备制造业与经济增长具有长期平稳的协整关系,GDP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冲击的响应非常明显,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对GDP冲击的响应只有微弱波动,说明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增长主要依...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赵方莹  
产业集聚是工业化进程的重要阶段,欠发达地区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实现区域间协调平衡发展。肇庆市山区板块属于广东的欠发达地区。本文通过介绍肇庆山区板块的产业集聚为其工业化发展带来的机遇,提出了金融在产业集聚中的作用,并通过目前金融对肇庆山区板块经济发展的支持状况分析,提出推动和完善融资体系、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整合金融资源结构、加快区域金融结构调整等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温丽荣  
本文基于温州市2017—2021年的数据,运用熵值法确定了新发展理念13项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的权重,构建了一套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研究发现:第一,近5年温州市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在创新驱动方面表现良好,但在协调、绿色发展方面表现稍逊。第二,在温州市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中,新发展理念指标重要性依次为:创新(27.35%)>协调(21.74%)>共享(18.36%)>开放(16.78%)>绿色(15.78%)。最后,从创新、协调、开放、绿色等角度对温州先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张益丰  黎美玲  
先进制造业集聚、专业技术人才集聚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相辅相成。采用区位熵指标、基于中国分省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专业技术人才集聚有利于先进制造业集聚;地区收入水平增长与生存成本上涨对不同地区集聚的形成影响不同,其中东部发达地区的先进制造产业聚集并不受制于用工成本压力,随当地总体收入水平的上涨集聚效应反而会有所加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则会受制于用工成本的上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先进制造业集聚呈强烈的正相关关系,因而发展物流运输业、金融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能促进先进制造产业做大做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高晨宇  汤爽爽  
先进制造业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志,发展先进制造业有利于培育江苏省在产业中的竞争力。采用区位熵和修正的EG指数对江苏省先进制造业整体及其13个小类产业的集聚程度进行测算,并使用地理探测器对其集聚的影响因子进行探测。结果表明:(1)江苏省先进制造业在区域间的集聚呈现出不均衡发展的态势。(2)13个小类产业的集聚程度也各不相同,其中物联网业、集成电路业和新型显示业是集聚程度最高的小类产业。(3)江苏省先进制造业集聚受多种因子共同驱动影响,随着产业的发展,地区政策因素成为最核心的影响因素;且任意两个因子的交互探测的影响力均为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增强,地方财政支出与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的交互影响力水平最高。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洪娟  廖信林  
本文基于长三角制造业"二位数"行业1998-2010年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一节差分矩估计方法对城市群内的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回归结果显示:制造业"二位数"行业的空间基尼系数与经济增长之间表现为强烈的非线性共生关系,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具有门槛效应,即产业集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由于过度集聚产生的负外部性,会使得集聚不利于经济增长。针对上述回归结果,本文给出了理论分析,并总结了结论的政策启示。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金春雨  程浩  
本文基于日本47个行政区数据构建面板门限模型,实证分析了日本制造业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日本制造业的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当经济发展处于较低水平时,制造业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当经济发展达到较高水平时,制造业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由显著的正向效应转变为显著的负向效应。当地区运输成本较高时,制造业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随着运输成本的下降,制造业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由显著的正向效应转变为显著的负向效应。当制造业空间集聚程度较低时,制造业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随着制造业空间集聚程度的提高,制造业空间集聚对...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长全  
本文使用第三次工业普查的75万家企业数据,通过估计四个行业112个产业的生产函数,研究制造业的集聚经济特征、产业最优集聚规模及集聚水平的内生性问题。结果表明:集聚经济的存在形式为市级范围的本地化经济,省级范围的城市化经济虽然存在,但实际影响很小;企业层面规模报酬递减说明集聚经济更可能来源于城市经济理论所强调的技术外部性;随着集聚规模的上升,集聚经济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变化,各产业存在一个集聚效应最大化的最优集聚规模,但实际集聚规模普遍远小于最优集聚规模;与最优集聚规模相对应,以指数衡量的产业集聚水平也具有内生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