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21)
2023(12131)
2022(10679)
2021(9751)
2020(8194)
2019(18729)
2018(18788)
2017(36714)
2016(19622)
2015(22090)
2014(22246)
2013(22253)
2012(20537)
2011(18707)
2010(18787)
2009(17278)
2008(16489)
2007(14472)
2006(12864)
2005(11261)
作者
(57764)
(48032)
(47803)
(45559)
(30553)
(22848)
(21678)
(19014)
(18252)
(17172)
(16274)
(16169)
(15291)
(15265)
(14739)
(14581)
(14322)
(13996)
(13645)
(13466)
(11924)
(11869)
(11599)
(10953)
(10817)
(10588)
(10530)
(10294)
(9721)
(9280)
学科
(104063)
经济(103971)
管理(56614)
(52650)
(44047)
企业(44047)
方法(40670)
数学(35182)
数学方法(34869)
地方(24509)
中国(21842)
(21566)
业经(21214)
(20386)
(18109)
地方经济(15682)
农业(14615)
(14294)
(14182)
产业(14077)
(14037)
贸易(14029)
环境(14023)
理论(13917)
(13437)
技术(13261)
(11694)
金融(11692)
(11559)
(11235)
机构
大学(290645)
学院(288967)
(125718)
经济(123206)
管理(116832)
理学(101759)
理学院(100628)
研究(99219)
管理学(99031)
管理学院(98526)
中国(70602)
(61486)
科学(60306)
(52656)
(49480)
研究所(45202)
财经(43054)
中心(42987)
(42367)
业大(41523)
(40796)
(38978)
北京(38925)
经济学(38353)
(37513)
师范(37228)
(35763)
经济学院(34268)
(33297)
农业(32987)
基金
项目(197805)
科学(155927)
研究(145362)
基金(143824)
(124251)
国家(123259)
科学基金(106291)
社会(93034)
社会科(88232)
社会科学(88208)
基金项目(77015)
(76954)
自然(68144)
自然科(66513)
自然科学(66501)
自然科学基金(65309)
教育(64891)
(63925)
资助(59173)
编号(58377)
成果(46776)
重点(43647)
(43500)
(43313)
(41042)
课题(39938)
创新(38208)
国家社会(38038)
教育部(37406)
科研(37035)
期刊
(142991)
经济(142991)
研究(88174)
中国(49473)
管理(44037)
学报(42928)
科学(41114)
(38341)
(37734)
大学(32574)
学学(30867)
教育(27203)
农业(26978)
技术(25400)
经济研究(23713)
业经(22106)
财经(21537)
(21360)
金融(21360)
(18557)
问题(18312)
技术经济(16355)
理论(14361)
图书(14115)
科技(13984)
现代(13854)
商业(13689)
(13184)
实践(12878)
(12878)
共检索到4192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冯薇  
我国在资源与环境强约束下,构建具有生态化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迫在眉睫。新型产业体系是循环经济的重要依托,每一层次的产业生态系统都构成循环经济的功能载体和物质载体。产业集聚系统则更具载体优势。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效应促进资源节约等技术的开发和共享,产业集聚的规模经济性吸引"分解者"进入,一个产业的废料完全可以变成另一个产业的"食粮"。产业集聚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实现途径。针对产业集聚系统不可持续的症结,循环经济"3R"原则的实施为其提供了充足的负熵流输入,循环经济触发产业集聚系统的自主技术创新"涨落"因素,推动系统跃升使之进化成为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循环经济是产业集聚的持续发展动力。产业集聚与循环经济呈互...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孙健  尤雯  
产业集聚和人才集聚体现着一个地区的竞争力,本文不仅从定性上阐述了两者的共生效应和乘数效应,而且还以软件产业为例,从实证上进一步证明了产业集聚与人才集聚之间高度相关的关系。并依此提出了政策建议,提高我国各个地区的产业集聚和人才集聚程度,促进经济的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立伟  杨哲  饶宝红  
本文运用大量统计数据,对国内FD I的分布集中情况以及产业集群的现状做了比较分析,计算了1983年-2004年FD I的锡尔熵指数,计算了制造业的20个大类行业的行业集中度指标、基尼系数和赫芬达尔指数。并对FD I区位集聚与产业集群相关性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从实证层面,对制造业的20个大类行业的行业集中度、基尼系数、N指数与分行业的FD I进行了Granger检验,找出了其因果关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接玉芹  
本文系统分析了江苏沿海经济带FDI和产业集聚现状,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对江苏沿海经济带FDI与产业集聚关系进行经验分析,验证了FDI与产业集聚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相互影响较为显著。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FDI与产业集聚之间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滞后1期时,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FDI是产业集聚的GranGer原因。本文基于此,对新形势下江苏沿海经济带利用外资和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费文博  于立宏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产业集聚是开展循环经济的物质载体,而基于循环经济模式的招商也能促进产业园区的升级。本文以石化产业为例,研究产业集聚与循环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自1990年以来,中国石化产业专业化程度日益加深,空间集聚程度不断提高,这种趋势确实为循环经济的应用与推广创造了必要条件。但另一方面,循环经济对园区升级的作用并未显现,这要求政策和法律等多方面的支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樨樨  
产业的良性集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通过工资等信号引发人才集聚和人才结构调整。文章指出,人才集聚与产业集聚之间存在互动关系,相互依存并相互影响。产业集聚引致人才集聚,人才集聚加速产业集聚升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蓉  
从金融集聚和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出发,在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长短期模型,说明了变量在长期存在正向强弹性关系,短期中本期与滞后一期存在相反的弹性系数,随后的格兰杰因果检验说明,我国金融集聚和经济总量以及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不同反应关系。最后,以此为基础对我国促进金融集聚发展及突破"瓶颈"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晓阳  鄢晓凤  罗超平  龙贝  
基于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文章从人口集聚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双重视角出发,以2000-2017年我国"长三角"三省一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包括人口集聚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在内的联立方程模型,并运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对长三角人口集聚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结果表明人口集聚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存在互动:人口集聚主要通过发挥人力资本效应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对人口集聚的促进作用呈"倒U"型;产业结构高级化初期主要通过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人口集聚,后期则会因为扩大人力资本需求而抑制人口集聚。研究结论对当下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推进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薇  
产业集聚和循环经济问题已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产业集聚、循环经济问题研究的渊源、现状以及国内学者研究二者关系的初步进展,并指出产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依托,产业集聚为发展循环经济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循环经济能确保产业集聚得以持续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丹萍  
本文以浙江省纺织产业为例,利用1988-2007年的统计数据,对产业集聚与出口贸易的内在联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出口贸易对产业聚集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和促进作用,产业聚集程度的加深同样对出口贸易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和促进作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吕剑平  张玉英  
根据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从生态经济和产业结构两个方面对黄河流域发展进行测度。基于黄河流域9个省份2010—2019年的数据,提出了生态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相关假设。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经济在短期内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不利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化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发展,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发展会促进生态经济发展。为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认为黄河流域在发展中要坚持生态经济发展、处理好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关系、遵循因地制宜与协调发展原则。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吕剑平  张玉英  
根据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从生态经济和产业结构两个方面对黄河流域发展进行测度。基于黄河流域9个省份2010—2019年的数据,提出了生态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相关假设。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经济在短期内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不利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化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发展,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发展会促进生态经济发展。为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认为黄河流域在发展中要坚持生态经济发展、处理好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关系、遵循因地制宜与协调发展原则。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路娟红  
以常州为例,首先介绍了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然后运用区域经济物流弹性分析了常州物流产业与经济的发展现状。然后运用协整模型,检验了常州物流产业与经济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最后根据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物流产业与经济之间的协整关系给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凯   刘美伦   谭佳欣  
系统审视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生态安全的互动关系对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与生态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2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区位熵和模糊物元模型分别测度2010—2021年各城市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和旅游生态安全,并运用PVAR模型探讨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生态安全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时间序列上,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和旅游生态安全整体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旅游产业集聚水平的区域差异随时间变化不断提升,而旅游生态安全的区域差异则不断下降。空间分布上,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产业集聚中高水平区占据主导地位,呈现出“环鄱阳湖城市群>环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的格局;旅游生态安全呈现出以武汉市、南昌市与长沙市为主的“三足鼎立”的分布格局。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产业集聚和旅游生态安全存在显著的互促关系,方差分解结果表明,旅游产业集聚和旅游生态安全受自身影响最大,且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生态安全的影响远大于旅游生态安全对旅游产业集聚的影响。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臧新  李菡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分工逐步深入到工序层面。垂直专业化的"产业片段"转移模式伴随着发展中国家因承接制造转移或国际外包而呈现的产业集聚现象。垂直专业化和产业集聚之间是否存在互动呢?理论分析表明,比较优势、价值链可分、规模经济、国际产业转移可能成为推动两者互动的重要因素和条件。在垂直专业化指数和Hoover系数衡量的基础上,本文运用面板误差修正模型(ECM)等方法从行业层面以制造业总体和分类两个角度考察了两者长期和短期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总体上我国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和产业集聚存在互动关系,长期表现为双向因果关系;短期因行业要素密集度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两者的长期互动须在越过自身"门槛值"达到相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