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29)
- 2023(12371)
- 2022(10108)
- 2021(9395)
- 2020(8061)
- 2019(18542)
- 2018(18248)
- 2017(35759)
- 2016(18861)
- 2015(21585)
- 2014(21034)
- 2013(21209)
- 2012(19365)
- 2011(17355)
- 2010(17487)
- 2009(16616)
- 2008(16605)
- 2007(14696)
- 2006(12712)
- 2005(11675)
- 学科
- 济(101541)
- 经济(101447)
- 业(86556)
- 企(79426)
- 企业(79426)
- 管理(70212)
- 方法(49744)
- 数学(41392)
- 数学方法(40878)
- 业经(31169)
- 财(28045)
- 农(27332)
- 中国(23969)
- 务(20950)
- 财务(20919)
- 财务管理(20897)
- 企业财务(19812)
- 技术(19556)
- 农业(19536)
- 贸(18484)
- 贸易(18472)
- 易(17990)
- 制(17081)
- 策(16028)
- 划(15860)
- 和(15529)
- 地方(15469)
- 理论(15346)
- 产业(13903)
- 体(13630)
- 机构
- 学院(282256)
- 大学(276283)
- 济(134816)
- 经济(132954)
- 管理(119376)
- 理学(103502)
- 理学院(102645)
- 管理学(101286)
- 管理学院(100765)
- 研究(87448)
- 中国(71805)
- 财(59512)
- 京(56978)
- 财经(48229)
- 科学(47256)
- 经(43987)
- 经济学(42534)
- 所(41876)
- 江(40357)
- 农(39756)
- 中心(39478)
- 经济学院(38636)
- 研究所(37522)
- 北京(36143)
- 业大(35872)
- 财经大学(35690)
- 商学(34392)
- 商学院(34096)
- 经济管理(33280)
- 州(31788)
- 基金
- 项目(182439)
- 科学(148404)
- 基金(137796)
- 研究(136243)
- 家(117006)
- 国家(116072)
- 科学基金(103542)
- 社会(92342)
- 社会科(88151)
- 社会科学(88133)
- 基金项目(71709)
- 省(69891)
- 自然(64713)
- 自然科(63371)
- 自然科学(63360)
- 自然科学基金(62363)
- 教育(61531)
- 资助(57885)
- 划(57087)
- 编号(52871)
- 部(41935)
- 创(41458)
- 成果(40547)
- 重点(40156)
- 发(39872)
- 国家社会(39555)
- 业(38809)
- 创新(37939)
- 教育部(37216)
- 人文(36869)
- 期刊
- 济(145555)
- 经济(145555)
- 研究(83314)
- 管理(49698)
- 中国(49455)
- 财(48495)
- 农(36454)
- 科学(35702)
- 学报(31611)
- 技术(27970)
- 大学(26293)
- 融(25940)
- 金融(25940)
- 农业(25505)
- 学学(25201)
- 财经(25143)
- 经济研究(25039)
- 业经(24900)
- 经(21848)
- 教育(20125)
- 问题(19115)
- 技术经济(18697)
- 统计(17321)
- 业(17066)
- 贸(16974)
- 策(16212)
- 世界(15952)
- 商业(15069)
- 国际(14308)
- 决策(14249)
共检索到4141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陆毅 李冬娅 方琦璐 陈熹
产业集聚对企业规模的重要影响在发达国家中得到了证实。本文基于对1998年至200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年度调研报告中数据的分析,证实了在中国背景下,产业集聚和企业规模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使用工具变量方法解决内生性问题,以及格兰特检验来证实产业集聚对企业规模的因果关系。同时,文章发现相比于企业数量,企业的规模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的集聚效应。
关键词:
产业集聚 企业规模 集聚效应 区域经济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张玉梅
基于中国制造业数据,本文检验了企业规模异质性与制造业地理集中的互动联系。研究表明企业规模因素对制造业地理集中具有显著影响。按要素密集度对制造业的分类回归进一步表明,上述影响存在行业差异:劳动力与资源密集型行业的相关性不稳健,但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结果是稳健的。这意味着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企业规模分布具有地理集中倾向:大市场集中分布了更多大规模企业。这一结论表明制造业集聚具有规模异质性:小规模企业通过集聚经济,促进生产率提高形成制造业集聚,大规模企业则通过集中分布在大市场而形成制造业集聚。另外,从制造业集聚
关键词:
企业规模异质性 产业地理集中 制造业集聚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战炤磊 王凯
本文基于2000~2008年江苏农产品加工业12个细分行业的数据,测算12个细分行业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产业集聚和企业规模对农产品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企业规模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显著负向影响。因此,必须积极培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同时注意优化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规模结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会清 王剑
外资企业的规模异质性决定了对外投资的市场能力差异,例如市场竞争能力、风险承受能力,以及与东道国政府的谈判博弈能力等,不同规模的外资企业对待聚集定位的倾向由此发生分化,从而形成FDI地区聚集的规模效应。本文以江苏省IT产业中的台资企业样本对该效应进行计量分析,结论表明,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实力上的局限,对外投资的空间聚集特征更为明显,大型跨国公司往往是FDI聚集的始作俑者,而不是单纯的聚集跟随者,对外投资的聚集倾向相对较弱,甚至有可能做出避开竞争者聚集区的定位决策。大企业聚集对潜在投资者的吸引力在早期表现得更为突出,而中小企业聚集的吸引力只在产业配套能力形成以后才开始发挥作用。
关键词:
FDI 企业规模 市场能力 地区聚集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邵传林 裴志强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大样本数据库及省级层面的制度数据测度制度环境对企业规模的非线性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在中国,地区制度环境对企业规模具有U型影响效应,当地区制度环境质量低于门槛值时,地区制度环境的改善会对企业规模产生抑制作用;只有当地区制度环境质量大于门槛值时,地区制度环境的改善才会对企业规模产生促进作用;当前中国各地区制度环境的水平远低于理论上的门槛值,从而对企业规模扩张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各种稳健性检验均表明,地区制度环境显著抑制了企业规模扩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方明月 聂辉华
企业规模或边界问题是企业理论的核心问题,围绕这一问题存在多种理论假说,但尚缺乏足够的经验检验。本文首次利用2001—200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构成的平衡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决定中国企业规模的因素。研究发现,企业规模与资产专用性、创新、企业利润和产权保护程度高度正相关。与之相反,笔者发现产权结构和人均资本对企业规模无显著影响。笔者认为,加大创新力度,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建立一个法治、竞争、公平和开放的市场环境将有利于企业的成长壮大。
关键词:
企业规模 资产专用性 产权 面板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白俊红
运用1995—2007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分行业面板数据,以新产品销售收入为创新产出,研发资本存量和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为创新投入,通过建立超越对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实证检验了企业规模、市场结构及产权结构等因素对创新效率的影响。主要的研究发现有: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相比,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更适宜表达中国的创新生产过程;企业规模、市场竞争对创新效率有显著的线性正向影响;国有产权和三资产权比重对创新效率均产生抑制作用;是否控制技术机会将影响结果的稳定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义
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对企业规模与高管人员报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如果企业业绩变动、企业初始规模等变量保持不变,则最高管理人员报酬与企业规模显著正相关,高管人员团队规模变动不改变这种正相关关系;内部人控制程度越严重,企业规模变动对高管人员的报酬影响越大。这说明,中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存在借用扩大企业规模名义来以获取更高报酬的情况。
关键词:
高管人员报酬 企业规模变动 内部人控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早 郭林生 肖利平
在一般情况下,传统产业的企业创新与企业规模、市场集中度之间呈经典的倒U型关系,适度的企业规模和市场竞争能够促进企业创新。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创新有自己的特点,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考察这种倒U型关系是否仍然存在。该文研究表明:(1)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规模与企业创新之间存在着"∽"型三次曲线关系;(2)市场力量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创新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倒U型关系,企业拥有一定的市场力量客观上有助于企业创新;(3)市场集中度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创新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该文进一步分析表明,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企业规模、市场力量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因企业的所有权性质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中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凌 李宏彬 熊艳艳 周黎安
本文使用在浙江省收集的企业一职工配对数据研究了国际学术界困惑已久的企业规模对工资的溢价谜题。我们发现,当控制了企业所处的地区、行业和职工的人力资本后,企业的技术效率可以完全解释企业规模对职工工资的正向作用。大企业提供高工资,主要是由于它们拥有高素质的职工和较高的技术效率。与国际上使用发达国家数据的同类文献相比,本文所使用数据的独特性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企业与职工的配对,便于控制个人和企业层面的特征;二是在制造业方面,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更接近于一个竞争性市场,因而更容易识别企业规模对工资的影响。
关键词:
企业规模 职工工资 技术效率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苏丹妮 盛斌
本文考察产业集聚及其不同集聚模式对企业减排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集聚显著降低了企业污染排放强度,且这主要是专业化集聚带来的,多样化集聚的影响并不显著。在加入产业集聚二次项和三次项后并未发现现有宏观数据得到的非线性关系的存在,突出了从微观视角理解集聚减排效应的必要性。深入集聚外部性,通过专业化集聚释放的劳动力蓄水池、中间投入共享和知识溢出三个外部性降低中间品价格、改善企业生产率、提高企业污染处理技术水平是产业集聚实现企业减排的重要机制。
关键词:
产业集聚 集聚外部性 企业减排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申广军 邹静娴
企业规模对企业实际税率的影响,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证上都没有一致的结论,更为重要的是与此相关的实证文章都没有在征税机构(国税局/地税局)上进行区分。本文利用世界银行2005年对中国企业投资环境调查数据,发现企业规模每增加1个百分点,地税实际税率平均下降2.1个百分点,而国税的实际税率相反却增加0.4个百分点。利用2002年的所得税分享改革作为自然实验,我们排除了因税种差异导致企业规模对实际税率异质性影响的可能,证明税收征管机构的不同才是本质原因。进一步利用量化的政企关系指标,我们探讨了企业与政府职能部门间关系
关键词:
企业规模 实际税率 政企关系 国税 地税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永培 晏维龙
产业集聚不仅能为地方政府带来可征税的集聚租,还能为企业提供减轻税负的避税港。本文试图把企业策略性避税行为引入新经济地理的税收竞争分析框架,并通过2000-2008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产业集聚的避税效应。研究发现:制造业地理集聚提高了企业避税强度,族群成员协同集聚的溢出效应强化了企业间避税的相互学习和示范;位于最终消费品需求和中间投入品供给中心区域的政府通常选择征收集聚租的策略性税收行为,迫使该区域内企业更多地进行策略性避税;企业规模与其避税强度负相关,小企业避税意愿更为强烈;相对于中西部落后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企业缴纳更多集聚租,避税活动更为频繁。政府应该采取加强地区间基础设...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税收规避 集聚租 税收竞争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彭征波
本文利用2000~2003中国工业统计数据,选取其中的五个行业(电子、纺织、服装、化学和机械行业),研究企业规模、产业集中度等与创新的关系的行业差异。研究发现,企业规模、市场结构与创新之间一般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在不同的行业,它可以表现为U型或倒U型曲线。这种产业之间的差异表明,我们不能单纯地根据与企业规模有关的特性来解释企业创新。而对于产业结构,我们需要进行更加具体细致的调查和分析。单纯的产业集中度指标不足以完全反映产业的真实状况。
关键词:
企业规模 产业集中度 技术变化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林灵 阎世平 曾海舰
长期以来,关于我国本土企业是否存在内生经济增长特有的人力资本溢出效应,一直缺乏直接的微观经验证据。本文首次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大样本数据,通过考察产业集聚与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绩效敏感性之间的关系,发现我国存在产业集聚带来的溢出效应,但这种效应只是显著存在于中小企业集群中:在中小企业集群地区,产业集聚程度上升将会提高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边际收益;而在非集群地区,产业集聚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边际收益没有产生影响。进一步的实证检验表明,地区人力资本投资水平的提高会改善该地区没有人力资本投入的企业绩效;对于中小企业集群地区没有人力资本投入的企业,地区人力资本投资水平给其带来的边际绩效显著高于非集群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