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85)
- 2023(17591)
- 2022(15128)
- 2021(14121)
- 2020(11890)
- 2019(27580)
- 2018(26942)
- 2017(51846)
- 2016(27851)
- 2015(31424)
- 2014(30784)
- 2013(30483)
- 2012(27827)
- 2011(25085)
- 2010(24728)
- 2009(22508)
- 2008(21758)
- 2007(18588)
- 2006(15985)
- 2005(13902)
- 学科
- 济(118142)
- 经济(118017)
- 管理(77434)
- 业(74914)
- 企(60616)
- 企业(60616)
- 方法(57177)
- 数学(50666)
- 数学方法(50077)
- 农(31298)
- 中国(31101)
- 财(27171)
- 业经(25890)
- 学(23145)
- 贸(22503)
- 贸易(22493)
- 地方(22141)
- 易(21829)
- 农业(20977)
- 制(19151)
- 技术(18033)
- 环境(17528)
- 理论(17423)
- 和(17235)
- 务(16936)
- 财务(16866)
- 财务管理(16831)
- 融(16254)
- 金融(16252)
- 银(16144)
- 机构
- 大学(396080)
- 学院(392861)
- 济(165062)
- 经济(162009)
- 管理(157651)
- 理学(138313)
- 理学院(136807)
- 管理学(134354)
- 管理学院(133665)
- 研究(132838)
- 中国(98735)
- 京(83733)
- 科学(81418)
- 财(71287)
- 所(65305)
- 农(63398)
- 研究所(60122)
- 中心(59922)
- 业大(59449)
- 财经(58957)
- 经(54042)
- 江(53599)
- 北京(52605)
- 经济学(51041)
- 范(50630)
- 师范(50153)
- 农业(49883)
- 院(48303)
- 经济学院(46291)
- 财经大学(44279)
- 基金
- 项目(278118)
- 科学(220365)
- 基金(204957)
- 研究(201551)
- 家(179321)
- 国家(177906)
- 科学基金(153495)
- 社会(129621)
- 社会科(123098)
- 社会科学(123068)
- 基金项目(107978)
- 省(105757)
- 自然(99756)
- 自然科(97513)
- 自然科学(97489)
- 自然科学基金(95765)
- 教育(92055)
- 划(89823)
- 资助(85216)
- 编号(80378)
- 成果(63875)
- 重点(62152)
- 部(62127)
- 发(59142)
- 创(57775)
- 国家社会(54645)
- 课题(54605)
- 创新(53952)
- 教育部(53562)
- 科研(53223)
- 期刊
- 济(167923)
- 经济(167923)
- 研究(112457)
- 中国(68736)
- 学报(62082)
- 科学(57852)
- 农(56500)
- 管理(56107)
- 财(51839)
- 大学(47798)
- 学学(45043)
- 农业(40035)
- 教育(39120)
- 技术(33901)
- 融(30023)
- 金融(30023)
- 经济研究(28605)
- 财经(28286)
- 业经(26982)
- 经(24322)
- 问题(22139)
- 业(21610)
- 统计(19648)
- 图书(19590)
- 技术经济(19406)
- 科技(18618)
- 贸(18488)
- 理论(18093)
- 版(17756)
- 策(17584)
共检索到5550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彩红
不同阶段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差异,本文以我国24个重点城市的2007-2016年相关数据,分别使用区位熵指数(LQ)方法和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24个城市的产业集聚度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结果显示: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产业集聚程度最高,合肥、银川、西宁等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产业集聚程度相对较低;整体上我国24个重点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探究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24个重点城市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当前阶段产业集聚程度的提升能够促进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伍先福
在借助一般门槛模型估计门槛值的基础上,利用门槛值生成虚拟变量来构建分段函数以求解模型参数,并进一步利用中国24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当制造业专业化集聚度分别跨越门槛值1.0299、2.1741、2.0651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纯效率改善和生产规模变化的影响均由负转正,而跨过门槛值2.1741后对纯技术进步的正向影响却由正转负;当以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度为门槛变量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标的门槛效应不显著或不存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胡玫 刘春生 陈飞
根据广东省制造业的相关数据,运用空间集聚指数法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出该省产业集聚指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通过对计量模型的回归分析,得出广东省制造业产业集聚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各地区和相关企业应该重视产业集聚对生产率的提高作用,利用产业集聚的外部经济来促进区域经济和企业自身的发展。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全要素生产率 竞争优势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广海 汪立新
本文采用EG指数方法测度我国旅游业产业集聚水平,采用曼奎斯特指数测度我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发现我国旅游产业集聚呈下降趋势且速度随时间变缓,我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呈现出波动变化,且波动幅度逐渐增大;通过构建模型考察两者关系,发现我国旅游产业集聚冲击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影响,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冲击对产业集聚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
旅游业 产业集聚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艳
本文以我国2007-2016年旅游产业相关数据为基础,对我国旅游产业集聚化水平及旅游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并通过最小二乘法估计、固定效应分析、工具变量法以及系统矩估计四种方法证实了旅游产业集聚化水平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最后基于系统矩估计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旅游产业集聚化主要通过技术进步实现旅游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斯康 刘斯敖
本文从行业维度出发,对1990-2008年间我国17个制造业的行业集聚度、全要素生产率及两者关系的实证研究发现,行业集聚度与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从上升趋势,行业集聚度的提高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行业差异很大。因此,要促进行业生产率的增长,应采取调整区域产业结构、集群组织制度创新和行业技术创新投入等措施。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郭悦 钟廷勇 安烨
文章使用2005—2012年全国各省份的旅游业相关数据作为样本,运用系统矩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对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探讨了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第一,我国旅游业的年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为8.4%,其中技术进步实现增长10.2%,但是技术效率退化了1.6%,表现在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恶化。第二,旅游业产业集聚对各省旅游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产业集聚程度较高的地区,旅游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也较高。第三,旅游业产业集聚对旅游业的技术效率具有显著为正的影响,但是对旅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公嵬 梁琦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2000-2007年我国制造业28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分解指标,并将出口、集聚与TFP放在统一的框架下分析出口与集聚对TFP及其分解指标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TFP年均增长4.3%,其中90%以上是由技术进步贡献的;行业之间的技术进步差距较小,技术效率变化差异较大,而后者是TFP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出口和集聚的相互作用削弱了对TFP增长的影响,即便如此,出口仍显著促进了TFP增长,集聚对TFP及其分解指标均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市场化程度是制造业TFP增长和技术进步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程中华 张立柱
本文基于2003—2012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产业集聚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相关性呈逐年增强的趋势,其溢出效应在0~950千米范围内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曲线过程,波峰出现在500千米左右;制造业集聚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市场潜能有利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从集聚外部性效应来看,MAR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负向影响,Jacobs外部性有利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这意味着制造业集聚所带来的负影响主要是由MAR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所主导。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龚文龙
本文基于2003-2014年中国东部9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区位熵计算了东部城市传统商业集聚和多元商业集聚的程度,并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估算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最后探索不同商业集聚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东部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呈现倒U型,其中技术效率变动是主要推动因素;相比于传统商业集聚,东部城市的多元商业集聚程度显示了一定的弱化现象,但多元商业集聚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贡献仍然大于传统商业集聚,而且这种贡献是通过提升城市技术效率进行传导,而非技术进步。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林春
本文基于MalMquist指数法和区位熵指数法分别对我国2000~2013年间的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和金融产业集聚水平指数进行测度,运用两阶段系统矩估计方法从全国和区域两个层面对金融产业集聚与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产业集聚对我国金融业的技术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却起到抑制作用;从区域层面看,东部金融集聚对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产生促进作用,而对金融业技术效率产生抑制作用;中西部金融集聚对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产生抑制作用,而对金融业技术效率产生促进作用。最后,针对上面结论,提出不同地区金融集聚促进金融业全要素生...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鹿坪
该文以中国2004-2015年期间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产业集聚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作用途径,实证结果表明:(1)制造业集聚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负影响,但没有产生拥挤效应;生产性服务业显著提高了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且存在拥挤效应;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共同集聚显著促进了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2)制造业集聚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影响主要通过抑制技术进步发挥作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影响主要通过提升技术效率实现;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共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金飞 陈晓峰
本文通过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法估算了2003~2012年间长三角20个制造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并借鉴EG和MS的分类,将Malmquist指数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分析不同集聚程度行业对它们的影响及其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借用Arellano和Bond的动态面板模型,验证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指数在TFP增长过程中的贡献。实证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整体TFP的提高,但主要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并非促进技术效率改进)进而产生影响。各细分行业TFP增长率存在较大差异,中低度集聚行业的TFP的增长率大于高度集聚行业,并且随着时间推移,高集聚度行业TFP增...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变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鹿坪
该文以中国2004-2015年期间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产业集聚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作用途径,实证结果表明:(1)制造业集聚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负影响,但没有产生拥挤效应;生产性服务业显著提高了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且存在拥挤效应;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共同集聚显著促进了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2)制造业集聚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影响主要通过抑制技术进步发挥作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影响主要通过提升技术效率实现;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共同集聚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影响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和提升技术效率两条途径实现的。(3)MAR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抑制了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Jacobs外部性有助于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梁军 从振楠
在测度分析我国中心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基础上,基于城市层级分异的视角,实证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集聚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的产业驱动力呈现出以制造业为主切换到制造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的演变特征,在高等级中心城市这种趋势愈加明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提升技术效率的途径促进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其中主要提高了制造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制造业集聚对中心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总体上并不显著,但高等级中心城市的制造业集聚能通过推动技术进步,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产生正向影响。最后,根据研究主要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公共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的经验研究
产业集聚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制造业的证据
金融集聚、空间外溢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GWR模型和门槛模型的实证研究
金融集聚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证
产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互动关系——基于中国116个地级资源型城市的实证研究
中国金融业区域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
要素密集度、产业集聚与生产率提升——来自中国企业微观数据的经验研究
产业集聚、区域竞争与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机制与经验证据
环境规制、要素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的门槛效应研究
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双门限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